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941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941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有征伐,大明的文武之争就很难决出一个胜负!

    朱瞻基看到了失望之色,他说道:“下一个目标就是……亦力把里!”

    杨荣心中一惊,正准备劝谏时,外面有人进来禀告道:“陛下,权大人求见。”

    “权谨?扶进来。”

    从朱瞻基登基之后,权谨就开始振作起来,想帮衬一番。可随着时间流逝,他发现朱瞻基的想法和自己偏差甚大,于是就劝谏了一番,只是却无果。

    心灰意冷的权谨于是告病在家,朱瞻基也派了御医去探视,回来只说老大人心情郁郁。

    当权谨被太监搀扶着进来时,群臣都侧身垂首以示尊敬。

    朱瞻基目光复杂的看着颤颤巍巍走来的权谨,他想留下这位老臣,可看权谨这模样,分明就是去意已定。

    果然,权谨下跪,就在朱瞻基令人去扶他时,权谨说道:“陛下,老臣年迈,不堪供君王驱使,尸位素餐。近日老臣行走越发的艰难了,恳请陛下……”

    权谨抬头,嘴唇动了几下,还是说出了那话。

    “老臣请乞骸骨……归乡。”

    那双浑浊的眼睛定定的看着朱瞻基,眼神苍凉。

    一阵寂静!

    朱瞻基有些舍不得这位真正的君子。

    权谨被两名太监架了起来,他喘息着说道:“老臣见证了大明从四面皆敌,到……到如今四夷宾服,蒸蒸日上,归去当述于笔端,传于子孙……”

    朱瞻基叹息一声,说道:“老大人历经几朝,持身正,为古今罕有……”

    这是君王给即将致仕的老臣下评断,群臣都艳羡不已。

    “……大明就是少了许多如老大人般的君子,今日老大人归去,朕亦难掩失望。”

    朱瞻基黯然道:“令人去徐州修建牌坊,以鼓舞后进。”

    “多谢陛下。”

    权谨再次跪下,郑重的叩首。

    这是最后一次了啊!

    朱瞻基伸出去的手又收了回来,起身道:“此去……规矩在,朕也不好违背,这样,朕令人准备车马,一路顺风吧。”

    皇帝准备车马,这个待遇能让人眼红到发指。

    权谨再次叩首谢恩,随即被人扶起来告退。

    ……

    知行书院即将出仕的学生们得到了意外的惊喜之后,就开始准备,按照安排,明天过完中秋节之后,他们就得各自出发。

    书院为此放了一天假,请了那些即将出仕的学生们回来给学弟们传授经验。

    “……出去教授科学的这一年多以来,我认识了不少人,从刚开始有些别扭,到后来慢慢的学会了同不认识的人打交道,还学会了教授学生,当我回家时,父母都说我像是变了个人,变得沉稳了,变得开朗了……”

    教室里一个即将出仕的学生在从容的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下面的学生们听的聚精会神的。

    “有些舍不得啊!”

    教室外,解缙唏嘘道:“他们都是老夫看着成材的,如今却要四海飘零,就像是你说的蒲公英,大风来了,孩子们马上就要离开母体,去寻找他们的机会……”

    方醒的遗憾却和他不同:“陛下来不了,可惜了。”

    解祯亮笑道:“陛下若是来了,国子监的那些人就敢去皇城外上书。”

    “谁怕他们?”

    解缙不屑的道:“咱们的学生都是出去磨砺过的,国子监的那些学生只知道皓首穷经,整日之乎者也,哪知道什么民生疾苦?”

    若说洪武年间的国子监是干部学校的话,那么永乐间的国子监就是个终南捷径。等到了朱瞻基登基之后,大家一看那模样,分明就是不准备把国子监看在眼里。

    以后的出路在哪里?

    国子监的师生们都在焦躁着,而相比之下,书院的学生们却自信于自己的能力,敢于走出去,敢于从小吏做起。

 第1869章 狗屁不懂(明天要爆发!)

    “……出去这些时日我才知道什么叫做行路难,也和那些儒生们发生了不少冲突。”

    讲台上的是焦取仁,他眉飞色舞的道:“那些儒生看不起咱们,还讥讽学科学的就是工匠,可那些学生却不肯服输,和他们吵架。你们记住了,这种时候别劝,吵的越厉害,对咱们的宣传好处就越多。”

    “师兄,要是打起来了呢?”

    一个学生举手问道。

    焦取仁瞟了一眼坐在后面,板着脸的吕长波,干咳道:“要先告诫学生们,咱们不要先动手,就像是山长所说的那样,人不犯我……犯了再打。”

    “这是在引诱别人犯错!”

