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06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706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

    匈奴人毕竟不傻。

    主力越过葱岭,深入中亚,漫长的道路和补给线,足以让汉室就算全取了整个幕南,但,远征的匈奴人可能也依旧蒙在鼓里。

    匈奴人自然不会允许发生这样的情况,他们更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老巢。

    所以,选择渐渐西征,也就可以理解了。

    既然匈奴人不给汉室机会,那刘彻自然不会傻傻的依然按照刻板的计划来行事了。

    “那就准备进行河套战役吧!”刘彻将视线盯在地图上的高阙要塞和阴山防线上。

    在河套和河西地区,目前汉室已经弄清楚了,在当地,匈奴人有七个部族在活跃。

    算上祁连山和贺兰山的部族,当地的匈奴部族数量,多达二三十个。

    当然,大多数都只是些鱼腩和仆从。

    真正值得注意和能威胁汉军的,也就那么三五个。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五十八节 河套战略(2)

    周亚夫与义纵和将军们来到刘彻面前时,刘彻的视线依然集中在地图上。

    “陛下!”周亚夫恭身问道:“诏臣等前来,有何吩咐?”

    “丞相知道高阙要塞吗?”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臣知:高阙,故赵武灵王所立,出代国长城,直至阴山之间,有山中断,两岸双阙,峨然云举,如人之双眼,俯视河套,故曰高阙!”周亚夫答道:“高阙塞,塞口有坚城,出塞北为荒原,入之则跨山结寨,易守难攻,臣先父在时曾曰:欲北伐匈奴,必先伐河套,欲河套,必先下高阙,高阙不下,河套难复!”

    “太宗皇帝时,丞相颍阴懿候灌公,率车骑八万五千人,北击河南,逐匈奴于云中之外!曾遣轻骑,深入塞外,察连地理。使者回报曰:匈奴右贤王率众据守高阙,高阙城坚难下,非人力所能攻取!又逢济北王兴居谋逆,懿候不得不收兵南归,那一次事在太宗孝文皇帝六年,距今二十有四载!自那后,中国再未有人能亲眼目睹高阙!”

    刘彻点点头。

    高阙要塞,在这个时代,始终是汉室君臣研究和关心的重点。

    因为,那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杰作,是战国时期赵国所能扩张到的极限。

    李牧曾经在那里遥望河西走廊,蒙恬也曾扬鞭于彼。

    同时高阙要塞还是扼守北河的关键要隘。

    北河这个名词,在后世已经鲜有人知晓了。

    但在现在,以及未来数百年,都是中原文明想要经营河套必须关注的一个地名。

    众所周知,河套,是由黄河千百万年的冲刷而形成的一个平原。

    黄河在此地,绕出一个几字形的弯道。

    而通常,当平原河流弯曲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的力量,会在曲流河段的凸出两端,冲刷出一条径直的新河道。

    在地理学上,这叫裁弯取直。

    河道裁弯取直,自然就会生成一条新的河道。

    但是,旧河道,并不会废弃。

    有时候,当水流量大的时候,新旧两条河道,会共存在一起,并用一段时间。

    也有的时候,原来的旧河道,会重新成为主干道,而新河道变成支流。

    只有随着时间流逝,旧河道的流量减少,渐渐干涸,新河道才会确立。

    而北河,就是黄河在河套平原的那条旧道的名字。

    现在的北河,依然是那条能主宰河套命运和规划黄河流向的主要河道,有时候甚至会将新河道挤成支流。

    直至郦道元著《水经注》时,北河依然是河套平原最重要的河道。

    历来的战争,都是谁控制了高阙,谁就控制了北河,谁控制了北河,谁就可能控制河套。

    历史上,卫青收复河套,史书记载,其攻击路线就是绝梓岭,梁北河,东经高阙南。

    匈奴人当然不甘心失败。

    于是,在元朔四年,汉匈围绕高阙要塞,爆发一场不亚于漠北决战规模的大战。

    匈奴右贤王将十万骑与卫青战于高阙。

    结果是卫青大胜,从此,匈奴再也不敢望河套。

    而高阙要塞,对于后世也有重大的意义。

    因为,确定了高阙要塞的方位,就能确定赵长城的界限,确定了赵长城的界限,就能确定秦长城的走向。

    为此,史学家写的论文和著作堆起来,能塞满一间房子。

    但,依然没有人能确定,高阙的真实可靠位置。

    只能通过线索去推断,大体在某个位置。

    而在现在,汉家君臣都知道,高阙在阳山。

    是与秦始皇的阴山防线一起构成了当年秦长城屏蔽胡骑的主要防御体系。

    阴山在河南,而阳山在河北。

    史载,蒙恬筑长城,衍袤万余里,渡河据阳山。

    自二十四年前灌婴北伐,到今天,汉室君臣没有不想将高阙要塞重新收复的。

    刘彻看着周亚夫,看着义纵,再看着薄世,以及那些将军们,说道:“朕已经决定,开始规划河套战役!”

