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84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184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皇帝敕和太子令和亲王教实际上都是不分高低,只分前后的。谁的命令先到,就听谁的,这若是放在皇朝鼎盛之时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随着天下一统,李渊也开始着手处理这些隐患。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开始更倾向太子这一边,去年河北刘黑闼叛乱,李渊一直按着不让李世民出征,就是因为此,不想再让李世民再加威望。

    只是到了后来,朝中连派两帅统兵都大败,李渊才无奈的派出了李世民。可是刘黑闼刚一平,李渊立即就把李世民调了回来,换上了李元吉和李瑗分领两路。

    越发说明李渊对李世民的防范之心越重了。

    李世民已经不只是在动摇太子的权威,甚至都已经动摇到了李渊皇帝的权威了。

    正所谓打天下的时候,那时是上阵父子兵,可如今天下一统,就要讲君臣分上下了。

    这次李建成上奏撤除行台,李渊那么快就同意了,正说明了李渊的心意。

    张超有些头疼。

    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已经开始了,太子和李世民斗,李渊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威,也必须支持太子这边,而李元吉也不是个等闲之辈,在这场斗争中也是上窜下跳,明显想要先把李世民斗下去,然后自己上位。

    经崇福门、重明门、嘉德门,再左转左嘉善门,进入左春坊。

    新设的崇文馆就设在左春坊的旁边。

    左春坊很热闹,一大群的官吏,这里相当于朝廷的门下省。

    张超看到不少穿着绯袍、绿袍的官员,还有紫袍和青袍。

    左嘉善门内的广场上,一排孩童正在玩耍。

    张超走到一边的廓庑下,看到马周穿着一身绿袍正站在那里跟一个年轻人聊着天。

    “宾王,你倒是来的早啊,也不等等我。”张超笑着过去打招呼。

    马周笑笑,张超起复原职后,也给马周运作了一下,马周便也官复原职,重又当了司经局六品文学,还兼了崇文馆的侍讲学士。

    “三郎,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岑学士。”

    “岑文本,字景仁,新任崇文馆侍讲学士,以后就是馆主座下了,拜见馆主。”

    岑文本,张超对这名字不陌生,又是一个初唐宰相,还是个文学家,唐朝还有个很有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就是他的四世孙。

    他家原是河南邓州人,后来迁居江陵。他祖父曾是西梁吏部尚书,父亲当过隋朝县令。他少时父亲遭人诬陷,他十四岁就去为父亲诉冤,帮父亲沉冤昭雪,由是知名。

    隋末时,萧铣称帝,骋岑文本为中书侍郎。

    唐军围江陵,岑文本劝萧铣投降,后唐军入城,又劝李孝恭不要抢劫屠杀。

    李孝恭授他为荆州别驾。

    后举荐入京,这次崇文馆选儒者名士为学士,岑文本便成了侍讲学士。

    “看你们很聊的来啊!”

    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马周和岑文本还真挺聊的来,论年纪,岑文本比马周长几年,不论出身还是名气,都比此时的马周大的多。

    “我刚正和景仁聊三郎的资治通鉴呢,他可是对你这本书十分推崇称赞。”

    你们两个才是真正的名士啊,张超看着两人心想。

    今天算是崇文馆小学正式开学,来这里读者的孩子都是十四岁以下的皇亲和国戚及功臣和高级京官子弟。

    他们在这里读书到十四岁,便会进入秘书省的修文馆读书,有部份则会去国子学读书。

    “这得有一百多个吧?”张超看着那群玩闹的孩童,十多岁的少年有,小的估计才三四岁,四周站在的奴婢仆佣都得有好几百。

    岑文本看了一眼那些皇亲国戚以及功臣和高官子弟,转过头来对着张超笑了笑,“总共一百零八个。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还不到三岁。”

    张超看了看那群高矮不一,大小不同的学生们,叹了口气,这么多,还年龄相差这么大,等于是小学、初中都在这里读啊。

    看来还得给他们分个班。

    希望有条件的兄弟们,能来支持一下正版,哪怕是打赏一块钱,订阅几个章节,也是对作者极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72章 小张学士

    东宫,崇文馆。

    太子李建成一早就起来了,然后练了一会射箭。李建成的射术是习自李渊亲传,李渊的箭术是相当有名的。

    李渊的妻子窦氏,是北周文帝的外孙女,出身名门窦家。当时窦家为窦氏搞了一个比武招亲,于门屏画两只孔雀,让求婚的京中勋贵子,一人射两箭,结果前后几十个都没能中,李渊最后出手,两箭却各中一目,于是窦父大悦,把女儿嫁给了年轻的唐国公。

