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570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570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突出地区的边塞的兵力。也大大减少。

    汉军选择将兵力回收。

    一来,减少消耗。

    毕竟,在远离长城的地方,屯驻军队,单单是补给,就非常困难,而且还有危险。

    二则,士卒们也不愿意,孤悬塞外,被风吹日晒。

    相比长城外的艰苦屯驻生活。长城内的繁华世界和和平气氛,无疑更受欢迎。

    所以,在这武州塞里的屯驻兵力,也从五年前匈奴入侵后的五百人巅峰。一路跌落到如今的不过一个屯,两百来人。

    这两百人里,还有几十人是跟着大军来此屯垦的罪犯和刑徒。

    种田,这是诸夏民族与生俱来的天赋。

    自古以来,哪怕是在最危险的时候。

    诸夏民族也没有停止过种田的脚步。

    在屯区种田,不仅仅能减少后勤压力。也能让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变得对屯驻当地的士卒,更加有利。

    但现在,武州塞的驻军,明显闻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危险信号。

    “三日前出塞的一支商队,至今未归……”武州塞的塞尉衙门中,武州尉田奋凝视着摆在他身前的地图以及各方汇总的情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两天前,我派出去巡逻的一个伍,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昨日,我亲自带人,出武州山,前行二十里,连一只牛羊也未见到!”

    这些信息,在他脑海中,被一个个串联起来。

    商队逾期不归还可以理解成临时有事,外出巡逻警戒的士卒失踪,却足以让他警醒。

    而亲自出塞,连牛羊都看不到一头。

    就只能说明一件事情——匈奴人,就在附近。

    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百两百。

    至少,是一个成建制的主力匈奴部族,就潜伏在武州塞外,虎视眈眈。

    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军人,他在昨天就已经开始疏散武州塞里的民众了。

    除了军人和囚徒以及罪犯外,原本在武州塞内生活的上百民众,已经被他下令,撤退到更安全的马邑城去了。

    与他们一起走的还有塞中的十几个士卒。

    这些士卒,都是兄弟两人俱在他的麾下,或者,家中只有这么一根独苗的人。

    这也是汉军的传统。

    这样能避免造成一旦匈奴入侵,某些家庭瞬间绝后或者崩盘的可能。

    送走那些人后,田奋手下,连刑徒罪犯和士卒,加起来,就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了。

    从现在开始,田奋很清楚,他要考虑两件事情。

    第一,忠于职守,完成天子和上官交给他的任务——看守武州塞,为马邑、雁门预警。

    他必须在此坚守到发现匈奴,点燃烽火,预警的那一刻。

    然后,就是他的第二个任务了。

    作为这武州塞的最高军事长官,他要考虑,自己麾下士卒的性命。

    假如匈奴真的大举入侵。

    那么,以武州塞的力量,是不可能阻挡也阻挡不了匈奴的铁骑洪流。

    怎么最大限度的保住自己麾下同袍手足的性命,让他们活下去。活到战后,活到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大人!”

    田奋正思考的时候,门外传来一个稚嫩的少年士卒的声音。然后,一个孱弱的少年,就扑进了他的怀中。

    “建儿,你怎么来了?”田奋一看,立刻就紧张了起来:“为父不是叮嘱你。要在马邑城里认真听先生的话,好好读书,未来去长安考考举,光宗耀祖,为我田氏光耀门楣吗?”

    值此危机之刻,田奋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的到来。

    田奋的出生于关中。

    他的家族,甚至在关中赫赫有名。

    他家,就是有着关中第一豪强之称的长安田氏。

    田氏家族,虽然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

    但。却是靠着给少府做事起家,跪舔太宗而兴盛起来。

    有着刘氏皇族撑腰,田氏的势力很快扩大起来,影响力也遍及关中。

    但田奋却早已经被田氏逐出门墙。

    原因是,他娶了一个不该娶的女子。

    他的妻子是当年田氏的靠山,邓通的侄女。

    本来,这桩亲事,田氏上下都是喜闻乐见的,认为赚到了。

    但,天意弄人。太宗驾崩,先帝登基,邓通迅速垮台,甚至被打入奸佞行列。

    他这个邓氏女婿自然也被牵连。

    本来。他若选择合离,那他依然是那个田氏嫡系公子。

    但,他不愿意。

    大丈夫岂能如此自私?

    他果断拒绝了家族的要求,带着妻子和儿子,远离关中,来到这长城脚下。在马邑城安家。

    随后,因为见多识广,身强力壮,而被马邑县县令看中,委任为武州尉。

    在田奋心中,毫无疑问,最重视的,就是他的儿子与妻子了。

    哪怕是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也会保护自己的妻儿!

