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65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365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让还是要让着,伺候好,伺候舒服了,等他老人家镀金完成,高升而去,翌日位列朝堂之中,或许还能记得今日的香火情。

    “我要不要晚上去给新明府请安,纳诚?”暴韫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

    新郡守之来,南阳上下,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位背景大的吓死人,排场也大的让人咋舌的年轻明府,对南阳,即是危机,也是机遇。

    惹得他不快,那当然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只要攀附上去了,那等于抱着一跟金大腿啊。

    飞黄腾达,就在今日!

    连下面的小吏都知道,只要抱上新明府的大腿,前途就不可限量。

    暴韫且会不知?

    只是不知道为何,暴韫的眼皮子总是跳,他的心里总是发毛。

    却找不到不安的源头。

    这让他寝食难安。

    不过,这不能怪他。

    自诸侯大臣共诛吕氏,酷吏这两个字就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虽则中间偶有一两个酷吏出现,但终究是孤例。

    主政的官员,主流还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黄老派贵族。

    ps:  今天卡文了,好难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四十四节 项羽的诅咒

    “来了,来了……”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整个淯水北岸渡口瞬间就清静了下来。

    南阳郡的三位与国同休的列侯,也都站起身来,整理身上的衣冠,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郡守。

    一脸病秧子模样的杜衍候王市臣甚至努力做出一副精神奕奕的样子,挣脱家人的搀扶,执意要站到人群的前面去。

    让其他两位列侯见了,心里也不免产生些恻隐之心,纷纷上前致意。

    杜衍候王氏,自初代杜衍庄候以后,就代代都是病秧子。

    上一代的共候王福,甚至是即位后就缠绵病榻。

    这一代的王市臣,身体更差,从娘胎里出来就染着病根。

    更麻烦的是,他至今没有儿子。

    这意味着什么。

    对汉室列侯们来说太熟悉不过了。

    无子绝嗣,封国废除,收回一切财富与权柄。

    对列侯们来说,人世间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冤孽啊……”朝阳候华要叹息着:“这都是命啊……”

    一旁的棘阳候杜但也心有余悸的点点头。

    当初,初代杜衍候王翳在楚汉战争时期,是颖阴候灌婴麾下的大将,追随灌婴在乌江之边,斩项羽的大将之一。

    项羽乌江自刎,身体被五个家伙给瓜分了。

    杜衍候王翳,就是抢走项羽脑袋的那个家伙。

    另外四个人,分别是:中水候吕马童、赤泉候杨喜、吴防候杨武、涅阳候吕胜。

    在汉室的列侯圈子里,这五家,都是一个带着debuff诅咒的家族。

    先是,中水侯吕马童,在其三十五岁生日那天,灵异般的在午睡之后,忽然坐起来,告诉自己的儿子:吾诚有罪,背主忘恩。不如狗彘。这话一说完,立刻毙命,吓得吕家上下,连其葬礼都是草草操办。根本不敢风光大葬,生怕激怒了已成鬼神的项王。

    但吕马童之死,只是一个开始。

    赤泉候杨喜,很快就步了吕马童的后撤。

    这货汉七年乙酉封侯,隔年就被夺候。其后虽然花费了很大气力,恢复了爵位,但是,从此却染上了怪病,逢人就道:“有罪,有罪,请项王赎罪!”

    其子杨殷更悲剧,只在位子上当了三年列侯,就一命呜呼,坊间传闻。他死的时候,天昏地暗,家中的老槐树上落满了乌鸦。

    现在的赤泉候杨无害,吓得不敢再回赤泉封国,只好躲到长安,借着天子气避祸。

    涅阳候吕胜的封国,就在南阳本地。

    朝阳候文要与棘阳候杜但,都还记得,自己父辈说过的那个涅阳庄候神秘死亡的故事。

    据说,吕胜死的那天晚上。曾有人在涅阳县的官道上,看到了一整队衣甲破碎,满身血污,操着江东口音的军队。

    那人很好奇。就大着胆子,上前去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军队?怎么出现在这里?”

    那个军队的领队都尉答道:“我们是鲁国来的军队,奉君上之命,来此拜访故友……”

    这人也不疑有他。

    谁知道,第二天一早,涅阳候吕胜的死讯就传来了。

    据说。其死状非常凄惨,全身上下都是血肉模糊,仿佛在战场上遭遇了无数敌人,力战而亡一般。

    那人顿时吓得魂魄四散。

    鲁国?

    项羽不就是被高皇帝封为鲁公吗?

