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555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555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豆委屈的眼睛都红了,张淑慧这才缓和了语气说道:“你还小,不可养成这等驱狗咬人的事。今日之事肯定有御史上奏章了,幸好是太子殿下在,否则为娘还得犯愁了。”

    ……

    朱高炽已经接到了奏章,看到是弹劾土豆驱狗咬人,不禁就乐了,问道:“是为何事啊?”

    梁中指指东厂那边说道:“殿下,早些时候东厂的人去了第一鲜,说是拿人,可在里面到处折腾,这不土豆正好和郡主去了,见到后就义愤填膺,自然要反击一番。”

    朱高炽的笑容一敛,说道:“文人们历来对兴和伯不满,怎会去第一鲜议论此等事?孙祥在弄什么名堂?”

    梁中眨眨眼睛道:“殿下,第一鲜的客人大多豪奢,官员也不少,所以东厂几次想派人进去,只是兴和伯说了,雷公不打吃饭人,别人吃个饭都得提防着有人偷听自己说话,那还吃什么?就给拒绝了。”

    朱高炽嗯了一声:“去告诉孙祥,父皇不在,让他管住自己的人,莫要生事。”

    ……

    孙祥已经知道了,他的面前就站着手臂已经简单处理过的魏青。

    “公公,下官去了第一鲜拿人,可那兴和伯之子却纵狗行凶,下官不敢坏了公公的大事,就忍了。”

    孙祥眯眼,只是手中的佛珠转动的更快了。

    “谁让你去的第一鲜?嗯?”

    魏青面色大变,跪地道:“公公,下官只是不忿那方醒,所以想……”

    孙祥睁眼道:“所以你想给人家一个下马威?”

    魏青呐呐不敢言。

    “蠢货!”

    孙祥低声骂道:“到第一鲜去吃饭的人你查过吗?连太孙有时都去,若是让他知道自己说话被咱们的人在边上听着,你可知会惹下多大的祸患来?”

    “哎!”

    孙祥叹息道:“你倒是没有私心,那咱家必然是要保住你的,不过陛下北征未归,北平城中群魔乱舞,你且去戴罪立功吧,兴和伯家中,咱家自然会缓和一二,想来无事。”

    魏青感激涕零的道:“多谢公公。”

    孙祥摆摆手道:“去吧,好生做事。”

    等魏青走后,孙祥看着边上那个一脸恭顺的太监说道:“陈桂,你叫人去盯着他,看看背后可有人在蛊惑。”

    那太监赶紧应道:“公公放心,小的马上就去。”

    等人都走了之后,孙祥又坐回去慢慢的数佛珠,良久,微不可闻的说道:“都不省心啊!”

 第1139章 病中的安排

    大帐内,朱棣躺在临时打造的木床上休息,额头上还搭着一块毛巾。

    方醒走近几步,看到朱棣的脸颊居然瘦削了下去,不禁讶然道:“陛下这是……”

    随军的御医说道:“陛下只是感染了风寒。”

    这话很微妙,方醒懂了。

    床的两边坐着杨荣、张辅,还有朱高煦和朱瞻基,四人都面带愁色。

    御医抚须拿着朱棣的手腕,良久道:“陛下的脉象还是有些急了,最好能进城去休养。”

    “不行!”

    朱棣猛地睁开眼睛,看了周围一眼,说道:“不得把朕的病情说出去,瞻基。”

    “皇爷爷。”

    朱瞻基眼圈都红了,起身应道。

    朱棣的眸色柔和,“经常出去看看诸军。”

    朱瞻基应了,朱棣又对朱高煦说道:“高煦,你且带一千人去野狐岭,查探漏网之鱼。”

    野狐岭的敌人早在得知朱棣率军突袭后就跑了,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一支军队。

    朱高煦也应了,朱棣就挥手让他和朱瞻基出去。

    等两人出去后,朱棣才爆发式的咳嗽了一通,看的方醒心惊胆战。

    御医送了汤药服侍朱棣喝了,然后也出了大帐。

    朱棣躺着,看似睡着了。

    杨荣看着有些憔悴,大抵是昨晚就没睡。

    张辅眯眼,看似平静。

    “张辅。”

    “臣在!”

    朱棣突然发话,可张辅仿佛知道似的一样,马上就应答。

    朱棣还在闭着眼睛,“你马上去龙门,收拢了那些人,立刻回师,顺便看看京城有谁在不安分。”

    张辅起身道:“陛下,臣懂了,京城不会乱。”

    朱棣点点头,杨荣赶紧就拟了个旨意,然后给朱棣看了之后用印,交给张辅。

    “你去吧。”

    朱棣吩咐道,等张辅走了之后,他又让杨荣去检查辎重和缴获,随后报来。

    现在大帐内只剩下了朱棣和方醒,连太监都没一个。

    方醒有些坐立不安,朱棣的呼吸开始平稳下来,他睁开眼睛看着方醒,眸色沉稳。

    “你以为草原以后会如何?”

