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593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593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瞻基点点头,贾全和辛老七留下保护,其他人就相互帮助爬上墙头。

    然后只见王琰举手,那些骑兵马上拿出火把,只是当先一人点燃,不然会惊动里面。

    一根火把照不亮这长街,这时大门吱呀一声打开。

    这声音在夜间有些刺耳,可王琰却是毫不在意,举起的手往下一挥。

    “杀!”

    没有激情,只是冷冰冰的一声杀,旋即那些骑兵就此冲了过去。

    所有人都把没点燃的火把斜伸,在冲到那个点燃火把的骑兵身边时,两只火把擦碰。

    一只只点燃的火把照亮了大门,马儿猛地长嘶,第一名骑兵已经冲了进去。

    马蹄声踏踏,火把烈烈燃烧,那些骑兵左手火把,右手拔出长刀,在队官的带领下各自扑向自己的目标。

    “谁?”

    “有盗贼……”

    车马行里的人被惊醒了,慌乱的喊叫声中,传来了第一声惨嚎。

    “跪地不杀!”

    火光照耀下的骑兵们宛如九幽厉鬼,长刀一挥,人头落地。

    “啊……”

    那些伙计衣衫不整的冲出来,看到这个场景不禁失声尖叫。

    长刀前伸,马上的骑兵喝道:“跪下!”

    瞬间,骑兵的前方再无站立之人。

    而在内院里,骑兵们却遇到了麻烦。

    就在他们刚冲进内院时,两名男子持刀抢出来,看到骑兵后,他们厉喝一声,不退反进。

    “杀!”

    骑兵们排成一长溜,依次冲杀上去。

    “铛!”

    刚挡住一刀,可后面接踵而至的长刀却再也避不过去。

    长刀轻松的从脖颈掠过,有人喊道:“围住!”

    骑兵们马上分散开,从左右两边包抄过去。

    火光照耀下,这个大房间里悄无声息。

    王琰策马而来,站在大门前沉声道:“十息之内不出来,点火!”

    里面依然沉寂。

    十息的时间顷刻而过,王琰举手道:“点火!”

    军中从不会弄什么假威胁的鬼把戏,说点火就要点火。

    那些骑兵趋拢过去,两人拿出葫芦,把里面的火油洒在门窗上。

    “嘭!”

    就在此时,屋顶传来了一声闷响,王琰抬头,看到一个男子从上面飞身而下,朝着后面跑了。

    “格杀勿论!”

    那人跳到地上,看着前方的三名骑兵,不禁仰天长啸一声,啸声凄厉,然后他脚下疾步前冲,带着一往无前的煞气冲向了那三名骑兵。

    三名骑兵取下长弓,弯弓搭箭。

    “放箭……”

    三中二,男子小腹和胸前中箭,他的身形一滞,旋即再次挥刀前冲。

    “果然是悍勇啊!”

    这个声音中带着惋惜,随即喝道:“杨丹,你没射中,去,杀了他!”

    一名骑兵拔刀前出,轻松的格挡开男子的攻击,一刀,头落。

    无头的尸身依然挺立,脖颈就像是有个喷泉在不断的喷涌。

    “噗通!”

    杨丹一脚踢倒尸身,回身道:“大人说过,敌人不值得怜悯。”

    “出来!”

    这时前方有人在大喝,三人一怔,急忙就重新展开,目光梭巡,寻找漏网之鱼。

    前门处,一个裹着毛皮大氅的老头畏畏缩缩的站在门口,随着厉喝,他双膝一软,就跪在台阶之上。

    ……

    马蹄声,厉喝惨叫声,这些声音早就惊醒了车马行这条街的不少百姓。

    方醒和朱瞻基站在大门外,听到有孩子在嚎哭,然后被强行捂住嘴的呜咽声。

    “都怕官。”

    方醒说道:“我听过一个故事,说是官府拿人,隔壁家的孩子哭嚎,大人担心被那些官吏连带处置,就捂住了孩子的嘴,等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吏走了之后,大人松开手,却发现孩子已经……”

    朱瞻基点点头:“迁都时,我从金陵一路北来,这一路看到的是官吏倨傲,小民唯唯诺诺,只要不饿死就很温顺,反而助长了那些官吏的气焰,任意欺压只是平常,搜刮钱财的手段让人瞠目结舌,吏治啊……”

    两人相对无言,都觉得大明从上到下的问题多不胜数,要想改造过来,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殿下,抓到了店老板,是个蒙元人。”

    当方醒看到那个老头时,他正在贾全的手中哀嚎。

    精致的羊毛大氅被丢在地上,而小刀就坐在上面,仔细观察着这个老头。

    老头的脸部皮肤很是细嫩,这一点和草原上的人不同,经历过草原风霜的人,不该是这种养尊处优的模样。

    “你是朵颜三卫的人,而且地位不低。”

