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623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623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醒伸手触碰了一下无忧的脸蛋,看着她小嘴蠕动,只觉得心都软了。

    “我去交代一下,洗三礼大办!”

    张淑慧看着方醒出去的背影,感动的无以复加。

    “夫人好福气,伯爷这般看重,您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就是,去年民妇在李家接生了个女儿,啧啧!他家老爷一听拂袖就走,你说这产妇本就辛苦,一听自己的夫君不乐,哎!后来郁郁了大半年,听说已经病倒了。”

    “别胡说,伯爷可是爱的不行,这名门贵女啊!以后肯定能嫁个好郎君。”

    张淑慧没理这些,在床上侧身看着无忧,只觉得怎么看都漂亮。

    方醒出去一吩咐,随即黄钟就开始写请帖,家丁们全部出门去通知。

    很快,和方醒关系好的人家都接到了请帖,大家都有些不解。

    “他两个儿子洗三礼都没请人,怎么轮到女儿就要大办呢?难道是瞄着宫中?”

    吕震没接到请帖,不过他不在意,只是习惯性的把方醒的举动阴谋化了。

    “也不对啊!太子殿下那里不可能,否则以后他方德华就难做人了,太孙还没孩子呢,他这般招摇是为了什么?”

    而等请帖被送进太孙府时,朱瞻基就笑了:“这是要招女婿吗?”

    杜谦抚须道:“毕竟都两个儿子了,估摸着是兴和伯疼女儿吧。”

    朱瞻基眼神一黯,他的女人们至今依然没有动静,不然……

    “叫什么名字?”

    “无忧。”

    “无忧?德华兄果然是疼爱这个女儿,我……”

    “殿下,太孙妃病了。”

    朱瞻基霍然起身,皱眉道:“去看看。”

 第1274章 喜事连连,皇家的孩子不好生

    无忧的出生让方家上下从平淡到惊喜,全由方醒一人的喜乐而驱动。

    而太孙府里,御医却拿不准脉,等问了胡善祥的嬷嬷,得知月事没来后,就有些谱了。

    “殿下,有些孕相,不过时日尚浅,不敢断定。”

    朱瞻基想起自己回来这一个多月的日子,心中有些激动。

    在海外熬了那么久,等朱棣醒后,心中放松的朱瞻基就来了一次雨露均沾。

    “八成是。”

    ……

    洗三之后,无忧越来越白净了。

    方家的大小姐出世,皇家也非常给面子。

    朱棣让人送来了一个玉如意,正和无忧的名字。

    太子那里送了一堆首饰,就等着无忧长大了一一戴上。

    而朱瞻基不出预料的送了重礼——一尊玉菩萨。

    羊脂白玉的玉菩萨,尊贵程度……怎么说呢?能把方家庄给买下来。

    看着差不多有无忧高的菩萨像,方醒喜道:“据说是在昆仑山下的玉河里找到的料,这一尊就是价值连城啊!正好给无忧把玩。”

    把玩?

    俞佳有些无语,这等东西不说供起来,你起码得小心翼翼的收藏着,免得弄坏了。

    “这玉硬着呢!还有,你怎地还没走?”

    方醒把玉菩萨随意的放在桌子上问道。

    俞佳挑眉道:“太孙妃有孕了。”

    呃……

    朱棣能下地了,朱瞻基要有孩子了,这些消息一放出去,顿时各种赞美之词就借着奏章冲进了宫中,让宫中也跟着喜气洋洋的。

    而和这个喜气洋洋相反,朱棣一道道的旨意下去,大江南北无数人家被赶出家门,然后直奔缅甸等地。

    那些人大多是被锦衣卫和东厂侦知:在朱棣生病期间的行为不妥当!

    紧接着朱棣一改严厉,京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均可得到宝钞一贯。

    而理由很简单,为了庆贺太孙妃有孕。

    这个眷顾让满城人无语——太子还在那里呢!陛下您就那么宠爱太孙,这要是吃醋了咋整?

    而太子的反应却出乎人的预料,居然令人去京城几大寺庙上香,祈求各路神灵保佑这个还未见天日的孩子。

    “你的压力不小吧?哦不!应当说是太孙妃的压力不小。”

    书房里,方醒的手维持着抱孩子的姿势,可孩子已经去吃奶了。

    朱瞻基愁眉苦脸的道:“我也说了生男生女都喜欢,反正能生就成,可胡氏还是整日愁眉苦脸,劝不动啊!”

    “那是因为你是太孙,胡氏就想生个儿子,让你有底气……啧!头痛啊你这事!”

    两人面面相觑,都觉得不知道生男好还是生女好。

    朱棣还在,朱高炽也在,第四代的皇储要是出来了,额滴神啊!

    谁会如芒在背?

