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81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81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五年后,汉匈之间必然会出现大量的相互走私行为。

    马克思说过,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人们就会铤而走险,只要有百分一百的利润,法律就是废纸,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世间的一切都无法阻止人的私欲与贪婪,而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五百,那就没有什么不能交易的了!

    而大黄、丝绸、花椒,哪一个的获利不是数倍甚至数十数百倍的利润。

    刘彻就记得很清楚,后世的史料描述。

    一匹丝绸,在罗马能与黄金等价,一块大黄能换的价值其重量本身数倍的黄金,至于胡椒等香料,更是无价之宝!

    只要匈奴人尝到甜头。

    下面的人的私欲一起,就没什么能阻止走私的狂潮了。

    为了利润,明末的商人官僚集团毫不犹豫的卖了老朱家。

    当然,同样的,来自西域的许多高利润特产,譬如说汗血宝马、可能残存在大宛等国中的古希腊文明的结晶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数学著作以及黄瓜、棉花、石榴甚至产自印度的胡椒等超高利润的商品,同样会让汉朝的商人不顾一切的将违禁的非法物品,卖给匈奴人。

    譬如说被严格控制流出的铁器以及汉军的制式装备、甲胄。

    这些都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

    甚至,刘彻很清楚,即使他不做这些,同样的走私。也一样在进行。

    不然,你以为此刻在遥远的安息、罗马、印度、埃及出现的丝绸该怎么解释?

    后世的史记中就明确记载了两个关于汉朝商人肆无忌惮的走私商品的证据。

    第一个来自于张骞在西域的所见所闻,当时,张骞在乌孙看到了来自汉朝的蜀锦。并且得知,这些商品来自身毒,而身毒又是从滇国获得的。

    而汉律规定,任何私自出关禁都是死罪!

    而另一个证据,则是匈奴列传中关于马邑之谋的描述。

    史记中明明白白的记载。马邑之谋的谋主商人聂壹干的就是‘奸兰出物与匈奴交’的勾当。

    所谓奸兰,既是西汉版本的走私。

    有趣的是,在马邑之谋以前,根据史记的记载,汉匈贸易极为兴盛,同样是匈奴列传之中,就记载了,小猪在位初期,即建元至元光的七年中‘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简单的来说。就是当时的长城附近,汉匈之间的民间往来与贸易,已经不是小打小闹,某几个人的个人行为了。

    而是在掌权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大规模有组织的大额贸易。

    更有趣的是,马邑之谋发生之后,尽管汉匈已经在事实上进入了战争状态。

    然而,太史公依然记述说:‘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来入盗汉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

    这就更有趣了!

    什么样规模的贸易和利润才能让汉朝和匈奴都在撕破脸后,还继续做买卖?

    或者说,什么样的交易,才能汉朝不关闭那些开放的边境市场,不严厉打击那些走私商人,又是什么买卖才能让匈奴人放着那些市集中堆积如山的财物不要反而去啃那些硬骨头一样的要塞?

    再仔细想想明末的时候。满清多次破关侵略,但富得流油的晋商的地盘,满清大兵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再结合小猪即位后,汉朝的马匹存栏数量的不合理的忽然增长,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小猪通过贸易,获得了来自匈奴的大量的战马!

    而匈奴人自也不傻,得到了大量的汉室的铁器、食盐与丝绸。

    两者只能说各取所需!

    而现在刘彻推动汉匈贸易,其实不过是稍微提前一下小猪的剧本。

    当然了,刘彻打死都不会跟自己的老爹说的。

    不然,老爹知道了的话,这买卖十之八九就要黄掉了。

    虽然刘彻自己很清楚,这个买卖,无论怎样,汉室都不会亏本。

    原因很简单,走私到匈奴的铁器,数量有限,而且匈奴人未必能欣赏。

    天子刘启听到刘彻肯定的回答后,就摆摆手道:“那此事,朕就交给大行去负责……”

    “父皇圣明!”刘彻叩首道。

    刘彻跟须卜雕难达成的,仅仅只是一个意向而已。

    具体的贸易交换比例以及条款,自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沟通和交流,同时,这个事情,还要得到两国君王的批准。

    因此,最起码,这个新的条约,也要等到今年的六月份甚至明年的这个时候,才可能落到实处。

    实际上,天子刘启也并未太过将刘彻与须卜雕难达成的这个贸易条约太过放在心上。

    事实上,此刻,在天子刘启眼中,这个所谓的贸易条约,其实不过是拿来稳住匈奴人的一个办法而已。

    因为,今年,将是削藩大计最重要的一年。

    而削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匈奴人是否介入。

    倘若,只是付出一些不怎么值钱的大黄、花椒以及丝绸,就能让匈奴人不介入汉室内战,不跑来骚扰汉关,使得朝廷可以安心处理内政。

    那么别说是还有可能带来好处了。

    就是没有好处,亏本甚至巨亏,也要捏着鼻子做下去!

