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20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720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乾坐在那里,看着热闹的早市,“老师,这些人要交税吗?”

    “当然,在这里经营早点摊,也不是随便就能来占位卖的。每个摊位,都按月收钱,还要交一笔治安管理卫生费。除摊位钱和这卫生费外,每月还要交税,因为是小本经营,所以是按月包税。相当于店面的营业税,不过税额较少。总的来说,虽然要交税交费,但他们依然还是能赚钱的,而且还能赚不少呢,要不这早市也不会这么热闹了。”

    承乾惊叹,“这里跟汉京一样的热闹,可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真是令人称奇!”

    “你刚来,还有更多惊奇之外你没发现呢。”李超笑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23章 致命一击

    吃完早餐,李超掏出钱包,从牛皮制成的钱夹子里取出一张一百文的宝钞放到桌上。两人两碗米粉,才十二文钱,李超却直接给了一百文。

    妇人双手在围裙中擦拭几下,接过钱看了几眼。

    宝钞其实已经在岭南流通,钦州港更是流通很广。因为宝钞携带方便,商人们都爱用宝钞。尤其是李记钱庄的宝钞,甚至比朝廷的金券还好用些,这种花花绿绿的纸钞,拥有极高的防伪技术,看一眼就能知真伪,一般人想仿也仿不了。

    小姑娘抱着一个竹筒过来,里面装着的是铜钱。

    李超笑着道,“不用找了,你家的米粉确实味道不错,多的算是给你的打赏了。”

    妇人早听闻越王和蔼近人,大方豪爽。可毕竟是头一次接待越王,闻言推辞了几下,最终屈身行礼谢过。

    承乾见妇人欣喜的把宝钞收入怀中,有些惊讶的道,“她们怎么愿意接受纸钞呢?”

    “货币最重要的就是信用,只要有信用就能流通。而只要有信用能流通,那么不管是金钱还是铜币,又或者是纸钞,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李超对承乾解释道,大唐为何能流通宝钞,就是在于信用。李记发行的宝钞,百姓拿着能购到物,也能随时兑换成铜钱,也可以拿着向朝廷纳税。既然能够畅通无阻的流通使用,那么百姓当然愿意用宝钞,毕竟宝钞携带方便,哪怕是找零也方便。

    岭南的百姓也一样。

    钦州早点摊的商贩们,他们卖早点,客人们吃完后有用铜钱付账的,也有用钞付的。甚至付钞的比例还更多,商贩们收了钞,不管是用来向官府交摊位费卫生费还是税费,甚至是去购买大粮和牛肉,都能用。

    良好的信用体系,使得如今纸钞就是钱。

    在这种情况下,钦州李记钱庄分行,每天都吸纳大量的金银铜钱,这些原来的金属货币不断的流入,然后被兑换成纸钞换出去。

    李记收进来的这些金银铜贵金属,会进行熔销分解,然后送去李记的铸币厂,铸成金银铜钱,仅是这项,李记转手就赚了一大笔。而另一方面,纸钞在岭南流通开来,也大大提升了岭南商贸的兴旺。

    纸钞流通,代表的就是充足的货币量,大大方便商业交易,尤其是纸钞轻便易携,更是方便了交易。

    “天下人都拿着纸当钱交易,想想都让人惊叹。”承乾道。

    李超笑着起身,与承乾一起沿着街道散步。“可别小看这纸张,纸能成为钱,那是有着充足的信用体系支撑着,这个信用,是有着充足的金属货币的存储准备。”

    “老师,我在京时曾听说,纸钞的流通,让商业兴盛许多,甚至连朝廷的税收也大大增加。此外,据说使用纸钞后,也大大减少了假钱的流通。”

    “纸钱大量流通,金属钱币大量储藏在钱庄和朝廷的银行和府库之中,减少了流通。一般人已经更接受纸钞而不是钱币,因此假币制造风险依然大,但收益却减少了,所以造假钱的人就少了。”

    以前用铜钱的时候,造假铜钱还是比较多的,铜铅锡比例改变一点,就能获得许多利润。毕竟铜钱成色差点,可一般也不那么容易就看出来。

    但纸钞就不行了,纸钞虽然本身一钱不值是张纸,可印刷的技术却非常先进,极能仿照。或者说,现在除了李记拥有雕刻钱版以及印刷技术,其它人根本没有这种技术。

    另一方面,现在想铸假钱也难了,现在的金银铜币,比以前的孔方钱铸造技术更高,中间无孔,两面有浮雕,周边有齿纹,极难仿铸。一般人依铸不出,这可不是以前的孔方钱,基本上没什么技术限制。

    “不过依然还是有不法之徒用假钞假钱的,不过他们用的假钱假钱假的惊人,有的就是拿张纸自己写写画画,就敢充当钱钞。这些蠢货,多数一出手就被抓,不过却也有些人居然还真收了这样的假钱,也是让人惊叹。”

    朝廷对于假钞假钱打击十分严厉,制造贩售的,一经发现,都是重刑,起码二十年以上的劳改。哪怕是使用假钞假钱,都要重罚。

    对于这个问题,朝廷是绝不姑息轻饶的,李记钱庄甚至有一支专门的打假队伍,四处追查这些人,一旦发现,立即通报朝廷。

    “太子,我考考你,你觉得纸钞在岭南流通,除了方便之外,还有何深意吗?”

