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29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729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时没打仗?”赵妻狐疑的看着自己的丈夫,手却不由自主的松了开来。

    她心里的小算盘,立刻拨拉起来。

    暂时不打仗。

    对她来说,有喜有忧。

    喜的是,自己的丈夫,能在家里多陪自己一阵,能多看看自己与他的儿子。

    但,忧的却是——丈夫没有去上前线,这就意味着,他得在这甲乡停留大半年。

    按照制度,也就是亭长们的说法,这楼烦骑兵,没有作战的时候,吃喝,都得算自己的。

    于是,她就又抽生叹气起来。

    对女人来说,家里一下子就少了个主劳力,还要多一张嘴吃饭,这家里的家当,就会快速消失。

    她立刻就像母鸡一样,捂住自己的那些宝贵的母鸡,说道:“当家的,可不是俺小气,不给你吃鸡,是你自己不吃的!还有,以后不许打俺的鸡的主意,俺要把卖鸡蛋的钱攒起来,将来给俺儿子进学用的!”

    赵妻眼珠子胡溜溜的转动起来。

    她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一个能读书识字的儿子。

    在她看来,只有读书识字了,才算有出息!

    就跟亭里的亭长们一样,威风八面!

    最重要的是,将来娶媳妇,不用愁!

    赵蒙听着,摸摸头,傻笑起来。

    他知道,自己的妻子这种行为分明就是小气。

    但不知道为何,他感到很幸福。

    他望着自己的家宅,坚固的砖瓦,能遮风避雨,哪怕是下雪,也能温暖如春。

    再看着自己的畜栏,一头头牲畜,都是未来的希望。

    再看着自己的妻子的模样,还有那个在妻子背上,睁着眼睛,不明所以的小可爱。

    这样的妻子,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活……

    值得他拼尽一切来守护和保卫!

    “感谢圣天子!”他憋了良久,只能说出这么一句话。

    ………………………………

    两天后,赵蒙带着自己妻子准备好的奶酪、马奶酒以及干粮和酱料,揣着几只煮熟了的鸡蛋,在本亭的亭长率领下,骑着马,背着弓矢和马刀,踏上了前往设在造阳县南方的什辟县的军营。

    造阳,本是什辟的一个地方。

    最初,不过方圆百里。

    但是,马邑之战后,匈奴收缩了势力。

    其在上谷边塞外的部族,向北收缩了百里。

    楼烦将军灌何,立刻就打蛇随棍上,将造阳控制的地域,向北延伸了五十多里,使之造阳的面积,达到了立县的标准。

    于是,报经丞相同意。

    上谷郡,多了一个名为造阳的县。

    只是,此县成立时间太短,没有城市,于是,其军营依旧在什辟县。

    此外,楼烦将军的行辕,也在什辟。

    当赵蒙跟着队伍,来到这里时,此处,已经是人头瓒动。

    来自整个造阳地区的归化胡人,都在汉官的率领下,在这里集合了起来。

    不仅仅有楼烦人。

    还有曾经在造阳给汉家把风和放牧的杂胡部族的人。

    不过,这些杂胡兵,也就那么一回事。

    他们连骑马的动作,都有些生疏。

    而且,人数也很少,加起来才百来号人。

    但另外一些人的存在,则让赵蒙等楼烦人都精神百倍的注视起来。

    直觉告诉赵蒙,这些人,很不好惹。

    他们的肤色和样貌,不仅仅跟汉人完全不同,也跟楼烦人、匈奴人完全不同。

    他们的眼窝更深,鼻子更高挺,眼眸是褐色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骑术和弓马技能,甚至比楼烦人还厉害。

    只看了几眼,一个久违的词汇,就从赵蒙心里浮现出来:乌孙人!

    “原来,汉朝收留乌孙人的传说是真的……”许多楼烦骑兵都窃窃私语起来。

    当年,他们就是打着要求汉朝交出乌孙残部的旗号南下的。

    ………………………………

    汉楼烦将军灌何,带着自己的部将,站在军营的箭楼上,看着军营外密密麻麻的新兵。

    灌何点了点头,这里有着足足五千骑征调来的各族胡骑,加上他这个楼烦将军本身下属的四千骑,这就是九千骑的力量了。

    他仿佛看到了灌氏的武勋,在他手中复兴。

    颍阴候的大名,再次震慑天下的时候。

    “不错,不错!”灌何笑着对左右道:“看来二三子,这一年多没有白忙活,为我大汉收服这诸胡立下了汗马功劳!等吾回京,一定上禀天子,为诸君请功!”

