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00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300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小猪被逼急了,干脆把桌子一掀,搞出了告緍和酌金,用刀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好在,作为穿越者,刘彻还是记得一些前世的措施的。

    “安装水车的,可以退税!”刘彻看着岑迈,道:“朕明岁岁首,将诏谕天下,凡有购置水车、牛马畜力者,可按年退税,更可免徭役!”

    在后世,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本国农业,常常会给农场主退税。

    譬如说,投资多少,退税一定比例。

    当然,退的肯定不是真金白银,而是变成了种子、农具、生产器具一类的玩意。

    现在,刘彻想玩这个退税,其实也没什么筹码。

    好在墨苑的墨者搞出了土化肥。

    土化肥目前受限于技术和原料,产量很少。

    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也高了。

    刘彻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会在化肥产量还很低的时候就低价出售——那样非但不会帮助底层农民,反而会害了他们。

    你想,化肥产量少,不足以供应多数民众,这样一来,假如低价出售,那官僚跟地主阶级们就有财发了。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地位的优势,垄断化肥的供应,然后,高价卖给农民,从中获取暴利,甚至黑心一点,根本不给农民。

    这样一来,垄断了化肥的官僚地主,将越来越富裕。

    而普遍农民以及小地主,则会越来越贫穷。

    更麻烦的是,因为化肥的存在,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等官僚地主阶级尝到了这么干的好处以后……

    刘彻觉得,他们很可能会用尽一切手段阻止化肥技术的进步和扩散……

    到那个时候……

    所以,在这初期,起码在土化肥能大规模制造和生产之前,必须保持高价。

    用化肥的高利润来继续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将来的规模化生产做前期资本积累。

    而在发现关西和关北的问题后,刘彻改变主意了,干脆将化肥的供应与退税捆绑起来——只有拥有退税名额的人,才能用退税额来购买相对数量的化肥。

    反正,有上林苑这么大一块示范招牌在,刘彻不怕地主和官僚们不买账!

    但岑迈却不清楚这些,目前,此事的详细内容以及制度都还在拟定和探讨中,便是知道刘彻计划实施退税政策的人也不超过十指之数。

    因此,岑迈也不免多嘴问道:“陛下,何谓退税?”

    刘彻笑了一声,道:“此事,暂时还是一个想法,朕还要与丞相、御史大夫以及太皇太后商议以后,才会拿出来,明岁岁首,卿自然会知道详细内情!”

    就是弄出来,这个制度,也肯定要不断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现状。

    甚至,实施过程,肯定会出现许多磕磕碰碰,乃至于撕逼的事情。

    这些,刘彻都有预料。

    刘彻看向内史令田叔,道:“这个事情,届时还需要田公保驾护航,内史衙门干系重大,田公要做好配合少府衙门的准备,必要时,朕会命令五官中郎将与廷尉衙门配合!”

    田叔闻言,却是心里一颤。

    五官中郎将?

    廷尉衙门?

    要杀人吗?

    心中虽然疑惑,但作为元老,田叔知道分寸,他点头道:“陛下放下,老臣就是舍了这副老骨头,也一定配合!”

    刘彻虽然没想杀人,但他知道,这种事情不做好杀人的准备,是别想成功的!

    到时候不砍几个脑袋,灭几个家族,那些权贵与地主官僚是不会知道厉害的!

    在中国,向来如此。

    任何改革与新政,不杀人,不杀个人头滚滚,是休想成功的!

    商君变法,拿了太子太傅和旧贵族开刀,杀的反对派全部变成新政的支持者,商鞅变法才能成功。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杀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六十一节 大朝仪(1)

    九月的最后几天,刘彻正式下诏曰:皇后之尊,与朕同休,供奉天地,抵承宗庙,母仪天下。故有莘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盖有内德。朕即位以来,长秋宫阙,中宫旷位,此朕德薄也。幸有堂邑候午女秉淑媛之懿,体山河之仪,威严昭曜,德冠宫阙,群燎所咨,敛曰宜哉,卜于著龟,卦得承乾。其册陈氏女为皇后!

    正式册立陈阿娇为皇后,迎娶入宫,入主淑芳殿。

    整个立后程序只用了半天就搞定了。

    而在之前,刘彻的皇帝老爹立后更快速——前脚登基,后脚就册立薄氏为后。

    惠帝迎娶宣平皇后,也是如此。

    说起来,汉室以来,还是刘彻立后,所花的时间和程序更多更复杂。

    娶了陈阿娇以后,刘彻就将这小妻子养在淑房殿中,虽然也常常去看,但却没有在淑房殿过过夜。

    陈阿娇还是太小了!