    那队衣甲破碎,全身血污的军队,毫无疑问,就是那支跟着项羽死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江东子弟兵了。

    于是,涅阳县至今,民间还有着广泛的祭祀项王的活动。

    而吕胜死后,噩梦并没有结束。

    五年后,吕胜之子,吕成,被人举报不是吕胜的儿子,而是吕胜的妻子与人私通生下的私生子,证据确凿,涅阳候除名!

    吴防候杨武,是五人中最安全的一个。

    其到死都没有发生什么灵异之事,但在其儿子杨去疾身上,诅咒就忽然爆发。

    杨武死后一年,杨去疾就在长安街头以锤杀人,被廷尉逮了个正着,有罪,论死。

    当初,五人共分项羽尸首,为了抢这些尸块,彼此大打出手,自相残杀,打败了几十个竞争者,才抢到。

    事后,五人皆为列侯。

    但,六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有两家彻底绝嗣。

    剩下的三家,杜衍候估计也离绝嗣不远,即使不绝嗣,也延续不了几年。

    中水侯跟赤泉候的后人,只能是躲在长安,借着天子气聊以自保。

    哪天要是出了长安,就国,恐怕也是难逃一死。

    鬼神之说,自古就深入人心。

    而南阳又是殷商故地,迷信思想氛围非常浓厚。

    朝阳候华要与棘阳候杜但对此,是不得不信。

    没办法,事实就摆在眼前。

    无论你信不信!

    华要看了看不远处一脸希冀模样的王市臣,他当然清楚,王市臣拖着病躯跑出来是为什么。

    还不就是,这位新郡守乃是天子亲信心腹,手上肯定有不少御用物品,甚至有着天子御赐的随身佩剑以及印玺之类。

    杜衍候远离长安政治太久了,王市臣又一直是个病秧子,老王家很久没有得到天子赏赐的御用之物了。

    向新郡守卖好,求个天子所赐的物件回家去镇压项王的怨气,甚至求得新郡守开恩,奏疏直抵御前,让天子降下恩德,诏王家回长安,躲到天子羽翼下,或许能生个儿子,延续香火,未来不至于落得跟涅阳吕家一样的下场。

    至于堂堂汉室列侯,祖先曾经跟项羽在沙场捉对厮杀,还曾抢到过项羽身体的一部分的战将之后。

    如今其后人却畏已经死了,连骨头渣渣都不剩下的项羽如虎如神。

    华要也是觉得,真荒唐!

    但看着王市臣一脸期待与憧憬的模样,他除了叹息外,还能做什么?

    这时候,远处的地平线上,新郡守的仪仗队伍,已然出现。

    上千人的队伍,看上去还是蔚为壮观的。

    尤其是打头的骑兵,头上戴着的盔甲,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那高高竖起的羽毛,表面了他们的身份。

    天子亲卫,羽林卫。

    虽然去年,这支武装力量,只是在朝鲜进行了一次武装游行,但没有人敢轻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要知道,跨越数千里远征,哪怕只是武装游行,对于军队,也是一个重大考验。

    当然了,无论士民官绅,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这些羽林卫士兵身上。

    无数人伸长了脖子,眺望着远处,那军阵后面的新郡守车马。

    百姓们期待,新郡守上任,会带来什么样的优惠政策,譬如免税、减征徭役。

    官员们期待,这位天子近臣,能给自己的未来仕途,带来助力,甚至,攀上这位前途不可限量的未来巨头。

    贵族们期待,能通过这位天子心腹,拉近自己与未央宫的距离。

    直到此时,无人知道,对方已是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了。

    ps:  本章所说的故事,除了杨武那边实在查不到具体资料外,还有杨喜的死,我自己脑补一下外,其他的都是史实。

    明天补上这两天的欠债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四十五节 血流成河(1)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什么样的皇帝,就肯定有什么样的臣子。

    刘彻喜欢看数据说话,从数字里找寻执政之道。

    耳闻目濡,当初太子潜邸出来的臣子,也全部都染上了凡事动手之前,先看数据,衡量一下实力对比,当官上任前,更是必然会将当地的人口、户数、特产、税赋情况,背个滚瓜烂熟,熟记于心。

    作为当年太子宫三巨头之一,张汤自也不例外。

    甚至,他走的比所有人都远。

    在新丰县的实践过程中,他已经尝过了背熟数据带来的好处了。

    当你闭着眼睛都能将全县上下,所有乡、亭、里各级行政单位的主事人,去年缴纳的赋税,徭役的执行情况,都倒背如流。

    下面的胥吏,想玩小动作?门都没有!

