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762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762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炽点点头,“那就去吧。”

    叶落雪行礼告退,步伐很小,频率却很快,少顷就消失在大殿外。

    朱高炽看着人进来点烛,一直看,面色平静。

    蜡烛很对称的点了两排,距离相等,就像是两块磁铁,正好处在排斥或是吸合的微妙距离上。

 第1548章 案发(感谢“淫帝他金叔”成为本书第82位盟主)

    金陵六部中,大抵只有礼部最为尴尬和无聊,无事可做。

    而户部最为实在,他们要负责征收赋税,堪称是美差。

    至于吏部,他们要负责考功,算是握稳了权利。

    古可庆就是负责考功的吏部左侍郎,虽然和北平吏部没法比,可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

    可幼弟的突然身亡让古可庆悲痛不已,然后就请了假回去处置,随后回来继续履行职务,被吏部上下交口称赞。

    太平府收监了一些人的事根本就没引起金陵这边的关注,古可庆依旧沉稳的在吏部做事,直至朱瞻基和方醒到了金陵。

    魏智对古可庆也很是满意,所以在朱瞻基到了金陵后,就把吏部的事大多扔给了古可庆,他自己却在寻找着自己接任之后的漏洞。

    这天魏智去朱瞻基那里混了个脸熟,然后回到吏部,古可庆就来禀告这几天的事务。

    听完后魏智很是满意,说道:“辛苦了,回头本官在殿下面前会为你美言几句。”

    古可庆拱手道:“多谢大人,不过……那兴和伯出游还未回来,这也不知道是来干啥的。”

    魏智今天的心情不错,就说道:“谁知道呢!不过殿下和他的关系非同寻常,所以也不会去约束他,就当是休沐吧。”

    古可庆笑道:“那倒是不错,只是殿下到了金陵之后,也没见有什么改动,怕是……大人,怕是来……”

    魏智讳莫如深的道:“此事不是咱们做臣子能揣度的,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自然无事。”

    古可庆笑道:“是,大人说的是……”

    随后的几天吏部波澜不惊,直至都查院那边出了大事,魏智这才叫人去找古可庆来。

    可去了半天没见人,就在魏智的怒火开始郁积的时候,那小吏回来了。

    “大人,古大人今日没来。”

    嗯?

    魏智皱眉道:“都查院那边出事了,殿下召见侍郎以上的官员,估摸着是要教训一番,古可庆并没有向本官请假,为何没来?”

    就算是有急事,可按照规矩,古可庆也得派遣人来向魏智告假。

    魏智起身道:“罢了,殿下若是怪罪,就算他自己倒霉。”

    ……

    等到了朱瞻基那里,魏智看到了同僚,也看到了……方醒。

    “殿下,吏部左侍郎古可庆今日未到,臣惶恐。”

    朱瞻基淡淡的道:“该来的自然会来。”

    等人到的差不多后,朱瞻基沉声道:“太平府的案子发了。”

    什么案子?

    众人懵逼,其实不怪他们,因为每年各地抓捕的人数不少,谁都不会去关心这些事。

    方醒站在朱瞻基的左侧,说道:“太平府的古可立被人打死,其后太平府知府张玉清抓捕了行凶之人,然后……他们全数被折磨致死……”

    古可立?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有意无意的瞥向了魏智。

    魏智想起今天古可庆没来,心中一跳,说道:“殿下,今日古可庆并未向臣告假。”

    众人顿时心中一个咯噔,觉得大概是要有大事要发生,不禁都看向了方醒。

    这厮每次来金陵都没好事,这次出游,回来后太平府的案子就发作了,可见出游是假,查案子是真。

    刑部尚书王舒越面色大变,急忙辩解道:“殿下,太平府那边当时说是已经抓到了打死古可立的凶手,可臣以为人还在太平府啊!”

    刑部居然没有及时跟进,这个就是失职!甚至是渎职!

    方醒说道:“张玉清被抓后马上就把事情的原委道了出来,事情发生后,他就找了古可庆,督查院的兰伟业是古可庆的同年,为他们从中庇护。而张玉清和兰伟业的目的,不过是看好古可庆的仕途,于是三人狼狈为奸,草菅人命!”

    哦!

    顿时众人的心都松了下去,大家不由自主的呼气,听着竟然就像是发出了叹息声,于是都被吓了一跳。

    如果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弄死了那几个人的话,而且还有着他们先打死了古可立的情由,也就是官员为幼弟之死泄愤而已,牵连不大。

    只是想起一下就去了三个官员,大家难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于是更觉得方醒就是南方官场的苦手。

    朱瞻基冷冷的道:“可那古可立被打死的缘由你等可知道吗?”

