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266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266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笔,思虑良久。

    最后张超把写的纸靠近油灯点燃,将为一团灰烬。

    第二天一早,张超带着的朝集队伍和朝贡队伍,汇合一起,足有两千多人。

    “孙录事,洮州就交给你了。”张超对带着一群官吏送到城门口的孙伏伽一行道。

    “请都护放心,某一定看好家!”

    张超倒是很放心的,虽然洮州一下子走了好多高级官员,但洮州的那一万兵还都在呢,吐谷浑或者党项人都没有这个胆子敢挑事。

    挑事就是找死。

    “起程!”

    张超站在潭水河边,很想吟诗一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84章 毛衣皮裤

    第四更!今天上午有事在外面,用手机更新的,结果把385当成383先更出来了,哎。

    “黑豹,你看到了吗,唐人的军械好精良。铁盔铁甲,马槊陌刀,还有那强弓劲弩,每一样都好厉害!”

    “那还用说,你阿夏被人称为军神,统兵打仗未曾一败,不管是吐谷浑人还是党项羌人,在他手下是屡战屡败,为何?我觉得正是这些军器的犀利精良。若是我们东女国也有如此精良之军械,根本不用担心那些蛮獠和六诏人。”

    獠人蛮人,都是西南的土人。

    一般来说,獠人是唐人对于壮族先祖的称呼,而蛮则是对于苗、土等族祖先的称呼。至于六诏,则是位于后世云南一带的六个部族。是六个较大的诏,诏也意为王。六诏,意为六王。

    这六诏主要是分布在洱海周边,北面是河蛮人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洱海东面是磨些人的越析诏,洱海西面是哀牢人的蒙嶲诏,洱海南面是蒙舍诏。

    西南山高地远,部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族散布在无穷的山谷之中,有的势力号令百里,大的势力则号令千里。

    如东女国就是大雪山西面大金川一带的诸部之首,西山八国等许多部族都奉东女国的号令。而在大雪山的东面,则有诸蛮、獠并不服从,甚至东南的六诏还跟东女国关系紧张。

    更别说西南还有一个吐蕃,越发的虎视眈眈。

    吐蕃在西南崛起,吞并象雄和苏毗,这两大部族都是比东女国实力还强大的部族。尤其是苏毗国,其国制度与东女国十分相像,都是大小女王掌国,本来两女王各住一城,分掌国政。可后来两王内乱,最终战争,苏毗中有贵族暗通吐蕃,最终引来吐蕃军入侵,一举攻占王城,杀死女王。

    苏毗的灭亡,让东女国十分警惕。这也是他们积极与唐使交往,并在这次派出了使团的真正原因所在。贸易只是一部份原因,真正让女王派出了王女前来,还是想与借助中土大唐的实力,来对抗吐蕃的日益强大。

    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与唐结盟,通过贸易等,获取更强的实力,好让他们对付经常越界来抢劫犯边的蛮獠和六诏。

    “青鸾,你应当跟你阿夏谈谈,我们可以帮大唐牵制党项羌人,也可以把我们的黄金白银和铜跟唐人交易,只要他们肯把这些强弓劲弩和铠甲卖给我们。”

    女儿国里女子主政,但负责打仗的都是男子。

    黑豹是王子,他也是一员战将,他很清楚唐军那些武器有多么的精良,女儿国的装备跟他们相比,相差太大了。

    女儿国的战士们很勇敢,尤其是在山地之间,矫健如飞。可是看过了唐军的装备,黑豹就沉默了许多。再矫健的女儿国战士,可能挡的住他们的强刀劲弩,挡的住他们的陌刀马槊吗?

    “阿注和阿夏之间,不应当掺杂这些东西的。”青鸾对于哥哥的话很清楚,却不想因为这事情去找他。

    “可是我们东女国并不安全,北面的党项羌,西南有吐蕃,东面的蛮、獠,东南有六诏,这几年我们越来越不好过了,谁知道苏毗的昨日,会不会成为我们的明日呢?”

    “可是,铠甲军械这些,唐人岂会轻易的交给我们?”

    “我们跟他们换,黄金白银还有铜,我们历年积储不少。我知道这些在中土都很值钱,应当能换些军械。”

    腊月的时节,白日很短,风很冷。

    张超骑着马,感觉手脚都很冷。好在他身上有几件好东西,秋裤毛衣,有了这两样加持,再加上羽绒服,和大披风,总算没有那么冷了。

    张超很怀念各种保暖衣。

    也怀念小时候的棉袄棉裤秋衣毛线衣。

    不过这时代棉花虽有,但多还是达官贵人们府上的观赏花,真正用来织布的,中原很少,只有在西域的那些小国才有,棉布产量很低,但运到了中原价格却非常高。棉布称为白叠布,一匹棉能当几匹绢,棉布卖的比丝织品还贵。

