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426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26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伯爷家两次生产,两次叫的都是她们,而且赏赐丰厚。

    小白满头的汗,看着没有张淑慧生产时那么虚弱,相反,还有些兴奋。

    “少爷,孩子叫什么?”

    方醒接过毛巾,轻轻的给她擦去脸上的汗水,柔声道:“大名叫方晟,小名叫做平安。”

    “平安?”

    小白想了想,欢喜的道:“这个名字好,反正都是新丰伯了,平平安安的最好。”

    方醒看着浑身上下都还带着少女气息的小白,握住她的手,缓缓的道:“是,平安此后就是逍遥伯爷,你也是伯夫人了。”

    儿子是新丰伯,母亲当然不能当做小妾看待。

    张淑慧也进来了,笑着问了稳婆,得知小白身体无恙后,就笑道:“夫君,妾身刚吩咐了家中上下,以后就叫小白二夫人了。”

    方醒看到小白的眼中有些得意和调皮,就失笑道:“罢了,她这副模样看着哪像是伯夫人,且安生些吧。”

    按照朱棣的意思,等平安长到十岁时,就可以接收新丰伯的爵位。

    这个爵位是固定在小白的孩子身上,所以提前也没人说啥。

    ……

    朱棣得知消息后,赏了个如意下来,寓意深长。

    新生的新丰伯还在吃奶,方醒拿着如意道:“陛下的意思……大致是希望平安此生都平平安安的。”

    张淑慧抱着土豆,不让他去抢如意。

    “夫君,咱家两个孩子,一门两伯,这多多少少有些忌讳,陛下的意思倒是委屈了平安。”

    方醒把如意交给秦嬷嬷,笑道:“人生际遇从未有一成不变的,为夫的爵位肯定不止于此,土豆未来如何,那还得看他自己的努力。至于平安,同样是看他的造化。”

    方醒的手中有书院,有第一鲜和四海集市,还有在徐庆那里的罐头生意。

    等大明的商业开始全面复兴之后,方家的产业自然会越来越多。

    “爹!爹……”

    土豆奋力的挣扎着下地,一下就冲进了方醒的怀里。

    “爹,弟弟!弟弟!”

    方醒把他抱在膝上,笑道:“对,是弟弟,土豆以后可是大哥了,要好好的。”

    土豆靠在方醒的胸口上,嘟囔着,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张淑慧看到后就笑道:“土豆昨夜高兴,就睡晚了些。”

    方醒抱着土豆,再想想平安,突然觉得自己的肩上多了许多责任。

    为人父者,不说给孩子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安稳和良好的教育,总是要的。

    ……

    “恭喜兴和伯,家中不但添丁,还多了一位新丰伯。”

    方醒来参加朝会,顺便谢恩,结果一露面就被杨荣看到了。

    杨荣看起来神色平静,仿佛那些事情根本就和他无关。

    方醒笑了笑:“还是个奶娃呢!哪来的新丰伯。”

    杨荣听到了些许的冷淡,面色终于有了些变化。

    “兴和伯一门双伯,也算是大明的第二份。”

    金忠脸上的皱纹都堆起来了,笑的很灿烂。

    方醒看到他,这才露出了笑脸,拱手道:“金大人家中幼子想必也是福泽深厚,小一辈就该亲近才是。”

    金忠的笑容更灿烂了,脸上的皱纹几乎能夹住铜币。

    “德华此言大家都当个见证啊!等我家小子大些就送到书院去,德华可得好好的教。”

    金忠倚老卖老,马上就嚷着想定下此事。

    方醒慨然道:“老大人为大明呕心沥血,此事方某便应下了!绝不反悔!”

    金忠闻言就伸手,方醒笑着和他击掌为誓,边上的人都纷纷叫好。

    老金大概是活不过十年了,儿子金达年幼,若是他死的早,金达的未来堪忧。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可为了儿孙,大部分人都能漠视这个恐怖!

    金幼孜有些羡慕的道:“兴和伯以后可以学别人嘛,南北两京各分一个。”

    徐家就准备这样干,可方醒却摇摇头道:“此事尚早,再说方某胸无大志,更喜欢孩子们都在身边。”

    ……

    今日朱棣率先就提到了北平皇城的进展,听那意思,要不了多久就得迁都了。

    在大明南平交趾,北收朝鲜和倭国之后,迁都一事已经无人反对。

    朱棣的心情看来不错,居然还面带笑容。

    “迁都一事各部抓紧办,其次就是北边的卫所清理,朕看时间正好,就让汉王去,杨荣,你去辅佐……”

    朱棣的目光转到了心不在焉的方醒身上,皱眉道:“兴和伯也去!”

 第877章 天津三卫,有趣啊!

