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713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713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兴和堡,孙越马上去求见方醒。

    “伯爷,哈烈人的骑兵很厉害,并不比瓦剌人差,下官率军以多打少,伤亡还是咱们这边高。”

    “哦!”

    方醒正在写奏章,闻言就问道:“那你感觉是个人武勇落后,还是什么?”

    孙越有些窘迫的道:“下官这五千人是临时组合而来,最后有些松懈了。”

    方醒点点头,说道:“那就以战代练吧,继续清剿哈烈游骑,在他们出动大军之前,我部的斥候和粮道就要靠你们来保护了。”

    孙越拱手道:“下官知道了,这就去。”

    方醒没抬头,等把奏章写好后,就交给了一直在等着的方五。

    “派出最出色的信使,在敌军袭扰到兴和堡附近之前,马上把奏章送走。叮嘱信使,在路过宣府时记得报信。”

    方五接过奏章,然后把它放到一个竹筒里封口。

    “马上就是冬季来了,哈烈人这是试探还是发疯?”

    三千余人的游骑,对于兴和堡来说只是一盘菜而已,而且对方还敢追杀明军斥候,这是要上天啊!

    林群安懊恼的道:“当时没想到哈烈人居然不派斥候就开始突袭,所以斥候损失有些多。”

    方醒说道:“哈烈人这是骄横,罢了,让玄武卫骑马出征,扫荡这支游骑!”

    ……

    陈德连续获得方醒的看重,这让玄武卫上下对方醒的顾虑都消散了。

    骑兵必须要会战术,可玄武卫无需操练,他们骑马只是为了代步而已。

    临出发前陈德去请见方醒,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伯爷,若这是个圈套呢?”

    这不是胆小,而是考虑周全。

    方醒正在看地图,闻言说道:“大国相争,小计谋无济于事,堂堂正正的才是王道,哈烈人沉醉于当年老王的威风之中,怎会弄这些于战局影响不大的计谋?若是兵力足够,直接扑向兴和堡才是正经。”

    陈德拱手道:“是下官想差了,倾国之战,无需计谋,要的只是将士用命。”

    方醒笑道:“也不是说无需计谋,只是几十万人的大战,斥候必然密布于战场之外,想弄什么阴谋诡计,那得先成功的避过对方的耳目再说,风险太多,不小心就成了败笔。”

    ……

    三千余人,不但清扫了明军的斥候,而且还以少打多,全身而退,这个骄人的战绩让那些哈烈人大意了。

    于是他们自持己方的机动性强,继续展开遮蔽战场的行动,一时之间,兴和堡二十里范围内,到处都是哈烈游骑呼叫同伴的号角声。

    这是拉网式的清剿!

    当孙越带领麾下杀进这片区域时,哈烈人不慌不忙的迅速后退,然后集结起来,开始和明军绕圈子。

    “看来瓦剌有人到了哈烈,所以他们才知道咱们就五千骑兵!该死的歪思!”

    孙越看着前方游走的哈烈人,心中盘算着以后怎么才能收拾亦力把里,至于后续战事,他觉得自己的作用只是封锁而已。

    “逼着他们走北面!”

    于是明军马上一个圈子绕过去,然后逼着哈烈游骑朝着北方逃去。

    当逃出两里多地,哈烈人准备再次转向时,前方出现了两千余骑兵。

    尼玛!两千多人居然也敢来拦截我们吗?

    “杀过去!”

    于是哈烈人狂吼着冲杀过去,而对面的明军却施施然下马开始列阵。

    这是什么意思?

    有马不骑,反而要变身为步卒来阻拦我们?

    正在纳闷着,等双方距离拉近后,一个哈烈人突然喊道:“是明军的火器军队!”

    “我们不是重骑!转向!转向!”

    带队的将领想起了出发前的告诫,不禁亡魂大冒,急忙喝令转向。

    可急速冲阵的骑兵哪是说转向就能转向的,于是哈烈人只能看着前方的阵列两边多了十多门火炮,然后那些炮手狞笑着点燃了引线。

    “轰轰轰轰轰!”

    缺德的炮组让火炮依次点火,于是那些霰弹就像是魔爪,轮番扫荡着刚开始转向的哈烈人。

    “齐射……”

    火炮刚停歇,侧面几乎被打掉一半的哈烈人亡命奔逃,火枪马上就来了一次齐射。

    “跑!”

    这是哈烈人在正式交战中和火器部队的第一次碰撞,结局是头破血流。

    “杀啊!”

    孙越不失时机的率队追杀而来,哈烈人大败……

 第1452章 前兆(感谢“醉里掌灯”的盟主打赏)

    初冬的北平感觉灰扑扑的,让人看了昏昏欲睡。

    可当一队骑兵飞驰而来时,城门处正在打瞌睡的军士们马上站直了身体,目视来人。

    “紧急军情,阻拦者杀!”