    后来李渊镇守河东,遇流贼,率兵出战剿讨,马上连射七十余箭,无不中贼。

    论射箭的本事,李渊是相当强的,而且李渊还喜欢玩弹弓,也相当厉害。李建成兄弟几个,打小跟李渊学习骑射,李建成的射术最好,李世民骑术最佳,而李元吉力气最猛,兄弟几个中马槊用的最好。

    李建成站在百步之外,拉弓射木靶,未有脱靶者。

    练完箭,沐浴更衣,李建成亲自去迎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李纲。

    迎着八十多岁的李纲到了崇文馆门口,有人禀报,说崇文馆诸学士都已经到了。

    “张文远也来了吗?”太子比较关心这个,张文远可是他亲自选定的副馆主,本来以张文远的资历是不足以任此职的,但最后李建成还是力排众异选了张超来担任副馆主。实际上,也就是把崇文馆交给了张超了。

    毕竟李纲这个馆主,年纪实在是太大了,今年都八十多岁了,虽然看着身体健朗,可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不行了。

    而且李建成虽然比较敬重李纲的学识,但并不怎么喜欢这人,主要是觉得这人有些过于迂腐,除了讲些大道理,并不能给他提供些真正有用的建议。在他看来,李纲是有学无术。东宫里他真正信任倚重的还是郑善果、王珪、魏征这群人。

    但郑善果兼着民部尚书、大理卿,平时也没多少精力管这边的事情。

    那太子詹事裴世矩,虽比较李纲年轻点,但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李建成是不太喜欢裴世矩的,觉得这人在隋朝时名声不好。

    魏征、王珪是他心腹,平时身边离不开他们,不可能让他们分出太多精力来管崇文馆的孩子和图书。因此最终李建成选中了张超,张超一来有名,而且办了个白鹿书院也不错,还编了几本蒙书,最是适合教这些小学孩童了。另外,崇文馆除了教小学生外,还有一个职责,就是整理编纂图书。

    张超有一个印书坊,发明了雕版印刷之术。

    李建成非常重视这事,他觉得让张超负责图书整理编纂工作,是相当适合的,而编辑整理图书这项工作作好了,可是相当能为东宫扬名加分的。

    李建成很需要名声,这些年他一直留在皇帝身边负责协助理政,倒是兄弟李世民一直在外统兵打仗,名声响亮。

    不过现在天下一统,朝廷也要偃武修文,编纂图书,整理经典,这是文坛扬名的好事,李建成很重视。

    听说张超已经到了,李建成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建成客气的请着李纲进入崇文馆。

    崇文馆其实不只是一栋房子,而是一个很大的院落群,有很多间房屋,还有廊庑相连。一墙之隔,就是左春坊的办公之地。

    地方很大,还有着广场一样的空地,做为一个皇家小学和一个图书馆,绝对绰绰有余。

    李建成亲自主持了这个开馆仪式,三十六个学士都到齐了,李纲、魏征、王珪、张超、岑文本等一群学士,都很有名,岑文本和张超算是比较年轻的了,多数都是如李纲这样,七老八十,老态龙钟。

    另外还有大群的属官属吏,校书郎、校书、侍读、侍讲、助讲、直馆等低品级官员一群书吏。

    学生总共才一百零八个,京师的皇亲国戚和功臣高官子弟应当是不止这一点的,不过考虑到皇家的小学也不能有太多学生,要不然也影响到这些宗室子弟们读书。毕竟,其实太后皇后家族以及实封功臣以及三品以上京官子弟,都是给皇子皇孙们陪读的而已。

    李纲是个很实在的人,他年纪大了,所以去年辞去了太子詹事一职,本来还要辞去礼部尚书一职,但皇帝不肯。

    现在太子又要拉着他来当崇文馆馆主,他知道自己是没这精力来管的。

    李纲打量着张超。

    张超也在打量着李纲,太子杀手啊,一辈子砸他手上的太子有三个,还附带了个亲王,一人克死四个主公,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李纲有毒啊。

    李纲也在打量张超,张超年轻、高大、俊朗,眼神有灵气,但又有一股子不羁的味道,这确实有点名士的味道了。原本他对于太子选了张超这么一个年轻人来做副馆主,实际主持崇文馆的小学教学以及图书的整理工作,是不太接受的。

    张超太年轻了,不久前还刚蹲了牢房呢,起因竟然是在青楼争风吃醋打断了同僚的腿,这样的年青人,如此心性,怎么能为人师表呢,还让他当东宫嫡长子的傅,这太不靠谱了。

    可他的劝谏,太子表面倒是很客气,实际上根本没理他的意思。这也是李纲去年要辞去太子詹事的重要原因,年纪大精力不济是一回事,而你辛苦的劝谏,太子根本就不理会你,那才更伤人心。

