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74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074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宦官邓通,代表皇帝,擭取着铸钱之利。

    一代代长公主,都有着插手朝政,干预国家人事的光辉记录。

    而皇帝自己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下面的人清廉守法,廉洁奉公?搞笑吧!

    所以,这偌大长安城之中,上到三公九卿,下到衙役临时工,无人不贪,无人不拿。

    自萧何迄今历代丞相之中,唯有申屠嘉真正做到了不贪不拿。

    其他人,哪怕是坊间好评如潮,备受人们尊崇和怀念的北平文侯张苍,不也干过贪污受贿,私相授受的事情?

    现在,皇帝觉得这样不行,必须整治。

    于是举起屠刀,要砍一个朗朗乾坤出来。

    哪怕是周亚夫也觉得,这未免有些太过于霸道和不讲理了!

    更重要的是——周亚夫确实担心,激起众怒!

    “息怒?”刘彻冷笑一声。

    他现在是不可能息怒的。

    这样的机会不好找,这样的决心也不好下!

    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可以借题发挥,他无论如何是不会罢手的。

    当然,刘彻也知道,饭得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从宏观和历史角度来说,只要有国家和统治阶级存在,官僚与贪污就不会消亡。

    反正,刘彻从未见过和听说过,有任何政体和制度,消灭了官僚和贪污。

    哪怕是号称最廉洁的瑞士,恐怕也不见得干净到哪里去!

    所以,对于官僚们,他的要求真的很低。

    能做事,会做事,有积极性,不去搞事,就很合格了!

    像少府卿刘舍,大农直不疑。

    这两个人,全天下人都知道,这两者一个是大贪官,一个则是出了名的诺诺大农。

    刘舍这个家伙,悄悄的挪用和偷取少府的技术以及工匠给自己的工坊和封国做事情,也不是什么新闻了。

    而直不疑在大农衙门,更是完全就是个摆设和雕塑。

    大农衙门的具体政策和事务,都是由以商容为首的三丞六令讨论和制定并实施的。

    曾经有个笑话。

    当年,开凿龙首渠时,有人问直不疑:明府可知如今龙首渠凿到那里了?

    结果直不疑一脸懵逼状,还是身旁一个小官附耳告知,才让他免去了尴尬。

    但刘彻就从来不会对这两个人有任何不满。

    刘舍贪是贪,但他会做事啊!

    他业务能力虽然不强,但手腕强啊!

    当少府这七年,他忙里忙外,忙上忙下,甚至有时候还得去帮楼船衙门的港口和造船厂操心。

    但每一件事情,他都干好了。

    少府这些年来,能够按时甚至是提前完成许多工程和任务指标,刘舍功不可没。

    这就够了!

    还有直不疑,他确实是个傀儡,甚至从未在大农任上提出过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制度。

    但问题是,他放的开。

    而且善于提拔和保护手下。

    当初,严熊开凿龙首渠,就是他在后面帮着遮风挡雨,阻挡了那些企图伸向龙首渠工程的各种黑手。

    所以,尽管刘舍的贪,天下皆知,但刘彻信任他。

    尽管世人皆知,其实直不疑压根就没有管理和处置偌大的大农衙门的能力,但刘彻就一直让他坐在大农的位子上。

    毕竟,刘彻心里很明白。

    汉室是封建制度下的帝国。

    无论是官僚还是贵族,千里当官,为的不是名就是利。

    能把事情办好,能让政策落实下去,就是好官。

    贪点拿点,甚至没有能力,都可以原谅。

    你像少府和大农以及太仆衙门,这些年推行假农耕具和假畜政策,基本上就没跟老百姓伸过手。

    他们伸手的对象,都是商贾和贵族。

    得到的好处,大半都是从这商人、地主、贵族身上拿到的。

    他们能拿到,这是本事!

    但这内史和长安的官僚,如今干的是什么事情?

    勾结商贾与贵族,鱼肉百姓。

    更重要的是吃相及其难看,手段及其低劣。

    刘彻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这么玩。

    要不了几年,他的大好形象与帝国的大好事业,就要被他们毁掉了!

    自古,民心难聚而易散。

    隋文帝留下的基业,杨广只花十来年就败的干干净净。

    开元盛世的伟业,李隆基只用数年,就将之葬送得点滴不剩。

    中国历代王朝,花了两千年建立起来的优势和地位,满清只用了一百年就全部丧尽,以至于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沦落为世界倒数,甚至被千年小受霓虹骑到脑袋上。

    所以,刘彻看着周亚夫,决然的道:“丞相不用再为此等残民之贼说话了!”

