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47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247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武闻言,摸了摸胡须,他早就想发言了。

    听到刘彻这么一问,他立刻就迫不及待的道:“回禀陛下,臣以为,陛下所言甚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只是,吕后曾经许诺卫满君臣,永镇朝鲜,为汉藩臣……”

    “吕后?”刘彻对吕后可谓是一点尊重都没有的!要不是顾忌刘邦的面子,汉家君臣甚至想把吕后从长陵里移出来,将薄太后葬进去!

    刘彻嗤笑一声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世易时移,吕后时,中国新立,休养生息,为第一要务,如今,中国已强,自然要亮亮肌肉给别人看看!”

    刘彻自然知道,想要拉刘武下水,就得丢出一块肉骨头。

    于是,刘彻问道:“朕听说,皇叔的次子刘明,年已十四,未知皇叔,可有安排?”

    刘武闻言,不知道刘彻想说什么。

    只是那刘明,确实是他最喜爱的一个儿子,只是依照汉制,他最多只能在死后给刘明留下一个列侯的候国。

    这么想着,他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道:“臣不过藩臣,一切单听陛下嘱托!”

    刘彻笑道:“皇叔有大功于社稷,朕一直寻思着,要重酬皇叔,正好,萁爱卿求助于朕,朕是这么想的,皇叔与萁爱卿听听看……”

    刘彻看着萁仇,问道:“萁可有待字闺中的少君?”

    萁仇听得满头雾水,但还是叩首道:“臣有两女,皆未嫁人……”

    刘彻哈哈大笑,道:“那爱卿可愿将两位少君,许与朕之皇弟?”

    萁仇闻言大喜,能跟长安扯上亲戚关系,那是死了也愿意的事情啊!

    连忙叩首道:“臣但听陛下吩咐!”

    刘彻又看向梁王刘武,道:“皇叔,刘明不是还没有安排吗?朕就做主,让其娶了萁爱卿的两个少君,待我汉家平灭了卫满贼子,就让刘明去王险城,去做朝鲜王,可好?”

    刘武起初其实很不情愿的。

    他最爱的儿子,娶两个夷狄的女人,成何体统嘛?——即使萁仇自己口口声声,声称自己是中国苗裔,且他本人外貌也确实不似夷狄。

    但,此刻听说,刘明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封国,刘武立刻就眉开眼笑了。

    谁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将来称孤道寡?

    刘武于是立刻就跪下来,心悦诚服的拜道:“如此,臣谨遵陛下之制!”

    萁仇在旁边看的目瞪口呆,他还想说点什么。

    却听刘彻大手一挥,道:“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根本不给萁仇任何反对的机会。

    在刘彻心中,马韩在这个事情上面是什么态度,根本不重要!

    就像捷克与斯洛伐克在慕尼黑会议上只能签字一样。

    大国。向来就是如此霸道的!

    当然,刘彻还是要面子的,不会无耻到那个地步。

    他考虑了一下,道:“萁卿。朕也不亏待你,待平灭卫氏之后,朕封卿为韩王,于三韩处立国,永镇三韩。世袭罔替!”

    萁仇一听,也露出笑意,拜道:“臣仇谨遵陛下之制!”

    他也想清楚了,胳膊拗不过大腿。

    长安天子既然有了主意,他也没办法掰过来。

    退而求其次,混一个韩王,受天子敕封,封土立庙,

    再想到,自己的女儿。还嫁给了一位刘氏皇族,将来生的外孙,依然将承袭朝鲜王位。

    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

    更何况,对萁仇来说,国仇,才是最紧要的。

    只要能向卫氏复仇,把卫满挖出来鞭尸,那什么样的代价,他都愿意付出!

    刘彻此时,心里头也感觉挺搞笑的。

    一个朝鲜。一个韩国,岂非是后世的南北对峙的翻版?

    但,笑了笑以后,刘彻就开始在心里寻思起了灭亡卫满朝鲜政权后的布置了。

    假如灭亡了卫满朝鲜政权。那么,辽东郡及呗水以南的广阔黑土地,就没有除匈奴之外的外部危险了。

    后世的东三省,号称天朝粮仓,同时也是重工业基地。

    在此时,因原始森林、沼泽以及天气的缘故。

    想将之变成那个后世动辄产粮n亿吨的粮仓。目前还不太可能。

    但,把它发展成为一个大豆产地,却是绰绰有余的。

    大豆是个好东西啊!尤其是东北的大豆!

