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471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71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到血腥味没有?”

    方醒和解缙在书房里单独喝酒,看到朱瞻基就笑了。

    小刀去拿了碗筷进来,朱瞻基说道:“皇爷爷怒了,令人严查。”

    方醒摇摇头道:“晋王是陛下一手拉起来的,就算是要处置,也得要等到以后,所以太子殿下那边肯定心中有数。”

    儿子给老子收拾烂摊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朱瞻基懂了,坐下后,看到菜品和外面的一样,而且有些冷了。

    “小刀,叫人弄个小炉子进来,再来一口小锅。”

    小锅架起,方醒重新要了几道菜,全都倒进去。

    “干香火锅,吃吧。”

    几道菜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味道出奇的好,朱瞻基叹道:“果然是美食在民间。”

    吃完饭,朱瞻基就问了昨夜的情况,当得知几股马贼居然配合不错时,他说道:“中间有人在牵线,这是在找死呢!”

    解缙说道:“此事无需再提,陛下那里自然有数,只是物理书的刊行会如何?”

    这个才是焦点。

    方醒笑道:“白天儒生堵门点火,晚上就有马贼袭击方家庄,这两件事可有关联?”

    “有,当然有!必须有!”

    解缙抚须道,老眼中闪动着戏谑之色。

    朱瞻基有些尴尬的道:“德华兄,进宫一趟吧。”

    臣子遇袭,就该去和老朱汇报一番。

    ……

    朱棣的情绪已经恢复了正常,只有熟悉他的大太监知道,这位皇帝心中的杀机已经沸腾了,就等着哪个不长眼的送上门来。

    方醒来了,行礼后,就简单的说了遇袭的事。

    “……陛下,当时臣以为那些马贼的目标是太孙,所以就操练了那些侍卫,可没想到他们的目标却是臣,若不是家中的狗机敏,陛下现在应该接到了臣全家死于马贼之手的消息。”

    朱棣问道:“那些马贼可有内应?”

    方醒摇摇头:“没有,幸亏庄户们自发出来堵截,否则昨夜的胜负还未可知。”

    这是主动在削弱家丁们的杀伤力,方醒觉得很有必要。

    朱棣沉声道:“都散了吧,方醒留下。”

    杨荣等人行礼而去,方醒有些懵逼,担心老朱要派自己去山/东。

    科学,或者说是方醒已经得罪了文人,虽然他现在很想一刀把朱济熿给阉了,可那会让其他藩王物伤其类。

    树敌也得讲究策略,目前的藩王不好惹啊!

    “随朕走走。”

    朱棣在前,方醒在后,出去时大太监个了他一个警告的眼色。

    方醒会意的点点头,老朱这是要找人出气,咱小心点。

    “你对大明的藩王怎么看?”

    朱棣冷不丁的抛出这个问题,吓了方醒一跳:陛下,你别搞突然袭击啊!

    这个问题有些麻烦,说来也是朱家的家务事,可朱棣居然会问自己一个外人,让方醒有些不解。

    不过……试探一下又如何呢?

    方醒想了想,缓缓的道:“陛下,太祖高皇帝原先分封诸王,目的不过是想要掌控大明罢了。”

    朱元璋当年确实是这么想的,而且这位曾经的放牛娃有着老农的固执:老子的子孙都应该过上好日子,不能挨饿!

    于是藩王都分封到各地,一方面是镇压监视各地,还拥有武装。

    另一方面老朱这是变相的把子孙放在各地养,就算是一处出错,别的藩王依然可以为老朱家出头。

    “陛下,目前的藩王大抵是比较平和,可若是等到以后人口繁衍,按照大明目前这一套规矩,臣就担心一点,钱粮不趁手!”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这一溜下来,想想都吓死人啊!

    也就是朱棣对那些藩王的态度暧昧,所以方醒才敢说出这番话来。

    若是换了朱元璋,方醒的话刚说完,马上就得去锦衣卫喝茶。

    离间天家亲情,呵呵!死有余辜!

 第968章 胆大的方醒,无耻的勋戚

    前方就是围墙,朱棣径直走过去,大太监干咳一声也没止住他的步伐。

    方醒不怕得罪人,就尴尬的道:“陛下,那边是墙。”

    朱棣嗯了一声,站定回身道:“朕就喜欢你的这份心思,不遮掩,不畏惧,看到君王有误,不像朝中的大臣总是要先衡量各自的利弊,才敢说话。你很好!”