    “朕早就说过,且多次晓瑜天下:朕以三王五帝之伟业为目标,矢志于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此辈不知朕内志也就罢了!反以残民之政,坏朕大事,使士民离心,百姓怨怼,不除之,朕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愧对社稷,愧对先王!”

    看到天子的决绝态度,周亚夫动了动嘴唇,却发现很难再说什么了。

    自元德以来,天下最大的变化,不是对外击败了匈奴,取得了多少胜利。

    而是在内部的思想文化以及舆论界之中。

    如今,诸子百家,无论儒法黄老墨,还是杂家和离经叛道的荀子学派。

    人人都是高举着‘以民为本’‘生民为本’的旗号。

    不管别人信不信,至少在思想界和舆论界,文人士大夫们嘴上,都是在天天念叨着‘人民’纷纷表示要‘爱民’,呼吁国家和统治者‘广施仁政’。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如今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让周亚夫感觉很尴尬。

    一方面,周亚夫深深觉得士大夫体统和贵族的尊严,应该要保护。

    但另外一方面内心告诉他——这些渣渣死有余辜!

    所以他很矛盾。

    但晁错却是一点都没有矛盾的样子,相反,这位御史大夫简直就快要跳起来了!

    晁错几乎是摩拳擦掌一般的对刘彻拜道:“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非也!韩非子曰:法之道,前苦而利长。今,内史诸官,为非作歹,害民久矣,陛下除之,虽有一时之苦,但必获利绵长!”

    刘彻听着也是点点头,他很清楚,这一刀砍下去,是真的在割肉。

    你想整个长安的官僚们,这一次起码要杀掉、罢黩和流放大半,整个官僚系统瞬间瘫痪,想要恢复正常,至少需要半年,要恢复到完全状态,起码需要数年。

    但,割掉这块肉后,长安必定会健康许多,人民也会感激良久。

    至少可以给汉室政权续命二十年。

    不过……

    刘彻看了一眼晁错,这个御史大夫心里面在打什么小九九,他自然一清二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节 军队的愤怒

    对晁错来说,在这个问题上,压根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仅凭屁股就可以做出结论:杀、杀、杀!

    原因很简单。

    他是法家,法家的意识决定了他,基本不可能对内史那些官僚有什么好感。

    甚至……

    包括晁错在内的整个法家,说不定,现在都在拍手称快呢!

    内史衙门,在过去,一直被黄老派及其盟友,关中豪强、贵族把持。

    作为后起之秀,法家一直难以渗透和掌握——哪怕当年晁错担任内史的时候,也只能做些掺沙子的工作。

    但长安和关中的官僚的控制者,一直就是黄老派及其盟友。

    如今,发生这样大的动荡。

    黄老派对长安的控制和掌握,必定崩溃!

    对法家来说,这简直是喜大普奔的事情。

    同样,儒家也是这样看的。

    纵然这一次,儒家和法家,也会有些人被波及。

    但相比之下,黄老派的损失会更大,更惨重。

    至少,在这长安城之中,属于黄老派的力量,估计会十不存一!

    这就是最大的利好!

    从此儒法在这长安城,在这天下神京,将取得与黄老派相同的地位!

    仅仅是因为这个缘故,就已经足以让晁错和整个法家,卖肝卖肾的支持刘彻,清洗长安官场了。

    同样的道理,儒家各派系,大约也是相同的心情。

    特别是出身关东的那些大学阀,恐怕现在已经都在弹冠相庆了。

    他们等了六十年,才等到一个可以反攻倒算的机会。

    然后呢……

    晁错现在是御史大夫,且不是列侯,甚至连关内侯也不是。

    他在去年,才因为辅佐有功,而被封为‘建平君’,爵位不过左庶长而已。

    这就意味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在明年之前,在周亚夫致仕之前,他必须想尽办法,让自己成为列侯。

    无论用任何办法!

    他都必须成为列侯!

    如此,他才有机会问鼎丞相!

    而想封侯,除了军功之外,唯一的途径,就是杀人!

    而且必须杀很多人,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晁错,确实是一个铁面无私,且爱民如子的大臣。

    这样,他才有机会,赶在周亚夫致仕前得到列侯爵位。

    只有列侯,才有资格拜相!