    “深意?”承乾意外。

    “老师,这还有另外的深意吗?”

    李超笑着摇摇头,当然有深意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来说,货币是其经济体系里极重要的一环。往小了说,哪怕是岭南只流通朝廷的金属钱币,那也等于他们被征收了一笔很重的铸币税。

    就如朝廷如今铸的铜钱,实际上并不纯铜,含铜才九成。金银币也是如此,九成的纯度,意味着铸币的利润很高,钱币发行在岭南,那就相当于征收了一笔铸币税。

    而如今流通的是李记和朝廷发行的纸钞,那就更不得了了。

    岭南的商人、百姓手里都握着纸钞,金银铜大量流入李记和朝廷手里,这实际等于整个岭南的经济都被朝廷绑架了。

    朝廷有无数的手段,可以搞垮岭南的经济。

    “有这么厉害?”

    “当然,民生、经济,这可是相当重要的。”

    “感觉好复杂啊。”

    “其实也并不复杂,只要你学习了解这个体系,那么你就会觉得一切很清楚明白了。”

    ······

    刚回到中城,冯盎就来拜见。

    如今冯盎这个高州刺史,一直滞留在钦州。

    冯盎和他的叔父和他的三个儿子,这些原本冯家在各州担任刺史的重要人物,除了一个冯智戴入京,还有一个冯暄也被送去京城,其余的都在这了。

    李超任命了冯盎为高州刺史,可却根本没放他回去的意思。以让冯盎协助自己的名义,一直让他们留下。

    冯盎也几度请求返回高州任事,但李超就是不肯。

    太子承乾代天子巡抚岭南,又带来了一万兵马,现在这一万府兵已经开始进驻钦罗等几州之外。

    连高州,都被李超驻扎了三个军府三千人。

    这简直就是一把利剑,一下子扎在了冯家的心窝子上。

    冯盎再也忍不住了,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到时冯家就要彻底失去对高州的控制了。

    实际上,李超也确实没打算让冯盎再当高州刺史。

    李超的策略很简单,先把高、春等几州原来就由冯家控制的相邻几个州合并为一个,然后把其余几州降为县,并省撤了几个。

    然后第二步,李超一直扣留冯盎在身边,并不让他回去。

    等到如今,李超在高州设立三个军府,派驻三千朝廷府兵驻守。下一步,李超就要任命高州的几个县令。

    之前高州的县并撤之后,县令都是检校职,也就是暂时代理。现在李超要任命正式县令,但却不是原来冯家的人,而将是承乾带来的官员。

    高州刺史还是冯盎,但冯盎留在钦州回不去,下面的各县县令又将换成朝廷派来的官员。又有三千府兵驻扎高州紧要之处,一步一步,夺冯冼两家在高州的控制。

    下一步,李超还将调来府兵们的家眷移民,招抚俚獠入籍等,一步步分化削夺冯冼的影响力。

    坐在前厅等候召见的冯盎很痛苦。

    最近他愁的是吃不香睡不好,头发都白了许多。眼看着李超一步一步的把冯家逼到了绝境,他却无力反击。

    他本来以为,李超的胃口不会那么大。他想着李超夺了钦合罗诸州后,会满足。可明显,李超的胃口远不止这些。

    裁并两广州县,李超的杀招一记接着一记。

    今天一早他才得知,李超要在高州设置三个军府,派驻三千府兵长驻高州,甚至还要迁他们的家眷前来。

    前厅里,冯盎坐了许久,可除了刚进来时,有人送上一杯茶,后面再没人过来了。一杯茶喝完,也没有人续。

    想想他被人称为南越王,可如今却是这处境,不由悲从心头起。

    又足足枯坐了半个时辰,才终于有一个人出来。

    “太子殿下召见高刺史,请随我来。”

    冯盎起身,跟着那个人前行。

    太子在庭院里召见冯盎。

    冯盎行礼拜见,刚准备开口,结果旁边的李超却先说话了。

    “耿国公,刚刚我与太子殿下谈及耿国公的功劳,都对耿国公赞叹不已。耿国公劳苦功高,在岭南也是威望着著。尤其是这段时间,钦州港的建设,耿国公更是出力极多。钦州刺史原来由我兼任,但我呢并不适合长期兼任此职,因此我刚才向殿下推荐由耿国公来接任钦州刺史一职,刚才殿下已经同意了。”

    冯盎愣在当场。

    他接任钦州刺史?那高州呢?

