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86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86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张淑慧深感赞同,她说道:“我大哥眼下没有一个继承人,所以那几个侄子经常到国公府去玩耍,隐然觉得自己就能过继给大伯。”

    “春秋大梦!”

    方醒不屑的道:“你大哥才四十,又不是没有过孩子,你等着瞧,最后你那几个侄子绝对没戏!”

    张淑慧点头道:“二哥已经是金吾前卫指挥使了,却还想着上进,按理是好事,可大哥……”

    功高需收敛,张家已经是大明顶级的勋戚,如果张輗和张軏也加入到这个集团中,张家的处境就危险了。

    这时丫鬟进来道:“少爷,柳少爷来了。”

    “他是哪门子的少爷?”

    方醒懒洋洋的起身,张淑慧在背后退了一把才斜着身体走了出去。

    前厅里,柳溥一身远行的打扮,看到方醒后,他躬身道:“德华兄,小弟马上将赴北平,特来辞行。”

    方醒的懒散消散,吃惊的道:“为何?”

    柳溥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德华兄,马哈木要求我大明归还宁夏、甘肃一线的鞑靼人,说是他们的亲戚,结果被陛下断然否了。”

    瞬间,方醒已经嗅到了战争的味道。他知道柳升在北平监造紫禁城,那么柳溥此行倒是不危险,就嘱咐道:“马哈木既然大胆挑衅,那么明年的北征只是时间问题,你且紧跟你父亲,莫要去惹祸。”

    柳溥顾盼自雄的道:“德华兄,家父必然会在北平府等待陛下,到时候率领神机营扈从。”

    柳升擅长指挥神机营,这是国朝公认的。

    方醒笑道:“要是你爹这次能立下大功,兴许别人以后就得叫你小侯爷了。”

    柳升目前是安远候,世袭伯爵,所以等他去了之后,柳溥只能袭爵安远伯。

    柳溥昂首道:“小弟可不是那种仰仗父辈荫萌的人,德华兄你就看好吧!”

    送走了浑身上下都洋溢着杀敌立功气息的柳溥,方醒去了聚宝山上。

    秋季的山上灰蒙蒙的,方醒拿着望远镜,看着山下的军营。

    这里有一个哨位,还是方醒当时力主安排的,就是怕被别人窥探军营。

    哨位的两名军士看到方醒在‘窥探’军营根本就不管,还恨不能给他搬架梯子,好看的更清楚些。

    一队队的军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前进,那些百户们吹着哨子,利用节奏来改变队形。

    前进、后退、前进……

    射击、装弹、射击……

    就是这样的往复动作,能让人形成肌肉记忆,一听到哨子后,马上就能动作起来。

    方醒满意的点点头,放下了望远镜。

    虽然方醒和家丁们不在营中,可前次南征中立下功劳的人都已经得到了功赏,该升官的升官,该得钱的得钱。

    北征在即,如果能立下大功,封妻荫子也不是难事啊!

    有了动力之后,没人会偷懒。

    回到家,方醒觉得浑身轻松,甚至还和大妞玩了一会儿寻找蚂蚁洞的游戏,把前院的一棵大树下面挖的乱七八糟的。

    很快,金陵城中就流传着陛下震怒的小道消息,而阿鲁台的使者据说也来了。

    “阿鲁台说愿意和我大明并肩作战,讨伐马哈木。”

    朱瞻基觉得形式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方醒记得阿鲁台这个名字,他摇头道:“异族人都不可信,就算是看到他们的兵马也不可信。”

    朱瞻基诧异道:“难道他们还敢反水?”

    “有何不敢?”

    所谓的瓦刺和鞑靼其实都是继承了蒙元的一部分势力,而中原肥美这个概念依然深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我估计陛下自己也不相信阿鲁台吧。”

    不得不说,方醒猜到了朱棣的心思。

    朱瞻基笑道:“德华兄果然是神算,我皇爷爷确实信不过阿鲁台。”

    “可目下我大明不宜树敌太多,如果瓦刺和阿鲁台联合起来的话,我大明难免会疲于应付。”

    这是真知灼见,以后的瓦刺就一统蒙古,实力大涨后,就开始了对大明的攻势。

    方醒玩味的看着朱瞻基,想着他的儿子几乎葬送了大明,就说道:“草原广阔,大明这种远征的手段终究不可持续,太费钱粮啊!”

    朱瞻基也是点头道:“幸好经过多次征伐后,蒙元势力大减,不然我大明边关必然处处烽火。”

    “火器!”

    方醒笃定的道:“最终能终结草原骑兵的办法只有火器。”

    而这个话题也只能是戛然而止。

    谁让现在做主的不是朱瞻基呢!

