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5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5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德、刘荣、刘阏兄弟连忙起身,朝着后殿而去。

    进了宣室殿的寝殿中,又有一个宦官前来传达窦太后的旨意给兄弟三人:“太后有命,请三位殿下先在此候着!”

    兄弟三人等了一会,寝宫中又走进来一人。

    却是老四刘余。

    “刘……刘……余……见过……过……三位……”刘余见了三位兄长连忙问安,只是他说话结结巴巴的。

    刘德看他说的辛苦,连忙拉住他的手道:“皇弟,你的意思我们知道了……”

    “皇……皇……兄……”刘余努力的咬着字问道:“您知道……父皇……叫我们来……来这是什么原……因……吗?”

    刘德点点头道:“大概是因为考校我们的功课吧……”

    刘荣也道:“大概就是如此了……”他年长一些,知道的事情也多一些,因此解释道:“先帝之时,每有诸侯来朝,先帝必召在京未封王皇子前去考校功课,并问以天下之事!”

    这大概算是刘氏皇家的一个优良传统了,皇帝要处理国家大事,没太多时间监督皇子们的学业,于是,通过这种考校来鞭策皇子,使其不至于太过草包。

    “荣儿说的没错……”窦太后拄着拐杖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从内殿走出来,一边走边道:“只是今次有些不同……”

    “儿臣等问皇祖母安!”见到窦太后刘荣带头,兄弟四人连忙跪下问安。

    “都起来吧……”窦太后在侍女们的搀扶下,摸索着做到上首的主位上,同时吩咐着:“来啊,给四位皇子赐座!”

    少时,便有侍女抬来坐席与案几,让刘德等人坐下。

    待得四人坐下,侍女回禀之后,窦太后才接着道:“今次皇帝特别嘱咐哀家,要哀家来给你们兄弟四个交代一下,今次的考校非比寻常,你们四个都要拿出真功夫来,为社稷江山效力!”

    “诺!”四人自然轰然而应。

    只是应完之后却难免有些犯嘀咕。

    身为长兄刘荣起身问道:“敢请皇祖母赐教!”

    窦太后沉吟了片刻后悠悠然道:“皇帝要削藩的风声,想必你们兄弟也都听说了!”

    “这要削藩,东方强藩肯定会有不满,那吴王濞仗着自己辈分高,先帝在时,就已经敢不朝长安了,这削藩的刀子下去,哀家看着吴王是肯定要反的……”窦太后接着道:“他反就反吧,刘家的江山就凭一个吴王还动摇不了……只是其他诸侯却是要稳住了,等皇帝收拾了吴楚两国再说!”

    刘德听了长叹一声,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前世吴楚七国一起兵,整个长安都乱作一团。

    只看这窦太后的话,就知道,显然,便宜老爹和晁错预料到了吴楚会反,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叛乱的规模。

    晁错自不用说,作为削藩的力主者,他肯定会用各种说辞与手段,将削藩可能的危害降低。

    现在看来,便宜老爹是相信了晁错的言辞,认为最多只有吴楚反叛,甚至只有吴国一家起兵。

    作为过来人,刘德不禁摇了摇头。

    便宜老爹终究还是只做了一年多皇帝,经验比起先帝来稚嫩太多了。

    事实上,刘德记得很清楚,吴楚七国叛乱除了这七国起兵之外,其余准备起兵的诸侯也有不少,骑墙观望的更多。

    譬如说淮南王刘安,实际上也参与了叛乱,只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刘德这个喜好文学的堂叔还没起兵,就走漏了风声,被他的丞相软禁了起来。

    还有齐王刘将庐,这货一边向长安送去表忠心的奏疏,一边跟胶西、济南等国眉来眼去,亏得齐国的兵权被亲朝廷的丞相和卫尉把持着,否则,七国叛乱就变八国了。

    整个平叛过程中真正屁股做到中央这边的就一个梁王刘武。

    不过……

    不如此的话,怎么显得我那封推恩策的厉害?

    刘德心里呵呵的笑了起来。

    表面上他却一脸严肃的听着窦太后训示。

    “这次太皇太后驾崩,齐王刘将庐来长安奔丧,总算他还记得先帝与太皇太后的恩德!”窦太后继续说道:“他既然来了,皇帝的意思,就是该让他看看我汉家嫡系的手段,免得他回了临淄,被吴楚蛊惑了!”

    窦太后话都说这份上了。

    兄弟四人哪里还敢推脱,齐刷刷的应道:“诺,谨遵皇祖母吩咐!”