    方醒难得的脸红了,呐呐的道:“陛下,臣只是傻大胆罢了,不值当您这般夸赞。”

    朱棣难得有谈话的兴致:“傻大胆也好,就像是夏元吉,可他也会察言观色,只是在钱粮方面口无遮拦,连朕都敢批驳。”

    “朕听闻你说过魏征之事,不过朕没有李世民那般的小肚鸡肠,朕的魏征也无需担忧死后会被砸碑。”

    这是朱棣得意的地方,他敲打臣子从来都是不动声色。当然,黄淮和杨溥例外,这两人他觉得朱高炽难以压制,干脆就弄进诏狱之中打压气焰。

    “藩王宗亲当为国着想,以身作则,不可耽于享乐!”

    朱棣目光阴沉,他想到了那些野心勃勃的藩王,在被自己削掉兵权之后的反应,不禁冷笑道:“朝中有人和他们勾结,这朕早已知晓,方醒,你说该如何改之?”

    这个题目让方醒有些纠结,他目光转动,看到大太监的手微不可查的轻轻挥动,就说道:“陛下,终究是天家子弟。记得臣小时候,先父曾经告诫臣,说是救急不救穷,若是自己不争气,再多的眷顾也是白搭。”

    朱棣玩味的看着方醒道:“那你认为该如何?”

    方醒干咳道:“陛下,臣只是胡乱说说,若是能允许郡王以下的自食其力,那……臣失言了,陛下恕罪。”

    朱棣负手而立,身影显得有些孤单。

    “朕说了自己不是李世民!”

    这只是一个孤单的帝王,在徐皇后去了之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一瞬间,方醒脱口而出:“陛下,藩王人丁增长极快,此时朝中还能承担钱粮,可以后呢?陛下,一百年,两百年以后呢?”

    说完方醒就后悔了,他垂首站在边上,任由朱棣的目光扫过。

    “朕知道了,你去吧。”

    方醒如蒙大赦,一溜烟就走了,身后的朱棣就站在原地,看着地上的一点绿色,不知道在想什么。

    ……

    夏元吉很得意,在宫门处拦截了方醒,喜气洋洋的道:“玻璃烧出来了!”

    方醒还在想着朱棣刚才的反应,就心不在焉的道:“那是好事啊!户部又多了个进项。”

    说到进项,夏元吉就满脸怒色的道:“玻璃才出来,那些皇亲国戚就来了,说是要给家里的窗户装上玻璃,还有一个更是荒谬,居然说要把游廊建造在水上,全部装上玻璃!”

    “好事呀!”

    方醒纳闷的道:“有生意难道还不好吗?他们愿意要,多少都给,反正他们的钱多,不赚白不赚!”

    夏元吉跺脚道:“可他们要赊账!本官如何愿意!那玻璃进了他们家,这辈子户部就别想把钱要回来!”

    “脸皮那么厚?”

    方醒也觉得这事奇葩了,大明的皇亲国戚大多不差钱,可在玻璃上却舍不得一个铜板,这是在挑衅夏元吉啊!

    夏元吉摇头道:“不只是脸皮厚,还说若是差钱了,就去求陛下,宝钞不就是白纸吗,多印些就有了。”

    “蛆虫!”

    方醒毫不客气的给这些脸皮厚的人下了个定义:“夏大人,此事万万不可开先例,否则后患无穷!”

    夏元吉气咻咻的道:“陛下现在心情如何?”

    这是要去告状了,弄不好今儿就要批龙鳞。

    想起朱棣刚才给夏元吉的评价,方醒说道:“还行,不过要注意些言辞,别太激烈了。”

    夏元吉一旦生气了,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要是激怒了朱棣,诏狱里又得多一位大臣,但关押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三天。

    夏元吉整理了一下衣冠,雄赳赳气昂昂的道:“那本官这便去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方醒目送着夏元吉,不禁喃喃自语,边上守门的军士正好知道这首诗歌。他脸颊抽搐,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心中已经把方醒当做了那种心如铁石的人。

    方醒左右看看,最后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

    “老七,拿水来,再拿一本书。”

    辛老七背着个皮包,他从里面摸出了一个保温杯,还有一本封皮是物理的书。

    方醒坐在坎子上,翻开书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那个守门的军士马上就改变了对方醒的看法。

    瞧,兴和伯这是在担心夏大人啊!大冷天的坐在冷冰冰的坎子上等消息。

    时间流逝,等方醒喝了半杯水,手中的书看了一半时,夏元吉出来了,灰头土脸的。

    “夏大人!”

    方醒把书丢给辛老七,迎上去问道:“可是被呵斥了?”

    夏元吉抹了一把脸,得意的道:“是被呵斥了,可看陛下的模样,以后随意赏赐宝钞的日子没有喽!”

    “那玻璃呢?”

    “玻璃陛下倒是说了,就算是宫中要用,也得按照户部的规矩来。”

    夏元吉得意洋洋的道:“等本官回去收拾了那些人,若是有叫嚣的,那就让他们来找陛下!”