    “任重而道远啊!”

    朱瞻基窘迫的说道:“德华兄,总有那么一天的。”

    方醒大惊失色,赶紧看了看外面。

    “幸好没人啊!不让你就死定了!”

    朱瞻基也是笑道:“小弟也是失言了。”

    两人止住了这个话题,朱瞻基就问道:“德华兄,你的算术这般厉害,能否出一本书,让天下人都能学习呢?”

    咦!

    这个问题让方醒有些怦然心动。

    这可是流芳千古的盛事啊!

    不过还需要从长计议。

 第182章 褒贬不一,书成付印

    ps:凌晨时停电了,要晚上才来。爵士刚到网吧,边上是两桶方便面。

    今天四更依旧,绝不会断更!!!

    ……

    国子监里,马苏收起课本,然后急匆匆的就往外走。

    “马苏,你这么急干嘛?难道今儿有媒人上门?”

    自从方醒在国子监干翻了洪炳正之后,马苏的境遇就改善了许多,所以也有人愿意接近他。

    马苏回头看到是一位相熟的同窗,就点头道:“我老师在编书,我得回去帮忙。”

    “哦!”

    马苏人还没到方家庄,消息就已经开始从国子监里传出去了。

    “他要编书?你不会是在逗乐吧?”

    “编书要多少时间?要多少钱粮人手?他一个小小的方家庄,难道还能找到那么多的读书人?那我把他编出来的书都给生吞喽!”

    这年代编书需要旁征博引,一旦出现漏洞,那名声就臭大街了。

    所以方醒的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年少轻狂’,‘想出名想疯了’。

    外界暗流涌动,可方醒依然在慢悠悠的‘编书’。

    “要大白话。”

    方醒让马苏准备抄写。

    “我要让识字的人都能学习这本数学。”

    马苏愕然,现在谁编书不是往晦涩的方向发展?不如此,怎能显示出编书人的文章水平来。

    “还要断句?”

    用标点符号断句不是什么发明,早就有人这么干了,只是绝大多数文人都不乐意而已。

    把文章都断句了,那还让我等怎么活?

    其实不断句也含有知识垄断的意思,想想,就算是你识字,可要是没有老师教导的话,你怎么能从那延绵不断的文字中知晓意思。

    就好比圣旨,方醒以前一直都以为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可那天经过一次颁旨后,才知道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就是断句的坑爹处,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能养活不少考据党。

    马苏翻看着刚‘编好’的书,崇敬的道:“老师,您几天就能编一本书,这速度绝对是大明第一。”

    于是才过几天,马苏又恢复了原来的节奏。

    “马苏,你不去帮你老师编书了?”

    有个尖酸的同窗讥讽的问道。

    马苏答道:“我老师的书已经好了。”

    我曰!

    那么快?

    所有的人,包括刚走到门口的教授都止住了脚步。

    气氛停滞了半饷,才有个学生问道:“马苏,你老师编的是什么书?”

    “数学。”马苏收好了书,骄傲的道:“也就是算术。”

    “哦!”

    一阵轻松的叹息后,所有人都不再关注马苏了。

    “算术不过是小道,怎比得上我儒家的微言大义!”

    “我看连小道都算不上,最多只是那些账房们学学。”

    “……”

    方醒编的是算术,这话传出去后,那些讥讽不屑的人更是觉得荒谬。

    “我还以为他会出一本文章合集,可没想到居然是这个!自甘堕落啊!”

    “皇太孙学的不会就是……这个吧?”

    “无趣无趣!我本想等他出书时好好的找找毛病,可要是算术的话,那就算了。”

    “……”

    外界的议论很难影响到不大出门的方醒,他把编写好的数学第一册交给了朱瞻基。

    “这只是初学者的教材,不过学会了这本之后,当个账房还是绰绰有余的。”

    朱瞻基翻看着,抬头道:“德华兄,为何不一次出完呢?”

    “太贵了。”

    方醒觉得自己此刻一定是被佛光笼罩着。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普通人家都能买得起,所以不要雕版,用活字。”

    这时文人出书,只要是不差钱的,基本上都是雕版。

    而大明此时的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很普及了,为何还要用费事而且很贵的雕版呢?

    这就牵扯到文人的毛病了。

    “活字生硬死板,不堪入目也!”