    “好了,哀家乏了,你们兄弟准备准备一会皇帝问策吧……”说完窦太后就起身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朝寝室而去。

    窦太后前脚刚走,刘余就站起来,急巴巴的看着三个哥哥,挠头塞耳,显然是在为一会的事情发愁。

    刘德见了,不忍心看他着急的样子,便劝道:“皇弟莫慌,父皇知道你的事情,一会定不会为难你的,最多让你写点策文,就是苦了我们三个……”

    刘余这才安静下来。

    刘德回头就看到了正在闭目养神的刘荣,他心里一动,故意问道:“皇兄看来是成竹在胸了吧?”

    刘荣呵呵一笑,有些冷淡的道:“这些天看了些书,因此有些准备!”

    “呵呵……”刘德笑了一声,他哪里不明白,刘荣肯定是有备而来,说不定,提前好几天,便宜老爹就给他打了预防针了。

    毕竟他是皇长子,是焦点所在。

    只是……

    刘德低下头,嘴角微微上翘,笑了起来。

    想要抢下太子的位子,今天晚上的考校无疑是个关键。

    ………………………………

    感谢etet兄弟的指正,恩,我确实糊涂了,皇后不能自称哀家,以后一定改,只是,称呼皇后为陛下,这合理吗?

    两汉文献里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我看到的大部分皇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话都是自称吾、我、臣妾什么的,旁人是直接以x皇后相称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节 蝴蝶效应

    过了大约半盏茶的时间之后,一个宦官进来传达天子的命令:“天子命四位殿下移步正殿……”

    兄弟四人连忙起身。

    刘荣昂着头,趾高气扬的第一个向外走去。

    看着刘荣的背影,刘德再回头看了看两个明显非常紧张的弟弟,安慰道:“别紧张,父皇应该问不到你们的!”

    “是吗?”刘阏不敢确信。

    “当然!”刘德朝着刘荣的背影努努嘴道:“没看到大兄的样子吗?”

    刘荣向来是个没有太大自信的人,前世如此,今生也改变不了,因此,他这么有信心的走出去,必然是便宜老爹给他作弊了。

    想到这里,刘德就暗自叹了口气。

    作为皇长子,刘荣的优势太大了,刘德甚至,不出意外的话,今生跟前世一样,刘荣最后还是能坐到太子的位子上去……

    想到此处,刘德觉得应该加快跟薄皇后沟通协调的脚步了。

    一边想着,兄弟四人就慢慢的走出了后殿,来到了宣室殿正厅之中。

    此时,整个大殿人人临襟正坐,按照身份各自坐在一起。

    宗室诸侯王坐在右侧,妃嫔以及年幼的皇子、公主坐于左侧,外戚成员紧随其后。

    兄弟四人走到大殿正中,拜道:“儿臣等见过父皇、母后、及列位宗室叔伯!”

    刘德稍稍抬头,只看到端坐于龙座之上的便宜老爹,此刻也换了套行头,穿上了正式的帝王龙袍,头戴冠旒。

    下一刻便宜老爹中气十足的声音传了过来:“刘荣、刘德、刘阏、刘余,四位皇子皆朕之所爱,亦为诸皇子之长,翌日封王开国家建社稷,上保大汉江山,下安黎庶百民,诗云:如金如锡,如圭如壁。又云: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今日诸宗室亲族皆在侧,朕依太宗孝文皇帝之成例,考校尔等功课、政见!”

    “刘荣!”坐于其上的天子站了起来。

    “儿臣在!”刘荣出列,信心满满的向两侧稽首致意。

    “刘德!”

    “儿臣在!”刘德亦出列向两侧拱手执意。

    “刘阏!”

    “儿臣在!”

    “刘余!”

    “儿……儿臣在!”刘余可能是太过紧张,竟然差点一个踉跄,几乎摔倒,好在刘德反应快,及时拉住他的袖子,稳住了他的身子,才没让他出丑。

    即使这样,刘余的脸色也不怎么好,手都颤抖起来。

    好在,便宜老爹向来疼爱这个口吃的儿子,并未怪罪,反是有些怜悯的道:“刘余,朕许你可不必答话,写出来就是!”