    要是在长安城里看到一个穿着普通棉布袍的人,千万别觉得人家穷,那是低调的奢华。一般人都还买不到这种少量进口的外来货。

    至于普通百姓,想要穿上棉衣棉袄,想要用棉花填充衣物保暖,更别想了。现在的衣服夹袄之内的,用的还是绵,不是棉。那种绵的丝絮,比起棉花来差远了。当然有钱人会穿皮草,裘衣皮衣效果不比棉衣差。

    不过张超在洮州的时候,还是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发了几样新产品。

    毛线衣和秋裤。

    都是以羊毛为主,毛纺织出来的。其中秋裤用的羊毛是山羊毛,这种羊比较少,其羊毛更细密保暖,就是羊绒。

    羌人早在先秦时代,就会割羊毛搓成毛线,用以织布。这种方式织出来的布,就叫做褐。后来中原人开始改良他们的办法,用剪刀剪羊毛,并用织机织布

    张超的洮州牲畜加工厂建成后,已经集屠宰、奶肉加工、皮毛加工等为一体。其中就有专门的毛纺厂,把收购来的羊毛、牛毛、骆驼毛等加工。

    羊毛加工也挺复杂的,收来的羊毛得分类,得洗,要去脂,还要风干,还得梳理。最后得出了干净的羊毛后,就可以纺线了,可以按需求并股,以及染色。

    纺好了羊毛线,剩下的就跟织布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张超新开了一家毛织厂,教女工们织毛线。用织衣针织毛线适合织毛衣,比起直接织成毛料子要更简单实用,直接应对有用毛线织成衣服,而不是先织成布料再裁减做衣服。

    织毛衣其实也挺简单,简单易学好上手。如果不考虑花样,会更简单。

    张超身上的毛衣毛裤,就是由崔莺莺亲手织的,很合身,相当暖和。还织了条很舒服飘逸的围巾。

    山羊绒十分稀少,更加珍贵,这些羊绒纺织成的料子,更细,于是用这个裁减制成了更贴身的秋衣秋裤。

    里面有羊绒秋衣秋裤,外面是羊毛线衣,羊毛线裤。再配上羊皮制成的皮衣皮裤,还有皮帽和皮披风皮手套。

    全身有点臃肿,可是暖和啊。

    特别是张超还弄了一件里面填充了野鸭绒的鸭绒服,已经大大抵抗了野外长距离赶路的寒冷了。

    张超对于这些新产品,自信十足。他的毛线衣毛线裤、秋衣秋裤,还有皮衣皮裤皮靴这些,运回到长安,肯定能卖的很火。

    关中可是处于西北的,冬天很冷啊。

    那些长袍大袖的衣服,根本就不保暖,除非呆在家里。毛衣这个东西,保暖没有人比的过。

    而且张超还准备在长安开些织毛衣培训班,直接免费教长安的妇人们织毛衣,这样大家学会了织毛衣,自然就都愿意买羊毛回家自己织了。

    要说陇右那边最多的是什么,肯定是羊。

    羊比牛和马多的多,比人更多的多。每到冬天来临之时,牧民们都要开始大肆宰羊。把公羊都杀了,不杀也没那么多草料过冬,趁着一秋养肥了膘杀了,天气冷可以存着。

    缺少贸易的时候,羊肉羊皮羊毛这些在草原上都不值钱。多了,什么东西都不值钱。

    中原羊也不少,但中原人更多,羊肉羊毛羊毛连羊骨都能消化干净。对于羊毛羊皮的需求缺口还很大,张超在洮州开边市,能够极便宜的获得大量的这些东西,然后加工加工,运回中原,就能立马增值许多。

    羊皮经过揉制加工后,是很好的皮料,做成衣服或鞋子,都是很不错的原料。

    内有毛衣,外有皮袍,何止一个爽啊。

    既不透风,还保暖。

    张超挺喜欢皮衣皮裤皮靴的,虽然这些衣服的款式注定了不能弄成宽袍大袖,真弄成那样,费料子不说还不实力保暖。款式都比较贴身,也更保暖。真要嫌不好看,也没关系,外面再罩一件袍子就是。

    以前男男女女不也没有穿裤子的习惯嘛,到了天冷,直接套两条裤腿,称为胫衣。真要把它们称中吊带袜,估计也没毛病。

    可到了后来,不但男人开始穿上了裤子,女人也一样穿上了裤子。

    再从无裆,到开裆,再到后来的有裆,这也是一直在变化的。

    隋唐之时,虽然崇尚汉魏衣冠制度,但对于胡风也并不完全排斥的。非正式场合下,各种衣饰都可以。

    崔莺莺她们也穿上了毛线、秋衣,不过她们却是不肯穿皮衣皮裤的。毛衣外面,依然是长裙,好在她们接受了张超的建议,穿上了张超为她们设计的马甲。倒也暖和了许多,而且坐在马车上,少了许多风。