    方醒犹豫着道:“祈祷吧瞻基,祈祷胡氏生个女儿,俗话说长姐如母,以后孩子们也有个人教导。”

    朱瞻基点点头,“是,皇爷爷还在,不管从哪里去考量,此时生个女儿最好。”

    两人都心照不宣的笑着,可笑的却有些假。

    方醒马上就去了后宅,让小白带着两个孩子去太孙府。

    这是小白第一次出去交际,可她依然是没心没肺的,更遑论化个妆。

    等到了太孙府后,守门的眼中就只有土豆和平安,喜道:“二位小伯爷光临,这可是好兆头啊!想必太孙妃定能一索得男。”

    等进了后院,小白看到一个女人在几个侍女和嬷嬷的陪同下,站在一棵大树下吟哦着诗词。

    土豆低声道:“二娘,这是太孙妃的对头,咱们不理她。”

    小白一听就有数了,就牵着两个孩子,目不斜视的走过去。

    “……最晚到芳菲……咦!”

    孙氏突然侧身,然后面露喜色的道:“是土豆来了呀!那个想必就是平安了,可是来给太孙妃道喜的吗?”

    小白福身道:“见过孙嫔。”

    孙氏这才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她略一思忖,就笑道:“可是兴和伯的二夫人吗?幸会了。”

    小白点头道:“是,妾身还要去太孙妃那里,就先告辞了。”

    这个态度相当的生硬,孙氏笑容不变,亲切的道:“快去吧,回来若是有时间,就到我那去坐坐。”

    小白随口应了,然后带着两个孩子,被引着往胡善祥那边去。

    “听说兴和伯对女儿喜爱非常?”

    看着几人转过游廊消失不见,孙氏淡淡的问道。

    “是,只是兴和伯仇人不少,洗三礼去的人不算多,那些学生也去了,这才热闹些。当时兴和伯随口就说……无忧的夫婿必须是从一而终,还引人笑了许久。”

    “兴和伯爱女啊!”

    孙氏想起了自己进宫前的生活,突然对无忧生出了艳羡之心。

    “那孩子……还带来了太孙妃的喜讯,以后……只要不出意外,想必会是万般宠爱集于一身。”

    看到孙氏惆怅,有人就说道:“兴和伯就是个福星,您看他帮了太孙多少忙,还有,家中的小妾现在也敢出门了,还大摇大摆的来了咱们太孙府,以后还是个伯爷的娘,这际遇整个大明都难遇到啊!”

    “还有那个什么马苏,孙嫔您不知道,如今他在户部人人夸赞,连夏大人据说都想把他留在户部任职呢!这肯定是兴和伯和夏大人交好,这才给了个面子……”

    “好了!这等臆测的话以后少说。”

    ……

    “太孙妃,兴和伯家的二夫人带着孩子来了。”

    胡善祥正在床上躺着,这个是御医的交代——因为她的情绪波动过大,最好卧床养胎。

    “哦!快请进来。”

    胡善祥一边说着,一边让人把自己扶起来,满心期待的等着。

    “兴和伯家的孩子就是皮实,若是我腹中的孩儿能有七八成就心满意足了。”

    等看到土豆后,胡善祥笑着叫人去拿点心来,然后对小白说道:“你是第一次来,千万别生疏了,坐吧,顺便给我说说这怀胎的禁忌。”

    小白一闪身,就露出了一脸沉稳的平安。

    “哟!这是平安吧?”

    胡善祥看到小大人似的平安,欢喜的叫人赶紧去拿太子妃送来的点心。

    小白也没紧张,一张口就把胡善祥的嬷嬷们吓了一跳。

    “太孙妃,怀胎没那么多的禁忌,除去那些忌口的吃食之外,只要心情好,干啥都行。”

    呃……

    想起御医说过的话,有个嬷嬷就说道:“这刚怀上的时候得保胎呢!”

    “心情好就好。”

    小白严肃的道:“这是我家少爷说的,除非是身子有问题,别人家的女人怀着孩子还得下地干活,回家还得做饭洗衣,有的甚至快生产了还在地头呢!”

    “我家少爷还说了,越是金贵就越不好生,该吃就吃,该玩就玩,保证母子平安。”

    “这个好!”

    胡善祥对方醒有着近乎于迷信的信任,这是从她刚被朱棣选中时,方醒劝说她放开些,别太拘谨时开始产生的感觉。

    “还有就是别受凉了,毕竟是药三分毒,孩子也跟着被毒,那不好。”

    几个嬷嬷纠结的听着小白在‘大放厥词’,就想晚点再劝胡善祥。

    “是呢,心情郁郁,感觉肚子里的孩子都不高兴。”

    胡善祥的话让人发噱——这时候孩子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哪有什么情绪可言。

    等小白前脚一走,胡善祥就令人扶着自己去花园里走动,把几个嬷嬷吓得跪在地上劝阻。

    朱瞻基得知后,沉吟良久,最后就让人去传话——只要不是奔跑负重,随意!