    吕长波在后面嘀咕着,他觉得书院出来的学生都狡猾,像这种挖坑让人踩的事也干了不少。

    “……咱们教的实用,那些儒生面色惨白,弱不禁风,什么活都干不了,不,他们是不愿意干,所以那些人觉着自家子弟没有科举的希望,大多愿意让他们来学科学……”

    焦取仁挥舞着拳头,兴奋的说道:“我出去见到的这一切都在告诉咱们,科学大有作为!小吏没什么可怕,只要能做好了,一步步的走上来,那才是最稳的宦途,比谁都稳当!”

    “学弟们要努力,咱们要让科学赶上儒家,要让他们六神无主,要让他们恼羞成怒……努力!”

    “努力!”

    教室里拳头林立,欢呼阵阵。

    “一群不省心的小子!”

    解缙摇头笑骂着,作为儒家出身的前首辅,他现在对儒家的感情比较复杂。

    “其实所谓的抱团取暖是要看时机。”

    解缙分析道:“比如说现在的朝中不少人就是在抱团取暖,可那是因为陛下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所以他们必须要抱团,才能慢慢去影响陛下。”

    “抱团必然是要有好处的,就像是现在那些人说的什么乡党,是啊!一个地方出来的,大家抱团互通有无,这就是朋党。”

    方醒点头道:“所以还是那句话,朋而不党。”

    解缙摇头道:“不,你不同,你必须要结党,否则这些学生们迟早会在仕途中倒下,到时候你能无动于衷?”

    方醒说道:“是啊!若是无动于衷,那些人可不会管什么规矩,无数的套在等着这些学生去踩,我若是不为他们出头,估摸着十年之后,这些学生都要折戟宦海了。”

    解缙微笑道:“儒家一家独大,可他们的内部也有纷争,大家利益不同而各自抱团,以后科学也可是如此?”

    这是在教方醒怎么去避免君王的忌讳。

    这时外面进来一人,方醒眯眼看了看,居然是徐景昌。

    “定国公这是要准备给书院的学生们说几句吗?”

    看着神色得意的徐景昌,方醒取笑道。

    解缙拱拱手进了教室,他不乐意和徐景昌这等老纨绔打交道。

    徐景昌悻悻的看着解缙的背影,然后说道:“今日我找了几个当红的女人在府中歌舞,还请了英国公和成国公,还有几个国子监里出色的学生,他们想向你请教。”

    见到方醒没兴趣,徐景昌说道:“其中有两个连文弼兄都夸赞不已,堪称是年轻俊彦,见一见有好处啊!”

    说着他指指教室,方醒明白了,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叨扰了。”

    ……

    定国公府的规制不小,亭台楼榭比比皆是。

    时近中秋,定国公府里姹紫嫣红一片。

    方醒不是棒槌,徐景昌有意帮忙,不管如何他也得要来捧个场。要是冷冰冰的拒绝的话,以后谁愿意和你交往。

    只是和大舅子在一起喝酒看歌舞,方醒总觉得有些膈应,和去嫖那个啥的时候兄弟相遇一样的膈应。

    一路过了不少地方,最后在一处水榭前停下。

    水榭里已经坐了十余人,见到徐景昌和方醒来了,都纷纷起身拱手。

    张辅、朱勇,还有两个年轻人,以及几个女人。

    大家寒暄一番之后在水榭里就坐,徐景昌叫人摆酒宴,然后那几个女人就想靠过来。

    方醒摆摆手,徐景昌瞪眼道:“又不是让你在我府里睡觉,聊天,就聊天。”

    方醒无奈,一个女子主动走了过来,盈盈微笑道:“秦红见过伯爷。”

    女子面带温婉的微笑,一双眼睛明亮,仿佛在说话。

    方醒点点头,然后看向国子监的那两人。

    白净的那人叫做徐敏,他见到方醒看过来,就矜持的微笑着。

    有些严肃的那人叫做杨进,他只是微微颔首。

    有点意思啊!

    方醒点点头,身边感到了柔软,就有些不自在的说道:“喝酒喝酒。”

    秦红左手挽袖,露出了一抹嫩白,然后用右手拿了酒壶,给方醒斟酒。

    一缕幽香袭来,方醒有些不自然的偏开了身体。

    徐景昌见了就取笑道:“兴和伯难道现在还惧内?”

    搂着身边女人的朱勇也笑道:“兴和伯放心吧,文弼兄不会透露出去的。”

    张辅倒是没搂身边的女人,他只是面露微笑,算是默认了朱勇的话。

    方醒振眉道:“逢场作戏方某还是会的,只是孩子都有了,现在很少出来应酬,诸位自便。”

    徐敏和杨进明显的很放松,身边的女人都是依在他们的身上。

    这就是不少人鼓吹的名士风流。

    酒过三巡,徐景昌说道:“知行书院的学生这次好大的阵仗,居然得了吏部下文,让人羡煞,以后想来会是简在帝心。”

    这是引子,方醒笑了笑,说道:“小吏罢了,慢慢的煎熬。”

    张辅赞许道:“熬过了才知道百姓疾苦。不管是太祖高皇帝还是文皇帝都谆谆教诲,唯恐官吏高高在上,时日久了难免会生出何不食肉糜的念头。”

    朱勇也赞同道:“文武一个道理,冲阵杀敌咱们也得上,不然下面那些将士谁会听你的?就说兴和伯吧,他也是历险多次,不然哪来的爵位?”