    是以,无论是于公于私,晁错都必定会支持刘彻。

    同样的道理,法家和儒家的大部分官僚,也都会支持刘彻。

    只要他们还有一点点的进取心和政治野心,这个选择是不会变的。

    即使,他们再怎么不喜欢刘彻如此冷酷的清洗官僚,但屁股和意志却会怂恿他们,让他们身不由己的跟着刘彻的指挥棒走。

    道理很简单。

    不干掉长安城里的这些官僚,他们怎么有机会主政长安,从而通过长安,影响天下?

    至于在这个过程里受到伤害和损失的黄老派以及旧官僚旧贵族?

    新贵们才懒得去管他们的死活呢!

    至少在现在是这样!

    刘彻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他对晁错道:“卿所言甚是!此事的相关审理和证据搜寻,就交托爱卿!必不可令一人蒙冤,更不可令一人逃脱制裁!”

    “朕曾经三番五次,晓瑜天下:朕以天下王,做百姓民父母!百姓不可欺!但偏偏有人,定要挑衅,这就怪不得朕,也怪不得国法无情了!”

    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周亚夫和晁错——这个事情,朕这个皇帝,完全是有理有利有节的。

    朕已经三番五次告诉下面的人了——别作死。

    但他们偏偏要作死。

    朕也很为难啊!

    更借此堵住了某些人想借口‘初犯’或者‘无知’来逃脱制裁的通道。

    皇帝已经多次教育和明示了政策,你们这些当官的,还不知道悔改和醒悟,闹到如今的地步,怪谁?

    肯定怪你们自己啊!

    真以为皇帝是在跟你们开玩笑?

    “诺!”周亚夫无奈的俯首应命。

    而晁错却是兴高采烈。

    对晁错来说,这次的事情,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政治诉求以及学派的利益,更是他清算过往恩怨的大好机会!

    想当年,他千辛万苦,怼掉了袁盎,撸掉了袁盎的官职。

    但就是长安城里的那些官僚贵族、豪强士大夫,千方百计的保护和吹捧袁盎,才让袁盎得以重来,甚至差点被袁盎给翻盘了!

    这些年来,他每每想起这些事情,内心都是愤恨的。

    所以,这些年来,但凡有长安贵族或者士大夫豪强犯事落到他手上。

    他是不会给半点面子和情面的。

    …………………………

    但,汉室的事情,从来都不会如此简单。

    刘彻刚刚说服周亚夫和晁错,安排好了朝堂的决策。

    但随即长乐宫大长秋李氏就奉太皇太后窦氏之命,过来请他去东宫赴宴。

    说是家宴,但实则,刘彻很清楚,窦太后这是要来说情了!

    这很正常,过去数十年之中,未央宫和长乐宫,一直就在演双簧。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每每皇帝刚刚责罚了一个大臣/列侯,但旋即,长乐宫就会跳出来,安抚和安慰这个大臣/列侯。

    就像当年,绛候周勃下狱,已故的薄太后便尽力奔走、游说和求情,这才使得周勃免遭厄运。

    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长乐宫的两个太后,必定不会旁观。

    因为这是游戏规则。

    也是一种给皇帝一个台阶下的方法。

    不然的话,万一皇帝玩着玩着,觉得有些过火了,但却找不到台阶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玩,这多尴尬?

    有了长乐宫求情和缓冲,那就好多了。

    皇帝要是觉得反悔了,就可以借着这个台阶,顺驴下坡。

    顺便还可以告诉天下人:朕本来是想要彻查到底,绝不姑息的!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固求之,朕以孝道为念,网开一面。

    如此,事情就得到了圆满解决。

    但在如今这个事情上,刘彻却还不需要东宫来唱红脸。

    但,这东宫却是不得不去一次。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个信号。

    …………………………

    而此时,长安城内的动荡和局势,终于发展到高、潮。

    廷尉大牢人满为患,以至于不得不求助执金吾,将都船衙门的四个监牢腾出来,好方便关押罪犯。

    到这天下午,被捕的官僚、贵族、游侠和商贾,已经超过两千人!

    剩下的人,也都是人心惶惶,难以自已。

    就连未央宫和长乐宫之中,也是人人自危。

    毕竟,谁知道,这场风波会不会波及到自身呢?

    这长安城上上下下,谁没贪过?谁没拿过?

    唯一让人安心的是——到目前为止,廷尉和御史大夫以及军队,抓人的方向,都是那些在长安改造过程之中鱼肉百姓,且有着人举报和告状的官员。

    至于其他系统,都是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