    旁的不说豆油可以用来做食用油,豆饼可以用来当饲料、肥料,等将来技术发达了,豆油更可以用于多种工业机械。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最适合大豆规模化种植的地区就是后世的东北三省了。

    因为那边目前人少地多,开发潜力几乎无限。

    而且,土地都是平原,便于耕作。

    除了冬天实在太冷了以外,东北几乎没有缺点!

    而寒冷这个敌人,只要棉花大规模的引种,就可以战胜并克服。

    至于东北缺人这个问题,在刘彻看来,根本不是问题。

    一个移民授田法,就可以完美解决!

    刘彻就不信了,他抛出移民每户分给三百亩地,一头牛,一套房子外加三年免税赋徭役,还没人去!

    ……………………………………

    与各国国王,随意的聊了几句后,刘彻就带着梁王刘武退席了。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大鸿胪周仁去负责。

    “皇叔,卫满朝鲜之事,朕还想听听皇叔的意见!”刘彻带着刘武,走在御花园中,一边走,一边故意谦虚的请教。

    “陛下请说……”刘武却不知是坑,傻傻的跳了进去。

    他现在心里满满的都是高兴。

    假如刘明真被封为朝鲜王,那他这一系,就牛掰了!

    朝鲜那地方虽然远了点,也穷了点。

    但他有钱啊!

    他已经计划好了,只等刘明就藩,就把半个梁国府库给搬过去,再送几千工匠、数万军队,连带这些人的家属,全部送去朝鲜,帮着儿子稳固地盘,开发。

    只听刘彻道:“朕现在就是有些担忧呀,卫满虽弱,但却终究是一个大国,可战之兵,足有数万,倘若真是挥师征伐,朕担心,恐怕力有未逮,一旦兵凶战危,如何是好?”

    刘彻这时候就如一个寻常的少年一样,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起来。

    他叹了一声,道:“况且,当舜之时,有苗不服,意欲征之,舜曰:不可,乃修德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这圣人之道,朕也不欲违背呀!朕如今,即位不过一年,就动刀兵,恐怕有所不详!”

    刘彻这一缩头。

    刘武立刻就急了。

    这要不灭了卫满朝鲜,他的宝贝儿子去哪里找个封国?

    刘武挠挠头,想了一下,道:“陛下,但请放心,臣有大将:张羽、韩安国,可为陛下伐灭卫满!”

    “至于这天下人的议论……”刘武也感觉头疼起来。

    汉室历来就有反战的传统。

    更何况,中国自诩天朝上国,向来要讲一个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强行出兵,那天下舆论立刻就要沸腾。

    “总能找到办法平息的……”刘武想了许久,最终憋出这么一句话。

    刘彻却是呵呵一笑。

    战争的借口,从来不需要刻意去找。

    当你想发动战争时,别人吃了块巧克力,都可能是丧尽天良的坏事。

    但你不想对其发动战争时,哪怕这个家伙正准备把地球炸掉,也会当做看不见。

    何况,卫满这浑身是屎的政权?

    一个不用中国文字,中国制度,就已经是滔天大罪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是高大上的不能再高大上的理由。

    只是,刘彻现在想要的是,削弱梁国的军事武装力量,并将其掌握到自己手里。

    所以,他依旧显得很麻烦的样子,对刘武道:“还是不妥,倘若是皇叔出兵,恐怕,天下人要议论的更厉害了,朕不忍皇叔担此恶名!”

    刘武顿时就有些跳脚了。

    只是,这皇帝没出兵,反倒是诸侯王隔着一个几千里出兵,确实不妥!

    但那个朝鲜王的胡萝卜,却一直在刘武的眼前晃来晃去。

    真要刘武吐出那快到嘴巴里的胡萝卜,他是死都不肯的!

    这就好比后世的民间借贷,那些把棺材本都借给别人,贪图高息的人,难道真的很笨吗?

    无非是利益动人心。

    如今,在刘彻画出来的朝鲜王的画饼诱惑下,刘武终于拿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他恭身道:“陛下,以臣之名出兵,确实不妥……但臣以为,臣麾下大将张羽、韩安国,皆忠贞勇敢之士,臣为国举才,请陛下征辟,这天下人总该没话可说了吧?”

    刘彻回头看了刘武一眼,心里都快乐开花了。

    刘彻自然不笨,知道刘武是想玩这个李代桃僵的把戏。

    但,只要韩安国与张羽带着军队来到长安,受朝廷节制,那就有的是办法,把这支军队吃到肚子里面。

    这就叫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可惜,刘武没看过三国,还不知道政治人物的节操会低到那个程度。

    但即使他知道,恐怕也依然会一意孤行。

    愿意很简单,军队什么的,不就是征募就有的吗?

    拿十万军队,加两个将军,换他儿子一个藩王,这买卖划算的很!