    声明一下,qq和创世那边的章节发布有时候会晚,这是系统问题。

    爵士的小伙计好着呢,没太监。

    ……

    夏天在大运河上行船还算是舒爽,至少没有在家里时那么闷热。

    方醒在船舱中探出头去看了看后面,然后回身道:“王爷,到了北边之后,咱们可都得要看您的了。”

    此次聚宝山卫随行,而朱雀卫因为人数太多,最终被留在金陵,这让宋建然很是不甘。

    朱高煦正在擦拭着自己的新刀,原先的那把送给土豆之后,方醒过意不去,就送了一把锋利的好刀给他,至此爱不释手。

    面不改色的拔下一根头发,然后放在刀刃上,再用力的吹口气。

    “好刀!”

    朱高煦看着一分为二的头发,欢喜的道:“德华你果然够意思!”

    这人一心就想着自由自在的杀敌,如果当初有人教导,肯定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方醒心中暗自想着这些,嘴里却说道:“王爷,咱们都过了沧州,前面就是天津卫了,整军的消息必然已经先于咱们到了,天津卫的那些人心里还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若是暴起,咱们还得要做好准备。”

    朱高炽恋恋不舍的把纳刀入鞘,然后不屑的道:“奴儿干都司有李彬在看着,加上各地边墙,谁若是敢造次,正好一并收拾了!”

    这边信心十足,后面一艘船上的杨荣却在告诫随行的一干御史。

    “此次是汉王为主,你等的职责就是清查,查出来要不动声色,明白吗?”

    几名御史都有些不忿,其中一个叫做孙愚的御史道:“大人,汉王性情不稳,而且早前在军中故旧颇多,若是他庇护怎么办?难道咱们就忍了吗?”

    杨荣抚须道:“慌什么,这不是还有本官和兴和伯在吗!汉王必然不会一意孤行!”

    他的位子已经定了,可却需要一份功劳来稳住。

    如果是在以往,那么只需跟随朱棣北征一次就够了。

    可现在阿鲁台和瓦剌进入了僵持阶段,大明反而不好涉足,于是难得的和平时期到了。

    百姓期待和平,可武将和有抱负的文官却不会!

    不打仗哪来的功勋?不打仗哪来的爵位?

    孙愚眨巴着眼睛道:“若是各地的卫所还好说,可天津卫和宣府那些地方可不轻省,都是大将拥兵一方,而咱们就只有聚宝山卫在,若是事发突然,咱们如何应对?”

    杨荣摇摇头,沉声道:“你等只看到了危险,却不知道百姓思安,军兵思安。大明立国多年,恩威并施,若是谁敢登高,你等以为有几人应和?”

    ……

    天津,原名海津镇,是北方漕粮运输的重要节点。

    朱棣当年从此渡河,南下逐鹿。后来成功登基后,就改名为天津。

    天津天津,就是天子过河的渡口。

    而后因为这里紧贴北平,朱棣就令人筑城,并设立三卫。

    所谓的城,实际上也就是比土围子好一些而已。

    这日,守城的军士正在太阳下昏昏欲睡。

    “有船来了!”

    一声厉喝惊醒了这些许久未曾经历战阵的军士,城头上马上刀光剑影,人声鼎沸。

    海河能直通大海,敌军若是从海上来,那就是大举入侵。

    “是内河来的船!”

    一个眼力好的军士指着远方喊道,旋即人心安定。

    等看到船队的规模不小时,城头上的一个百户官面色凝重的道:“去,通告祝大人,就说是汉王殿下来了。”

    …。。

    天津三卫,祝献就是天津卫的指挥使。

    而左卫的指挥使王都伟,和右卫的指挥使黎源直今日恰好不轮值。

    远远的,船队就靠边下锚,然后一队队军士开始上岸,甚至还有火炮。

    当朱高煦的仪仗打出来后,天津城的城门也打开了。

    祝献当先出城,王都伟和黎源直各不相让,还发生了些争执。

    “都安生些吧,来的可是汉王!”

    祝献很头痛,朱高煦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传来消息时,他还认为朱高煦要先去宣镇看看,可没想到居然来了天津卫。

    王都伟不忿的道:“老子的左卫人最少,玛德!可老子没贪腐!就算是陛下来了也不怕!”

    黎源直只是冷笑,三人就站在城外,等候着朱高煦的到来。

    朱高煦不喜欢天津城,总觉着这里太荒废了些。

    到了城门口,看着跪倒的一片,朱高煦不耐烦的道:“营地可安排好了?”

    “王爷,好了。”

    “王爷,早就好了。”

    王都伟的话让人忍不住捧腹。

    这不是在说天津城早就知道了朱高煦要来的消息吗?

    祝献起身堆笑道:“王爷,前天下官才知道王爷要来的消息,就整治了一下营地和住所,您去看看,若是不满意,工匠都是现成的。”

    “进城!”

