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461部分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461部分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汝乃是万金之躯,还是小心点为好!”

    雷定很尽职的道。

    即使金陵城也未必安全,毕竟太湖那位依旧还有不少嫡系兵马留在金陵城。

    “孤再去转一圈,今天不回宫了,晚上就去金陵书院落脚,明日再回宫!”孙权把小兔子交给一个亲卫。接过弓箭,直接策马消失在一片密林之中。

    “速速跟上!”

    雷定一看连忙跟在身后。

    “看来变法还真的遇上了不少的阻碍,居然把他压迫成这样!”鲁肃看着孙权的背影,有些感慨,连忙也追了上去。

    ——————————————————————

    夜色落幕,为期一天的狩猎也落下帷幕。

    金陵书院的后山、

    上百装备精良的禁卫军严格的戒备之下,在一片小林之中,孙权亲自的架起了一团篝火,烧烤着一头肥美的羚羊。

    孜然烧烤,在这个时代,可是第一无二的美食。

    “郑师,孤亲自烤的,你尝尝!”孙权用匕首,割下一块金黄色的烤肉,递给郑玄,微笑的道:“天下独一无二的孜然羊排,可香了!”

    “味道不错!”

    郑玄接过烤肉,尝了一口,还不错,下意识的点点头。

    不过当他目光看着孙权这个堂堂一个大王,仿佛一个厨子般的造型,微微有些的叹气:“汝孙仲谋堂堂吴国之主,大吴王者,真是不务正业啊!”

    “郑师,这不叫不务正业,偶尔放松放松,心情会好很多的!”

    孙权笑呵呵的道,又割下一块小腿肉,用叉子叉好,递给了身边的鲁肃,道:“子敬,汝也尝尝,孤的手艺如何?”

    “大王是一个不错的厨子!”鲁肃尝了一口,赞赏道:“这手艺,可没有几个人能媲美!”

    “孤也是这么认为!”

    孙权腆着脸,自己的尝了一口,油滋滋的,入口酥软,加上孜然的味道,在这个世界上,算是独一无二的。

    “仲谋,听说汝最近动作很大啊?”郑玄放下手中的烤肉,抿了一口清酒,看着孙权兴致勃勃的在翻烤,突然道。

    孙权是在钟山书院闻名士林,他是孙权的老师,直呼孙权名字,理所当然。

    “郑师,孤这段时间差点没有给那些老家伙逼的跳秦淮河,如今好不容易放松一下心情,你就不能说点好的吗?”孙权闻言,有些扫兴。

    “老夫这是担心汝!”

    郑玄淡淡的道:“老夫这段时间虽然不走出钟山半步,但是不代表老夫不知道朝堂的事情!”

    以郑玄如今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加上交友广阔,所交之朋友,不是闻名天下的儒者。就是朝中大贤,吴国朝堂自然没有多少事情能瞒住他的。

    如今大吴变法在整个吴国都疯传了起来,他自然也不会不知道。

    “郑师也认为孤不该在这个时候变法,对吗?”

    孙权微微眯眼。低声的问道。

    郑玄也是老一辈的人,他对变法估计也不太看好吧。

    “仲谋,老夫这一辈子都不涉及朝堂,大吴变法与否,什么时候实行变法。这些事情,老夫还真的给不了你意见!”

    郑玄淡然一笑,若无其事的道:“不过老夫也算苟活多年,有点人生阅历,能给你的提议,就一个,汝想要成事,未必要步步紧逼,这段时间,你做的太多了。也许适当的时候,退一步,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退一步?”

    孙权闻言,目光划过一丝的明亮的光芒。

    也许这些老家伙说的对,这段时间,他就是把变法的弦拉到太紧,一步接着一步,自然感觉很完美,但是就是因为如此,才越来越多人在反对。

    有些事情。还急不得啊。

    “仲谋,老夫年纪大了,可熬不了夜色,今天也累了。就不陪你了!”郑玄擦擦嘴,站起来,看着孙权,微笑的道。

    “雷定,快让人护送郑师,回前院!”

    孙权连忙站起来道。

    “不用!”郑玄摇摇头。自己走了出去,一边走,一边道:“这里老夫比你熟悉,老夫自己回去就可以了!”

    看着郑玄的背影消失在黑夜之中,孙权仿佛感觉到越来越驼了,如今的金陵书院已经上的正轨,他年纪越来越大,恐怕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子敬,回城之后,你安排人好好的审核一下的书院,看看有怎么人能接替郑师的位置,郑师毕竟年纪大了。”

    孙权顺着一块大青石头坐下来,提醒的道:“孤不希望他如此操劳!”

    “某明白!”