    而现在,这个新年的朝会,就是一个重要的舞台!

    因此,天子刘启并未再问刘彻关于此事的细节,只是悠悠然的问道:“太子听说了楚王的事情了吗?”

    刘彻眉头稍稍一皱。

    他当然听说了!

    何止是听说了!

    甚至连事情的前后经过和细节,现在,整个长安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两天前,楚王刘戊入关,按照惯例来长安朝贡天子。

    但就在此时,一条劲爆的消息瞬间爆炸。

    楚王刘戊在去年夏四月太皇太后丧礼期间,饮酒作乐。

    这就是大不孝!

    倘若是这样,那也罢了。

    毕竟,这样的传闻,可扳不倒楚王这样的大国诸侯。

    可是,有人言之凿凿的提出了罪证——刘戊不仅仅在丧礼期间饮酒作乐,更与其外甥媳,发生了乱伦关系!

    顿时,整个舆论哗然!

    汉室对诸侯王有一条红线。

    这条红线就是乱伦!

    可谓碰之即死,触之即亡!

    但凡碰了这条红线的,不管是谁,都几乎难逃一死!

    在整个汉室历史上,因此而死的诸侯王,不计其数!

    ps:  嗯,今天元旦~陪老婆逛街买衣服,当了一天的提包侠~~~~~~

    明天开始吧,会努力更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两百九十五节 人参!(第一更!)

    前世之时,此刻刘彻远在河间,与长安山水相隔,最后落在他耳朵里的消息,大部分也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成品。

    这就好比后世的天朝某大会前后发生的事情。

    帝都的百姓自然知道的远比魔都的百姓多。

    至于其他地方,估计,就只能看到ccav的全国人民大团结了。

    前世,刘彻最后得知的消息是,御史大夫晁错弹劾楚王刘戊往年服太皇太后,私奸服舍,请诛,天子以楚王有功,诏赦,罚削楚之东海郡。

    然后,刘彻自己都没反应过来,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的时候。

    正月甲子,吴王濞遣使传书天下诸侯,起兵谋反。

    而此刻,刘彻以太子之尊坐镇长安,耳中所闻,所知的事情,毫无疑问是前世的n倍。

    以刘彻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

    这刘戊很显然是被人坑了。

    不然,何以他前脚刚进函谷关,后脚长安就冒出了关于他在服丧期间饮酒作乐,甚至乱伦这样的丑闻的传言。

    甚至于,传言之中,言之凿凿,所有的描述仿佛是有人亲眼目睹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要是都这样了,还看不出来是有人故意引爆了这个炸弹,那么,刘彻也就枉为穿越者了!

    而且,刘彻知道,幕后的推手估计不止一两个。

    甚至,就是现在向他问这个问题的老爹,估计也在里面掺了一脚。

    只是,有些事情,心里知道就好了。

    只有傻瓜才会说出来!

    刘彻于是俯首拜道:“回禀父皇,儿臣最近一直闭门读书,修身养性,不曾听说过……”

    “呵呵……”只听得皇帝老爹莫名的一笑,然后,刘彻就感觉到自己的老爹仿佛站起身来了。

    笃笃笃的踱着脚步,走了起来。

    准确的说。是走到了他面前。

    刘彻抬起头,只看到老爹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刘彻……”刘彻只听到自己的老爹低声对他道:“不要自作聪明!”

    刘彻浑身打了个冷战。

    连忙叩首道:“儿子不敢!”

    皇帝老爹的意思,刘彻脑子里有些迷糊,不太理解。

    但这其中明显带着苛责以及警告!

    于是他福至心灵。连忙道:“儿臣只是难得糊涂而已!”

    无疑这是一个擦边球试的回答,无论老爹所指的是哪一个方面,刘彻都可安然脱身。

    听了刘彻的解释,天子刘启似乎有些意动,嘴角动了动。最终却没有说出口,只是挥手道:“既然如此,太子先去大殿候着吧!”

