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09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009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刘寿的继承人,号为‘厉王’

    刘将闾哪里知晓,自己的皇帝侄子又打起了想要卖掉他,还让他帮忙数钱的主意?

    他现在只知道,似乎,他只能服从皇帝侄子的决定。

    不然,惹恼了,恐怕就是毒酒一杯、三尺白绫,甚至是‘被暴病’的下场。

    要知道,这长安死的诸侯王,加起来,都快有一打了!

    没有办法,他只能老老实实的拜道:“罪臣谨奉诏!”

    刘彻闻言,大悦:“皇叔,东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直在念叨着皇叔,皇叔就快去东宫给两位太后请安吧……”

    刘将闾一听,知道,自己终于捡回一条命了,也不由得松了口气,连忙道:“罪臣遵命!”

    ……………………………………

    刘将闾一走,刘彻就笑了起来。

    说起来,齐王刘肥这一系,还真是天生的刘彻这一系的财神爷兼神队友啊!

    想当年,本来刘彻的祖父代王刘恒是怎么着也没有资格入主长安的。

    但,关键时刻,燕王刘泽抬了一手,于是,刘彻的祖父才得以入主长安。

    紧接着,齐哀王刘襄,又死的恰到好处——他刚刚好死在刘兴居谋反前(当然,也有人私底下说刘兴居谋反是给刘襄抱不平),但无论如何,刘襄这一死,使得刘兴居的谋反不仅仅失去了一个最主要的盟友,还使得其他诸王都不敢与他站边,甚至城阳王刘章还站到了刘彻这一系这边,痛打落水狗。

    然后,刘彻的上位,其实也是靠了刘将闾抬了一手——当年,若非刘将闾,刘彻想冒头,恐怕还要等两年。

    现在,刘将闾又用他的财富和积蓄,帮助刘彻渡过了可能的财政危机。

    完了,甚至还得继续给刘彻做开路先锋,带起诸侯王对外扩张的风潮。

    这样的神队友,在整个汉室都不多见。

    刘彻正笑着的时候,一个小宦官跌跌撞撞的跑进来,慌慌张张的禀报道:“陛下,燕王薨了……”

    “燕王刘定国?”刘彻站起身来,嘿了一声,看样子,王温舒的效率很高嘛!

    但在表面上,刘彻还是做出一副关切的神情问道:“燕王怎么死的?”

    “启禀陛下……燕王自渔阳塞归蓟城,路上偶感风寒,竟一病不起,药石无灵……”那宦官禀报道:“燕国上下如今都非常悲痛……”

    “命有司制诏,赐给燕王谥号、黄肠题凑及金缕玉衣……”刘彻挤出两滴鳄鱼的眼泪:“燕王,朕之肱骨,社稷之臣也!朕听说,当初,渔阳危急,燕王乃命左右曰:寡人,有守土之则,保民之要,今匈奴来势汹汹,寡人心忧百姓,既寡人王宫财宝尽散于英雄……又亲临前线,甘冒弓矢,不避刀剑,匈奴闻之,称之谓‘渔阳之虎’,皆曰:向使中国诸王皆如燕王,我匈奴亡矣!”

    刘彻自然知道,刘定国是个什么表现。

    什么渔阳之虎?

    渔阳病猫,才是他的正确解读。

    但他人都死了,自然要给他脸上贴金,顺便将他树为刘氏诸侯王的榜样。

    这也是刘彻一定要他死的缘故——他不死,怎么立牌坊?

    如今,他这一死,这渔阳之虎的虎皮就不怕有人戳穿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定国其实要感谢刘彻,要不是刘彻让他去死,他怎么可能有流芳百世的机会?

    “呜呼!”

    “天丧朕燕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节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七月的长安,闷热而喧哗。

    每到午后,就是八卦党们最热闹的时候。

    街头巷尾,市集内外,在树荫和背阴之地,人们三三两两,聚集到一起,开始谈论家里长短。

    通常,这种闲谈最终会歪楼歪到未央宫和长乐宫的私密之事。

    没办法,广大劳动人民就好这一口。

    特别是长安百姓,自诩为神京居民的他们,特别关心宫廷之事。

    就跟后世的帝都出租车司机们一样,今天的长安马夫们成为了‘消息最为灵通’也最为‘善谈’的一个群体。

    在直市一角,得到了休息机会的工人们聚集在一起,跟往常一样,闲谈着。

    常广大马金刀的坐在一块石墩上,嘴里唾沫横飞。

    宫廷秘闻、官场变动,甚至是政策变化,在他嘴里,一一道出,说的听众们心往神怡,而他自己更是得意不已,仿佛自己就是朝中九卿。

    “常大兄……”有人忽然弱弱的问道:“那燕王真有那么厉害?听说连陛下都说匈奴人称其谓‘渔阳之虎’?”