    再辅以一批精明能干,熟谙政务的手下,深入到乡,到亭,甚至进入基础的里,与百姓打交道,将政府命令和政府的打算,直接贴到露布上。

    全境上下,立刻就是万众一心。

    “南阳郡阖郡上下,有户二十万七千八百二十一,口八十四万八千一百余。全郡下辖三十六县,百二十一乡(这是在汉书的数据上打了个七折,没办法,找不到此时的数据,甚至更近一点的都没有)”张汤戴上郡守的官帽,心中,无数数据纷至沓来。

    “在计田地约十余万顷……”又是一组数据闪过,张汤的眉头开始皱起来。

    汉室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眼中,一夫五口百亩,就是社会的最佳生态情况。

    在关中,大致上,官府一直努力维系着这样的社会形态。

    贫民有,但不多。

    刚出关中,来到南阳,这现实就给张汤上了一课。

    南阳郡全郡上下,有二十余万户。但土地却只有户口的一半。

    这等于告诉张汤,这南阳郡至少有一半的百姓,已经成为了他人的佃农甚至是奴仆。

    这让张汤在头疼之余,也恼怒不已。

    在后世的天朝。gdp的增速决定了官员的升官速度。

    而在西汉王朝,衡量一个郡守(县令)政绩的最重要指标,毫无疑问就是户数。

    你治下人口增速快,新增户口多,就说明你有能力。非常贤能,朝野都会瞩目。

    为了增加人口和新增户口,汉室从朝堂到地方,从法律到风俗,都是费劲了心机。

    譬如法律规定,女子十六不嫁人,就要五倍加征算赋,十八岁还不嫁,那就官府来指亲,强制分配。

    寡妇改嫁更是大大的好。

    有些没节操。急于升官的地方官,甚至会亲自下场做媒人,给寡妇当红娘……

    赘婿这个群体,因为妨碍了户口本上的户数增速,直接被判了无期徒刑,发现一个,抓捕一个,绝不留情,统统送去挖矿、修城墙。

    张汤在新丰县,就组织了一次对赘婿这个好吃懒做的无赖群体的严打。一口气逮了百来个赘婿,统统送去长城脚下修地球。

    而且,户口更与每年上计考绩的最重要任务——税赋息息相关。

    汉室的税赋制度有别于后世任何一个朝代。

    它的田税是根据实际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征税(最开始是十五税一),而不是恒定的按亩征税。

    这就造成了每一个地方的田税。其实都是起伏不定,看天吃饭的。

    唯有口赋,不受天灾人祸的影响,一个人就是一百二十钱。

    而户口假如不增加,那么,口赋毫无疑问。也就增加不了多少了。

    对张汤而言,其他事情,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唯有这人口户数的问题,上任后就要解决。

    不管是拓荒也好,重修田策也罢,甚至配合中央,迁徙一部分无地农民去辽东、朝鲜。

    总而言之,一句话,南阳郡人多地少的情况一定要改变。

    因为,假如,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那么,现在南阳郡,盗匪成风,经商者愈来愈多的局面,就不会得到改善——老百姓没了土地,想活下去,除了去抢、去偷、去做生意外,就剩下造反这个选择了。

    而治安秩序问题,是所有法家官僚最关注的地方之一。

    对法家来说,只有地方盗匪绝迹,百姓躬耕于田野,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种地,方为理想世界。

    “好在,我带来了七位农家的世兄,有他们相助,相信这个问题能够很快解决……”张汤在心里有些欣慰的想着。

    农家自秦以来,就与法家成为了利益共同体,秦亡之后,法家凋敝、蛰伏了起来,农家则投身少府,成为农稷官。

    此次张汤出任郡守,不止法家上下都是兴高采烈。

    农家的官员、学者也是弹冠相庆。

    甚至于,有几位农家巨头,将其亲传弟子或者子侄,送到张汤身边。

    意欲借助张汤之势,重回秦代,法家制定政策,农家辅佐,墨家专心研制武器、工具的时代。

    “过去十年,南阳郡每岁征税皆在五万万钱以上,但递解中央,不过三五千万而已……”张汤系上绶带,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吾来此上任,务必要在一岁之内,使得南阳递解中央赋税超过一万万钱!”

    地方征税,自然不可能全部递解给中央。

    地方财政也要留下修桥铺路、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修葺、官员俸禄、孤寡的赡养还有地方郡兵、城市的维护等各项支出的钱款。

    以张汤在新丰县为例,新丰一岁赋税所得,至少有一成,是被驰道吞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