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102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102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卑不亢的对刘彻一拜,然后自行登上马车,跪在刘彻脚下,问道:“父皇今日来诏儿臣,有何吩咐?”

    “朕今日带你去一个地方……”刘彻拉起他的手,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前所未有的柔情说着。

    田叔之死,给了刘彻很大的震撼。

    刘彻甚至不知道,未来刘病已长大,他能不能遇到一个像申屠嘉和田叔这样全心全意,只为了他能够成长成为明君的忠臣。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可能性已经很低了。

    因为,刘彻自己解放了思想,让诸子百家大行其道。

    百家齐放的思想环境,必然造就千奇百怪的社会。

    用句儒家的话来说,就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就会失去淳朴。

    也就是所谓的愚忠,人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利益来考虑问题。

    再想出一个田叔,一个申屠嘉,基本不可能了。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无数君王明明知道,愚民政策是死路,但依然头很铁,非要撞上去。

    哪怕是刘邦、朱元璋这样起于草莽的英雄也不能免俗。

    这是因为,他们基于自己的子孙的利益角度来考虑的。

    他们都妄想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但刘彻很清楚,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尧舜禹,也做不到,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没有人能做到。

    王朝必然会经历崛起、强盛、衰落的命运。

    就像人一样,必将迎来终结的那一日。

    即使用了君主立宪,也是一样。

    后世的君主立宪国家,就已经有许多传出了废黜君主制的呼声。

    至于那些企图独揽大权的君主制国家,已经几乎全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消亡了。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哪怕太阳也有熄灭的一日。

    所以,刘彻从未想过,自己的帝国会千秋万代。

    他只知道,自己背负着使命与责任。

    让诸夏民族君临寰宇的使命,让中国成为那个天、朝上国,中央帝国的责任。

    甚至于更进一步,打造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不然,他就将是历史的罪人,国家的罪人。

    是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乃至于解除阶级之间的限制,就是刘彻的努力方向。

    至于由此带来的那些副作用和坏处。

    刘彻是无所谓了。

    谁还敢反对他不成?

    在他面前,一切利益集团与贵族,都是战五渣。

    不过,这也将使得他的继任者,从一开始,在现在起,就备受压力。

    因为,刘彻未来,给他留下的,不会是一群忠臣孝子。

    而是一堆堆被他的鞭子和刀剑以及手腕调、教成为人精,成为政客的臣子。

    要知道,在历史上,连儒家治下的中国,权臣都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将皇帝当成傀儡和橡皮擦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而诸子百家大兴后的未来,你觉得法家和杂家会对皇帝毕恭毕敬?听话顺从?

    开什么玩笑!

    杂家的思想的尽头,可能是君主立宪,但也可能是共和议会。

    至于法家,虽然对皇帝是忠心耿耿,但——假如皇帝不给力的话……法家大臣并不介意自己越俎代庖,代君行政,说不定还能美其名曰:周公伊尹故事。

    就连黄老派,当年也出过曹参,当面对惠帝直言不讳: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皇帝您就坐在宝座上不要说话就可以了,国家大事天下兴亡,这是臣曹参的职责哇!

    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惠帝被说的竟不能开口。

    在某种程度而言,黄老派未来的究极进化方向,可能是类似于米帝共和党那样的保守顽固和基于农民、地主阶级的政党。

    所以,刘彻不得不给子孙留下一点什么可以凭依的东西。

    不然,那不就是坑儿坑孙?

    刘病已却是懵懵懂懂,但他还是点头,乖乖的坐在了自己父亲的面前。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九十节 皇室教育(2)

    半个时辰后,墨苑的轮廓,出现在了刘彻眼前。

    刘病已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神秘的建筑群,满眼都是好奇和兴奋。

    仅仅是墨苑外围,那些林立在河道两侧的巨大水车,就已经让他如同进入了未来世界一般。

    对于西元前的人而言,墨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科幻世界。

    这里,是整个地球,科技水平和科研力量最高也最集中的地方。

    充足的资源以及人力物力的供给,使得此地,成为了一个巨大孵化器。

    天下人所熟知的曲辕犁、胸甲、水车、磨坊甚至是轨道马车,都是从这里走向天下的。

    “父皇,这里是什么地方?”刘病已眨巴着小眼睛,满脸好奇的问道。

    “墨苑……”刘彻摸着刘病已的小脑袋,告诉他:“汉家天下的依凭之一……”

    刘病已的小脑袋显然还是无法理解这样的话,他只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刘彻牵着他的手,告诉他:“吾儿可知,高帝以来,我汉家天子,以何治天下?”