    这就是一个做事的人,不善于谋身。也幸亏是遇到了朱棣,换一个帝王,夏元吉不可能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呆那么久。

    两人一起往外面走,一个太监在门边偷窥着,等看不到人后,他转身就跑。

    孙祥在静室里盘腿坐着,眼睛微眯,手中的佛珠缓缓转动。

    人的六识在心静的时候会非常的灵敏,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此刻却如在耳边。

    孙祥的耳朵一动,睁开眼睛道:“进来吧!”

    刚才在宫门偷窥的太监进来行礼道:“公公,方才夏大人和陛下发生了争执,而后出宫时,兴和伯一直在外面等候,两人一同离开。”

    孙祥觉得自己心如止水,一眼就看破了此事的由来。

    “兴和伯和夏元吉算是有些交情,夏元吉进宫和陛下争执,他正好遇上了,等候一二有何可说的?而且那是在宫门外,在那些军士的眼皮子底下,你觉得这有意思吗?”

    来人惶恐的道:“公公,奴婢愚钝,差点犯下大错,请公公责罚。”

    孙祥冷哼一声,摆摆手道:“要长进,不要整日就想着往上爬!去吧!”

    “谢谢公公,公公果然不愧是孙佛,慈心一片,奴婢回去后就每日早晚净口念佛,祈祷佛祖保佑公公一路高升……”

    孙祥皱眉道:“少说这些,礼佛要心诚,心不诚只会有害!去吧!”

 第969章 传播,实践

    “田田,帐做好了吗?”

    赵任笑眯眯的到了柜台前面,看到杨田田在看书也没讥讽几句。

    自从杨田田展露了一手算术和记账能力后,赵任就不敢再挑衅了。而等杨田田用数学精准的分析病人的来源成分之后,连严晓阑都动容了,从此杨田田在严家药铺就是第二号人物。

    杨田田把书放下,封皮上的物理二字很清晰。

    “这是账本,这个月因为过年的缘故,咱们药铺的生意少了些,不过这是正常的,年后就会慢慢的恢复。”

    赵任竖起大拇指赞道:“田田,你果然是天才!”

    杨田田笑道:“我不是天才,编写出这些书的兴和伯才是真正的天才,哦不,不止,应该是……”

    看到杨田田一时间想不到词句,赵任说道:“兴和伯那可是文曲星下凡,我看啊,他老人家就是百年一遇的圣贤!”

    杨田田点点头,然后继续看着书院刚给他送来的物理书。

    “果然是妙啊!这力学一出,则周遭的事务就通了一半!”

    “万物都离不开力,人兽工具皆是如此,这就是大道啊!”

    ……

    苏州府,王辅家中,高景琰站在前方,院子里坐满了人,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

    “咱们的老祖宗早就认识到了力学的重要性,在前宋时甚至于领先世界,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实践多,理论少,成书少,有限的一些力学知识都散落在一些书中,无法形成系统性……”

    “物理,必须要和数学相互联系学习,所以这也是山长为何要说数学是万学之基的原因,你等不可轻忽。”

    王辅听到这里就举手,得到同意后起身说道:“高师兄,那这是否就是兴和伯先刊印数学,然后才刊印其它书籍的原因呢?”

    高景琰点头道:“正是,山长苦心孤诣,此次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得以刊印物理书,所以大家要珍惜,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说说重点。”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

    一堂课上完,高景琰只来得及喝了一口茶水,就被团团围住了。

    “高师兄,为何咱大明的物理比前宋的还不如呢?”

    这是一个才十五岁的学生问的问题,高景琰想了想:“这事说来有些长,我简单些吧。”

    “前宋海贸发达,催生了无数相关作坊,而那些工匠在日积月累中就懂得了许多相关的知识,可他们没读过书,而且出书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奢望,所以等前宋一朝覆灭,许多东西都失传了。”

    “至于咱们大明的情况,你们应该也了解。”

    高景琰停顿了一下,皱眉道:“匠户身处底层,与贱民一般,这等环境下的匠户,他们只想着养活家人,少被指派去各地干活。就算是他的手艺好,可你觉得他有心思去钻研吗?就算是他钻研了,那些上官可会当做功绩报上去?就算是报上去了,你们觉得上面会理会吗?”

    大明的匠户制度沿袭自蒙元,初期的待遇比蒙元时好一些,可随着吏治滑坡,匠户们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学生们都在沉思,王辅叹息道:“那些精妙的东西都是工匠做出来的,若是能诉诸理论,我大明的物理当兴!”

    “那些工匠身份卑微,家贫,无从就学,加上上官漠视,一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