    刘武一点都不笨,反而很精明!

    他见刘彻没有再反对,立刻就道:“陛下若无异议,臣这就去与太皇太后商议!”

    刘彻心中笑的更欢了。

    现在,他想发动战争,最大的障碍,就是东宫。

    在汉室,长久以来,东宫就是反战的大本营。

    但,假如发动战争是给太皇太后的心肝宝贝小棉袄梁王谋福利,再有梁王去说服,那东宫,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设置障碍了。

    而只要东宫不反对,那么,灭亡卫满朝鲜,扫清侧翼,同时开启殖民时代的战略,就可以提上议程了。

    当然,战争一两年内,基本不会发生。

    因为军队的调动,准备,以及粮草器械,道路,都需要时间。

    ps:  昨天抱歉了,去医院做了全身体检,抽血啊什么的,因为准备要造人了~~~

    咳咳~

    等下晚上还有~今天应该是一万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八十三节 诏谕

    不得不说,刘武天生就对东宫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作为幼子,又常年不在身边,东宫对梁王,几乎是有求必应。

    所以,即使,东宫向来反战,不欲动刀兵。

    但依然被刘武所说服。

    更妙的是,这个时候,卫满朝鲜的君臣,不知道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犯糊涂了。

    居然唆使手下的贵族,到辽东郡境内用免税免赋的诱惑,吸引游民和贫民。在这过程中,自然难免用些手段,强行掳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何况汉人向来刚烈,于是,出现了死人。

    而且死了十几个!

    死了人以后,地方官再迟钝,再想遮掩,也遮掩不下去了。

    辽东郡东部都尉把这个事情捅到了长安,顿时,就捅了马蜂窝了。

    本来,这种挖刘氏墙脚的事情,过去这些年,不止一个卫满朝鲜在干。

    南边的三越,东边的卫满朝鲜,甚至连西南夷诸国,也时不时的会干这些事情。

    毕竟,中国的人,哪怕是个农民,也比当地的土著强!

    若运气好,招到几个读书人,那就可以撑起一个县甚至一个国家的运作了。

    但卫满朝鲜实在不该在这个时候干这种事情。更不该杀人!

    东宫震怒无比,太皇太后窦氏一日间,接见了四拨大臣。

    坊间传闻,太皇太后甚至质问左相国太尉周亚夫:朝鲜不臣,屡侵汉边,袭杀汉民,卿身负先帝托孤之重,可有方略?

    据说,甚至连天子,都因此被太后罚去太庙面壁了一天,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

    所谓主辱臣死。

    天子吃了责罚,下面的官员。哪里能讨得好?

    很快,板子就打下去了。

    右相国张欧,年老多病,不能佐天子。自请告老。

    左相国太尉周亚夫,执干戚之重,而未能保境安民,其罢太尉职,任为丞相。

    典属国公孙昆邪。大鸿胪周仁,不能礼教朝鲜君臣,罚俸半年。

    辽东郡守周由养,不能保境安民,以至有民众惨死朝鲜之手,有罪,下狱,交廷尉处置。

    辽东郡尉孙可,身负一地安保,却坐视朝鲜侵略。有罪,论死!

    辽东东部都尉成望之,虽然反应及时,但巡边不严,有罪,念其良心未泯,许戴罪立功。

    辽东郡呗水都司马许良,有罪,论死。

    这一连串板子打下来,整个官僚系统。人仰马翻。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何这一次,天子的板子下手这么狠。

    连右相国都被罢斥归家,左相国都丢了太尉职位。

    典属国与大鸿胪。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被罚了半年俸禄。

    至于辽东郡,除了郡守外,其他两千石,几乎都被处死了……

    以至于有人私底下议论说:“两千石大臣,朝廷培养不易。为了区区十数庶民,何至于如此?”

    据说,说了这话的那位大臣,隔天,就被人检举受贿,然后就被丢进了廷尉大牢。

    顿时,舆论为之一靖,嘴炮党们再也不敢在这个事情上唧唧歪歪。

    大家全部都歌颂起了圣天子爱民如子……

    也只有底层百姓们,才从这个事情上看出了些什么。

    百姓们不是傻子。

    当朝廷拿出真本事,认真的开始履行它保护其国民的职责时,他们自然能感受到。

    无数人奔走相告,刘彻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在这些纷纷扰扰中,刘彻已经开始写起了明告天下,对此事态度的诏书。

    他提着笔,心中却想着前世种种,后世种种,一时间,胸膛都有些闷的慌了。

    此事,处罚如此之重,完全是刘彻自己一意孤行决定下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