    刘病已想了想,认真的答道:“回禀父皇,老师说,我汉家以孝治天下,以忠执之,以德行之……”

    刘彻闻言,嗤笑了一声,对刘病已道:“这么说,倒也确实正确……”

    忠孝与道德,当然要讲。

    但是……

    忠孝与道德,只能在和平时期麻痹人民。

    真正有用的东西和皇帝真正能够依凭的东西,除了枪杆子,就唯有——

    刘彻拉着自己的长子的手,走下马车,在他耳边轻声说道:“病已啊,你要记住朕今日说过的话,和带你看过的事情……”

    “将它们记在心里,记一辈子!”

    刘病已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自幼的军事化学习和训练,让他渐渐养成了不少好习惯。

    服从和重视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臣墨苑监公孙永……”

    “臣墨苑山长杨度……”

    “臣少府丞王黯……”

    “恭迎陛下……”

    十余位墨苑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官员,早已经等候在道路旁边,见到刘彻立刻上前叩首。

    “平身吧……”刘彻挥挥手。

    众人连忙拜道:“谢陛下……”

    然后,他们才发现,这一次天子带来了一个穿着青衣,扎着总角辫,如同一个寻常人家的孩子一般的小男孩。

    这个男孩子的眉宇之间,与天子颇为类似。

    那一双眼睛,更是好奇的在他们身上大量。

    众人立刻反应了过来——深藏在传闻和传说之中,素来只闻其人,不见其影的皇长子终于现身了!

    “殿下万福金安!”众人连忙对刘病已稽首而拜。

    帝国储君之位,至今空悬。

    满朝上下,朝野内外,甚至天下人,都是忐忑不安,议论纷纷。

    就连诸子百家,包括墨家在内的所有人,都感觉身体好像少了点什么东西,别扭的厉害,难受的紧。

    自古以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同样的道理,国家也不能没有继承人和接班人。

    建太子,不仅仅是大臣贵族们的期望,也是贵族列侯,甚至百姓庶民的期盼。

    所有人,所有阶级,都在渴望一个能够入主太子、宫,为天下人所敬仰和恭拜的家上。

    甚至有人觉得,哪怕太子是个二货,也比没有强!

    今天,天子居然带来了皇长子。

    所有人都感觉口干舌燥,呼吸急促,血脉偾张,无法自已。

    即使是墨苑的山长,当代墨家钜子杨度也是感觉思绪万千,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和对待这位皇长子殿下。

    是以,他都感觉有些结巴了。

    少府的那些就家伙就更不堪了。

    墨苑监公孙永牙齿都在咯咯咯的颤抖。

    刘病已却是在自己的父亲的牵着下,看着这些大臣,微微低吟一声,就稽首还礼:“小子末学拜见诸位明公……”

    他虽然一直被放在学苑教育和成长,但是,基本的礼仪和礼节教育,却从未缺失。

    他这一礼,立刻就叫所有人都受宠若惊,若不是刘彻当面,说不定有人会抱着刘病已的大腿嚎哭不已。

    “皇长子果有天授之姿,明君之相……”许多人只是一个初步的印象,就已经在心里下了决心了。

    官员们更是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激动之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刘彻扫了一眼这些家伙,在心里哼了一声,他早就清楚这天下士大夫贵族大臣们的想法了。

    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子的国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而现在,汉室储君之位空悬,而幕府无人主持。

    这可真是急死许多人了。

    看到没有?连墨家都是这么一副德行,儒法恐怕就更加的迫不及待了。

    刘彻敢打赌,他若是带刘病已去宣室殿上走一遭,让大臣们见到了这位皇长子,第二天,保准兰台会被潮水般的奏疏淹没。

    甚至可能有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博士、三老,也急吼吼的上书请立太子。

    这是刘彻之所以长期不让自己的儿子们不出现在外人眼前,就是不想太早立太子。

    “都起来吧……”刘彻牵着刘病已的手,说道:“朕今日来此,只是带小儿辈来看看墨苑的……”

    “诺!”群臣连忙恭身而拜,紧紧闭住自己的嘴巴。

    皇室内部的事情,向来复杂而多变。

    他们不过是小鱼小虾,根本不敢在局势没有明朗前就去趟这浑水。

    再说了,现在,车骑将军东成候都不急,他们急什么?