    “臣谢殿下厚爱,臣向太子举荐高州刺史接任人选,臣之叔父接任。”

    李超笑了笑,“耿国公,高州刺史人选已经商定了,将由泷州刺史陈龙树接任。”

    陈龙树接任高州刺史,冯盎如遭雷击。陈龙树,冯家死仇啊,当年陈龙树的父亲可是被他亲手所斩杀。

    “殿下!”冯盎抬头望向太子承乾。

    可是太子却道,“耿国公,此事已经议定,不能更改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24章 新杀招

    冯盎沉默着退下,眼里是压抑的怒火。

    李超端着茶杯悠闲的喝着茶,冯盎的不满他全看在眼里,也知道他心里压着火。可李超却故意视而不见,此一时,彼一时也。

    早几年,冯盎归降之时,大唐还只打下了中原半壁江山,四方平定,北方又有突厥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冯盎等以岭南归附,朝廷求之不得。哪怕他们的归附是有条件的,要保持岭南豪酋世袭割据的羁糜局面,朝廷也都痛快的答应了。

    “老师,这样做会不会太过了一些,万一冯氏反了,只怕岭南局面又要变数啊。”

    喝了口茶,李超告诉承乾,“我们并不怕冯家反,冯家眼下要是敢反,那就是自取灭亡。他们一反,对于朝廷来说,其实还是好事。”

    “怎么还会是好事?”

    “因为他们一反,我们就师出有名,可以将岭南最大的地方势力连根拔起了。”

    承乾听出李超话里的杀意,惊讶的不行。他没想到,老师刚还和冯盎笑眯眯的说话,暗里却已经预埋杀机了。

    “就不能用怀柔手段吗?”

    “如果冯家肯正面现实,朝廷当然也还会给他们妥善安排的。只可惜,冯盎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们这样突然把他们手里的权力夺走的。而朝廷,也不可能放过眼下的大好机会,花上一二百年时间来慢慢怀柔解决岭南的问题。”

    “长痛不如短痛,岭南的变革,就如同新生儿产前的阵痛,这是必须需要经历的。”

    李超确实是给冯家留了点退路的,调冯盎任钦州刺史,这是一个态度。如果冯盎肯接受,那么虽然以后冯家不可能再世袭高州等地,当不了土皇帝,但他们在岭南的那些土地、财产还是他们的,冯盎和冯家人也一样还能当官,只不过别想再当土皇帝了。

    但李超也早确定,冯盎绝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堂堂南越王,岂愿拱手让出手里的权力?世间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一步,冯盎也不能。

    李超在做出调任冯盎的同时,就已经布下了一张大网,张网以待,就等着冯盎自投陷阱了。

    “冯盎果真会反吗?”

    “一切都有可能。”

    承乾沉吟,问,“那老师已经做好应对准备了吗?”

    李超笑道,“当然,不打无准备之战,永远不要挑起一场战自己无法结束的战斗。这场战斗,是我们挑起来的,因此我早已经有了应对计划。我已经给冯家留了选择的余地,选择权尽在他手,我们后发致人,但却早有准备。”

    冯盎阴沉着脸回到住处。

    李超已经完全不给他冯家活路了。

    将他调任钦州刺史,把冯家的仇敌陈龙树调任高州刺史,高州各县县令都换上了朝廷的人,又驻军三千,李超这是要彻底的削夺冯家对高州的控制。

    钦州刺史,不过是个拙劣的谎言。他这个钦州刺史,肯定就和现在一样,整天被困在钦州牙城里,哪都去不了。

    说是刺史,其实就是李超的囚犯。

    思虑良久,冯盎认为自己不能再退让了。再退,身后就是万丈悬崖,岭南就再无冯家的立足之地。

    绝不能坐以待毙!

    他招来儿子,“找个可靠的人悄悄出城,去找你舅父!”

    冯盎的妻子是岭南俚獠第一大族冼家人,冼氏也是冯盎祖母冼太夫人的孙侄女,事实上冯盎的母亲也一样是冯家女子。自冯盎祖父起,冯家三代家主都与岭南最大的俚獠首领冼家联姻。

    这也是岭南那些汉族豪强立足岭南的方式,与地方上强大的俚獠大族联姻,强强联手,获得地方上的控制权。

    “父亲,我们要反吗?”

    冯盎冷声道,“看局势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得破局,不然岭南就无冯家立足之地了。”

    局势到了此时,冯盎也还没有想着要真正反了。冯冼联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