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10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410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张未央也不知道,那位刀司马的逻辑为何如此神奇。

    反正,濊人上上下下,现在都是信了那位刀司马的说辞。

    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祖归宗’运动拉开了帷幕。

    譬如,沧海君南宫信,就在新化令的‘提醒’下,忽然发现,原来自己的祖先是少昊,他是正宗的青阳氏!

    为了正本归原,沧海君决定上书朝廷,请求该宗,回复本来姓氏。

    沧海君深深的觉得,自己的祖先少昊,功绩伟大,神圣无比,作为子孙,他渺小的就跟蝼蚁一样,所以青阳氏的本宗,他惭愧难当,不敢用之,但为了避免死后,没有颜面去见地下的祖先。

    所以他恳求天子准许他改姓为金姓。

    少昊是皇娥,遇启明星而诞的神帝嘛,而启明星,又称为金星,改金姓,也算认祖归宗。

    然后,这货还请求,明年入朝之时,天子准许他前往少昊帝之陵,鲁地曲阜的云阳山祭拜先祖之灵,奉上三牲血食。

    甚至,沧海君的府邸大门口,据说都特意摆上了两只石刻凤鸟,作为镇宅神兽。

    其主厅客室,也俱都以凤鸟为尊。

    原先的老虎皮和豹皮什么的,都清理卖给了汉室的商人……

    现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认祖归宗运动中。

    濊人,从上到下,都瞬间完成了给自己取个汉姓汉名的任务(当然,仅限贵族,最起码也是酋长一级)。

    一时间,什么张氏、费氏、赵氏什么的如雨后春笋,纷纷冒了出来。

    霍平君的父亲和其他濊人小部落的酋长们,因为太穷,地位太低,请不起中国来的知识分子给自己考据一个威名显赫的祖先。

    于是。只好以濊人的部族名为姓氏,称为霍姓。

    于是,一夜之间,张未央的妻子。就有了一个标准的汉地小娘的闺名:平君。

    对于这些变化,张未央其实也没有什么太深的感触。

    只是感觉,自己的丈人,最近常常往自己家里,两个小舅子成天缠着他学汉话。甚至想让他教他们写汉字。

    这让张未央有些措手不及。

    但看着一脸崇拜着自己,深信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是个大英雄的细君。

    张未央一咬牙,将自己兄长送给自己的两匹布帛拿了出来,作为拜师礼,送给了一位据说识字的长者,拜在人家门下开蒙。

    开始一笔一画的从头读书。

    好在如今,地里的活不多,主要是开荒和整地。他每天都能空出半天时间去学习。

    学完了之后,再回家教小舅子们。

    虽然,张未央学到的东西,少的可怜。

    但小舅子跟细君纷纷表示:姐夫(夫君)太厉害了!居然会写字!

    这让张未央内心深处悄悄的膨胀起来。

    妻子的崇拜,成为了他学习的动力和工作的热情。

    而在霍平君眼中,自己的丈夫,确是无所不能的。

    犹记得当初在村子里,她第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汉人男子,一颗芳心瞬间被其占据。于是,她大胆的,毫无顾忌的将自己头上的鲜花取下来,戴在他的头上。

    而成亲后。丈夫的优点,越来越多,展现在她面前的能力,也越来越多。

    他会做木工,几块部落里只能拿来垫墙脚的木头,到了他手里。立刻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各种各样的实用工具。

    他还非常勇敢,无论是去渔海捕鱼,还是去山中打猎,总能带回丰盛的猎物。

    家中的墙壁上,挂满他猎获的战利品的皮毛。

    更重要的是,他非常体贴,非常温柔,不似部族中的那些男子,粗鲁不堪,对自己呢,几乎是宠爱无比。

    另外,他还有一个在新化城里服役的大兄。

    每月都能从其大兄那里,拿回各种各样,让霍平君全家都瞠目结舌的新奇物品。

    譬如说,轻便温暖的布料、精美耐用的器皿,以及坚固耐用的农具和强劲的弓箭。

    对霍平君这样的濊人小娘来说,真是得夫如此,妇复何求!

    自然是满眼都是崇拜和敬仰。

    甚至就连霍平君的两个妹妹,也都是一脸爱慕和崇拜的看着自己的姐夫。(虽然她们一个才十三岁,另外更是只有十一岁……)。

    而霍平君对此,乐见其成。

    濊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一个强大的男子,在濊人部族里,本来就是可以无条件的占有最多女子的。

    与其让妹妹们嫁给那些浑身臭气,粗鄙狂躁、愚昧无知、目光短浅的本族男人,还不如跟着自己一起享福!

