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68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768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最前面的是八岁的李琮,也是这次带队去打架的头。他脸上还有点鼻青脸肿呢,“本来我们打赢了,可他们后来喊了人来,仗着人多势众,一群打我们几个。”

    “那就是打输了?”李超呵呵笑了两声,“居然敢跑去打架,还打输了,真是丢我李三的脸,我看你们母亲惩的还太轻了。我罚你们禁足闭门思过三天,抄千字文十遍,另外还要罚清扫马棚!”

    李琮不服气。

    “以后每天晨跑时,腿上各加一斤沙袋。”说完,李超就扔下一脸幽怨的李琮走了。

    这些小兔崽子,就不能惯,一惯就容易出纨绔,必须严格教育。好在十三娘不是那种宠孩子的人,李家的家规很严,也执行的很好。

    汉京。

    承乾看着报纸,脸色阴沉,早饭都吃不下。

    “殿下,是妾身的饭菜做的不合胃口吗?”太子妃问。

    “不,只是没有胃口,你多吃点,我先走了。”承乾面前的饭菜一口没吃,他起身离开。

    御书房。

    承乾看着王承恩,这位父亲最信任的宦官,此时也依然担任着内侍太监之职,依然管着整个宫廷事务。

    承乾感觉自己虽然做了监国太子,可自己却依然只是摆在明面的傀儡,事事都无法作主。

    “王太监,孤要面圣。”

    “陛下最近都不见人。”

    “你向陛下禀报,孤有重要的事情要见陛下。”

    ·······

    李世民很早就醒了,他没有贪恋床上的温暖,也没有留恋美人的温柔。起床,穿衣。面对着那面等身高的巨大穿衣镜,李世民仔细整理了衣裳。

    老了。

    外面还只是蒙蒙亮,穿好衣服后,李世民就离开了。

    洗漱、晨练。

    回到书房,李世民已经精神抖擞。

    他的桌上已经沏好了热茶,还摆着几样点心,同样也还有几份最新的报纸。

    李世民坐下,先翻看了一遍。

    报纸确实好,哪怕深居宫中,也能看到天下的消息。一份报纸,大到天下时事,小到今天的肉蔬价格都有。

    看完报纸,李世民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了一会。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李世民听到王承恩的禀报,睁开眼。

    “不见。”

    他知道太子见他想要说什么,太子是因为他插手朝政,直接推行废除门荫和三卫的诏令。

    “朕是在替他擦屁股,他却还在埋怨朕。朕知道见了面,他也不会有什么好话可说,干脆不见。”李世民道。

    王承恩在一边道,“殿下心里憋着一股气,这样不见也不好吧。”

    “朕是为了他好,也是为了大唐。朕不希望等哪天朕一走,这天下就乱了。”

    ····

    承乾等了一天,结果只等来皇帝不见他的回复。

    “王太监,你真的跟陛下禀报了吗?”

    王承恩躬着身道,“老臣怎敢欺瞒殿下。”

    承乾心中郁结,无奈的离开。

    御书房会议。

    “诸位相国,你们对最近诸多封臣们所上的奏折怎么看?”

    门荫制废除诏和推恩令诏颁下后,贵族的高官们反应很大,尤其是贵族们,纷纷上书朝廷,许多人表示反对。

    而在这些奏章中,也有不少封臣请求设立贵族议会。

    “贵族议会有何必要?”魏征问。

    “可以安抚贵族,打一棒子给两枣总是应该的。”说话的是马周。

    “说来说去,这个议会到底是怎么样的?”也有宰相还不清楚这贵族议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贵族议会,也称贵族大会,所有的实封贵族都为议会的议员,而议会有监督议政之权。”马周说道。

    监督议政权,权利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褚遂良在一边补充,“贵族们也希望议会成为朝廷的咨询顾问。”

    长孙无忌笑着道,“这么说,这个议员,倒有点类似于散骑常侍了?”