    鲁肃闻言,点点头。

    “子敬,汝对变法如何看?”篝火之前,火光映照两人的面孔,孙权目光看着鲁肃,很突然问道。

    “大王做事,必有所依!”

    鲁肃沉吟了一下,斟酌了自己的词汇,半响才道:“虽然朝中不少人反对,但是以如今的吴国朝堂的法度,的确有不少的弊端,变法可行,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有些急了,对吗?”

    孙权笑了笑,补充的说道。

    “微臣只是认为,过两年在实行变法,也许会比现在要好多!”鲁肃坦然的道。

    “汝能看到大局,孤很欣慰!”

    孙权琥珀般的眸子闪烁了一下,一边大口的吃着烤羚羊,一边对鲁肃道:“但是你还不明白变法需要的时机,打破旧的制度,不能在平静的状况下进行,因为稳定会让人感觉保持现状会更好,那只会反抗更激烈,只有趁着大乱没有彻底的平稳,火中取栗,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王想法很好,但是风险太大,万一……”鲁肃闻言,有些认可孙权的说服,但是他依旧有些忧心,眉头不由在的皱起。

    “孤知道你心中的担心,但是孤就算失败了,不是还有你吗!”

    孙权目光若有所指的看着他。

    “大王此言什么意思?”鲁肃大吃一惊。

    “孤用周公瑾,顾元叹为变法先锋,六部尚书之中,也没有你鲁子敬的位置,作为东侯府的元老,孤的心腹大臣,你是不是很不甘心?”孙权目光微眯,反问的道。

    论起来,鲁肃才是他真正的死忠,他提出的变法,却用周瑜和顾雍两人来领导变法,而不用自己的心腹鲁肃。

    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有些不解。

    “微臣没有不甘心,只是心中有些不解!”鲁肃坦然的道。

    “孤不用汝,不是孤不相信汝,刚刚好想法,孤在朝堂上,最详细的人,还是汝,孤是在为自己的留下一条后路而已!”孙权道。

    一旦变法失败,周瑜和顾雍等人都会被雪藏,甚至作为变法失败的替罪羊,被流放,到时候,鲁肃就是支撑朝堂的顶梁柱。

    “大王难道对变法也没信心?”鲁肃顿时明白了,心中有些的惊骇,他很少看见孙权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唉!”

    孙权叹了一口气,有些自嘲的道:“古今往来,变法就是改革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任何一次的变法,都是在冒险,即使一代圣君也没有绝对的自信能变法成功,孤又不是神,所以孤自己也不能保证变法就一定成功,若是失败了,需要有人收拾残局。

    孤坐在吴国大王的位置,就要为吴国千万百姓负责,变法是孤的意思,成自然好,但是不成,孤也不希望影响吴国民生,而汝,就是孤最坚定的后盾!”

    接受新的秩序,是需要一个过程了,孙权认为自己提出的制度是最好的,当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变法就一定能成功。

    所以,他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旦变法失败,最好还有一个鲁肃站出来来收拾残局。

    “大王请放心,臣当全心全力,为大王守护吴国的江山!”

    鲁肃心中有一丝感动,果然,自己才是孙权做信任的人,他连忙站起来,神情坚定,十分用力的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吴变法之孙策的决定

    吴县,太湖。

    江东讲武堂。

    这是吴国建立的第一所讲武堂,也是这个时代的第一所军校,对于吴国,它的意义非凡。

    当初很多人并没有看好讲武堂这个训练领兵将领的学堂,对于资深的领兵将领来说,战场,才是军人最好的学堂。

    闭门造车,根本是训练不出一个合格的领兵将领来。

    可是当吕蒙,陈武,常山,朱恒……这些从讲武堂出身的武学子一个个在军队之中大放异彩,攀至将领位置,讲武堂这等武学堂的军事教学模式开始渐渐的进入吴国大将的心中。

    而且不少的大将还发现一个意外的状况。

    一个部曲之中,即使领兵大将不是很出色,但是如果屯长军候阶层的将领都是出身讲武堂的武学子,那么这个部曲的战斗力会直接超越一般的部曲。

    这是一种领兵将领平均水平的大大提升。

    所以,如今军中不少的大将对于讲武堂毕业的武学子,都有一种你争我夺的意思,毕竟谁不想自己的部曲战斗力比旁人的要高。

    吴国如今可不止一个讲武堂,目前吴国已经建立成功了,除了江东讲武堂之外,还有金陵讲武堂和东治讲武堂。

    东治讲武堂是当初坐镇南海的贺齐出面建立,是训练海军的摇篮,成立大概一年多时间,虽然还没有毕业的学子,但是如今规模不错。

    除了这三个讲武堂之外,目前吴国还在建立的过程之中的,有幽州讲武堂,荆州讲武堂,交州讲武堂。

    军校模式已经开始深入军中体系,也让不少人看到的希望。

    出身军校的武学子,刚刚毕业,也许最多也只是一个屯长军候,但是相比普通大头兵。他们存在优势太大的,只要一战下来,就能看个领兵水平的高低,所以爬上去的也快。

    “夫君。你在看什么啊?”