    一马当先的骑兵看着风尘仆仆,为首一人扔了个腰牌过去,然后马鞭一挥,就率先冲进的城门。

    小旗官接过腰牌,然后在后续骑兵冲进来时递回去,赶紧退后靠边站。

    “大人,是谁?”

    “别问,不然小心掉脑袋!”

    小旗官看着北方,喃喃的道:“这天气啊!有些人怕是发疯了。”

    那队骑兵一路冲到了皇城,领头的跳下马来,踉踉跄跄的喊道:“下官奉兴和伯之令送来北边的紧急军情。”

    守门的军士验过腰牌,小旗官挥手道:“快去禀告陛下。再来几个人,架着他进去。”

    信使还在发蒙,小旗官和一个军士架住他的两边手臂,边往里跑边说道:“陛下有令,北边的急报必须马上送进去。”

    那些送急报的信使还得在宫外等候传召的情节,不是昏君时代,就是胡编乱造。

    军情如火,容不得一刻延误!

    信使被一路接力架到了乾清宫外,不必禀告,站在台阶上的大太监说道:“赶紧进来,陛下一直在等着呢!”

    信使冲进大殿内,行礼后,上面的朱棣就喝问道:“可是哈烈出兵了?”

    信使解开一直挂在脖子上的绳子,然后从怀里拖出来一个竹筒递给大太监,说道:“陛下,臣出来前,哈烈游骑已经出现在兴和堡外围二十里范围内,他们在清扫咱们的斥候。”

    趁着大太监在查验封印的时候,朱棣问道:“多少人,实力如何?”

    信使的脸上有多个小口子,他强忍着刺疼说道:“陛下,目前查明是三千余人,而且很厉害,咱们五千打三千,依然奈何不了他们。”

    朱棣点点头,接过大太监递来的奏章仔细看着。

    张辅趁机问道:“鞑靼部可铸墙了吗?”

    使者这一路想过许多,所以此刻毫不迟疑的答道:“铸了,用泥巴包裹栅栏铸的墙,没火炮肯定无法摧毁。”

    张辅满意的点点头,没有围墙,鞑靼部肯定无法抵御哈烈人的进攻。

    “而且伯爷还令鞑靼部扩大了营寨,好大,两边怕是能住几十万人。”

    金忠赞道:“兴和伯倒是想到了本官的前面。本官开始还想着大军出动,扎营就是个麻烦事,有了现成的,那省事啊!夏大人,你说是不是?”

    夏元吉已经没有心思和他逗趣了,他觉得这场大战即将开启,作为户部尚书,他必须要全力以赴,方能保证大军的粮草不断。

    上面的朱棣看完了,他把奏章递给大太监,然后传递下来。

    等群臣看完后,朱棣也考虑了个通透,他的眉心处在跳动,如果王贵妃在这里的话,肯定知道朱棣这是开始亢奋了。

    “小股实力不弱的骑兵,那肯定是前哨,专为查探兴和堡而来……”

    朱棣久经战阵,论经验在场的无人能比。

    “方醒说哈列王的性格高傲,既然性格高傲,那必然不肯退让,这场大战必然即将到来,户部如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夏元吉刚才已经把那些物资的数据在脑子里过了一道,闻言就问道:“陛下,敢问出兵多少?”

    朱棣放在御案下的右手在微微颤抖着,面色微红,眼中厉色闪过,说道:“哈烈号称可以搜罗五十万大军,可这是竭泽而渔,风险极大,朕判定他们必然不敢。”

    看了群臣一眼,朱棣感到右手停止了颤抖,就拿上来拍了一下御案,起身道:“三十万,或是四十万之间,不会再多了。”

    “所以朕准备出兵二十五万。”

    朱棣的决定让夏元吉松了一口气,然后说道:“陛下放心,加上民夫大概就是四十来万的人马,臣已经有了准备,陛下请放心。”

    “棉衣可有准备?”

    朱棣一辈子都在北征,从年轻时到现在,对北边草原的气候很有体会,他的风湿病就是来自于草原。

    夏元吉自信的道:“棉衣早有准备,就算是不北征,臣也准备了今年的棉衣。”

    这便是有一个好管家的好处!

    朱棣满意的道:“回去就准备发放。”

    孟瑛此刻再也忍不住了,出班道:“陛下,兴和堡那边势单力孤,臣请为前锋去增援。”

    朱棣看了他一眼,淡淡的道:“哈烈人的大军若是出动,那必然动静颇大,一个兴和堡还无法让哈烈人动心,来得及!”