    于是,刘彻连忙躬身一拜,道:“儿臣告退……”

    等走出大门时,刘彻脑海中一道闪电划过。

    他一拍脑门,不由得懊悔了起来:“看来,我是错过某个窥知历史真相的机会……”

    很显然,方才皇帝老爹的表现,很不正常。

    假如说。楚王刘戊的现在的情况有他的一份贡献,恐怕老爹就不可能那么问刘彻了,甚至都不会问。

    因为,对皇帝来说,维护自己的伟光正是他们的本能。

    是以,假如皇帝参与了对某个臣子的阴谋,那他从此就会避而不谈,将这个责任毫无压力的转嫁给另外一个臣子,借机将自己洗白。

    譬如后世的宋高宗,把杀岳飞的锅丢给秦桧一样。

    也就是说。这事情,有人矫诏了……

    刘彻在心里想着。

    只有这样才解释的清楚,方才皇帝老爹的一切不合理举动!

    汉室的臣子,向来有矫诏的传统。

    假传圣旨这种事情。虽然风险很大,但是,作为一个一切唯结果论的国家,只要把事情干好了,假传圣旨什么的,根本不是罪。

    所有在史书上被以矫诏罪名治罪的。统统都是事情干砸了的家伙。

    反之,只要事情做成了,矫诏?

    皇帝忙着往自己脸上贴金都来不及!

    是以,汉室的历史上充斥着无数冒险矫诏的家伙。

    譬如,现在刘彻身边的汲黯,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矫诏达人,明史记载,这货就明目张胆的干过假传圣旨的活计。

    但他把事情干好了,所以皇帝一句责罚也没有,反而升官嘉奖!

    但更多的,却是失败者。

    譬如薄昭、窦婴、卫青的儿子卫杭、陈阿娇的两个兄弟,都是死于矫诏!

    那么,谁是那个假传圣旨的人?

    刘彻眯着眼睛,看着前方热闹喧哗的大殿。

    最大的嫌疑人当然是晁错!

    只是……

    刘彻低头想了想,直觉告诉他,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不然,皇帝老爹也不会表现的那么……奇怪……

    仔细想想,刘彻发现了一个疑点。

    他去见须卜雕难之前,他的皇帝老爹还表现的很正常,当他回来,皇帝老爹匆匆的问了一下会谈的内容就不再关注了。

    也就是说,在他离开和回来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这个事情的出现,使得老爹将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统统降入了低优先级处理的序列。

    ………………

    带着满腹疑虑,刘彻回到了宣室殿之中。

    其实,他离开的蛮久的了。

    起码有一两个时辰了。

    因此,此时,已太阳渐渐升高,阳光从宣室殿东侧的殿门照射进来。

    无数的贵族大臣以及来到长安朝贺的诸多藩国使节,此刻,该到的,差不多也全到齐了。

    刘彻回到自己的位子。

    真番王立刻就凑过来抱大腿。

    还向刘彻进奉了据说是真番国特产的宝贝!

    刘彻接过来一看,居然是人参,还是正宗的老山参!足足有刘彻的手掌那么大的老山参!

    这要搁后世,刘彻连摸这样的极品老山参的机会都没有。

    但在此刻……

    刘彻拿着那个老山参,看了看,不由得长叹一声。

    后世人人皆知的大补之物,有着n种神效的植物——人参,在此时,却不过是一种域外的奇物。

    几乎没有汉人会把人参这个玩意放在眼里。

    更别提人药了。

    此时,中医中药中的参,指的是党参。

    至于人参,统统都还趟在东北和朝鲜的老林子里,鲜有人会去取用。

    刘彻拿着人参,挥挥手对身后站着的汲黯吩咐道:“卿一会朝会之后,与真番王商议一下,此物的进口吧!”

    刘彻又对真番王道:“请爱卿放心,我汉家绝不会亏待忠臣,此物,我汉家愿意以丝绸及食盐以及铁器与贵国交换,具体交换比,孤的家令会跟爱卿商量的!”

    真番王闻言,大喜,叩首道:“多谢家上!”

    刘彻却低着头,看着远处坐立不安的不停瞥着他这边情况的朝鲜王子卫渠。

    刘彻心里呵呵的笑了起来。

    人参的功效,自然毋庸置疑,更何况这种深山老林出产的老山参。

    在这个时代,这种老山参甚至可以将之拿来当做保命的手段!

    这么一来……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卫满朝鲜,倘若不识趣,那么,一场人参战争,恐怕,就不可避免了!

    ps:  晚点还有,今天至少4更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两百九十六节 迷雾(第二更)

    打发走真番王,刘彻拿着人参,偷偷的靠近了殿中天子御座之下,皇后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