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33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533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的来说,这个计划,依然是过去李超主导的那个移民实边计划。只不过这一次,主要是往河套和代北,以及安南和陇南四个方向移。计划是挺好的,有大片的土地能移民。

    尤其是河套和代北,特别是其中的河套地区,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可是富的流油的好地方,塞上粮仓,还是极好的牧马场。这两个地方,开发好了,甚至能容纳上百万移民。

    秦汉之时,就曾大规模往那边移民,往那移民是没问题的。

    可问题是,移民也要钱啊。

    中原大灾之后,朝廷赤字还欠着一大笔呢。

    各地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那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尤其是朝廷还要免除灾区的税赋,收入还要减少。这种情况下,朝廷并没有多少财力来主导移民。现在朝廷空有计划,却没有钱财支持,只能是先缩小移民规模,同时鼓励百姓自主移民。

    只要百姓自己移民过去,到了那边,就能分田分地。

    一丁能分百亩地,这是给足上均田上限。若是在以前,这样的条件,又是河套这样的好地方,肯定会有不少的百姓前去的。

    但是现在,朝廷放出了风声,但愿意响应移民的人寥寥无已。

    至于原因,很简单。

    那些已经拿到封地的诸侯们,正撸起袖子要大干一场呢。为了招募到人口去建设领地,他们开出的条件可比朝廷的要好的多。

    虽然他们的领地跟朝廷的没法比,更远更偏僻,但他们有钱啊。

    比如李家,他们最早开始招募人口,他们给出的条件,就是不限出身,然后包移民一路上出行住宿饮食,这边有人送,路上有人护,到了还有人接,去了就给安家费。总之,待遇比起朝廷这种你要去,只能自己想办法千里迢迢过去,去了之后,朝廷只给你一块荒地,其它一切靠自己的政策不同,人家那是全方位包办的。

    你要移民过去,李记会给你这边的家当估值,然后出钱收了,也可以直接把这些房屋田产家什之类的都交给李记,委托他们帮忙出售。东西还没出售呢,就能先拿到一笔钱。

    其实,就算家里没钱,报名去了,李家给笔安家费,到了那边,李家还承诺给一笔无息贷款,总之让你在那边不用担心。

    人过去了就行,房子不用操心,工作不用操心,甚至人家李记还承诺,移民过去,不管什么良贱之类的,有小孩子的,都能在李记开办的学校,读上三年免费的初级小学,可以学字算数。若是成绩优秀者,还能得到奖学金,由李家出资供他们上高小,甚至是以后的初中高中等。

    反正,李记给出的种种承诺,确实是非常诱人。

    哪怕是李世民,看到这些条件,也一样承认,若他是一个在中原生活贫困的百姓,看到李家的条件,也会马上就报名举家前去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

    李家招募,报名的人那是人山人海。可李家不论出身,却还挑技能。哪怕是读书人,也得会一技之长,要么熟练文书,要么熟练算账等。一般人,没一技之长,还真难入李家法眼。

    相比一下。

    朝廷各地衙门的移民报名点,那是冷清的很。

    现在其它各个诸侯,也都学着李超的样子,开出许多优厚条件,正四处拉人呢。

    没办法,谁要这些诸侯们个个有钱呢。

    如李家财大气粗,一出手,就扬言要直接建三座城。其它一些诸侯,如秦叔宝,那是李超义父,还是长公主附马,也是个财大气粗的,他有一百八十里封地,也说要建两座城堡。、

    程咬金牛进达这些家伙,跟着李超没少赚钱,个个喊着要选建一座大城堡。

    就算如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也都直接要建城堡。

    建城堡啊,以一家之力,筑一座城池,这需要的钱可是极大的。

    现在工匠们的身家大涨,许多筑城的材料也是水涨船高,但依然阻挡不住这些诸侯们的筑城热情。

    要是哪个诸侯说自己不打算筑城,只打算先建一个庄园,那都会被人笑掉牙齿。

    要建,也起码得建一个城堡吧。

    不说如李超那样,一来就要筑三座受降城,可你不得先建上一座城堡再说?

    以前李世民还真不知道,原来这些功勋贵族们,一个个如此财大气粗。

    看他们的架势,哪家没个几万贯啊。

    哪怕是筑一座小城堡,不也得万贯钱财?如程咬金秦琼他们那样,直接要筑个城池的,肯定得好几万贯,甚至十来万贯了。

    至于李超那样,直接打算筑三座城池,还要配套修路,建烽堡这些的,那估计几十万贯都打不住。

    这些家伙,真有钱啊。

    想想自己欠着一屁股债呢,平时朝廷没钱的时候,也不见这些贵族们表示表示,大把钱财都存在李记钱庄里,或者埋在地下钱窖里面。现在倒好,哗啦啦的全取出来了。

    “看来户税、地税这两税,要加快全面推行了。按丁收税,漏洞太多了,就得按户等,按田产来征税。还得加强商税征收,勋贵官绅一体,全都不能免税!”