    因此,儿子的忽然到来,立刻就让他方寸大乱。

    “卫兵!”田奋起身喊道。

    马上,就有两个士兵走进来,拜道:“都尉有何差遣!”

    “尔等马上准备车马,将此子送回马邑城!”田奋严肃的道。

    田奋很清楚,匈奴人可能随时会发起进攻。

    甚至,可能在下一刻,武州塞外,就会被匈奴的骑兵所占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

    但,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跟自己死在一块。

    田奋摸着自己儿子的头,道:“我儿,听为父的话,回去,照顾好你母亲大人,不可再像过去那般的调皮!”

    田建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稚嫩少年郎,他的世界里,依然是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

    他显然并不明白自己父亲的意思。

    他嘟着小嘴,很不满父亲的决定。

    “大人,我好不容易才得了母亲的许可,乘着聂大郎家的车马,来此与大人相见,大人何必一见面就赶小子走?”

    “聂大郎?”田奋闻言,却是心里警钟长鸣:“可是聂壹?”

    聂壹,是小田建的同学兼邻居。

    但聂家,田奋知道。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货色啊!

    他们家做的就是干兰之事!

    干者通奸,所谓干兰,其实就是违反律法,秘密与匈奴来往,甚至走私被明令禁止出售匈奴的商品。

    譬如,铁器、军械还有青铜。

    聂家借此,成为了马邑首富,富至僮百人!

    在过去,和平时期,田奋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聂家做这个买卖,当然有保护伞。

    他一个小小的尉吏,秩比不过百石,根本无法也无力阻止对方的行为。

    然而,在现在这样的敏感时刻。

    聂家却出现在这武州塞内?

    这意味着什么?

    田奋立刻就对那两个士卒下令:“马上将田建,带去马邑,然后,下令封闭塞门,准备狼烟,随时准备点火!”

    作为曾经的关中田氏子弟,田奋从小就是被家中依照着都尉、校尉的方向培养的。

    他当然很清楚,在过去的历史上,马邑甚至雁门的失守,十之八九,是城中出了二五仔。

    甚至,有内奸与匈奴呼应,瞒过包括武州塞在内的前置哨所,让匈奴军队,能出其不意的出现在马邑甚至雁门关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九十九节 战前(3)

    出武州塞向北,茫茫草原,风吹草低,风景美不胜收。

    在武州以北三百余里之处,有一个天然的大湖。

    湖水碧波荡漾,水草丰盛,牛羊成群。

    这里是匈奴在幕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右贤王的驻地以及中部单于庭的驻谒之地。

    每年的春天,匈奴的单于庭,都会在此短暂停留,然后,前往龙城。

    而在其他时候,匈奴右贤王的本部部族,会驻守于此。

    没有其他什么原因。

    只是因为此地,距离汉长城很近。

    三百余里的路途,骑兵两天就能进抵汉边塞。

    另外,此地的这个天然的大湖,东西宽近百里,南北长达二三十里。

    是整个幕南地区,最适合放牧,同时最肥美的草场之一。

    好东西,当然要留给自己。

    此时,在这个匈奴右贤王的牧场之中,一场盛宴,正在召开。

    白羊王姑射一脸严肃的看着他面前的这位右贤王尹稚斜。

    “右贤王,你的万骑为何还在这南池?大单于不是命令右贤王,立刻将本部万骑潜行至汉塞,阻隔汉人消息的吗?”作为单于庭的死忠粉,白羊部族从来不管单于家族的家务事。

    谁赢了,谁是单于,白羊部族就听谁的命令。

    但是,姑射现在对尹稚斜很不爽,非常不爽!

    对包括白羊在内的其他匈奴部族而言,挛鞮氏撕逼就撕逼吧。

    只要不妨碍他们抢钱抢人抢东西就可以了。

    而尹稚斜现在,正在妨碍他们发财。

    所以,姑射现在是一脸怒意。

    匈奴,只是一个部族联盟。

    各部族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甚至,不爽了,单于也敢刚起来。

    “白羊王不要生气……”尹稚斜却是一脸微笑,笑意盈盈,平和的道:“且来吃一下这南池中的烤鱼吧!”

    “白羊王来的正是好时机,每年秋天,南池的鱼,最是肥美可口,当年,父屠奢在的时候,最爱这南池烤鱼!”