    看着自家细君直勾勾的毫不顾忌的崇拜眼神。

    张未央的胸膛,不由自主的更加挺高一些。

    他看着自己的细君,豪气干云的道:“等以后咱们日子好起来了,我带你回中国看看,你就知道,中国之富强,究竟是如何了!”

    当然,在他心里,更多的却是要衣锦还乡,在家乡父老面前显摆显摆。

    如今的张未央,已经确信,自己的将来生活,将越来越好。

    等明年开春,播下种子,只要用心耕作,用不了几年,他就能过上小康生活。

    加上这新化附近,物产富饶,外快也多。

    他觉得四五年后,他应该就能有个七八万钱的积蓄。

    而哪怕是在邯郸,赀产五万以上,也属于大户之家了。

    到时候,带着老婆孩子,穿着绫罗绸缎,在家乡父老,尤其是姨夫一家面前,定要好好抖一抖自己的威风!

    带着这样的愿景,张未央一家,跟着人潮。到了新化城城外。

    沧海君南宫信,哦,不,现在应该叫金信。在新化城外,起了一个高台。

    数百名濊人武士,带着长矛,矗立在高楼两侧。

    对于这个场景,张未央并不陌生。

    在两个月前。他去濊人村庄相亲时,就见过类似的场景。

    他知道,这是濊人准备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神明。

    只是……

    跟那次不同。

    这次,濊人将他们原先崇拜的虎图腾,丢进了垃圾堆,在高台之上的祭台上,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张开了羽翼,仿佛要振翅飞翔的神鸟——凤!

    至于原先濊人信奉的萨满教神明,似乎也被抛弃了。

    在祭祀台之前,一块鎏金的神主牌。高高矗立。

    其上用着小纂,铭刻着一行大字:二郎真君神位。

    好吧,张未央对于濊人选择信奉的神明,有些无力吐槽了。

    虽然在中国,也有许多灌口二郎的祭祀,信奉灌口二郎的教派也有不少。

    但,那些基本都是蜀郡的啊!

    张未央有些不太明白,为何,在这距离蜀郡数千里外的东方,白山黑水之间的濊人。会选择蜀郡的神明来信仰。

    他只是隐约听说,好像是,前不久有一位从长安来的方士,住进了沧海君的府邸。然后,过了几天,沧海君决定改奉灌口二郎为信仰。

    反正,沧海君觉得灌口二郎就是好,就是强。

    信仰了他,即能保佑没洪灾。更能带来渔获丰收……

    不过,张未央对此也只是在心里吐槽了几下。

    对中国人来说,宗教信仰什么的,与己无关,高高挂起。

    而且,多数中国人,并不介意,多拜几位神明。

    这位濊人信奉的二郎真君,是前朝秦代名臣,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因排行老二,因此被人称为灌口二郎。

    这是一个典型的生为名臣,死为神明的代表。

    虽然张未央是赵人,但这一点都妨碍,他也跟着人群,对着那灌口二郎的神主牌叩拜。

    毕竟,传说,灌口二郎,天生三瞳,能镇压一切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更能保佑人民,免遭洪水危害,同时还能带来渔获丰收。

    而在这新化之地,渔获,同样也是汉地移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据说朝廷派来了上千位来自少府和墨苑的能吏与贤者、工匠,在新化城外的黑水上游,正在计划以大网捕鱼,听说能一网获渔,数万石之多……”看着灌口二郎的神主牌,张未央不禁自己大兄曾与他说过的事情。

    数万石的鱼!

    张未央甚至都无法想象,那得要多大的一张网!

    不过,此事与张未央无关。

    他更关心,自己接下来两个月,能捕获多少大鱼!

    随着濊人嘴里的渔海渔汛临近,黑水河里的鱼群踪迹,最近已经越来越多。

    无论濊人,还是汉人,都欢天喜地的,全民投入到了捕鱼竞争中。

    相较濊人用原始的长矛,甚至以手捕鱼。

    张未央这样的汉人移民,就聪明多了。

    通常几户移民合伙,造了条小船,用麻绳织了几张网,然后,就划着小船,去江中捕鱼。

    一天下来,起码是数十石的收获,看得濊人目瞪口呆。

    然后,丈母娘跟小舅子小姨子什么的纷纷上门,请求传授。

    对张未央这样的中国移民来说。

    这远离故乡的新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新世界,也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充满了希望和未来的热土。

    ps:  濊人信奉二郎神……这不是脑补的,历史上东汉时期的濊人确实信奉灌口二郎~而且是全民信仰……我也不懂这到底是肿么回事…… 另外说一下,乌孙人有个后裔,叫突厥。  突厥人的许多习惯跟传统、信仰,生活方式,都能跟乌孙人对上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零一节 鱼海!鱼海!(1)