    左右皆拜道:“不敢,此天子之德被也,吾等不过守职而已!”

    “守职勿失,既为功啊!”灌何的心情很不错!

    实在是过去这一年多,是他这一生最快意的时刻。

    先是被任命为楼烦将军,率军来此镇压和调、教楼烦部族以及乌孙等诸部。

    不管楼烦人也好,乌孙人也罢。

    这些部族的旧贵族,都在他和他的忠勇的部曲的手段面前,节节败退。

    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天子交给他的任务——攘夷化夏。

    既,将旧的楼烦贵族和乌孙贵族,对其部曲的控制和影响彻底消除!

    今天,楼烦骑兵们或许在见到了那些昔日的贵人时,还会低头畏惧。

    但是,他们却不会再听从他们的命令和指挥了。

    更何况,那些旧贵族还能不能见到自己昔日的部曲,都是个问题呢!

    灌何用非常简单的办法,将他们送去了上谷,让他们陷入了故纸堆和文字的大海里。

    没有个十年八年,休想出来。

    即使出来了,也是一个完全汉化,恐怕连骑马都不会的腐朽贵族。

    灌何,虽然不懂杯酒释兵权。

    但这种狐假虎威,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行为,并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和模仿。

    而,这个政策的成功,不仅仅让他灌何的名字在天子和三公九卿面前,刷了无数次脸。

    更使得他重振了乃父的威名。

    许多过去的旧属和旧僚,纷纷回归了颍阴候的大旗。

    大量的楼烦骑都尉和楼烦校尉,都觉得老灌家够意思,给他们报仇了。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这是北地丈夫的传统美德。

    于是,在衰落了二十余年后,曾经汉军的大山头,颍阴候家族,再次中兴!

    只等这次将这些诸胡各部的骑兵与汉骑混合起来,练成一支铁军,翌日沙场立功,回京受赏,那么,颍阴候的旗帜,就将再次归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八十八节 商贾的兴起

    长安,清凉殿。

    刘彻低着头,看着摆在他面前的一纸奏疏。

    这是丞相府刚刚发来的报告。

    “楼烦军有九千余骑……”

    “忠勇军,一万三千余骑……”

    “乌丸军,八千余骑……”

    他的脑海里,一个个数字闪烁起来。

    这就是足足三万骑的兵力了!

    这些军队,汉胡比例,一般是一比一点几。

    其中,中低层军官,基本都是汉人。

    这就保证了,这些军队的可靠和忠诚。

    况且,最近汉家的洗脑和宣传功力大增。

    连刚刚归顺和臣服的鲜卑与乌恒,看起来似乎也顺服和恭顺了汉家。

    至于匈奴的战俘们?

    看看他们自己选择的这个军队的名称吧!

    忠勇军!

    要知道,最开始,刘彻可是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第一是期门军,第二是昆明军,第三才是这个忠勇军。

    但最后,他们全部都要求使用忠勇军的名号。

    刘彻虽然没有亲自去看过那个场景,但他派了宦官去看了。

    那宦官回来禀报说:全军上下,皆振臂曰:为陛下效死,奴婢本份,愿以忠勇之心,洗刷罪孽!

    而楼烦军那边,刘彻就更放心了。

    灌何别看名声不璋,但这手段,用的可真是顺溜。

    轻描淡写的,就以类似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让楼烦和乌孙的贵族,统统滚去上谷,钻进了故纸堆里。

    想想看,后世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怎么个别扭和困难法。

    把后世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再增加十倍,别扭度提高几十倍,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四夷学习汉文化的难度了。

    即使只是学会常用文字的读写,也够那帮家伙在上谷城里蹲上个十年八年了。

    也就是乌恒人和鲜卑人,不是那么让人放心。

    不过没关系。

    当中原王朝强盛时,没有它不能同化和影响的异族。

    汉文化和汉文明,也有着足够强大的魅力和实力,让这些异族心甘情愿的成为汉人,以汉人自居,为汉人的骄傲与荣誉而战。

    而诸夏民族和汉室,也有着足够的自信与魄力,相信和确信自己的确可以同化掉一切异族。

    连土鸡都能玩马克木留,让希腊人去打罗马人。

    没道理,比土鸡先进和文明了无数倍的中国,反而没有这个自信心和魄力。

    将这个事情暂时放到一边。

    刘彻将视线挪到另外一份奏疏上面。

    然后,就痛苦的抱住了头。

    事实上,比起匈奴,在汉家君臣眼里,现在士子们才是最难缠的问题!