    “屁!”常广嘴角一撇,道:“那是圣天子为死者讳,看在燕敬王面子上给这刘定国脸上贴金呢!”

    “俺有一个兄长,此番就在燕蓟一带从军……”

    “据说,这燕王,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更不是什么‘渔阳之虎’,全靠了安东都护府都督薄公,才使这竖子有此薄名……”

    说着,他就将燕王在蓟城和渔阳的表现说了出来。

    这种事情瞒不得人。

    尤其瞒不过人民群众的眼睛!

    就像赵光义斧声烛影,也如后世某位同样号称xx之虎的家伙。

    哪怕统治者拼命粉饰,但民间的百姓又不是瞎子。

    更何况,今天的史官们都是非常有职业精神的,他们记录的文字,成为了最有力的证据。

    所以,今天,尽管皇室拼命粉饰,但士大夫和民间,却都已经知晓了真相。

    而广大‘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又有八卦党们言传身教。

    就如现在,常广这么一解释,周围人们就纷纷哦了一声,露出一个原来如此的神色。

    刘氏出过英雄,但窝囊废和胆小鬼也有。

    当年高皇帝何等英雄?

    不也家门不幸,出了个逃跑大王刘仲?

    “俺也听说了,确实如此……”一个本来应该负责在这里维持秩序的官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挤进人群里说道:“不过,俺不敢说的太多……”

    没办法,国家法度就是,小老百姓可以随便议论。

    只要不是诅咒君父,抹黑天子。

    那当官的就不能去管。

    因为这是他们的权力,由太宗皇帝、仁宗皇帝、今上连续三位天子背书的神圣权力。

    但吃皇粮的官吏和读书的士大夫贵族,却没有这个权力。

    他们要是胆敢私底下胡乱传播和议论朝政,轻则‘******重则‘大不敬’。

    总之没有好果子吃。

    “王市吏……”看到这吏员,常广连忙起身行了一礼,然后,凑过去问道:“市吏,俺听说,天子要重建长安城……这长安九市和诸闾里,都要翻新?”

    其他人闻言,也都是竖起耳朵,打起精神。

    那燕王、齐王什么的,在今天跟广大百姓距离太远,聊聊他们的丑事和八卦,这是消遣。

    但,长安城的改造却是涉及了所有人的切身利益的事情。

    特别是,传说中,天子要将整个长安的贫民区和市集重新整理,给所有有长安户口的人,建新房子。

    这若是真的,那就是天大的德政啊!

    只是……

    百姓们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毕竟,大家都知道,这天上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

    新房子,新闾里,更安全,更舒适。

    谁都想要!

    但问题是,大家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王市吏闻言一笑,道:“常广啊,你消息倒还蛮灵通的……”

    他盘膝坐下来,立刻就有工人殷勤的给他倒上酒,甚至还上了一碟酱菜。

    王市吏端起酒碗,抿了一口,道:“这事情,俺知道的也不多,但,上官已经接到命令了,这直市在明年冬天就要拆迁喽……”

    “真有这事?”众人瞪大了眼睛。

    这些年的故事告诉了大家,若某个传闻被证实了一部分,那么其他的传闻内容,大约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就像当初,天子要搞假牛和假马政策,当初,无数人都不相信,觉得大约只是谣言。

    但结果,一夜之间,整个关中的官衙都贴了布告,甚至还有官吏去到乡下,敲锣打鼓,将相关法令和政策告知百姓。

    不过两年,整个关中,但凡符合条件可以假马、假牛、假耕具的家庭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牲畜和耕具。

    便是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也有许多人通过各种关系和说好话,混到了牛马和耕具。

    虽然,大家都为此背上了朝廷的债务。

    每年在缴纳税赋时得额外拿出一部分钱财或者实物还债。

    但……大家都心甘情愿,而且百般乐意。

    “确有这事……”王市吏点头,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俺听说了,此番,长安城的改造,天子下诏给少府和内史,说是要九市商贾出一半钱,国库出一些,再向每户征收个几千钱的新房费用……”

    基本上,这王市吏的说法,与少府和内史的方案相差无几。

    从这也可以看出,如今的汉家官僚系统里,八卦党们究竟渗透到了什么程度了!

    但没办法,这就是中国。

    人民群众,对于政治,对于宫廷秘闻,向来非常热情。

    这也是没办法杜绝的事情!