    “谢父皇……”刘余惊喜之下,连口吃的毛病都几乎好了。

    刘德拍拍他的肩膀,还冲他微笑。

    众目睽睽之下,刘德一个爱护弟弟,保护弟弟的形象就这样顺其自然的建立了起来。

    就连原本不怎么在意刘德的天子刘启,见了此情此景,也不由得多看了刘德一眼。

    在这个时代,一个能扶危救弱,友爱兄弟的人,是一定能得到加分的。

    但刘启也仅仅是多看了一眼刘德,对这个次子上了点心,他的心思主要还是放在坐于左侧的齐王刘将庐身上。

    刘启深深的知道,齐王的齐国的重要性。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齐国保持中立,就能有效的钳制胶东、胶西、济南等诸国,使其不敢冒着老家被端的风险,主力全出。

    更何况,齐王这一系是还是高皇帝长子的血脉,影响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本次齐王刘将庐能亲自来长安吊丧,说明他内心还是有些偏向朝廷的,是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

    可惜,这些天来反复试探,齐王还是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支持朝廷削藩,只是含糊其词,说些高皇帝如何如何,先帝如何如何的废话。

    因此,天子刘启才想出这么一个主意——让齐王见见皇室后代的能力,以安其心,或许能起奇效。

    为此,刘启不惜作弊,偷偷的提前点醒刘荣。

    天子刘启踱了两步,再看了看齐王刘将庐那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心知若按照原计划考校些学问,问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可能无法将之打动。

    天子心里骂了一声:“奸猾!”

    心里意向却是已经改变了。

    他朝前两步,道:“齐王!”

    “臣在!”坐于左侧的刘将庐忽然听到天子点名连忙站起来。

    其实这次刘将庐来长安,实在是之前受过薄太后太多恩惠与照顾,今次太皇太后驾崩,他若不来,少不得被人指脊梁骨。

    以本心而论的话,刘将庐其实是很不服现在坐在龙座上的天子的。

    当年,诸侯大臣共灭诸吕,齐王一系是出了大力的。

    可最后皇位却莫名其妙的飞到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头上,原因还是莫名其妙的‘齐王家驷,驷钧,恶人也’。

    明明是害怕齐王一系实力太强不好控制,说什么当时的齐王的母舅是个坏蛋,跟诸吕一样。

    这换了谁,心里都肯定不服。

    凭什么流血流汗的是我,坐上龙座,统御天下的却是旁人?

    错非是先帝与故太皇太后很怜惜刘将庐这一系,多次给予丰厚赏赐,否则齐国早就反了!

    也是念着那点香火情,加之被国中的丞相、都尉挤兑,刘将庐才不得不来长安奔丧。

    因此,刘将庐被点名的那一刹那,颇有些意外。

    但到底是一国之君,不是明清那种当猪养的藩王,而是真正有着实权的国王,刘将庐的反应很快,他立即就出列拜道:“陛下有何差遣?”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怀着这样的心思,天子转了两步,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久闻齐王家学渊源,今次的考校,齐王不妨代朕出题!”

    天子这话一出口,刘荣脸上的轻松与惬意瞬间消失。

    刘德也愣了。

    他的心中只剩下一个词汇:蝴蝶效应!

    ………………………………

    收藏100个了,感谢大家,呵呵,我都快忘了多久没有这种感动了,谢谢诸位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节 齐王的问题(祝七夕快乐)

    刘德记得,他前世从未听说过齐王刘将庐曾经代替天子出题考校过皇子。

    前世,刘将庐在他的记忆里,不过是吴楚之乱平定后自杀谢罪的一个名字,此后就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中,再未有人提起过他。

    刘德明白,历史已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拐弯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刘德跟着三个兄弟,一同对齐王刘将庐的方向稽首而礼:“请皇叔出题!”

    刘将庐却感觉像是被架上了火架。

    自高皇帝以来,宗室之中能代替天子做某某时期的,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天子心腹,亲密手足。

    如赵幽王之于孝惠,淮南厉王之于先帝。

    因此,几乎只是立刻,刘将庐就想要婉拒天子的‘好意’了。

    开什么玩笑……

    这事情若是传出去,吴楚两王会怎么想?其他诸侯又会怎么看?

    恐怕稍微敏感点的人都会将他看作亲长安的诸侯,即算不是如此看待,也不会将他看作自己人。

    只是,刘将庐话到嘴边还没出口,四个皇子就齐刷刷的朝他行礼,请他出题了。

    “罢了,罢了……”刘将庐心里感叹两声,他知道,这里是长安,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他再推三阻四,恐怕少不得就得被天子‘盛情’挽留在长安了。

    “既然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了!”刘将庐把心一横。他向着天子刘启一礼,然后再向四周诸侯一礼,道:“那臣就斗胆了!”

    天子淡淡的道:“齐王随意,万勿客气!”

    刘将庐便走到殿中,看了看刘荣、刘德、刘阏、刘余四兄弟,然后,他就开口道:“四位殿下,寡人就斗胆出题了!”

    他踱了两步之后,冷不丁的问道:“寡人长居齐鲁之地,愚钝不敏,只赖高皇帝遗泽,先帝怜悯,这才承袭齐王的封号,十年来战战兢兢,唯恐寡人之不敏,有伤高皇帝之德!”

    只听刘将庐说到此处,天子刘启的脸色就变得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