    众人摇头,朱瞻基冷笑道:“他酒后说了,先帝死的好!”

    呃!

    群臣心惊!

    卧槽尼玛的古可立,你喝了点猫尿就开始胡言乱语,这下可摊上大事了吧!

    “殿下,臣管束不力,有罪。”

    魏智瞬间做出了决断,去了冠请罪。

    刑部尚书王舒越更是懊恼,只得跟着请罪。

    朱瞻基冷冷的看着他们,说道:“本宫还没有迁怒谁的习惯,你等失察之罪自然由父皇来处置,本宫只希望看到金陵官场的风气一清,否则…。。涤浊扬清,这也是本宫此行的目的!都散了吧。”

    群臣心中揣揣,缓缓出去,等出了大宅时,就看到了古可庆。

    被绑在木棍上,被两名军士挑着过来的古可庆。

    “自作孽啊!”

    群臣就像是在躲避瘟神般的站的远远的,然后看着古可庆被抬进了大院里。

    ……

    “多谢了。”

    等群臣走后,方醒向朱瞻基道谢。

    朱瞻基笑道:“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

    本来朱瞻基是可以借机发作,然后拿下魏智和王舒越,可他却引而不发。

    这就是在拿把柄,让两人投鼠忌器的把柄。

    “德华兄,父皇很难。”

    朱瞻基幽幽的道:“他想和皇爷爷一般的伸展手脚,可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大动干戈倒是能压下去,可后果是什么?父皇没有皇爷爷的威信,文官们必然是阳奉阴违,而武人却会趁机而起,到了那时,局势就麻烦了。”

    方醒劝慰道:“就算是换了一批人,可依旧是换汤不换药,所以还得要给他们找个对手。”

    朱瞻基点头道:“所以我才压下了此事,到时候就能多些把握。”

    南方文风鼎盛,而方醒来到这里,必然是要传播一番科学。可阻力会很大,能压住魏智和王舒越,至少会少些麻烦。

    “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扳手腕,你强大,他们就会蛰伏,你弱小,他们就会得寸进尺,陛下借力打力用的倒是不错。”

    朱高炽借着上次的文武之争压下了文官们的试探,算是胜了一局。

    可那些文官们却是一个团体,若是朱高炽不能分化他们的话,那以后还是如身在荆棘中,寸步难行。

    方醒想起了后来的党争,这里面究竟有没有帝王心术呢?

    分而治之,斗而不破!

    这个难度太大了呀!

 第1549章 造一艘‘小船’(感谢‘夜夜夜夜寂寞’成为本书第83位盟主)

    金陵造船厂里,此刻船台上空荡荡的。而且岸边,一百余艘大小船只正停泊在那里,周围只有稀稀拉拉的几队军士正在巡查看护。

    “咱家认为宝船不可停,大明对外还需走的更远,去及时发现那些未知的敌人,只是陛下一道旨意,让咱家也无可奈何,整日只能在金陵无所事事。”

    郑和给人的感觉有些疲惫,他指指那些船只说道:“都是好船啊!咱家纵横海上多年,当真是所向披靡,那些番人看到船队就敬畏为神灵,可如今……哎!”

    方醒点点头,认真的道:“大明的敌人将会来自于海洋,以目前朝中对海洋的忌讳,短时间内不可能会重开宝船,但是郑公,还请让那些船员耐心等待着,大明不会对海洋永远无视,因为海洋就代表着财富和……中央之国!”

    郑和迷茫的道:“中央之国,多少年了,可咱们一直在大地上折腾,好不容易到了大明,好不容易遇到了先帝,可惜却……”

    方醒笑了笑,说道:“万事有起有伏,你看看古今中外,从开始就一路顺畅的国家,可有谁能持续不倒的?”

    “你想说什么?”

    郑和从这话里听到了些味道,就皱眉问道。

    方醒微笑道:“我想说……军方,他们在先帝的带领下,已经扫灭了大明的外患,我总觉得他们不甘蛰伏,更不甘心被打压,当大明的周边无敌手时,只要他们还有上进心,那么就会把目光再投远一些。”

    郑和唏嘘道:“难啊!咱家在金陵待了这些时日,觉得文恬武嬉,若是没有外敌,这大明怕真是要糜烂了。”

    换个太监绝不敢说这等话,可这位郑和不同,他上马能统军杀敌;上船能指挥船队扬威海外,若不是身份限制,在朝中也不会逊色于张辅等人。

    无外患,则国亡!