    不过女儿国的青鸾和她的女战士们,却是直接如张超一样穿着皮衣皮裤骑马的。

    那个修身啊。

    青鸾穿皮裤非常性感。

    牛见虎他们这些天没少围着这些女儿国的女战士们转,别说,还真有不少人得到了机会。只是让这些牙兵们不爽的是,这些女人相当无情,今天可能钻了他的帐篷,但明天可能又去钻别人的去了。

    为此,还发生了好几场争风吃醋差点斗殴的事情,弄的张超不得不出面维持了下军纪,执行了几次鞭刑,才算刹住了这股风。

    再到现在,虽然也依然有互相交流,可起码大家也都看开了,知道女儿国的女人就是这样的,争也没用。

    天还很早,张超便下令扎营。

    因是腊月,地上又有未化的积雪,早点安营也省去许多麻烦。

    张超下马活动了下自己有点僵硬的手脚,望着青鸾刚搭好的帐篷,犹豫了一下,还是往那边走了过去!

    崔莺莺的侍女看到,马上就跑去打小报告了。

    “去那女儿国王女的帐篷了?”崔莺莺听后,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惊讶的,“好了,我知道了。”

    月底最后一天了,距离第五名,依然有四百票差距,真的好累啊。

    这更后,还是欠十一章!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来几个打赏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85章 保护国

    营里另一边,吐蕃使团的格尔也看到了张超走进东女国王女的帐篷。格尔二十出头,十分年轻,但却身负重任。一路北上,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话很少。但他说的少,却看的多,一直都在暗中仔细观察。

    观察一切,观察他自逻些城一路北上,看到的点点滴滴,他看到附国看到苏毗的变化,也看到了女儿国、白狼、白兰、多弥等国的变化,还看到了吐谷浑的外强中干,以及新立国不久的中原之主大唐的强悍。

    格尔尤其对这位年轻的大唐县公非常感兴趣,这个人如此的年轻,可据说却不是出至名门贵族,而是白手起家,短短时间,已经封为公爵,镇守大唐的陇西边关。仅凭一州之力,就打的吐谷浑庞大的冶力七部几乎灭族,迫的吐谷浑与大唐妥协结盟。

    格尔把张超当成了自己了解大唐的一个研究对象,暗中观察着他的一切。

    “格尔,这个张文远是个好色之徒!”格尔的身后,一名吐蕃人有些不屑的道。天都还没黑,就迫不急待的去钻东女国王女的帐篷,太急不可耐了一点。

    格尔默默的收回了注视着东女国营地的目光。

    他转过身来扫视身后的众人,摇了摇头。他知道他们都很轻视张超,因为这个张超看起来这么的年轻,甚至有点文弱的样子。穿着一大堆的衣服,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强者应有的形像,他暗自对自己的族人鄙视。

    人最厉害的地方是心,心脏指挥四肢。再强健的躯体,没有一颗聪明的心,也只是个傻大个罢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清楚的看到,张文远确实不是一个勇士,但却绝对是个高明的统帅。

    张文远虽年轻,也绝不会是什么好色之徒。

    “张文远看来要跟东女国有密商协议!”格尔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那个吐蕃汉子皱了皱眉,“格尔,你确定?”

    吐蕃汉子是这次吐蕃使团的使者,格尔是他的助手。

    吐蕃近年在朗日论赞的带领下,崛起于高原,正四处扩张。在征服了象雄和苏毗之后,他们就已经在考虑下一个进攻对象了。

    下一个征服对象,目前有两个选择,一是苏毗北面的多弥国,吐蕃人也称他们为南国,还有一个则是东女国,吐蕃人也称他们为东国。

    一个在北,一个在东北。

    这两国实力都不如苏毗,但也势力不小,尤其是现在多弥和东女都与大唐结盟。多弥还有白兰、白狼两个盟友,东女国也有西山八国这八个附属。

    两个联盟,都各有数十万的人口,兵马两三万。

    对于如今拥有雄兵五万的吐蕃来说,单个进攻两国中的一个,没有问题。可如果进攻一个联盟,却并不轻松。若是两个联盟还在大唐的撮合下,再次结盟,这可是更不利了。

    但最让吐蕃担心的,则是这两个联盟都臣服于大唐,如此一来,那才麻烦。动他们,那就是动大唐。

    格尔点了点头,“张超肯定是去跟东国王女商议事情去了。”

    “格尔,你想个办法,咱们得跟这武安县公单独谈谈。这次过来,我发现大唐比我们预料之中强大的多,吐谷浑则比我们预料的要弱的多。”

    格尔赞成桑布的话。

    “我觉得我们应当改变一下计划,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