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69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669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过去,汉军的楼船军官,一有机会,就会跑去其他部队。

    直到楼船将军衙门成立,这样的事情才慢慢变少。

    但最优秀的军官和人才,却依然忍不住的外流。

    而楼船培养一个舰长,需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细心栽培。

    尤其是楼船走向海洋后,这样的优秀人才,就更加弥足珍贵。

    去年汉室楼船衙门在新化的黑水河所得的收益,有一大半,都是投入到了给水手和舰长们加薪之中。

    但那点钱,不过杯水车薪。

    马邑之战后,更是引发了楼船衙门的一次人才大流失。

    尤其是他徐季的仁川都尉下属的军官里……

    短短三个月,就有五位楼船舰长和十几个副舰长,被人挖走了。

    陈嬌兄弟、韩王、朝鲜君,都是挥舞着五铢钱跟黄金,拼命挖角。

    正是因为这个危机,徐季才会想到现在的这个脑洞。

    想要保住人才,想要招揽人才。

    楼船就要提高待遇。

    但想要提高待遇就要钱!

    楼船衙门现在上上下下官吏和士兵加起来,差不多有五万多人。

    哪怕是平均每人加薪一百钱,就要五百万!

    徐季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想到了这么个主意。

    借列侯勋贵和天下的财力,来供养楼船。

    所以,其实所谓的租赁,所谓的鱼战,都是幌子。

    真正的目的,就是让天下人来都来租赁楼船的战舰,出海捕鲸。

    然后,楼船坐收渔利。

    譬如陈嬌,他租赁的那艘捕鲸船,就需要包括舰长和水手在内的四百余人,帮他开动舰船。

    这些人的薪水和俸禄以及福利补贴,自然就全归陈嬌买单了。

    等到天下勋贵和富商都涌来捕鲸,楼船衙门就可借此与之产生利益关联。

    一边获得海量的财富和资源,供养己身,一边发展和壮大己身。

    等到未来某一天,徐季相信,楼船衙门,将会让天下人都目瞪口呆,然后顶礼膜拜。

    “国家财富来源于海洋,危险亦自从海上而来,大汉天下,不可以一日无海防!”徐季拿着自己叔父当年远征朝鲜时说过的名言,对着众人道:“诸君身负家国天下社稷之重,为楼船先驱,请受吾一拜!”

    说着徐季就是躬身稽首。

    这鱼战也并非是幌子。

    而是现在楼船存在的意义和象征。

    汉室为何要组建那么庞大的军队?

    当然是要保护国家和百姓,免受外敌侵略。同时以汉军之剑,汉骑之刀,为汉家之犁获取土地!

    同样的道理,楼船存在的意义,在目前来说,肯定是要保护四海的鲸鱼和鱼群,免遭他人偷猎。

    徐季现在都能想到一个口号了——那里有汉室渔船,那里就是汉家楼船巡视之地。

    吾辈既为汉家渔民之捍卫者,汉家海疆之保护者。

    吾既天子之翼,万民之盾!

    还有比这样的说辞,更加振奋人心的口号吗?

    没有了!

    但,想要让天下人认可这个口号。

    就需要汉家海疆里,充斥无数的渔船。

    要让一位位勋贵大臣公侯外戚,都与楼船衙门产生利益。

    这样,喊起口号来,才能顺理成章,理直气壮。

    不然,谁会听你说话?

    而眼前这些人,与陈嬌一般,是楼船这个政策的先驱和试验品。

    所以,这一拜,徐季非常郑重。

    ……………………………………………………

    与此同时,在陈嬌命名的所谓的‘承恩’岛上。

    数百位汉军士卒与一千多名来自真番和马韩的仆从军,驱使着数千的倭奴,正在岛上砍伐森林,营造营寨。

    一个个特制的巨大的炉灶,在岛上林立而起。

    陈嬌策马扬鞭,望着这个岛上的风光,得意洋洋的道:“这就是个永不枯竭的黄金之岛!”

    此岛距离‘元海’的鲸群活跃之地,不过数十里。

    以福船的速度,不过两个时辰就可以来回。

    更别说,他刚刚订购了一艘几乎将他身家压榨干净的捕鲸船。

    但,在陈嬌看来,这是值得的!

    “我下了这么大血本,天子应当在短时间内,不会放陈须等人下场……”陈嬌在心里想着:“即使天子同意了,陈须与刘明也未必有这样的魄力!”