 第1275章 大朝会,朱棣的处罚

    感谢书友:“听书不看书”的万赏!

    ……

    “此次孟瑛等人的表现很不好,皇爷爷必然要借机调整一番,不过孟瑛的位子还是很稳,这与他的行事不遮掩有关。”

    朱瞻基在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文官们平平稳稳,给人的感觉就是皇爷爷去了也无所谓,这是在自掘坟墓。”

    这里是太孙府的书房,朱瞻基就这样一个人自言自语着,神色认真。

    “殿下,陛下召集百官上朝了。”

    ……

    早朝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可朱棣病后却不再顾忌那些所谓的规矩,直接令人去召集百官。

    方醒正在东华门巡查,也被叫去上朝。

    奉天门外还空荡荡的,方醒在东华门来的最早,孤零零的站在那里。

    慢慢的,百官开始到位了,没人敢窃窃私语,因为孙祥就站在奉天门外,十多个番子正在盯着这些官员。

    “陛下居然在奉天门外御门听政,这是什么意思?”

    不是重大的日子,皇帝不会在奉天门听政,那些官员都有些忐忑,直到朱棣驾临。

    群臣在广场上山呼舞蹈之后,朝会开始了。

    朱棣就坐在门内,不知道说了什么,有太监大声的道:“朕小病数日,外间鬼影重重,人心叵测之下,妖孽横生……”

    “……西南已经拿下阿瓦,大明的兵锋依旧强盛,朕亦未老,依旧能枕戈待旦。但有敌人,灭此朝食!诸卿如何?”

    “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能怎么?

    面对着这位大病初愈,依旧保持着锋锐的皇帝,大家只能山呼万岁。

    “吏治衰败,其必有因,蹇义!”

    “陛下,臣万死!”

    蹇义出班上前,在台阶下听命。

    门里的朱棣冷眼看着他,淡淡的道:“罚俸半年!再犯重罚!”

    “谢陛下。”

    蹇义木然的退回去。

    “军心散乱,致使内讧频生,孟瑛!”

    “臣在!”

    孟瑛等今天等了许久,此时大石头落下,他浑身轻松的走上前,垂首等待处罚。

    “杖三十!”

    孟瑛讶然,他本以为少说是五十,弄不好还会降爵,可……

    “陛下厚恩,臣……臣粉身难报!”

    孟瑛哽咽了,孙祥一招手,两名番子过来,引着孟瑛去了广场侧面,大家这才发现,原来那里摆着一根长凳。

    “打!”

    打板子的声音传来,群臣心中有些发憷。

    孟瑛好歹是军方重将,可这次也被拉到边上,当着大家的面打板子,朱棣的愤怒可想而知。

    “朕自御极以来,北征瓦剌、鞑靼;南征交趾、缅甸。一扫倭国,朝鲜归心,大明南北皆安,此诚千年未有之开端。”

    “朕本想与诸卿远望四方,然变生肘腋。朕静而观之,平常心者十之五六,心中窃喜者十之三四,心怀不轨者十之一二,为朕忧心者,千不存一!”

    群臣无言静默,想起朱棣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不禁讶然。

    按照朱允炆的秉性,大明守住边墙,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才是正理,结果被这位给掀翻了。

    然后……大明就开始四处征伐!

    按道理这样的大明应该是满目疮痍了吧?

    没有,目前的大明粮食满仓,户部作为保证金的金银能晃瞎人眼,由于四方的俘虏越来越多,国内的劳役越来越少……

    文治……

    方醒正在想着给闺女弄一个漂亮的玩具,所以听了这些话也没啥反应。

    “东缉事厂和锦衣卫要严查贪腐!吏部要下功夫去甄别官吏,户部要收好口子,不许空耗钱粮,刑部要复查各地的案子,查遗补漏,工部要勤勉些,各地的道路和水利要及时的去做……”

    朱棣把六部点了四部,礼部没点,这个态度有些暧昧——文教之功,首重礼部!

    这是不想揭盖子吧!

    方醒还在想着事儿,金忠得意的冲着夏元吉挑挑眉,活脱脱的老流氓。

    “兵部懒政,金忠罚俸一年!”

    金忠的得意瞬间消失,愕然看着里面的朱棣,只觉得自己委屈极了。

    “陛下对你够意思了,居然没说再犯重罚!”

    夏元吉觉得金忠的圣眷堪称是比西山还高。

    金忠低声道:“本官说不准哪天就退了,去哪再犯?”

    “有御史看过来了!”

    “看了又如何?”

    金忠耍横瞪了那个在边上监察百官仪态的御史一眼。

    老家伙刚被扣了一年的俸禄,心中正在不痛快,那御史就转过头去,免得被这老家伙给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