    “超拜见大宗伯。”

    张超对李纲很客气,实在是他太子杀手的名头太响亮了。一辈子辅佐了三个太子一个亲王,结果两杀两废,就没有一个当上皇帝,也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这样厉害的人物真是千年难得遇一个。好像后来他还有个孙子,也辅佐太子,结果那个太子也被废了。

    李纲不但有毒,这毒还遗传。

    “小张学士莫要客气,年纪虽轻,却已经成就堪比较大家了,若能再修身养性,当能成为宗师。”李纲倒还真不客气。

    直接叫张超小张学士,这倒没什么,毕竟他八十多岁了,还是上官。可当着太子和这三十多个学士,还有这么多属官以及学生的面,说张超要再修身养性,这可就很不客气了啊。

    怪不得李建成不喜欢你,在隋朝时杨勇也不喜欢你,后来李承乾还是不喜欢你,这活脱脱的就是东林党的派势啊。

    你有德有才可你也得讲究点说话的方法方式吧。

    这么当着众人的面,说这样的话合适吗?太不给人留情面了,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吗?这种人,说好听点就坦率直白,说难听点就是读书读傻了啊,迂腐。

    魏征虽然有时说话也直接,但那只是魏征的一种说话的方式技巧,是故意的。魏征的情商智商还是很高的,而这李纲,真的是老糊涂了。

    幸好以后李纲是不来这边主持崇文馆的,要不然这上班第一天,就把下属给得罪了,这以后工作还能好好干吗?

    不过看李建成和魏征等人的表现,也知道他们其实忍的挺辛苦的。真的没人喜欢这老头,都只是拿他当了个吉祥物而已。

    连七十多岁的太子詹事裴世矩和五十多岁的左庶子郑善果,都忍不住低下了头。

    太子、太子少保、太子詹事、左、右庶子轮流讲了几句话,嗯,这崇文馆就算是正式开馆了。

    崇文馆名义上是有三十六位学士,以及十几位属官,还有几十个吏员,实力强劲啊。不过李纲这个馆主兼大学士以后估计是不会再来了,裴世矩、郑善果这几位学士以后肯定也没空管这边,连魏征、王珪这些学士,以后也一样不会管这块。

    去掉这些人,张超发现在自己居然是崇文馆唯的一个学士了,其它的都是直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一些是原来地方上的有名老儒,一些则是如岑文本这样早有名气的士人,多少原本还是有官职的,如今都成了张超的属下。

    张超的职责也是明确的。

    崇文馆副馆主,崇文馆学士,主持崇文馆日常管理事务。

    至于崇文馆的工作则只有两个,一就是从秘书省迁来的‘小学’,负责教导这一百零八个小学生。第二,就是秘籍图书校理。

    说白了就是一个皇家小学兼东宫图书馆。

    张超的实际官职也就是皇家小学常务副校长兼东宫图书馆馆长。另外,他还得担任李建成长子太原王的家庭教师,课外辅导员。

    张超那个司经局的太子洗马还挂着,但司经局其实已经一分为二了,太子洗马魏征,负责的是原来司经局中秘书这块的工作,而张超这个太子洗马,则把原来司经局中管图书这块带到崇文馆来了。

    最后,张超听官员禀报下了自己这一百来个学士的资料。

    其中有十来个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不是皇子就是皇孙。

    总共是八个皇子,七个皇孙。

    但爵位却是十个亲王和五个郡王,其它的那些小屁孩,身上带着郡公、县公、侯、伯、子、男爵位的,也几乎占了一半多。

    李渊的第六子到第十三子,八个庶出皇子都是去年刚封的亲王,大的六岁小的三岁。

    另外还有两个亲王,是皇孙。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7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三更送到,1000月票加更!

    六皇子赵王李元景,七皇子鲁王李元昌,八皇子酆王李元亨,九皇子周王李元方,十皇子郑王李元礼,十一皇子宋王李元嘉,十二皇子荆王李元则,还有十三皇子藤王李元懿。

    张超和李纲坐在那里,看着一个个皇子轮流上来敬茶。

    李纲和张超相当于‘小学’的正副校长,因此这个小学开学仪式上,这些童子虽贵为天潢贵胄,也一样要对他们行师礼。

    张超接过递上的每杯茶只喝一口,然后放到一边,算是礼成。他心里感叹着,李渊真能生啊。

    当皇帝之前,只有五个儿子几个女儿,如今也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嫡妻窦氏也死了好些年,一群子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