    陈须跟刘明,或许能舍得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

    但肯定没有这个魄力,投资数千金,还有负担汉军舰队将卒的高昂福利和补贴的代价来此捕鲸。

    也唯有他陈嬌,亲眼见过和目睹过那‘元海’与倭奴列岛附近海域的庞大鲸群和无穷无尽的鱼群,他才舍得下这个本。

    “一年若不能赚个数万金,吾怎么又脸去见天子?”陈嬌在心里得意的笑了起来。

    在他看来,自己虽然花了血本,但却也成功的将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和其他人至少拦在门外一年。

    一年的时间,足够他将这承恩与顺德两岛占为己有——至少在岛上所有方便熔炼鲸油和宰割鲸鱼的地方统统标下自己的标志。

    这样,就算以后陈须和刘明也想要来发财。

    却只能给自己交钱。

    这样以后哪怕自己捕鲸竞争不过别人,但靠着这两个岛上的宰割场和熔炼基地,也能躺着赚钱。

    只要元海和倭奴之岛附近,还有鲸群,还有鱼群,他和他的子孙后代,就不愁富贵。

    但,既然走到了这一步,陈嬌当然不仅仅只想要富贵了。

    他将视线投向远方的那个充满了愚昧和原始的倭奴之岛。

    他想起了去年冬天之前,他最后一次派人前往该岛搜寻倭奴时,传回来的一个情报——有人曾经在倭奴之岛的某个地方,发现在一个海湾,有几艘搁浅的舰船。

    从风格上来看,无疑是百余年前的齐国舰船的风格。

    “传说,秦始皇派遣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出海,远渡海疆,寻访海外仙山……”

    “看来,仙山没找到,徐福大抵找到了这倭奴之岛!”

    “然后,关起门来称王称霸?”

    “啧啧啧……可怜始皇帝至死都在惦记着那徐福的长生不死药啊……”

    当然,也不一定是徐福舰队的残骸。

    也有可能是过去岁月里,为了逃避战火而出海的齐人贵族。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值得好好探查的事情。

    若是前者,逮到了徐福的后代,旁的不说,当年随同舰队一起出海的徐福,可是带了无数珍宝的。

    这就能发上一笔横财了!

    反正在那倭奴之岛,他陈嬌随便干什么事情,长安也不可能知道。

    若是后者,营救和迎回失落在海外的华夏贵胄,这能刷上一波声望!

    更可借助这些同胞,好好的查清楚和弄明白这倭奴列岛的地方大小和族群,方便更好的抓倭奴!

    无论怎样,他陈嬌都是不亏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一十四节 解决内忧(1)

    绵绵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了大半天后终于停歇。

    刘彻带着自己的兄弟们,穿过上林苑的小道,登临镐池附近的一座山峰。

    “治此阳池,可保上林苑附近数百里,百年无洪涝水旱之忧……”刘彻得意洋洋的指着远方已经动工半年的‘阳池’工程,对着自己的小弟们说道。

    所谓阳池,既是放大版的昆明池工程。

    所谓阳池,山之南曰阳是也。

    顾名思义,此人工湖在一座大山之南。

    但,诸兄弟们都是战战兢兢,甚至没有敢抬头。

    因为,他们的这位皇帝哥哥又杀人了。

    淄川王与济北王,在月前自杀,国废为郡。

    在这两位王叔没死前,大家都是恨不得他们去死。

    但,真的等他们死了。

    大家伙却又莫名的恐惧和惊疑起来。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今天,济南、淄川、济北、胶西四王被朝廷如杀一彘狗一般轻松捏死。

    从头到尾,这四位连反抗的力气也没有,甚至于,他们连哼哧哼哧的声响都没来得及喊出来,就‘自杀’了。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以彼及己。

    谁敢说,未来自己若是不小心犯法,一定能得到皇帝兄长的开恩?

    “陛下雄才大略,臣等唯顿首仰望而已……”

    在沉默了半响后,常山王刘非终于出声。

    但刘彻却笑眯眯的打断了刘非继续拍马的举动:“兄弟手足,私下之间,就不要这么生分了!”

    “当年皇祖高皇帝打下天下,称帝于雒阳,依旧常常素服便衣,与宗室兄弟,如家人般……”

    这倒是事实,甚至于,如今汉室五日一常朝的制度,也是沿袭自刘邦当年五日一朝太上皇。

    只是……

    兄弟们心里都悄悄腹诽着:“若真有兄弟手足骨肉之情,何以今日方才想起要诏我等入朝?”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说的。

    诸位大王于是纷纷恭身而拜:“陛下隆恩,臣等敢不效死?愿永为社稷羽翼,辅佐陛下!”