    而如果印刷量大的话,雕版很快就会损坏,还得继续雕刻。

    朱瞻基劝道:“德华兄,要不就交给我吧,我找人来雕刻。”

    “不需要。”

    方醒坚决的说道:“我这本是工具书,不需要像那些诗词文章的华美字体,我只要普及。”

    而这本书也在第一时间呈到了朱棣的御案上。

    “直白,简单。”

    方醒这本书不但是用了大白话和断句符号,而且在每个知识点的后面都列有应用题,所以连朱棣看了几眼都觉得很好学。

    传递下去后,几位辅政重臣都一一看过,表情不一。

    “陛下,方醒此举倒是有功。”

    胡广察言观色的说道:“户部每年进人都得培训算术,太耽误时间了。有了这本书之后,好歹基本的东西都能自学,能省很多事。”

    朱棣点头道:“方醒的意思是,这本书用活字,定价要低,看来他是不准备赚钱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想起了方醒。

    那位以前可是抠门得很啊!

    怎地突然就变得大方起来了呢?

    而等方醒再到户部去授课时,发现那些学生们都已经是人手一本‘数学第一册’了。

    那么快?

    不过这是好事,效率快,这就说明上面重视。

    方醒上完课后,随手拿起一本,看着简单的封面,就笑了笑。

    “数学,万学之基,不可不重,不可不学!”

    序本来朱瞻基是请了自己的太子老爹拟的,但最后却是方醒自己来,不然传到那些‘大儒’们的耳中,估计能有人来皇城来绝食,要求皇帝陛下把方醒这个妖人干掉。

    “德华吾侄……”

    连远在北平的陈嘉辉都为此写了封信到金陵,在信中,陈嘉辉对方醒出书表示祝贺,但对方醒断句和采用大白话的方式有些不大满意,最后说是陈潇已经在去金陵的路上了,要方醒看好他。

    连陈嘉辉都不大满意,可想而知那些读书人的不屑了。

    “德华兄,宫中的匠人都已经撑不住了。”

    朱瞻基满面春风的进来,手中拿着几本数学第一册,看着比市面上的精美了许多。

    “你还是开了雕版?”

    方醒接过看了看,有些不满的道。

    朱瞻基表功道:“活字买的多,可雕版也有人要啊!连我父亲都收了几十本,也不知道他要来干嘛。”

    要来干嘛?

    当然是送人。

    太子宫中,太子妃笑容满面的赏赐了张辅的二夫人,其中就有这本印刷精美的数学。

    二夫人回到英国公府,把这本书交给了张辅。

    “国公爷,妹夫这是要成学问大家了吗?”

    张辅接过书,楞了半天道:“这小子,我还担心别人看不上他的这本书,可没想到连太子都在为他张目。”

    张辅自身的儒学造诣也不浅,所以在方醒出书时,他就知道这本书在读书人的中间讨不了好。

    太子一家和方醒的关系好,这个不是什么大秘密,可好到太子会为了他推书,这就有些让张辅吃不准了。

 第183章 丢脸的朱瞻基

    方醒最近有些上火,连嘴角都红肿了一块,每天难受的不行。

    “轻点!我说你轻点行不行?”

    “夫君,您别乱动好不好,这草药很灵验的,最多后天就好了。”

    方醒坐着后仰,张淑慧在给他上药。

    “德华兄!小弟来了!”

    我曰!

    方醒一听到这个声音,就急忙喊道:“建中,你且等等。”

    “等什么,夫君,这样太失礼了。”

    张淑慧结束了上药,就先闪了。

    陈潇灰头土脸的冲了进来,正准备和‘夫妻般关系’的方醒来个拥抱,可当他看到方醒的嘴角后,就呆呆的问道:“德华兄,你怎地吃饭没擦嘴啊!”

    久别重逢的气氛被方醒嘴角的那一团绿色给破坏殆尽。

    方醒扯着嘴角苦笑道:“天气干燥,最近有些上火。”

    听到不是大毛病,陈潇就打了个哈欠说道:“德华兄,小弟披星戴月、快马加鞭的赶到金陵……”

    “停!”

    面对这个话唠,方醒举手道:“你且去洗漱,然后睡个踏实觉,晚上为你接风。”

    “要有好酒!不然我可是不依的。”

    陈潇一溜烟就跑了,至于他的客房,在接到陈嘉辉的书信后,方醒就已经安排好了。

    陈潇的到来给安静的方家庄增添了许多热闹,连大妞都喜欢这个‘会玩’的叔叔。

    “殿下。”

    朱瞻基带着婉婉来了,陈潇见礼后,朱瞻基就问道:“听说你准备进国子监?那为何不在顺天府?”

    大明此时有两个国子监,一个在金陵,一个在北平,所以朱瞻基才有此问。

    陈潇苦着脸道:“家父公事繁忙,生恐我在北平不学好,所以就打发来金陵,让德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