    去新化城以东百里,黑水河下游的一处河湾。

    两艘楼船巨舰,沿江而上。

    古老的河流,第一次出现了人类制造的战争巨舰。

    庞大的楼船,降下了它庞大的风帆,依靠着人力划桨,劈波斩浪。

    几只在河岸等着鱼群的狗熊,被这两艘庞然大物吓得屁股尿流的跑进了树林中。

    雀室(指挥舱)之中,一位年轻的军官,坐镇于其中。

    他有些无聊的活动了一下自己的筋骨。

    “少将军,距离新化城,只有一百里了!”一位明显是副手的军官报告着距离。

    徐偃闻言,点了点头。

    作为汉室楼船将军松滋候徐悍的世子。

    徐偃虽然现在只在楼船将军衙门里挂了个所谓的‘楼船司马’的虚衔。

    但实际上,以辽西郡的秦皇岛为母港的汉室朝鲜舰队,目前就归他统帅和管理。

    去年,汉室成立了楼船将军衙门,统管天下楼船、艨艟各式战舰。

    然后,按照天子的命令,楼船将军衙门,在天下沿海郡国中,遴选了四个深水良港,分别设置了驻扎了四支近海舰队,负责统管海上事务。

    因为,到现在为止,汉室也没发现有什么来自海上的敌人,也没有什么海洋利益需要维护。

    所以,这四支舰队的规模都很小。

    以徐偃的朝鲜舰队为例,统管就只有四艘楼船,外带十来艘艨艟一类的辅助舰只,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沿着秦皇岛到朝鲜的海岸线,巡逻巡逻,钓钓鱼。

    清闲得很。

    也就只有两月前,朝廷开始向朝鲜和辽东、新化方向移民后,秦皇岛才热闹起来。

    一时间,竟然云集了数十艘上次远征过朝鲜的楼船。以及其他大小辅助舰只百余艘。

    这些新来的船,全部被拆除了作战设施和武器,改装成了运输船。

    不停的从秦皇岛向朝鲜运送物资和人员。

    而这些船,尤其是楼船的运输量非常惊人。

    一艘楼船。一个月就能往返朝鲜三次,将数百名移民以及他们的全部家当和国家下拨给他们的粮食、物资全部运到朝鲜的始善港——也就是当初,汉军舰队登陆的那个港口。

    因为汉军是自那里登陆,然后消灭了残暴的卫氏政权,将爱与正义带到朝鲜大地的。

    所以。取名‘始善’。

    徐偃是移民行动开始,才被其父亲,急匆匆的派驻到秦皇岛的。

    一方面是代表楼船将军衙门监督和督促秦皇岛的舰队。

    另外一方面嘛,就是刷政绩和刷声望,好方便,将来子承父业,继承楼船将军的职位。

    “我们的货物怎么样了?”徐偃转头问道。

    “少将军,所有货物一切正常!”副官恭身回答。

    徐偃闻言点点头,将心放到肚子里。

    这次运输到新化城的物资,非常重要。

    长安城里。就有着不止一双眼睛在时刻关注这次运输任务。

    不然,徐偃怎么会冒险随着舰队出海?

    “听说新化那边很不错啊……”徐偃走出雀室,站在楼船的顶层甲板上,望着两岸的风光,自言自语的想着:“应该能赚上一笔吧……”

    随着对朝廷开始推动屯垦,大量的人口和物资,向着东北方向调集。

    这制造了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和一条目前已然欣欣向荣的商路。

    来自朝鲜、新化、真番的人参、鹿皮、鹿茸、皮毛,中国的需求量都很大。

    一张品相完整的熊皮,在长安作价常常超过数万钱,甚至数十万钱。

    而更加名贵的貂皮、狐皮以及水獭皮。更是有价无市。

    而中国产的布帛、香料、丝绸与陶器、青铜制品、铁器,同样在这些地区,大受欢迎。

    一件盐铁衙门生产的铁器,在长安售价不过千钱。

    但在这些地方。却很容易的就能以此换来一张品相完美的皮毛,甚至,经常出现,某个商人走了狗屎运,拿了快粗麻布,就换了人家一大块狗头金的传奇故事。

    贸易如此兴盛。利润如此高。

    自然引动了天下各方势力的觊觎。

    譬如,楼船将军衙门派驻在胶东国的东海都尉最近就一直在给长安打小报告:胶东王雄渠,目无王法,私造船只,似有不轨。

    而胶东王刘雄渠也不是吃草长大的,立刻就反咬一口:东海都尉臣胜之,私带、夹带货物,勒诈生民,与民争利。

    这场撕逼大战,甚至直接打到了天子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