    散骑常侍,是个比较清贵的官职。

    汉时,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东汉省散骑,改以宦官任中常侍。后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称散骑常侍,改士人任职。

    这一官职的职责,就是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到后来,又有祭酒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等。南北朝时,隶属门下省,后来南朝梁还一度专门设立了散骑省。

    到了此时,散骑常侍为正三品下,职掌规谏过失,侍从顾问,但并无实权,为尊贵之官,常做为将相大臣的加官。

    现在封臣领主们想要朝廷设立贵族议会,议员们的职责,其实就是备皇帝咨询顾问,规谏过失,并希望有监督朝政之权。

    没有行政之权也没有立法之权更没有财政之权,只一个监督之权。

    贵族们的要求并不算高。

    “孤觉得封臣们的要求也不过份,朝廷废除门荫制,行推恩令,总也得给封臣们一些补偿。这个贵族议会,让封臣领主们有一个参政议政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监督朝政,规谏过失,倒也合适。”

    承乾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支持设立这个议会。

    长孙无忌却反对。

    “臣以为,封臣们按制有权可向朝廷上呈奏折,陈抒意见,并不需要特别再设立一个贵族会议。”

    “孤认为有必要,大唐的封臣是谁?他们是大唐帝国的建立者,如今也是帝国的边疆屏藩,甚至在朝中处于高位。比如在座的诸位宰相,你们不也都是大唐的封臣吗?封臣们的意见,朝廷要倾听,封臣们镇守边疆,必须要重视。仅仅只是上呈奏折远远不够,这个议会,让封臣们的意见更集中,甚至可以发挥更好的监督作用。”

    官员治国,而贵族封臣监督,承乾以为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平衡。

    “事实上,在七年前,孤巡抚岭南,那时太师就已经在岭南首开议会。岭南议会已经建立七年多,运行至今,对岭南的安稳和发展,起到了极好的作用。”承乾说道,“孤以为,如今朝廷应当设立贵族议会,而且还应当设立另一个议会,由地方上的工坊主、商人、地主等组成的议会。”

    长孙无忌眉头紧皱。

    “殿下,朝廷有御史台,有那么多言官御史监督朝政还不够吗?”

    承乾反问,“多有些人监督又有什么不对吗?”

    “殿下,此事只怕陛下不会同意。”

    太子一听陛下两字,脸色变的更加不好看。

    他声音冰冷的道,“孤为监国摄政太子,统摄国政,陛下早已经不问国事,此事由孤决定。”

    “诸位相国,现在你们可以表明你们的态度,谁反对,谁赞成!”承乾目光从宰相们身上一一扫过。

    太子这是逼宰相们表态了,他的态度已经表明,现在该宰相们。

    这是要表决,朝廷极少发生的事情。

    以前,皇帝一般都不会先表明态度,而是先与宰相们沟通。因为如果皇帝先没有与宰相们沟通好,一旦发生皇帝与宰相意见不一,甚至多数宰相反对的情况,那就会很尴尬麻烦。

    毕竟,令出中央,皇帝的意图也要通过中枢。若没有宰相们通过签名,皇帝诏书就无法通过。

    现在太子就没按常理出牌。

    “臣赞同设立议会!”

    一片凝重气氛中,尚书令马周率先表态支持太子。

    “臣反对!”中书令马周也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他反对。

    “某也反对。”翰林学士承旨魏征也反对。

    二比一,形势不容乐观。

    承乾目光望向侍中房玄龄,在宰相中,这位的威望更高。

    “房相!”

    房玄龄摇头,“臣也反对!”

    承乾失望的看着这位老臣,这场会议对承乾无比重要。他也迫切的需要得到宰辅们的支持,可是现在看来,出乎他的意料。

    “殿下,臣支持!”御史大夫杜淹出人意料的表态支持。

    “臣支持!”褚遂良道。

    “臣也支持!”岑文本也道。

    接下来,是军界这边,军界的九位同军机事,有几位不在京,但在京的几位,却都坚决支持太子。

    枢密使李靖、副枢密李绩、秦琼,兵部尚书刘弘基都支持。

    二十七位宰辅,此时有二十二位在,其中支持太子的十七个,反对者五个。

    承乾脸上露出了笑容。

    “既然有这么多宰辅赞成,那么此事就此定下来。翰林院草诏吧!”

    长孙无忌也没料到他和房玄龄、魏征三人带头反对的情况下,结果还只有五人反对。

    “殿下,是否先奏请陛下决策?”