    这一天,讲武堂里面,一群武学子练武发出的声音覆盖整个太湖,而旁边的一个院落,却有些安静。大乔端着清凉小粥,走进来,看着孙策手握一份书信,面色有些阴沉不定,有些疑惑。

    “一个朝中大臣的来信!”

    孙策淡淡的回答道。

    “他说什么了,让你的面色这么难看?”大乔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一双翦水秋瞳般的美眸看着自己的丈夫,问道。

    进驻江东讲武堂,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却很平稳。也很幸福,大乔虽然知道自己的丈夫如今依旧没有对吴王的位置死心,但是着安逸的生活,却能磨去他不少的菱角。

    “仲谋最近在朝堂实行大变法,朝廷制度有些混乱,不少官吏都惶惶不安起来,所以他们有人想要请某家返回金陵城,主持大局!”孙策看了一眼大乔,平静的道。

    “变法?”大乔微微有些吃惊。

    “对,变法!”孙策点点头。

    孙策除了熟读兵法之外。对史书也不陌生,自然对变法这个词语也不陌生,他心中很清楚,一旦变法起来。就等于巅峰了整个大吴的管理体系。

    即使换了他坐上了孙权的位置,恐怕也太敢去做,可如今孙权在内忧外患之中,却毫不犹豫的做了。

    是孙权自信,还是他自大?

    孙策有些想不通。

    “夫君,这事情你可千万要想好了。如今盯着咱们家,仅仅是锦衣卫就多如牛毛,只要汝走错一步,可就万劫不复了!”

    大乔轻迈莲步,走到孙策身后,柔婉的双手为他轻轻的舒展肩膀,柔声的劝告,道。

    “某家知道!”

    孙策闻言,面容不自觉的有一抹冷意。

    表面上,他是自由了,去哪里都没有人阻拦,但是他只要走出这个院落,每一个动作都会被锦衣卫记录下来,不用三天,就会传到孙权的书案上。

    如今他,仿佛一头被囚禁的狮子。

    “夫君,其实仲谋要实行变法,自有仲谋自己的理由,他不太像做那种没把握的事情!”大乔的声音很温婉,对着孙策,柔声的劝告:“但是这事情,一旦你介入了,情况就不一样了,毕竟你的身份有些特殊!”

    “仲谋在朝堂变法,肯定损害的不少人的利益,有人异想天开,才会想到我这个被软禁在太湖的江侯,他们打的什么主意,某家心知肚明,某家可不糊涂!”

    孙策点点头,他点燃的火折子,把书案上的书信焚烧一空。

    大乔看着他的动作,精致无暇的俏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璀璨的笑容,她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希望自己的丈夫安好。

    “不过如今变法这个事情,已经牵涉大吴国体,某不能置身之外,此事某需要亲自向仲谋问一个清楚。”

    孙权刚毅的面容有一抹果决:“某要回一趟金陵城!”

    当玄武门一战他败了之后,想要从掌控吴国,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孙权突然的暴毙了,不然,他没有任何的希望坐上那个吴国至尊的位置。

    这一点,他看的很明白,所以他不会冲动。

    不过,他也放不下吴国,毕竟吴国也有他的心血,当初父子三人,自洛阳返回江东,南征北战多年,才有今日的吴国。

    大吴变法的事情,他需要孙权给他一个肯定,不然就算冒着被朝堂误会,他也不会就此罢休。

    ——————————————————————————

    清晨。

    最为吴国的大王,每天盖印鉴都盖的手软,而且如今吴国处于变法阶段,压下来的事务繁多,孙权不能离开王宫太久,所以仅仅在钟山过了一夜,一大早便返回了王宫。

    御书房。

    孙权端坐在书案之前,细细的看着一份份堆积起来的奏书,一般地方的奏书是经过丞相府才会送进宫,但是御史台弹劾的奏书,会直接送到他面前。

    御史台是孙坚亲手成立的,但是当时也是孙权策划的,这一个部门跳出丞相府之外。直接对当今大王负责。

    “都是弹劾的!”孙权看着这些奏书,俊朗的面容有一丝无奈:“就差没有弹劾我了!”

    变法带来的麻烦,已经有些超乎他意料之外了,虽然他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