    “战役的第一阶段任务,就是收复赵武灵王之高阙要塞,梁北河而望阴山!”刘彻将拳头重重的打在了地图上那个被明确标注了位置的高阙。

    “带兵作战,撅师万里,此皆卿等之长!”刘彻看着群臣们下令:“朕给诸位十天时间!十天后,朕要见到初步的高阙战役计划!”

    “此事,就交给丞相领头!”刘彻分布任务:“车骑将军为副手辅佐,卿等为参谋,协助谋划!”

    “先计算出我军要拿下高阙,需要动员多少军队,多少粮秣,多少民夫,还要算出匈奴部族的可能来援方向和数量!”刘彻说道:“计划拿出来后,朕就将发放给武苑诸生,进行推演!”

    这样做,虽然可能泄密。

    但是,却更可能完善整个计划。

    “诺!”周亚夫当然不会拒绝。

    他甚至是欣喜若狂的接受了这个任务。

    在有生之年,准确的说是在位之时,收复河套,完成恢复秦故土的历史使命,就是他最大的目标!

    周亚夫不会忘记,当年,老丞相故安文候申屠嘉临终之时嘱托自己的家人:王师出塞,北擒单于,家祭之日,勿忘告乃翁!

    周亚夫可不想自己也要跟老丞相一样,临死之时,拉着儿孙的手,叮嘱:勿忘告乃翁啊!

    他更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看到不可一世的匈奴单于龙旗被丢到太庙的祭台上,匈奴单于肉袒负荆,跪在高皇帝的灵位前,三拜九叩!

    若有可能,还要挖出冒顿和老上的棺椁,学伍子胥,进行鞭尸!

    周亚夫抬起头,问道:“陛下,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是?”

    “当然是阴山!”刘彻看着地图,淡淡的说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阴山,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就是分割文明和野蛮的分水线,也是诸夏民族保护自己不受侵犯的底线。

    阴山在诸夏之手,则夷狄不过疥藓之疾。

    阴山要是落入敌人之手。

    好一点的就像汉初,被游牧民族的骑兵骚扰和侵袭。

    坏的嘛……

    看看五代十国和两宋吧。

    失去了阴山遮蔽,河套就暴露在敌人的铁蹄下,随时会失守。

    河套一丢,整个北方门户大开。

    而且,中国还将失去祂最可靠的一个养马地。

    靠着步兵去打骑兵,哪怕是火枪时代,也是劣势!

    更别提冷兵器时代了。

    “第三阶段,前出河西,至少要打通前往祁连山的道路!”刘彻接着道。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使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人的悲歌,就是祁连山和胭脂山的战略地位的最佳注释。

    刘彻相信,只要汉军兵临祁连山。

    那么,军臣就肯定要率领主力回来决战了。

    这次,刘彻将不可能再给匈奴主力逃窜或者喘息的机会。

    只是可惜现在,刘彻根本不知道祁连山的地理和地貌以及周围地形结构。

    所以无从规划,那个大战略。

    而且,现在,连高阙都没拿下,甚至高阙前方的要地梓岭也被匈奴控制。

    在这个时候去规划祁连山之战,有些好高骛远了。

    还是专注眼前比较好。

    而周亚夫则在与义纵以及其他将军商议了之后,回来报告说道:“陛下,既然欲取高阙,那,臣等请陛下,立刻召见少府卿以及考工令、楼船将军还有墨苑的钜子!”

    他抬起看着刘彻,说道:“欲取高阙,必梁北河,臣等必须确认,现在我朝的浮桥技术以及搭建之法!”

    这是自然,刘彻点点头,道:“就依丞相的意见!”

    他扭头对汲黯吩咐:“传朕的诏命,立刻宣:少府卿刘舍,考工令以及少府六丞,并楼船将军徐悍、墨苑钜子杨毅,立刻入宫来见朕!”