    …………………………

    进了墨苑以后,刘病已看到的东西就越多了。

    有被蒸汽鼓的滴溜溜的乱转的皮球,还有那些在水力作用下,不断运动,捶打着钢铁,将一件件板甲捶打成型的锻锤。

    更让他震撼的,则是一个横卧在墨苑深处的一段河道之中,将河水分割的庞然大物。

    那简直就是一个怪物!

    巨大、恐怖而神秘,运转着超越想象的力量,以不可思议的手段,将河水的力量转化成为人类所需要的力量。

    刘病已虽然不懂,这些东西的用处,但他明白,这些东西不会是玩具。

    刘彻则只是带着刘病已在墨苑之中,到处逛了一圈。

    除了最核心的地方外,其他地方,都带刘病已看了一遍。

    然后,父子两人乘上马车离开。

    “病已……你今天看到了什么?”坐在马车上,刘彻问道。

    “回禀父皇,儿臣……看到了许多器械……”刘病已乖乖的答道,然后掰着手指头,将他今日所听闻的那些器械名字一一念出来:“有水车、锻锤、坩炉、蒸汽球还有机床……”

    刘彻听了,点点头。

    墨苑发展到今天,每一年都在取得突破。

    元德四年时,墨家制造出了第一台简单的脚踏式车床。

    当时,那个机械简陋的甚至不能被称为机械。

    不过是一台木制的小器械,技术含量低到令人发指,恐怕后世随便一个木匠做出来的东西,都比那个玩意先进n倍。

    但,经过三年发展之后,墨家的车床技术,在充足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推动下,突飞猛进。

    不过三年时间,他们就攻克了一个标志性的技术难关,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台丝杠传动机械。

    虽然依旧很原始,只能加工木料,连一般的玉器也无法加工。

    但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标志着,丝杆传动原理开始走入人类生活。

    而另一种脚踏式磨床的出现,则标志着墨家的机械制造技术,翻开了新的一面,这种磨床已经可以加工较为柔软的玉器了。

    技术上的日新月异,让刘彻倍感鼓舞。

    当然,这些东西,刘病已暂时不需要知道,也不需要去了解。

    刘彻只是拉着他的手,对他道:“吾儿,你给朕听好了!”

    “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治之!”

    “霸道,乃是威权自用,杀生予夺,而王道则以生民、安民、养民为要!”

    “此两者,缺一不可,独用霸道,则有亡国之忧!”

    “独用王道,则有失权之虑!”

    “欲齐三代,必以霸王道杂之!”

    “霸道之基,在于兵权,曾有圣人曰:枪杆子里出政权!诚乃至理名言也!”

    “而王道之基,在于两点,一者人心,一者技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人心易散难聚,故为政者当以团结天下为要!”

    “谁若是企图害天下之利,则予以打击,予以制裁!”

    “至于技术……则是重中之重,三王以来,每逢盛世,皆是大匠辈出,是故:工匠乃国之本翼,不可不重!”

    “将来,若是有人在你面前,说什么工匠贱业,匠人无用,奇技淫巧,皆可杀之!”

    刘病已听得是满头雾水,他的年纪,还不足以理解这些。

    但不要紧,刘彻只需要记住这些东西,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和揣摩,然后将它们交给下一代就可以了。

    而刘病已的记忆力,非常好!

    刘彻相信,他是可以记住这些话的。

    “最后,朕有一句话,要告诉你……”刘彻忽然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的对刘病已道:“若将来,儒法乃至于杂家,势大难制,你无法处置,那就来这里,面见当代的墨家钜子,让墨家去对付他们!”

    墨家,就是刘彻留给子孙后代用来续命的底蕴和底牌。

    无论儒法,谁若过于强大,那就把墨家搬出来,制衡和平衡他们的力量。

    同样的道理,墨家若是跳的太欢,自有儒法来对付。

    当然了,刘彻这么告诉刘病已,其实并非已经决定立他为储了。

    刘病已只是一个备胎,一个选择。

    他能不能最终成为太子,还要看他接下来二十年的表现和能力。

    而刘彻之所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