    李世民有点发狠。

    今年跟突厥人达成了和议,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休战。突厥人甚至都摆明了,在和约上注明是三年休战。

    若事情顺利,也许三年之后突厥人才会南来。若事情不顺,可能突厥人等不到那个时候,就要南下了。

    朝廷必须加紧备战。

    李超的北方九边防御体系,要加紧构筑,但这些都要钱。

    需要很多的钱。

    朝廷的府兵,平时养兵花费不大,可一开战,各种军械钱粮抚恤赏赐等开支,就立即是一个海量数字。

    朝廷缺钱啊。

    李世民现在有点眼红李家的产业,家大业大。

    李家太有钱了,这个李超,赚钱的本事太厉害。李家这些年,也不知道赚了多少钱,简直就是富可敌国。

    赚钱这方面,李世民真的很佩服李超。

    李超为朝廷掌握钱袋子,主持户部,时间不长,但却为朝廷开了许多源。李超管户部,不比其它官员。其它官员们都想着办法要节流,李超却只会想办法开源。

    太上皇之前跟他说过一席话,说朝中已经容纳不下李超了。这话有挑拨之意,本来李世民听了确实有点感触。

    可是现在,朝堂空空的国库,让李世民还是得倚靠李超。

    李超出征之前,曾经提议要组建盐务公司,要发行盐引和盐股。李超走后,李世民让户部的人接手,可到现在,这个事情也没有弄出个头绪来。

    缺了李三这个屠户,他还真的吃带毛的猪,这个事实让李世民很不满,主要是对户部那些人不满,但不满归不满,结果还是这样。

    户部依然离不开李超。

    朝廷还是得由李超来主持户部,掌握钱袋子。

    李世民对于李家的钱庄,最近很有些想法。以前他就眼红过,也想弄个钱庄。现在看看,这个钱庄真的很厉害,钱进钱出,财源滚滚。

    李世民想等李超回来后,跟他谈谈,让李超为朝廷也建一个钱庄。他相信,有朝廷的信誉,建起钱庄之后,肯定能做的更大,到时收益更多。

    “陛下,陛下。”

    李世民回过神来。

    发现王太监站在面前。

    “嗯?”

    王太监刚才连叫了李世民几声,却发现皇帝一直在出神。

    “陛下,河套来的急报。”

    “急报?”

    “嗯,六扇门密探发来的急报,李相在塞北遇刺!”

    “遇刺?”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李超现在如何?”

    刚想着等李超回来,还要重用他,没想到,就出了这事。

    “陛下放心,李相国没事,刺客被当场拿住,李相没有受伤。”

    “知道谁派的刺客吗?”

    “是郁射设派的刺客。”

    “这个该死的郁射设,和约刚订,他就敢如此背约,朕绝不轻饶他!”

    “陛下,密探还禀报,郁射设派出刺客失败后,打算亲自率兵越境入河套截杀李相。”

    “他岂敢!”李世民一掌拍在御案上,震的桌上的奏章跳起。

    “传马周过来。”

    中书侍郎马周赶到。

    “马周,你立即草诏,诏令镇北副都护李思摩,还有夏州都督程咬金、麟州都督郭孝恪,还有河东道大都督李靖,让他们立即派兵前往河套接应李超,必须确保李超安全。若李超有一根毫毛的损失,朕唯他们是问!”

    马周暗暗惊讶皇帝的震怒,也料不到皇帝对李超是如此的看重。

    直接调动河套周边数位大将军发兵接应,这可不是一般臣子能得到的待遇。

    “臣明白。”

    “快去,拟好后马上发出。”

    马周回到中书省,连忙把诏书拟好,然后送呈给李世民。

    “启奏陛下,河套急报!”

    李世民猛的抬头,“河套急报?快说!”

    “启奏陛下,河套急报,李相于日前,在丰州与南犯的郁射设交战,以两千之兵大破郁射设八千,歼敌一千余,并迫降郁射设,俘虏六千余骑。”

    “郁射设兵败投降!”

    “什么?”李世民看看手里的那封调各镇发兵救援李超,还没来的及发出的诏书,再听着这道最新的奏报,觉得有点恍惚。

    他这边还担心李超,准备派人去接应李超,然后李超就已经以两千人大破郁射设八千,不但以少胜多,还直接把郁射设都给俘虏,并让他投降归顺了?