    根据少府、内史以及执金吾衙门报告,今年的考举士子,极有可能第一次突破两万人的大关!

    虽然这其中,大概有至少七千人,是回锅肉。

    这些回锅肉里,有过去落榜,但依然执着于此的年轻人。

    也有是过去考的不理想,结果被丢去了基层,在基层吃不了苦,挂印而去,然后又重新来参加考举的。

    这种事情,早在前两年,就出现了。

    汉家制度,法无禁止则不纠。

    他们的做法,并未违法。

    所以,有关部门,也就无从制止。

    而立法者,包括刘彻在内的汉室高层,却又投鼠忌器,不敢轻易立法禁止士子弃官再考。

    原因很简单。

    朝臣们爱惜羽毛,而刘彻这个皇帝则顾忌舆论。

    毕竟,人家年轻人在做了一段时间官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太浅薄,深感不足以代君牧民,于是回去潜心读书,积累知识和见闻,然后再来报效君父。

    作为皇帝,作为肉食者的朝臣两千石们,怎么可以责备他们的向学之心和自我检讨?

    当然,人家挂印而去不过半年,甚至三五个月,就又屁颠屁颠的来到长安参加考举。

    这是人家的自由。

    考举场上,难道不是靠学问和学识说话的地方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英雄不问出生。

    君王应当唯才是举!

    这个事情,就这么拖着。

    而后果就是,每年的考举规模越来越大。

    当然,其实相较于回锅肉们,新兴士子的数量,才是占据多数的。

    近些年来,刘彻和他的大臣们,虽然隔三差五就要喊一声:商人是个坏蛋!

    但,身体却很老实的,主动松开了许多束缚在商人身上的枷锁。

    特别是三年前,税律制定后。

    依照最新的税律,纳税达到十万钱的商贾,其弛贾锢。

    意思就是,可以准许不必在官府指定的区域居住,可以自由选择住所。

    而税律之中,类似针对商贾的条款还有不少。

    这使得天下商业经济,越发繁荣起来。

    大量的小商人,中产阶级,开始富裕起来。

    特别是安东都护府的淘金潮以及随之而来的机会,带动了数万商贾的兴起。

    这些商人,有的雇员数百,驱赶着十几辆大车,数艘船舶,南来北方,也有的,就是一个人,一条扁担,一个肩膀,挑着货物,跋涉数千里。

    他们将中国产的铁器、工具、奢侈品,运去安东各地,然后换回当地的熊皮、鹿茸、黄金、人参等特产。

    一趟下来,利润以倍之。

    而最近,刘彻就听说了,有数以为百计的大商贾,其中甚至包括了他的老丈人,临邛的程郑氏与卓氏,都派了家族的重要成员,前往朝鲜的仁川港坐镇。

    他们,是为了一项极为特殊的海洋产品而去。

    陈嬌的捕鲸事业,在去年夏天开始,到今年已经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里,陈嬌干的风生水起。

    一边抓倭奴,一边探索霓虹列岛的地貌。

    但,他最主要的精力,就是放在海洋的鲸鱼身上。

    在去年秋天,陈嬌的捕鲸队,首次猎杀了一头怪异的巨鲸。

    这头巨鲸体长六七丈,重达五万石!

    脂肪含量非常高,能提炼鲸鱼油脂数千石,此外,它所生长的鲸须,柔软而富有弹性。

    当然,以上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陈嬌的捕鲸队发现,这种怪异的喜欢将脊背露出水面的巨兽,游速非常慢,哪怕是舢板都能赶上它的速度!

    而且,在猎杀了几次后,陈嬌发现,这种巨兽,不仅仅体型大,游速慢,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海洋中数一数二的巨兽在被杀死后,会自动浮在水面。

    而不是跟之前所杀的鲸鱼一般会下沉。

    这让陈嬌大喜过望,决定就盯着这种鲸鱼杀!

    而让他更加狂喜和疯狂的是——他发现,这种巨兽的雄性个体的体内生长着巨大的****。

    一个****的重量,几乎比陆地上的野牛还要重!

    而更关键的是,消息传出,整个安东都护府都轰动了。

    无数人挥舞着黄金,想要购买这种****。

    接着,齐鲁、吴楚也知道了。

    一位位列侯,一位位大贾,纷至沓来。

    陈嬌数钱都数到手筋疼了。

    这让刘彻在有些愕然的同时,也知道了一个事实——商人们的日子,不仅仅很好,而且,比他即位前更好。

    尤其是安东的开发和随后的黄金潮以及可以预见的鲸鱼贸易浪潮。

    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商业。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