    屠奢是匈奴人对左右贤王的尊称,意为贤者,贤明之人。

    听到尹稚斜提起他的父亲,白羊王姑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

    当年白羊部族,没少跟在尹稚斜老爹后面一起去汉朝抢东西。

    自然有些感情,不过,大草原上的感情,比风沙还廉价。

    在这里成王败寇,才是永恒的主旋律。

    赤裸裸的丛林法则,无处不在,弱者活该被奴役,失败者注定被人唾弃!

    唯有强者和胜利者,永远受人追捧。

    然而,姑射看着尹稚斜,再回头看看沉默不语的折兰王与楼烦王,他的口气稍微变得柔和了一些:“屠奢可是已经有谋算了?”

    姑射很清楚,他没有跟尹稚斜翻脸的本钱。

    道理很简单。

    现在,单于只有一个儿子于单,更关键的是于单的年纪,连骑羊都不足以胜任。

    也就是说,万一哪天军臣出个意外。

    未来的大单于就必然会是尹稚斜。

    即使军臣不出意外,也很难保证于单不出意外。

    草原上的部族固然永远追随胜利者,但他们同样会追随掌权者。

    尹稚斜神秘的一笑,点了点头。

    他看向南方,道:“汉朝人与我匈奴人,最大的不同是——我匈奴自古团结,而汉朝人狡诈,心思多,贪图利益者不计其数!”

    “自冒顿大单于以来,我匈奴凡对汉朝用兵,必先笼络与刘氏不对付之人!”

    “韩王信,燕王卢绾,陈豨,赵利……”一个个曾经主动臣服在匈奴大纛下,为匈奴单于引路的汉朝地方实力派的名字从尹稚斜嘴中吐出来。

    “甚至,三四年前,汉朝的吴王和赵王,也曾经派人来我匈奴,请我匈奴大兵南下,助其一臂之力……”尹稚斜说到这里,有些扼腕叹息:“可恨,当时单于庭无动于衷,以至于错失良机!”

    这话,让白羊王姑射和折兰王还有楼烦王,都是感同身受。

    匈奴国内,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后悔过了。

    当年汉朝内乱,若彼时匈奴军队与汉朝叛军呼应,自长城而下,现在,大家伙恐怕已经起码也饮马晋阳,占据了富饶的汉朝北国。

    哪里还需要跟现在这样偷偷摸摸的打马邑的主意。

    当然了,大家也都明白。

    当时匈奴也刚刚内讧完毕,单于庭里的死尸都没清理干净呢!

    哪来这么多时间,去管汉朝的家务事?

    姑射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尹稚斜,默默的不再做声。

    “马邑城里,有几个汉朝商人,过去一直与我有所来往!”尹稚斜却笑着道:“我已经许诺,若得马邑,则将马邑城中的黄金尽数赐给他们,除此之外,还给他们牛马各三千头作为酬劳!”

    “他们答应了?”折兰王忽然出声。

    “嗯!”尹稚斜得意的颔首。

    姑射与折兰王跟楼烦王,终于露出笑容。

    如果可能的话,没有人愿意去汉朝的坚城下,跟汉朝人玩蚁附的游戏。

    对匈奴人来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面对一座全城团结在一起,严正以待的城市。

    那样的城市,就算攻下来,自己这边也要损失惨重,甚至得不偿失。

    他们最喜欢攻打的,则是那些城中有着自己的内应或者出了叛徒的城市。

    那会让战斗变得极为轻松。

    “不过……”尹稚斜却忽然沉声道:“即使如此,我等也不能心急!”

    他站起身来,看向南方。

    “汉朝的句注军和其背后的飞狐军,很可能会在得到警报后,就驰援马邑!”尹稚斜道:“这两个老朋友,三位应该不陌生!”

    姑射三人点点头,神色凝重。

    这两个老朋友的难缠之处,每一个跟他们打过交道的人都不会陌生。

    况且,最近几年,汉朝军队的进步之快,让匈奴人感觉心惊肉跳。

    长城边境上,过去三年,发生了数百起大大小小的摩擦。

    在这其中,汉朝人赢得了超过七成的摩擦的胜利。

    而在三年以前,摩擦的优势,在匈奴这边,当时,匈奴能赢得超过六成的摩擦胜利。

    这些摩擦,虽然不是正规的战斗,撑死了,也就是几个熊孩子二愣子,相互挑衅和较量。

    但这依然能说明问题。

    至少能说明,汉朝人的骑术和骑兵素养进步飞快!

    像飞狐军跟句注军这样的王牌,老朋友,进步速度恐怕更会出乎匈奴的想象之外。

    而,一旦自己等人拿下马邑,就几乎可以预见到,这两个老朋友加入战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