    因为,从刘邦开始,就已经是这样了。

    想改?很难很难。

    而众人听完之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这王市吏所说的事情,大约可信。

    但问题是……

    “王市吏,那九市的商贾就愿意心甘情愿出这钱?”常广不相信的问道。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

    这长安的九市商人,是众人的雇主和衣食父母。

    这些人什么德行,大家还不知道?

    平日里,简直是恨不得将工人的工钱尽量苛刻,尽量少发。

    为了三五个钱,他们能舍掉脸皮。

    想要他们出血?

    恐怕是很难的!

    王市吏却是喝了一口酒,神秘的道:“到时候,就由不得商贾们了……”

    他嘿嘿一笑:“搬迁后的九市商铺,俺听说,天子要仿那茂陵的学区宅的例子,公开叫价,价高者得……”

    “啊……”众人只觉得耳朵里仿佛落下一颗重磅炸弹,震得几乎有些耳朵发嗡。

    但仔细想想,这还真是今上的手笔!

    “圣天子啊……”许多人感慨道,甚至有人对着未央宫叩首:“陛下圣德啊……”

    他们知道,如真是如此,那么,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恐怕就极有可能将告别过去的窝棚和脏乱差而且危险的闾里,搬进一栋崭新、干净、宽敞的新家。

    子孙后代,说不定能有机会进学或者去学一门手艺。

    而提供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的天子,真真是恩同再造。

    而类似的议论和风潮,这些天,渐渐在长安市井和闾里之中蔓延。

    一般来说,都是如此的模式。

    一个‘见多识广’‘消息灵通’的老司机,再加上一个官府的吏员,两者一呼一应,悄然间,拨动着大众的神经,并渐渐形成了声势。

    浩大的声势。

    而这大势一成,立刻就形成不可抵挡的力量。

    到这时,内史和少府各衙门,立刻就将一封封告示,传递给了在长安九市之中的大小商贾。

    特别是那些拥有店铺的大商人,全部都被告知了,天子决定改造长安的态度。

    而长安九市,则将全部搬迁,并且择址重建。

    皆时,长安九市的规模都将扩大,而且更加紧邻贵人区和宫廷这样的财富之地。

    而这样的决定,无疑是整个长安的商人们渴望已久的事情。

    他们早就盼望着国家改造他们的集市,准许他们扩大规模,兴建更多更大的店铺,以此赚取更多利润了。

    奈何,汉室一直以来,对于商贾,那是喊打喊杀,充满了歧视。

    尤其是朝廷的贵族士大夫们,虽然每一个都喜欢他们的钱,但在朝堂上和公开场合,每一个人都恨不得将他们杀光。

    典型代表,就是法家的那群酷吏。

    像晁错,就不止一次公开表示‘黄金珠玉,寒不能衣,饥不能食’,而商贾们‘导人向邪,使民风混乱’,国家必须严厉打击和限制。

    法家的巨头的每一本著作里,对于商贾都是杀杀杀。

    无数人表示,如今的天下的问题,就在于商人。

    杀光商人,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就会太平,就会没有饥饿没有压迫。

    商贾们纷纷表示‘我去年买了个表’。

    就连拿了商贾们无数赞助和资助的儒家巨头们,也是扭扭捏捏的附和法家的决定,纷纷表示——哥您先上,小弟我给您摇旗呐喊。

    大约也就只有黄老派,虽然不喜欢商人,但却也懒得去管商人。

    只要商人不犯法,黄老派才懒得去管商人做了什么事情。

    在这个局面下,商人们别说是想要国家来扩大长安九市,给与他们更好的经商环境和便利了。

    能不挥起屠刀,杀了他们过年就不错了。

    也就最近两年,天子颁布了平律,商人的地位和待遇才稍有改善。

    但改善的只是生存环境。

    至于政治地位?

    依旧如故!

    只有那些给天子缴纳了巨额商税的大贾,才勉勉强强,算有了地位,可以不被地方官歧视和压迫。

    临邛的两位国丈,更是成为了新时代的商界偶像。

    人人都拼命的培养自己的女儿,希望自己也能如那两位一样,靠女儿为贵。

    如今,国家忽然想要扩大长安九市,整个关中的商人,都知道,自己恐怕要出血了。

    果不其然。

    官府的公文里,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所有商家——新建的新集市的商铺铺面,将会统一标价叫卖——价高者得。

    而拍卖所得,将用于建设新长安。

    官府虽然给商人们描绘了一个大蛋糕。

    什么,扩建后的市场,将会比原来规模更大,交通更方便,安全更有保障,而且,靠近戚里和尚冠里什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