    老朱还记挂着去打瓦剌人啊!可你这个身体别说打瓦剌人,半路就得自己去了。

    “陛下,瓦剌最为可虑者就是那个逃掉的脱欢,余者碌碌。”

    方醒想了想继续说道:“脱欢此次也是伤了些元气,不过他逃走时收拢了些其它部族的人马,实力短期之内会有一个提升,不过……”

    “不过脱欢要想一统草原,必须要先击败瓦剌的其它两部,然后才是鞑靼人,在这个过程中,大明依然可以加以干涉,比如说……”

    朱棣嗯了一声道:“鞑靼有聪明人,经此一役后,鞑靼再无翻身的可能,阿台不想被人杀死,就必须要归附大明,朕断定阿台离此不远,在得到消息后会马上赶来,到时候你先去见见他,然后禀告朕。”

    鞑靼的脊梁骨被这一战彻底打断了,此后不是远遁北方,就是只能坐等整合好的瓦剌上门杀戮。

    朱棣虽然病着,可思维却更加的活跃了。

    “朕本不想擒了阿鲁台,就是为了这个牵制,谁知你倒是大胆。”

    朱棣笑了笑,方醒赧然,他当时就想着方三的死,根本就没想过阿鲁台被俘后的后果。

    “鞑靼人的人马不会太远,他们还等着阿鲁台打破兴和堡,阿台做了傀儡想必不愿意,必然会镇压下面的部族,这有些难了,大明可助其一臂之力。”

    朱棣说完有些气喘,方醒赶紧把他扶起来,然后拿床头的温水给他喝了。

    这一连串动作方醒做的非常的自然,等朱棣好些后,他才说道:“陛下,鞑靼此后不足为惧,瓦剌内部也得花些时日互相攻伐,最后的胜者才能对鞑靼出手。不过此时援助鞑靼时机很妙。”

    此时鞑靼人大败,败到了此后一蹶不振的程度,这个时候大明伸出双手,谁敢说大明的北征是要奴役鞑靼人?

    “只是阿鲁台狼子野心罢了,鞑靼大部分人还是好的,陛下听闻阿鲁台被俘后有人蠢蠢欲动,不禁心急如焚,恨不能把那些野心家给揪出来,还鞑靼一个朗朗晴空。”

    方醒一本正经的说着,甚至还带着些许慈悲和同情。

    朱棣点点头道:“不错,你若是生于汉唐,必然不会逊色于张骞与王玄策。一张嘴就能哄住那些人。”

    方醒看到朱棣的精神不错,就笑道:“陛下,其实个人的作用极其有限,若不是当时汉唐国力鼎盛,张骞等人就算是舌绽莲花也无济于事,甚至是自取其辱。”

    “郑和几下西洋,纵横四海,那些国家无不俯首,靠的也是大明的强大,没有大明的强大,谁会听他的?”

    方醒这话正和朱棣的胃口,他微笑道:“总有些人大言不惭,以为凭着嘴皮子就能让外邦臣服,至为可笑!没有刀枪,那只是个笑话。”

    方醒看到朱棣面带倦意,就说道:“陛下且安歇,臣这就去和杨大人他们商议。”

    出去后,方醒看到朱高煦兴高采烈的带着一千骑兵轰隆而去。

    “陛下的身体应该无恙吧?”

    杨荣盯着朱高煦远去,心中有些没底。

    派朱高煦去干这种苦力活,朱棣的决定中带着某种预防。

    而派出张辅去收拢位于龙门的明军主力回师京城,这是为什么?

    镇压还是威慑?

    而把朱瞻基和方醒留在身边,加上薛禄,这是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

    方醒摇摇头道:“不过是风寒罢了,陛下的身子骨还硬朗,必然无恙!”

    “杨大人,陛下要扶持鞑靼人,我要派出斥候去搜寻阿台。”

    朱棣不理事,这个就有些尴尬了。

    听谁的?

    杨荣笑道:“既然是陛下的交代,本官只有配合的份,兴和伯且去。”

    方醒回身颔首,然后招手让辛老七把马牵过来。

    看着方醒打马而去,杨荣的眼神有些呆滞。

    “杨大人!”

    薛禄来了,张辅走后,全军将由他来掌控。

    杨荣笑道:“薛大人这是要去见陛下吗?”

    薛禄下马说道:“正是,那些小崽子们一歇下来就不安分,我去请示陛下,看看是不是让他们在四周转转也好。”

    所谓的四处转转,听着简单,却饱含血腥。

    游骑出去遇到部族,那没说的,跪地投降吧,如若不然,那就用刀枪来说话。

    这是大明版本的‘打草谷’。

    杨荣点头道:“那就快去吧。”

    武人在这种时候记得的还是攻伐!

    杨荣的眸色黯淡,大明究竟要征伐多少年?要多少地盘才能满足?