    人类根植于骨髓里的贪图安逸需要外敌来驱除,没有外敌,那就只能沉沦。

    郑和突然摇头笑道:“朝中那么多大才,咱家也是瞎操心,罢了,就在金陵养老。”

    方醒俯身捡起一块碎石,奋力的往水里扔去,最终却是在岸边弹跳几下,水气都没沾边。

    回过头,方醒非常认真的道:“郑公请放心,不管是陛下和殿下,相信他们对海外的认知会慢慢转变,大明……不会失去海洋。”

    郑和叹息道:“没外敌就要完蛋了!有眼光的都会看到这个变化,希望吧。”

    方醒看着那些巍峨的大宝船,说道:“郑公,咱们这宝船确实是也太耗费了些,要不改进一下?”

    郑和有些没精打采的道:“工匠们都回去了,如何打造?再说陛下有旨意在,谁能抗旨?”

    方醒笑了笑,如果这个笑容被夏元吉看到,他一定会马上提高警惕。

    “郑公,看看这个。”

    方醒从怀里摸出张纸递给了郑和。

    郑和接过一看,惊道:“这是什么船?”

    这张纸上画了一艘船的剖图,郑和对船很有研究,不禁就沉浸了进去,不时还说着这里的改造有何好处……

    方醒不懂,听着觉得枯燥,就到了岸边的宝船停泊处,傻傻的用手去拍打着船身。

    宝船高大,方醒仰头看着,然后渐渐退后,只觉得心中自豪。

    “怎么样?若是下次出海,咱家带着你一起?”

    “没问题,只是我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黄金麓他们出去许久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方醒有些愁色,身后的郑和走上来,一脚踢在船身上,说道:“每一次出海就是拿命去赌,赢了下一次的胆子会更大,输了……就葬身大海。”

    “我知道,所以若是他们后年再不归来,那就抚恤家人吧。”

    作为航海人,郑和没有在意这个,他把那张纸小心翼翼的放进怀里,说道:“龙骨密集,很坚固,抗浪好,只是桅杆和帆却值得商榷,咱家会找几个老工匠来看看,到时候也改一改。”

    方醒并未打算让郑和全盘接受,再说大明的船舶制造也有自己的长处,无需全盘抄袭,他说道:“郑公,要不咱们上道奏章?”

    郑和摇摇头道:“陛下就算是有心,可朝中必然会抗争,刚稳定的朝局又会变化,这不划算。”

    他虽然长期在外,可对朝局却是时时关注,所以在朱高炽下旨后只能是无奈领命。

    方醒干咳道:“咱们只是造一艘船嘛!小船!”

    郑和目光闪烁,沉吟道:“是啊!咱们只是造一艘小船。”

    “还有,这船你是怎么想到的?”

    郑和有些好奇的问道。

    方醒腹稿都不用打,说道:“上次出海时,在那边遇到了不少天方人,他们那边和泰西人有接触,后来把自己的船和泰西人的船融合了一下,这是最新的,他们都还没开始建造。”

    郑和就像是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急匆匆的道:“兴和伯,咱们赶紧回去,然后写一份奏章,联名上去。”

    方醒点点头,两人离了船厂。

    ……

    回到城中,方醒把此事告诉了朱瞻基。

    “郑和上次就抱怨过不能出海,后来就没了精神,此事倒是可行,至于朝中,父皇会权衡利弊,文官们若是施压太过,父皇也不会给他们好脸色。”

    朱瞻基抛开此事,目光幽深的道:“父皇让我来金陵坐镇,期待的就是吏治和赋税,最后就是民风,南边的有些人,对太祖高皇帝和皇爷爷有些不满,所以父皇登基后就施行仁政,开始我对涉及官吏的部分不满意,觉得父皇对他们太好了,可后来……”

    朱瞻基想起了朱高炽那晚对自己说的话,就苦笑道:“父皇还是想合舟共济,所以一边行仁政,一边拉拢官吏,只是结果却有些让人失望了。”

    “人心永不知足!”

    宋朝对文官的好,古今罕见,可结果如何?

    方醒抛开这个话题,说道:“赋税的话……陛下才将让吏部和户部联手清查投献,不过很艰难,若是想彻底清除,非百万大军坐镇不可,而且还得要做好死上万人的准备。”

    利益一旦成型,想去撼动它,必须要极大的勇气。

    “慢慢来,只是赋税这一块有些麻烦,只能从商税下手。”

    朱瞻基说道:“北边的商税慢慢有了气色,可南边的却推行不力,我认为在于乡党,就像是你说的大网,一张网网住了所有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理解了夏元吉的无奈。”

    方醒说道:“可金陵的大市场却都交了税,这就是一个源头,只是如何推进下去,这个让人头痛。”

    “关键还是在于政令通达,上下一心。”

    朱瞻基从容不迫的道:“再有就是要把条款弄好,什么行业收税,收多少,什么行业,多大生意的不收税,把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