    刘彻举目远眺,笑着道:“吾与诸位兄弟手足,久未相见了,来来来,皆来与吾说说,各自在封国的所见所闻……”

    刘彻将视线收回,在诸兄弟们身上转了一圈:“当年,父皇在日,就常常召集吾等兄弟,考绩功课……如今,父皇虽然殡天,但吾为长兄,当代父皇考较之……”

    听着刘彻的话,诸兄弟们都是低首垂眉,没有一个敢质疑的。

    哪怕是刘荣,也乖乖的低着头颅,一副受教的模样。

    “淮南为朕之长兄……”刘彻却不打算放过他,笑着道:“就不必考较了,哪里有弟弟考较兄长的道理?”

    这话虽然轻飘飘,但每一个字,却都是一把把锋利的尖刀,直接插在了刘荣身上。

    让他立刻就跪下来,拜道:“臣安敢望陛下之项背?陛下躬行神武,承先帝之大德,治隆天下,德眸四海,臣虽远在淮南,亦深受陛下德沐……”

    “淮南王不必这么严肃,这么拘谨,这么小心……”刘彻却笑哈哈的打断了他的自辩,将他扶起来,亲切的道:“朕记得,淮南王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刘荣听得,只感觉背脊都有些凉飕飕的。

    不知不觉,汗水甚至湿透了自己冠服之下的内衣。

    刘彻的话,哪怕他是个傻子,也听得清楚了。

    每一个句话,每一个字,看似亲切,而且语气平和。

    但实则,全都暗藏杀机。

    此时此刻,在刘荣心里,一个个名字闪来闪去。

    赵幽王刘友,燕灵王刘建,这两位叔祖父的下场,更是让他手脚都有些控制不住的颤抖起来。

    刘彻却浑然不觉的说道:“淮南偏僻,不足以彰朕尊兄之内志,如今,赵国社稷无主,淮南王,可愿徙之?”

    若在刘彻没有说这些话之前,刘荣当然是一百个愿意了。

    但现在,只要想起赵幽王的悲惨下场,他就浑身一战,乖乖的低头:“臣无德且卑鄙,治淮南,尚且有所不济,不敢望邯郸社稷!”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之前那么多的铺垫,就是为了不让刘荣去赵国,让自己主动放弃赵王之位。

    倒不是刘彻不想对刘荣下手。

    而是,现在的客观条件,已经不允许刘彻继续对宗室诸侯王下死手了。

    在接连弄死了四位叔叔后,刘彻现在已经达成了‘宗室杀戮者’的成就。

    再杀的话,就很容易让人惶恐不安。

    尽管,现在的刘彻,就算将所有的诸侯王全部喊到长安,一人赐一杯毒酒,整个天下也依旧歌照唱,舞照跳。

    最多会有人私底下腹诽和议论。

    但假如那样的话,刘彻的形象就要臭不可闻了。

    当今天下的百姓和人民,不可能接受一位连自己的兄弟叔伯都不爱的天子。

    所以,暂时来说,刘彻不可能对自己的任何一个兄弟下手了。

    当然,假如有人逗逼的想要自己作死。

    譬如搞出乱x的丑闻,或者弄出谋反的篓子。

    既然如此,那自然要先将刘荣排挤出赵王竞争队伍中。

    如今,见到刘荣自动自觉的退出赵国之争,其他兄弟们都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刘荣要是还在竞争这赵王之位。

    那大家伙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

    自古以来,国立长君。

    在大哥还活蹦乱跳的时候,有好处或者大国,自然优先老大。

    就像当年高帝,即使不是那么喜欢刘肥,但依旧封其为齐王,使其拥有整个齐国江山。

    当时的齐国,可是庞大无比,几乎占据了整个东南的大国!

    今天的齐鲁诸侯,基本都是旧齐王国分裂出来的。

    现在,淮南王自动退出。

    那,大家的机会,就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许多人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赵国,可是有着两郡四十余城的大国。

    若未来马屁拍的好,未尝不能再吞并清河郡,变成一个三郡强国。

    更别说,赵国美女如云,赵姬貌美,倾于天下。

    基本上,除了刘端压根不想去赵国外,剩下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当赵王的。

    刘彻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于是就不再理会刘荣。

    他将视线投注在刘端身上。

    记忆里,重生之后,第一个来与他说话,并且好言相待的兄弟,就是这个史书上出名的问题儿童。

    “老六……”刘彻朝着刘端招招手:“吾打算让你去鲁地为王,坐镇曲阜!”

    “曲阜,天下名臣,有圣人之庙,文德富于海内,朕希望,你能如伯禽一般,为朕好好看守住圣人之庙!”刘彻笑着道:“昔者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于是德盛于四海,伯禽行之,鲁乃兴盛!”

    当今天下,圣人毫无疑问,当然指的是三王五帝和周公。

    三王五帝之庙和周公之祀,都是国家最重要的宗教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