    贾全正用一根长针扎进老头的肩骨,闻言一怔。而老头也停止了惨嚎,面如土色的看着小刀。

    小刀觉得羊毛大氅很暖和,就捡起来拍打干净,准备拿回去给铃铛用。

    “我以前在兴和堡很长时间,阿鲁台经常袭扰,而他的部下有许多朵颜三卫的人,他们的贵族喜欢使用玉扳指,而你……”

    贾全粗暴的把老头指头上的玉扳指蜕出来,凑到眼前看了看,说道:“嗯,痕迹都是老的,说不准年轻时是个射雕手。”

 第1216章 九转大肠,玲珑心肝

    “殿下,此人早些年被派来北平蹲守,专门刺探大明的情况,后来朵颜三卫被灭了之后,他怀恨在心,收拢了一些人手,专门盯着兴和伯……”

    方醒无奈的道:“他盯着我干嘛?”

    贾全说道:“因为朵颜三卫就灭在殿下和您的手中,他本想连殿下也盯着,可殿下出行时侍卫不少,后来他就退而求其次,想对兴和伯下手,只是兴和伯的家丁们实在是彪悍了些,他不敢冒险……”

    这就是下水怕冷,上吊怕疼。

    “最后他得知兰坚弹劾兴和伯,就利用了这个机会,派人潜入兰家,用套马索勒死了兰坚,其后看到陛下并未见罪,他心急了,干脆让人当街杀了另两名御史。”

    “这个嫁祸的手法不高明啊!我再蠢也不会用肉体消灭的法子去泄愤,果然是蛮夷,没学到文人的九转大肠。时间紧迫,这人说的话不一定可靠,把他交给东厂继续审讯。”

    方醒总觉得这个看着可怜巴巴的老头不地道,有些不对。

    九转大肠?

    贾全眨巴着眼睛,等方醒和朱瞻基出去后,他问小刀:“九转大肠是什么?”

    小刀舔舔嘴唇道:“是一道菜,我家老爷讥讽文人的心肠有九转,就叫做九转大肠。还有一个叫做玲珑心肝。”

    贾全馋涎欲滴的道:“下次得找机会去尝尝。”

    王琰带着人在门外整队,目视朱瞻基说道:“殿下,还有十余人在城外,臣马上带人去扫荡,就此别过。”

    朱瞻基点头道:“辛苦了。”

    王琰对着方醒微微颔首,然后看了辛老七一眼,策马转身,旋即马蹄声震动着长街,渐渐远去。

    方醒皱眉看着,觉得这就像是老狮王在逐渐把权杖交给小狮子。

    这种感觉非常的不好!

    “你要多关注陛下的身体,若是有不适,我好进宫去看看。”

    方醒舍不得老朱离去,他若是去了,大明就相当于失去了擎天巨柱。

    至于朱高炽,那只是守成之主。

    朱瞻基……

    ……

    朱棣已经醒了,起床洗漱,然后练了一会儿刀,朱瞻基就来了。

    “先去洗洗,换身衣服再来说话。”

    朱棣皱眉让人带朱瞻基去洗澡换衣服,然后拿过奏章慢慢的在晨曦中看着。

    等朱瞻基带着一身水汽出来后,朱棣把奏章放下,老花镜摘下,问道:“背后是何人?”

    帝王善猜忌,处理事情,他们首先想的是不是有人在后面布局。

    朱瞻基伸手抹去脸上的水痕,说道:“那人原先是朵颜三卫的贵族头领,朵颜三卫被灭之后,含恨在心,想对孙儿和兴和伯动手,最后慑于孙儿和兴和伯的身边人手厉害,就想出了设套嫁祸给兴和伯的手段。”

    “手段很拙劣,朕还没到老糊涂的时候,这等手段遮挡不了朕的视线!”

    朱瞻基笑道:“那是,皇爷爷,孙儿也觉得没那么简单,至少有人在配合他们。所以孙儿已经把那些人交给了孙祥,让他们继续审讯。不过那些人大多是以往的俘虏,居于北平四周。”

    朱棣淡淡的道:“不服王化,那便打散了,全都赶到交趾等地去种地,那边不是出产好些甘蔗吗?多种些,让大明的百姓也能吃到糖。”

    “对待异族,大明需要的是恩威并施,可对于那些两者皆无用的家伙,不要手软,迁徙,不行就全数处置了!”

    晨曦照着朱棣的脸,那神色分明就是冷肃。

    “不可姑息!文官的那一套千万别听,什么君子之道,忠恕之道,以己推人。等刀子架在你的脖子上你还怎么宽恕?腐儒罢了!”