    这,真不是开玩笑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16章

    贞观元年冬,大唐帝国在北方与突厥所发生的战争,就规模而言并不大,一场全面战争还未开始,结果就戛然而止。凭借着李超手术刀般精准的一场诱伏战,全歼突厥十万前锋,让这场两国大战还刚开始就已经结束。

    虽然突厥损失十万众,但战事历时不长,而且唐军出动的兵马也只数万,伤亡更少,因此这只能算是一场无疾而终的边境冲突罢了。

    大唐北方统帅,上柱国检校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户部尚书太子太师太子左卫率李超,见好就收,在双方的和议书上签字,一场战事也就此结束。

    战事结束,统叶护也就此撤兵,让儿子叶护咥力和叔父莫贺咄可汗率部返回西域,留郁射设与欲谷设分统漠南东西部,自己亲率拓设等一众将领,回漠北讨伐铁勒。

    本来事情就此靠一段落。

    可谁都料不到,郁射设会派人去刺杀李超,更在刺杀未果之后,还不顾和议亲率八千骑兵南下截杀李超。更出人意料的是,八千狼骑千里截杀李超,丰州一战,却被李超以两千骑大败。

    郁射设被俘投降,率余部数千人归降大唐。

    消息传回襄阳,李世民大为震惊,难以置信。

    这故事真是跌宕起伏,转变之快让人震惊无比。

    六扇门很快就有关于丰州之战的详情上报,负责六扇门的王太监向皇帝奏呈了这一情报。

    李世民听完之后,只是简短的回了一句,“李超胆子确实大,不过本事也厉害,真正的艺高人胆大。以两千败八千,朕不惊讶。朕惊讶的是,他居然能把郁射设生擒,还能说服他归降,这真是出人意料。”

    身为大唐皇帝,李世民当然知道,大唐的外敌,最大的外敌就是草原,而现在草原在统叶护手里一统,统一的突厥必然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在这个时候,李超把一个越界南下的郁射设给生擒活捉,还让他投降了,这可非同小可。

    郁射设,以前掌控河南地,统叶护入主草原后,又将他分在漠南西面,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的投降归附,可以说,大大改变了唐突的局势。

    “这个李超,总是能搞出这些让人意外惊喜的东西来。楼烦关全歼突利十万大军,阵斩突利可汗。如今丰州城又大破八千狼骑,生擒活捉了郁射设,还让他投降。朕真是服了!”

    相比起之前的楼烦关大战,丰州之战,只打了半天,双方总兵力也不过万人。这样的规模的战事,对于李世民来说,本来是不用放在心上的。但这场战事,却把统叶护留在漠南的两大设之一的郁射设生擒还劝降了,这可就不一样了。

    突厥人在失去了阴山山脉之后,在大漠以南,其实地盘虽然还很大,但已经缺乏战略支撑点,地盘狭长,缺乏支撑。

    这狭长的地带,分为东西两部,分别划给了郁射设和欲谷设来驻守,如今这郁射设一降,那漠南就只剩下东面的欲谷设了。

    欲谷设更是独木难支。

    郁射设投降,可不是一个突厥贵族的投降,而是突厥人在大漠以南,形势大不妙了。如果大唐反攻,欲谷设就孤立无援。

    若是大唐把欲谷设也拿下了,那统叶护就将失去漠南,到时他在漠北和漠西,中间隔着遥遥的大漠,这形势就大不相同。

    大唐能够背倚阴山,前阻大漠,对付突厥人战略形势大好。

    所以说,李世民一眼就已经看到,拿下郁射设,这就势必引发连锁反应。

    将近三十岁的李世民,近来在他的那张刚毅的脸上,又添加了不少的威严和成熟,治理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日里万机,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而北方防御,李世民从不敢有半点懈怠。大唐从立国之初,就一直承受着突厥人的压力和威胁。好不容易把颉利给弄跨了,也弄到了襄阳来,可统叶护又来了,还一统了草原,这让大唐北方形势越加不好。

    好在李超力挽狂澜,关键时候挡住了突厥人的进攻,现在更是把个郁射设给劝降了。

    李世民都有些不知道要如何感激李超了。

    王太监退下,李世民一人独自沉思。

    一个人沉默了一会,李世民忽然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笑的无法停止。

    郁射设越界截杀李超,被李超反杀,郁射设被生擒然后投降归附?

    颉利降了,突利被杀了,如今郁射设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