    这是先定调子,还是偏向方醒的调子,这让方醒越发的好奇那两个国子监的学生能说出一番什么话来。

    慢慢的吃着酒菜,秋风吹过,让人倍感清爽。

    “兴和伯,学生敬您一杯。”

    徐敏起身,端着酒杯,微笑着。

    方醒压压手道:“坐下说话。”

    徐敏一饮而尽后坐下,然后说道:“兴和伯,您那几本书学生都看过,实际上国子监里的人不少都看过,只是深究和浮于表面的差别而已。”

    方醒轻啜了一口酒,说道:“能让国子监的诸位贤达看重,方某倒是受宠若惊了。”

    徐敏笑道:“科学有许多实用之处,对于我辈来说确实是值得一学。学生有亲戚都想入学,只是不知书院下次招生的考核能否简单些。”

    这话是在吹捧方醒,可方醒只是淡淡的道:“如今方某已经不再管理书院,若是有想法的都可以去试试,解先生那里自然会倾听外界对于书院的看法。”

    “兴和伯。”这时那个杨进举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兴和伯,据学生所知,如今学了科学的小吏不少,您为何不留着这些学生做教授,把书院扩大呢?”

    “原来是担心书院扩大吗?”

    方醒看看徐景昌,徐景昌也有些愕然,然后他皱眉对杨进说道:“说这些干什么?”

    杨进拱手道:“是学生冒昧了,不过书院的学生任职小吏,学生是认同的。兴和伯,明算科早已有之,那何不如奏请陛下重开呢?”

    方醒微笑着看了张辅一眼,张辅就说道:“明算科一开,就是争执重启之时。前唐时尚有明算,前宋时为何无?皆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明算科也就是小吏罢了,所以本朝罢之。这等干系重大之事,勿要轻言。”

    科举从隋朝萌芽,到唐朝发端,历朝历代最显赫的就是进士。而进士主要是诗词歌赋和政论,明算科……那也就是个屁,夹紧些,别出声!

    不说明算,狄仁杰若是没有武则天的简拔,就凭着他明经科的出身,被别说是做宰相,宰相的腿毛都捞不到一根。

    方醒点点头,说道:“所谓明经,所谓明算,其实谁的作用更大?宰相当真得要熟悉经义才能做?经义能教会你们什么?若是没有小吏的经历,你们懂什么?狗屁不懂!”

    方醒有些不耐烦了,他本以为今日是和国子监和解的日子,没想到居然是试探,这让他大失所望。

    而他的话却是让人大吃一惊,连张辅都在苦笑着。

    你这是要把儒家踩到泥地里去吗?

    一阵沉寂……

    秋风吹着落叶飘来,黄色的叶子飘过涨红的脸庞,旋即落地。

 第1870章 没了血性(今天要加加加。。。。。。更!)

    定国公府宴客当然是分餐制,大家一人一个小几,而且还附庸作雅的没有椅子。

    方醒盘腿坐在垫子上,目光扫过众人,举杯道:“斟酒!”

    秦红巧笑倩兮,暗香盈袖间,酒液满杯。

    方醒举杯道:“明算明经……都是偏颇,你们想试探方某让书院全面介入朝堂的决心吗?对不住,让你们失望了,书院依旧会保持目前的规模。”

    书院肆意扩张的那一天,就是和儒家彻底翻脸的日子,双方再无转圜的余地,各种明争暗斗将会成为朝政的主流,可大明是什么?

    到了那个时候,道统才是王道,失去了道统,大明算个屁!

    所以方醒很清醒,哪怕蹇义暂时低头他依旧没有得意。

    书院每次招生的规模就是那么多,说句实话,还比不上一个府学的规模,差远了。

    而这也是当今儒家一直容忍着书院的原因所在,如若不然,大家就刀子见红吧!

    “明算……”方醒微笑道:“那只是去考账房先生,至于那可笑的推算月食……恕我直言,明算只能是一位学生所学的一部分,专门为此去设立一科,可见那些儒人倨傲到了何等程度,对算术不屑一顾,以为凭着经书就能治国,我还是那句话……治治痔疮给本伯看看?!”

    方醒把酒杯搁在小几上,身体微微后仰,对徐景昌说道:“定国公今日莫不是要摆鸿门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