    承乾挥手,“不必了,孤监国摄政,此事就此议定,草诏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95章 废太子,除李党

    翰林院草诏,御前会议通过,宰相用中书门下之印,承乾立即签名用玺通过,门下省审核。

    全套程序走完,当天诏书就正式宣告天下。

    大唐贵族院和议会成立。

    所有拥有大唐爵位之贵族,自动获得贵族院议员资格,而天下各地有名望之商人、地主、工坊主等,也将获得议会资格。各道州县,也将设立地方议会,议会获得议政监督之权。

    北宫。

    李世民今天又在读资治通鉴,这本史书不同于其它的史书,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这本书有许多李超的个人论点,是有侧重的一本史书。读这本书,李世民觉得能明白李超的许多想法。

    比如李超在写到汉武帝的时候,就写到“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里面就说到汉武有亡秦之失而没亡秦之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秦朝灭亡,有秦始皇所托非人,二世和赵高不知改过之因。而汉武在晚年过而改之,并且选择了霍光这样可靠的顾命大臣有关。

    卫太子还在位的时候,曾经劝谏武帝不要兴兵伐匈奴,而贻害百姓,武帝说,坏事都让我来做完好了,我死之后你好好休养生息就行,好人你做。

    “顾托得人。”李世民喃喃念诵着。

    “陛下!”王承恩一脸焦急进来。

    “何事?”李世民合上书。

    王承恩急忙将刚刚结束的御前会议结果告诉皇帝。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太子居然用这种强硬的手段,直接通过了议会诏令?甚至根本不请示自己?

    太子要干吗?

    他要上天吗?

    李世民胸口起伏,此时他心里有一句脏话很想讲!

    “孽畜!”

    “放肆!”

    “他眼里还有朕吗?他这样做是想干嘛,要防着谁?”李世民气的拍了桌子,承乾搞这套动作,这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吗?

    “立即传太子入见,让他滚来见朕!”李世民怒气冲冲的对王承恩道。他已经气的都要打人。

    王承恩匆匆而去。

    李世民感觉一阵晕炫,差点没站稳。

    他缓缓坐下,心里一阵疲惫。他原以为太子已经长大成熟了,可现在看来,太子幼稚无比。甚至已经开始故意跟他对着干了,上一次,那个领主增兵案,太子也是不顾他的意见,强行通过。

    事后,他也没有半点知错悔改之意。

    而这一次,更是大胆,居然敢在他面前玩这种手段。

    “不成器啊!”

    “太子已经被李超、马周他们给教坏了,他更信李超更信马周他们,却不相信自己的父亲,难道朕还会害他?这大唐江山,将来朕还不是要交给他。”

    长吁短叹。

    许久之后,王承恩回来。

    “陛下,殿下来了。”

    “让他进来。”

    承乾进殿,平静的向皇帝请安。

    李世民盯着这个已经长的跟他一样高的儿子,看着他那脸上淡然的神情,心里刺痛。

    离心离德。

    “跪下!”李世民冷声道。

    承乾站在那里,却没有跪。

    “父皇,儿臣犯了何错?”

    “今天的御前会议是怎么回事,那诏令又是怎么回事?”

    承乾站在那里,神色自若的答道,“儿臣奉陛下之旨,监国摄政,正常处置国事而已。那诏令,是经过御前会议,与三院宰辅商议过后,得到绝大多数宰辅支持后,由翰林院草诏,门下省审核,并经三院宰辅同意用意后,方颁告天下。所有程序,并没有一处违制。”

    “你可奏报于朕?”

    “不曾。”

    “为何不奏报经朕同意先?”

    承乾答,“陛下当初让孤监国摄政,是代掌国事,并没有说要事事请奏陛下。且孤以往欲求见陛下一面都不可得,上呈的奏章也无一得到回复,既然如此,上奏又有何用?”

    李世民紧咬着牙关,怒视儿子。

    “你还不知错吗?”

    “儿臣何错之有?”

    李世民怒极而笑。

    “承乾,你别忘了,你是朕的太子,就算你是监国,那也是朕让你监国的。朕能让你监国,也可以不让你监国,甚至朕可以不让你再做这个太子!”

    承乾目光直视皇帝。

    “陛下是要废了儿臣?”

    “朕在考虑!”李世民冷冷的道。

    承乾摇头,“儿臣并未有错,错的是父皇。如何父亲要废了儿臣,儿臣无话可说,但父皇早晚有一天要后悔的。”

    李世民大怒。

    他叫承乾来,是想看到儿子认错。可现在承乾不但不肯低头认错,还这样跟他硬顶,还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让李世民真的怒极。

    “你真当朕不敢废你吗?”

    承乾闭嘴,不再答复。

    “滚,滚回去。”

    ······

    “立即宣诏中书令长孙无忌、侍中房玄龄、尚书令马周、翰林院承旨学士魏征、岑文本、枢密使李靖、御史大夫杜淹入见!”

    “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