    错非是马上就要面临一年一度的大朝仪,还要完成登基后的首次祭拜天地祖宗宗庙,刘彻真想再拖个几年。

    但没有办法,很多事情有时候其实就逼着人去做,不得不做!

    东宫似乎也明白,陈阿娇还太小,所以,在这个事情上倒也没给刘彻什么压力,就连馆陶都没有任何意见。

    这让刘彻不免松了口气。

    他最怕的就是,东宫跟馆陶逼他与陈阿娇同房。

    那样的局面,实在太可怕了。

    立后之后,紧随而来的,就是刘彻即位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仪。

    元德二年的第一天。

    刚刚三更天,未央宫的北阙之下,就已经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

    所有九卿各衙门六百石以上的官僚排成了整齐的几个队列,各自在各衙门长官的带领下,安静的齐聚在一起。

    仅仅是这些人,就已经多达数百。

    但这些往日跺跺脚就能让黔首颤抖的官僚。此刻,却如同掉进大海的一滴水珠一般渺小,平凡。

    未央宫前数以百计的巨大火盘,子时之后。就已经熊熊燃烧了起来,宫墙之上,数以千记的火把,更是已经燃烧了一整夜。

    明亮的火光,将整个未央宫照的有如白昼。

    一辆辆富丽堂皇。奢侈到极点的马车,从长安的四面八方,在卫士家臣仆役的簇拥下,驶来北阙。

    一面又一面旗帜在马车的车顶高高飘扬。

    一位位食邑千户,甚至万户的列侯,施施然从马车中走下来。

    今天,汉室建立以来,所有依然还存在列侯勋贵,元老大臣,不论他们的封国在哪里。不论他们人在何处,都已经来到了长安,并将于今日朝觐天子。

    有人无聊,暗暗数着那些往日尊贵无比的大人物的车驾。

    然后他就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敕封越久的列侯,似乎越抱团。

    像高祖功臣,几乎就是同时抵达。

    平阳侯世家作为排头兵,第一个到场,然后就是丞相长平侯周亚夫,次为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然后就是汝阴、广严、广平、清阳、北平、曲周等数十位列侯几乎是同时到场。

    这充分说明了。高祖功臣们在今天已经团结在一起了。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而太宗之后的列侯勋臣,大部分都是外戚或者归义候,真正靠军功为列侯的。就少之又少了。

    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三三两两,断断续续的陆续到达,与高祖功臣的后代们紧紧抱团在一起,有着天壤之分。

    有心人想想,很快就释然了。

    高祖功臣到了今天,除了北平侯张苍和故安候申屠嘉还在喘气外。余者早已传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第四代了。

    这些贵人生于富贵之家,长于妇人之手,除却少数聊聊几人外,余者真是既不知喜,更不知悲。

    除了斗鸡走狗玩女人外,就没有别的特长了。

    他们若是还不紧紧抱住深的天子信任的丞相以及前丞相的大腿,那迟早要丢到封国和爵位!

    这可不是什么杞人忧天!

    高祖分封功臣一百余位,现在还保持封国与爵位的,只剩下了不到一半!

    余者尽如大浪淘沙,被历代天子、丞相和廷尉给废为庶民甚至有些不知死活的卷进了各种谋反事件,连香火都断绝了。

    除了留候和曲逆这样的有功社稷,能被历代天子记住的功臣,剩下的,一旦丢了自身爵位那就马上要变成路人甲乙丙丁了。

    而太宗之后的功臣,则多数是第一代,第二代,只要自己不作死,就不虞有什么危险。

    而且,这些人多数都有着自己的政治前途,自然也就不会抱团,以免为天子所疏远。

    列侯们到场后,本来空旷的北阙宫门,立刻就拥堵了起来。

    汉兴以来三代天子,前后敕封列侯几近三四百人,除掉大约三分之一已经被淘汰外,还有起码两三百位列侯在位。

    这些列侯,人人都有家臣仆役卫士亲信,一个列侯再怎么寒酸,身边也会有十几二十人来充场面。

    富贵者如家大业大的平阳侯曹氏,仅仅随同这一代平阳侯曹寿来到宫阙前的马车就已达十余辆,随行的卫兵、家臣、食客、仆役数以百计。

    充分的向人展示了什么叫狗大户!