    朱高煦失去了耐心,手中的马鞭蠢蠢欲动。

    ……

    天津三卫各不隶属,谁都管不着谁,这是历史原因决定的。

    所以朱高煦的住所最后定在了军营中,拒绝了三个指挥使腾出来的衙门。

    “马上把名册拿过来!”

    朱高煦临去洗澡前喝令道。

    方醒笑了笑,指指杨荣,示意他们自己去交涉,然后也走了。

    祝献此时才注意到一直保持沉默的方醒,他急忙问道:“兴和伯,王爷远来辛苦,下官这里有些奴婢,想……”

    “你在想什么呢?!”

    方醒毫不犹豫的打消了这个龌龊的主意:“这里是天津卫,哪来的奴婢?!”

    祝献尴尬的站在那里,杨荣也说道:“三位大人,赶紧去吧,马上把名册送来。”

    王都伟拱手道:“杨大人,下官麾下有逃亡,但早就报与了都督府。”

    黎源直干笑道:“谁知道你有没有从中收取好处?呵呵!走了走了,回去拿名册。”

    王都伟怒道:“黎源直,你……”

    可黎源直说完就和祝献溜了,王都伟看到杨荣那淡淡的神色,只得跺脚而去。

    “这个天津三卫,很有趣啊!”

    方醒丢下一句话,就去找到了林群安。

    “令人四处观察,有异常马上禀告,不得延误,同时营中只可轮流歇息,随时准备动手!”

    林群安诧异的道:“伯爷,不至于吧?”

    方醒的下巴朝着左前方摆动,冷笑道:“那是谁的人?装个乞丐都不像!”

    那里有一个男子正坐在屋檐下,面前一个破碗摆着,可行人置之不理。

    林群安的眼中闪过杀机:“伯爷,要不咱们先下手?”

    方醒摇摇头:“有御史在呢,没有证据咱们怎么动手。”

 第878章 这不是大明的军队,而是种地的奴隶

    祝献回到指挥使衙门,召来了指挥同知姜鑫。

    姜鑫看到祝献神色不安,就劝慰道:“大人,我部足额满员,当勿忧也!”

    祝献的手摆弄着茶杯,面色凝重的道:“各地卫所军士人数乃是国朝机密,可陛下此次却尽弃以往,这是要革新除弊啊!”

    姜鑫笑道:“大人,听说南方的卫所整顿只是清汰老弱,被抓的将官不过是十之一二,咱们这里紧靠北平,腹地也!汉王也不能轻动,否则天津一乱,下面他们还怎么清查?唇亡齿寒啊!”

    “别拽文了!”

    祝献的眉心皱得紧紧的道:“你没看到那个方醒,此次随行的就是那个聚宝山卫,不说旁的,朝鲜和倭国可是连场大战,还有那个朵颜三卫,都是他们的刀下亡魂啊!”

    姜鑫笑了笑:“大人,这不过是来震慑的罢了,若是真要动手,宣府多少兵力?就算是把朱雀卫一起拉过来也不够啊!”

    “嗯,也是。”

    祝献的神色松了些,然后疑惑的道:“各地卫所的名册金陵不是有的吗?为何要我们上交名册?”

    姜鑫觉得祝献太过紧张了,就说道:“这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再说他们这一路都是坐船,哪能携带名册?”

    祝献松了一口气道:“那就把名册送去,不过要叮嘱下面的人,不可出错。谁出错,本官杀他满门!”

    姜鑫笑道:“大人就安心吧,下官断定他们的目的是在宣府等重镇,天津,不过是试探罢了。”

    ……

    “本官不管!就照着这个送上去!”

    王都伟气咻咻的冲着手下道:“那些人要跑,就算是咱们日防夜防也防不住!再说本官从未克扣过下面的钱粮,可那些南方的军士都想家,干不了多久就想跑!这特么的哪是当兵,纯属是奴隶!”

    手下担心的道:“大人,少了七百多啊!若是汉王以此为由治罪,咱们百口莫辩啊!”

    “送去!若是治罪,本官一人承担!”

    ……

    等方醒和朱高煦洗漱出来,三卫的名册已经送到了。

    “王胜超,带着你的人清点!”

    此次还有兵部的一个郎中随行,加上十多名小吏,构成了清算的框架。

    算盘噼啪响,方醒和杨荣走出去,被太阳晒得晕乎乎的。

    杨荣眯眼低头道:“既然清点无用,那还是明暗一起着手吧。”

    方醒退后一步,站在屋檐下说道:“天津卫三卫互不隶属,这就是突破口,今日看来,那个王都伟倒是能拉拢一二。”

    杨荣笑了笑:“你战功赫赫,自然能镇住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