 第1140章 自信的大明

    感谢书友:“北京明爷”的万赏!

    感谢书城的书友:“拽少”的万赏!

    ……

    草原茫茫,放眼看去,仿佛都是一样的景色,只有那些老牧民才能根据牧草的不同来判断大致在什么位置。

    秋季的草原是万物最后补充养分的时候,错过了这个时候,严酷的冬季会让它们陷入绝境。

    放眼看去,草原渐渐的呈现黄色,间或着红绿,不知名的花朵在绽放,贪婪的吸收着阳光赐予的温度和光芒。

    在这美不胜收的景致中,一朵朵白云在其间游走着,那是羊群。

    几个未成年的少年驱赶着马群轰然而来,等马群过后,那些花朵荡然无存。

    几个牧羊女冲着少年们笑骂着,笑声清脆,伴随着边上的小溪流水,恍如一幅静谧的金秋画卷。

    几个少年得意的在马背上展示了一番马术,其中一人没控制好,马儿冲着远处去了,引得大家谑笑不已。

    那少年好不容易控制住了马,正准备回头,却突然呆呆的看着远方。

    “哎!是我们的大军……不!是明军!是明军来了!”

    少年策马回头狂奔着,嘴里叫喊着,声音绝望。

    那些少年和牧羊女听到后,都呆呆的看着,直至远方出现了一队骑兵。

    那装束……

    牧羊女们没有逃跑,此时逃跑,这些羊群怎么办?没有了羊群,到了冬季也是饿死、冻死的命。

    而那些少年们嘴里呼喝着,驱赶着马群往北边跑,那边就是部族所在地,他们要去报信。

    轰隆的马蹄声去了,然后又来。

    牧羊女们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等待着命运的处罚。

    马蹄声渐近,一个男子用蒙元话问道:“阿台可在这边?”

    一个牧羊女战战兢兢的抬头,看着身前这一百多大明骑兵,说道:“在,大汗就在后面。”

    “我们走!”

    马蹄声轰隆,再次远去,牧羊女们起身面面相觑。

    若说这一百多明军是来讨伐阿台大汗的,那谁都不信。

    可太师都出征许久了,为何还有明军来到这里?

    牧羊女们不敢停留,急忙赶着羊群往回走。

    ……

    越过小溪,再打马走五六里地后,眼前就是一片帐篷。

    牛角号长鸣,骑兵蜂拥而出,显然是那些少年带来了明军入侵的消息。

    远远看到明军后,这些骑兵明显的一愣,一个满脸胡须的大汉呼喊了几声,旋即骑兵整队,然后呼啸着冲去。

    最大的一顶帐篷外面,阿台看着远处的明军,忧心忡忡的道:“明军来了,太师何在?”

    阿鲁台带走了精锐,若是明军大举进攻,那几乎是代表着……

    “大汗!您看,那些明军没退,止步了,他们止步了!”

    阿台以手遮眉看去,果然,那队明军停住了,一人单独出来说话。

    这是为何?

    阿台百思不得其解,阿鲁台最近这一两年对大明多有不敬,明军居然摆出这等姿态……

    “大汗,若是太师败了,明军肯定会大举进攻,而不是派出小股骑兵来试探。”

    阿台喃喃自语道:“是啊!明皇肯定会亲征。”

    这时前方交涉完毕,那个明军跟着过来了。

    阿台看看自己的衣服,无奈的道:“没工夫换了。”

    那明军被裹挟着过来,看到阿台后大声用蒙元话说道:“在下奉陛下之令前来,请你前去商议鞑靼以后的大事。”

    明皇还是亲征了?

    阿台的身体软了一下,然后强笑道:“太师不在,本汗……不能擅自行动。”

    这个试探很精妙,一句话就问了阿鲁台的情况,顺便还说出了自己的艰难处境,这样就算是阿鲁台败了,他也有回旋的余地。

    这明军目光扫过周围的人,昂首道:“就在前几日,陛下亲率大军突袭阿鲁台,一战击破联军,联军前后死伤被俘两万余人,阿鲁台再也不会回来了。”

    天呐……

    周围的人瞬间都面色煞白,不管阿鲁台如何的专权,可有他在,鞑靼部就不用担心会被别人吞并。

    没有了太师,大家何去何从?

    阿台强笑道:“贵使莫不是在开玩笑?”

    这明军冷笑道:“阿鲁台的宝刀就在后面,你等可去取了来。”

    马上有人去了明军那边。

    没人相信狡诈而惜身的阿鲁台会被人突袭,那人的嗅觉帮助鞑靼部逃过了多次劫难,怎会马失前蹄。

    阿台不知道自己的心里面是怎么想的,反正是酸甜苦辣,啥味道都有。

    没多久,取刀的人回来了,他面色煞白,而看到他手中那把装饰精美的宝刀后……

    “太师败了?”

    虽然没有什么人在刀在的规矩,可阿鲁台历来都是刀不离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