    朱棣起身,朱瞻基把大氅给他披上,祖孙俩走出大殿,在外面溜达着。

    十多个太监正在灭掉那些灯笼——过年期间,王贵妃令人在乾清宫的外面挂了几排灯笼,而且灯笼都是红色的,讨一个红红火火的兆头。

    朱棣深呼吸一下,活动了一下手腕,说道:“朕当初只是想着北方人口太少,所以就把他们放在这里,可迁都之后就显得有些不妥当了,你以后要记住这个教训。”

    朱瞻基点头,只觉得心中有些难过。

    以前的朱棣可不会这般细致的说了又说。

    “你要学会借势,此事一旦爆发出来,不要犹豫,马上借势推动,不然等一段时日之后,那些文官又会说什么打散这些人耗费大,嘿!”

    朱棣嘿然道:“不过是一些粮食罢了,耗费哪里就大了?文官的话你要学会反着听,或是从……”

    “皇爷爷,孙儿觉得应当从利益,也就是好处上去看。”

    朱瞻基看到朱棣渐露慈祥之态,不知怎地就插话道:“看一件事,首先得看谁会获得好处,谁获得的好处最多,然后再分析,如汤沃雪,无处藏踪。”

    朱棣愕然,然后笑骂道:“你这个竖子又知道了,不过确实是这样,你要说利国利民,他们也会想,不过都喜欢把自己能从此事中获取到什么好处摆在前面,这就是家国。”

    文官们在为一件事情开撕之前,多半都会先想着自己能收获些什么。

    单纯从朝政出发的很少。

    比如说武学之事,文官们为何会和武勋联手?

    不外乎就是感受到了压力,他们害怕科学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冲击,更害怕自己的道统被百姓抛弃。

    “皇爷爷,武勋也无进取之心,孟瑛终究是害怕了。”

    朱瞻基有些愤愤不平,朱棣微笑道:“全火器的战法除去三卫之外,就是柳升精通,孟瑛要想坐稳五军都督府的位置,他就必须要出头,而方醒若是挤进去,以那竖子的德性,孟瑛大概要无可奈何了。”

    朱瞻基噗嗤笑了:“皇爷爷,兴和伯大多时候很随和,可一旦涉及到正事,他可不会饶人,杨荣就被他说的掩面而逃,连夏元吉都不愿意和他商谈事情,就是怕事后才会发现自己吃亏了。”

    “他看的远,这就是他的好处。不计较一时得失,着眼于将来,这就是大臣风度。”

    朱棣对方醒的评价颇高,而朱瞻基在边上忍笑。

    朱棣看了一眼就摇头道:“你可是说他那个宽宏大量的名声?那是他给自己竖起来的盾牌。他的敌人遍天下,若是不竖起个盾牌,早就被口水给淹死了。”

    朱瞻基点头:“皇爷爷,就像是兰坚,其情可悯,可却不知大局,贸然弹劾,最后葬送了自家。这世上终究还是愚人多啊!”

    朱棣摇摇头道:“那些人是没有涉足进来,没有消息他如何判断?若是人人都知道了,那天下大概就是要沸反盈天了。”

    朱瞻基看着那些开始洒扫的太监,心中微叹。

    在大局没有稳定时,许多时候愚民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天下大乱就在眼前。

    可大明终究在前进的路上,并未原地踏步和退步,这就是希望。

    晨曦渐渐被朝阳所替代,阳光照在琉璃瓦上,反射出无数光芒,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1217章 驱逐(为盟主:‘狼屠屠狼’贺,加更!)

    感谢书友‘狼屠屠狼’的盟主打赏,第二十七位盟主,感谢!

    ……

    “公之于众!”

    朱棣一声令下,还在休假的百官们都开始忙活起来。

    那些早些年被安置在北平和周围的俘虏都被驱赶在一起,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看着可怜之极。

    大过年的这是要干什么?

    城门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几千人在寒风中茫然无措。

    一千多军士无奈的站在外围,大过年的他们也不想出远门,可这事儿是朱棣亲自抓的,谁敢偷懒?

    “都听清楚了!”

    刑部一个官员慢条斯理的走到前方,一开口就是满堂彩。

    “好嗓子!”

    干这种活计的必须要有一副好嗓子,这才有天朝上国的形象。

    “历次北征所获俘虏,本该遣往四方劳作,可陛下仁慈,将你等视为大明百姓。”

    大明对这些俘虏还算是不错,如果换做明军被俘虏,不死就是侥幸,活下来也是生不如死。

    顿时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围观的百姓中酝酿着。

    “可就在前几日,有人谋杀了御史兰坚,后续更是胆大包天,居然当街刺杀朝中的两名御史,罪不可赦!”

    兰坚?

    那不是被……兴和伯给杀的吗?

    而且那兴和伯仗着陛下的宠信,居然还安然无恙。

    可是这事儿和这些草原战俘有何关系呢?

    “前日刑部侦知凶手的所在,连夜抓捕,经过审讯,凶手乃是原先的俘虏,其中带头的是朵颜三卫曾经的头领,动手的有瓦剌人,也有鞑靼人。而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嫁祸于兴和伯,扰乱大明的朝纲。”

    为了名正言顺,表面上的功劳归于了刑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