    渡河,永远是军事战争中的难题。

    从春秋的泓之战、城濮之战开始,怎么渡河就成了军事家们思考的问题。

    而黄河现在可是汹涌澎湃的大河。

    尤其是上游的水势,湍急而汹涌。

    靠舢板就想让大军过河,简直是痴心妄想。

    更何况,今日的汉军,已经是一支骑兵为主的作战力量。

    因此,想要渡河作战,就必须架浮桥。

    而架浮桥,天下最精通此道的就是少府和楼船衙门。

    至于叫墨家的钜子进宫,则是希望让墨家根据现有的浮桥技术,开发和改良出一种更好,更便利同时更安全的浮桥架设之法。

    “臣等还想知道,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发起河套之战?”周亚夫凝神看着刘彻,其他将军和列侯们,也都是呼吸急促。

    特别是那些上次马邑之战没有出征的列侯以及新兴的将军们,都对这个答案紧张不已。

    他们需要确定具体的时间,然后,才好回家疯狂鞭策和训练家臣和家兵,同时做好抢职位,占坑的准备。

    现在的汉室军队,其实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洗牌。

    这场洗牌的激烈程度,仅次于当年覆灭诸吕的倾轧。

    在这场洗牌中,活下来的,生存下来的山头,才能有未来可言。

    不然,就会跟过去无数的名军,强军一般,默默消亡。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军功!

    军队里,比的就是谁军功多。

    谁的军功多,斩首多,谁说话的嗓门就大,就敢向上面要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士兵和最好的补给!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五十九节 猛将

    “早则一载,迟早两岁!”刘彻看着群臣说道:“就必须发起高阙战役!”

    准确的说,汉匈战争,必须在六年之内结束。

    六年之内,刘彻要消灭匈奴王庭,至少也要将河西走廊以及幕南的所有战略要点占领,同时,还要将西域战略,迫使匈奴人只能龟缩在大漠以北。

    而一旦匈奴人只能龟缩在漠北,又没有了西域可以吸血。

    那他们就是瓮中之鳖,迟早要饿死,渴死!

    至于为什么是六年?

    因为……

    六年后,也就是西元前一百四十四年。

    岁在丁酉,春三月,大雨雪!

    整个关中,将连续三天,遭遇暴雨和大雪袭击。

    当年,关中粮食歉收,减产超过一半,同时北方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隔年,关中一日三地动。

    上庸大地震爆发,震级至少里氏八级,强余震持续二十二天。

    上庸县被夷为平地,死伤百姓士民以万计。

    夏,大旱,蝗虫起。

    这意味着,那两年,汉室都不会有余力处理外面的事情。

    必须将全部心神放在内政上。

    好在,去年刘彻就已经下令迁上庸郡迁离原址,向南偏移一百里。

    但,这只能确保上庸地震损失减少到最低。

    而且,那场可怕的晚春雨雪灾害和隔年的大旱,在刘彻的记忆里,留下了非常可怕而深刻的印象。

    而听到了这个准确的时间的将军列侯,却都是私底下弹冠相庆。

    事实证明,打仗捞军功,是会上瘾的!

    尤其是马邑之战的大胜和随后实实在在下发的赏赐和爵位,让整个汉室的军方和贵族们,都为之疯狂。

    从上到下,现在,都只有一个想法——还有谁?还有谁!

    这也是商鞅设计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可怕之处。

    房子、土地、票子、妹子、爵位、地位!

    想要吗?

    那就去作战吧!

    用敌人的首级和鲜血以及哀嚎来换取这些奖赏吧!

    明文规定,明确的军功等级以及相关的晋升方法,足以让任何人,哪怕是胆小鬼和怯懦者的勇气和血性也被唤醒。

    现在,整个世界,整个中国的军人和百姓,都被马邑之战的辉煌胜利以及丰厚的奖赏而刺激的血脉偾张。

    军队内部暗流涌动。

    尤其是那些上次没捞到出战机会的山头……

    譬如,棘门军、灞上军这样的老牌的主力野战兵团。

    “陛下……”一员虎将,昂首跨步,走出人群,来到殿中,微微恭身致意:“末将臣灞上军都尉勇,愿为陛下轻兵之矢!”

    他微微收缩一下身子,庞大的身躯中的骨骼,顿时就响个不停。

    足足至少一米九以上的个头,使得他的身形就犹如一座小山一样,结实的肌肉,就像坚石一般,仿佛电影里的史泰龙走到人间,随时都会提起加特林大杀特杀!

    让刘彻看了,都有些发毛。

    “勇儿,天子面前不得放肆!”将军们之中,一位老将出声训斥,然后出列而拜:“老臣管教无方,让陛下见笑了!”

    刘彻看着这对父子,露出一丝笑容。

    管教无方?

    是故意的吧!

    “冯公请起……”刘彻抬抬手说道:“令郎狼行虎步,勇冠三军,朕甚喜也!”

    刘彻拍着手道:“朕愿以令郎为侍中,为朕侍卫帷幄,不知冯公意下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