    孟瑛神色黯然的回班,他知道朱棣终究是想压住自己,大概是要留给太子以后来加恩。

    朱棣转了一圈,站定后说道:“诸军马上准备,此次北征,张辅、柳升为中军。”

    张辅和柳升出班大声应诺,杀气渐渐的升腾起来。

    朱棣很满意这股子杀气,他熬着这些武勋,就是想把他们的狠劲熬出来,把那些安逸享受的念头熬走。

    “陈英,孟瑛为左哨。”

    两人出班,孟瑛心中喟叹,然后发狠,发誓一定要把保定候府的荣光用战功捞回来。

    “薛禄和谭忠为右哨。”

    “朱勇和郭义为左掖,王通和徐亨为右掖……”

    “前锋……”

    朱棣的目光扫过,说道:“陈懋为前锋。”

    陈懋是宿将,而且不群不党,深受朱棣的信赖。

    从这个安排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朱棣决心。

    “杨荣和杨士奇准备一下,到时候跟着朕去。好了,都散了吧,各自回去准备,等下一步消息到了之后,马上出兵。”

    朱棣转身先走了,群臣各自离去。

    一出大殿,朱勇马上就恭贺着张辅:“文弼兄,你此次可是跟在陛下的身边统率中军,可喜可贺啊!”

    柳升是朱棣的爱将,也是他最为信任的人,所以在中军很正常,而张辅被闲置了那么久,一启用就在中军,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张辅微笑道:“我本悠闲,静极思动,陛下深知啊!”

    朱勇无奈的道:“你还是这般的无趣,晚上一起饮酒?”

    张辅摇摇头,拒绝道:“这段时间咱们最好少出门应酬。”

    说完他拱拱手走了,朱勇才苦笑道:“谨慎到这个地步,哎!”

    回过身,朱勇看到那些文官们都在窃窃私语,不禁熄灭了凑过去的念头。

    和文官的关系再好,可在他们的眼中,勋戚就是勋戚,永远都不会是自己人。

 第1453章 暮

    朱棣没想过出征的消息能瞒住人,所以也不加掩饰。

    就在京城诸卫在积极准备时,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朱高炽依然不动如山,每日的政事该他做的处置的井井有条,让朱棣能放心去准备北征之事。

    朱瞻基在府中想了许久,一直到夜间,他终于忍耐不住了,就进了宫,他还是想去北征。

    “皇爷爷,孙儿想着北征之事就觉得浑身发热,能不能……”

    “不能!”

    朱棣冷冰冰的拒绝了他,看到他有些失落的模样,就皱眉道:“等到你的时候,外敌差不多都没了,文治为上。”

    朱瞻基不服气的道:“皇爷爷,海外还有大国!”

    “嗯?”

    朱棣抚须微笑道:“你倒是野心勃勃,不过那和朕无关。朕啊……”

    朱棣坐了许久,起身时有些艰难,朱瞻基急忙过去把他扶起来,侧身的时候看到了那鬓角的白发,心中一阵酸楚。

    “大明的国力就在这里了,朕的愿望就是扫灭北方的敌人,之后大明最少能有两百年的太平日子好过。”

    朱棣活动着身体,看着外面说道:“朕年轻时被父皇封到了北平,然后时常出塞攻伐蒙元残余,所以深知北方不平,大明不宁的道理。”

    朱棣轻轻挣脱了朱瞻基的搀扶,缓缓走向大门,边走边说道:“此战若是能大败哈烈,他们内部就会分化,从此再无抗衡大明的实力。以后啊……北方的敌人大概只能来自于极北之处,据说那边很冷,能养出好马和悍勇之士,到时候可以派人去看看,及早做准备。”

    朱棣走到了大门外,负手看着远近的灯火,重重的呼出一口气,看着微微白雾散去,就笑了笑,眼神转为柔和。

    “你小时候在冬季最喜欢吐气,然后用手去抓那些呼出的雾气,抓不到就找朕哭,然后朕……”

    朱棣皱眉想了想,然后展眉道:“然后朕就让人在殿内烧水,弄的大殿里都是雾气,你就笑着在雾气里闹腾,哈哈哈哈!”

    朱棣笑的畅快,却没看到身后的朱瞻基已经是泪流满面。

    “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去折腾,南方也就是出海罢了,朕早些时候令郑和等人在金陵监工打造宝船,已经出来了,等明年就出海。你若是愿意也可以跟着去看看……”

    ……

    朱瞻基有些浑浑噩噩的出了大殿,一路在宫中行走,前方的太监提着灯笼,照的四方明暗分明。

    朱瞻基总觉得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耳朵里嗡嗡嗡的,头有些晕。

    “谁?!”

    这时前面的太监低喝了一声,朱瞻基抬头,就看到了一脸谄媚的黄俨。

    这条老狗,大晚上居然敢到处乱跑,果然是心术不正。

    “殿下,奴婢请见,乃是有机密事禀告……”

    黄俨谄媚的笑着,然后面色一整,瞪了那几个陪着朱瞻基出宫的太监一眼,示意他们赶紧避开。

    朱瞻基冷冷的道:“私密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