    而各诸侯王的子嗣列侯们也不甘人后,一辆辆华丽至极,也奢侈至极的马车,装饰着从蜀郡到齐鲁,从中国到域外的珍奇异物。

    最后抵达北阙城楼下的是外戚。

    章武候窦广国、枳候薄戎奴,东宫两位太后的兄弟先后到达。

    看了看宫阙前那数也数不清楚的奢靡车马,章武候窦广国眉头拧了起来,淡淡的道:“这些列侯,越来越不像话了,吾得去跟天子说一说此事,要好好得杀一杀这些列侯的奢靡之风!”

    随窦广国同车而到的大将军魏其候窦婴只能在一边赔笑。

    没办法,这位叔父大人的脾气向来如此!

    然而,列侯阶级沉迷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却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想要从小就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列侯们去理解什么叫节俭。这根本就不可能!

    再说,今上貌似也没有那个打算!

    以窦婴观察的情况来看,当今天子,似乎故意纵容了列侯们的奢靡攀比之风。

    前些时候。窦婴甚至就听说,天子曾对前去报告列侯们铺张浪费,越来越没有节制的廷尉赵禹说:法无禁止则不纠,不犯律法,廷尉勿须插手!

    窦婴正想着此事。北阙城楼下的道路,忽然自动向两侧分开。

    数以百计的马车,载着沉重的货物,缓缓驶来。

    “是上计吏们来了!”窦婴看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情况。

    每岁岁首,天下各郡国必然要上计京师。

    一个郡多则十余县,少则七八县,每县户口多则三四万户,少的也有几千户。

    当年北平侯张苍制定的上计制度规定,上计的账本和税赋明细。要具体到户,到亩,到人。

    换句话说,地方官必须把当地每一户的每一亩土地,每一个始傅人口的服役情况,纳税情况,详细的记录在竹简之中,然后上计长安。

    所以,每到岁末,汉室都会出现一个奇观。

    无数的马车。从天下郡国各地启程。

    长长的车队有的甚至延绵数里,为了确保上计工作顺利安全的完成。

    地方郡县甚至会征发数以百计的民众,派出数百人的郡兵以及数十位官吏主导。

    整个十月和十一月,丞相、少府以及御史大夫衙门。数以千记的官吏,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天下郡县上计账本的审核和查阅之中。以确保没有人欺君。

    而今岁是新君登基后上计的第一年,更是尤为重要。

    无数官僚都想要给新君留下一个好印象。

    什么样的印象最能让天子记住?

    当然是政绩?力压群臣,独占魁首的政绩!

    所以,今年的上计工作更是为天下所重,以窦婴所知。在八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有郡县主官派出了亲戚和心腹在长安活动,游说了。

    馆陶长公主家的门槛,更是都快被携带者各种各样珍宝的‘使者’给踏破了。

    而眼前的这数百辆满载账薄的马车,不过是一个开始。

    未来数天,类似这样规模的马车还会源源不断的来到未央宫。

    最终,这些马车中的账薄上记载的文字,都会变成地方官员身上的官服颜色,并决定他的官印大小去留。

    某些运气太过糟糕,而且没有活动,或者活动不到位的倒霉蛋甚至会因此惹上大麻烦,被揪出来当典型。

    嗯,就是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

    这些马车缓缓驶到北阙城楼之下,一位看不清楚品级的官员策马走出马车群,对城楼上的卫兵道:“清河郡上计吏奉郡守李公之命,运清河郡各县、乡、亭、里上计薄,呈与天子御前!”

    清河郡,那是窦氏的老巢啊!

    现任清河郡郡守李文,还是自家叔父大人当年的门生故吏。

    窦婴下意识的看了看自己的叔父大人,发现窦广国并没有任何表现。

    数百辆满载竹简账薄公文与入库粮赋明细的马车,只不过一郡一岁赋税徭役情况。

    这让窦婴也不由得吃了一惊,不由得在心中想道:清河一郡的上计,就如此之多,难怪当初北平侯要制定三岁一大计,一岁一小计的制度,若是年年都如此,要将详细收支报与朝廷,恐怕,地方官员跟朝廷吏员,都要累死!

    过了一会,城楼上一个将官探出头来高声问道:“请将勘印信符呈来!”

    同时,一个绳子吊着的竹篮从城楼降下。

    那上计吏从怀中取出官符印信与公文,放进竹篮。

    那竹篮被拉上城楼,城楼上传来一阵细微的声音,似乎是在核对公文和印信。

    不多时,北阙城楼就被缓缓打开,露出了那已被熊熊火光照的有如白昼的宫阙。

    车队在经过宫廷禁卫的搜查,确认没有私藏任何武器与危险品后,被放行,在宫中的少府衙门之中。数以百计的低级官吏,已经在等待审核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