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19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819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汉京。

    持续的暴雨,让汉江的水位也是暴涨,汉江的支流丹江、唐河等同样水位高涨。

    因为修建西运河,现在汉京西北有丹江水库,西南则是汉江大坝,连唐河白河等附近河流,也一样有许多水闸。

    这些水库大坝船闸,过去让缺水的襄邓平原上水利灌溉大大方便,解决了缺水之若,同时也让航运运输大加便利。

    不过如今,也使得汉京面临着水灾威胁。

    丹江水库和汉江大坝都不得不加大泄洪量,以保证大坝安全,可一泄洪,却又让下游水灾加重,大片大片的地方被淹没。

    襄邓地区大量百姓受灾,许多都往汉京逃。

    皇帝的南下亲征计划被迫搁置,到处是汪洋大水,如何南下,军需如何转运?

    甚至连预定的二十万大军,都无法完成集结,许多府兵都成了灾民,逃难去了。

    “必须停战。”

    房玄龄在皇帝缺席的御前三院联席会议上,掷地有声,一字千钧。

    眼下这种局面,已经不是平乱的问题了,救灾的问题更加迫切。连汉京的城墙跟边,都聚集了无数难民,这还怎么打仗。

    “谁愿意随某入宫进谏?”房玄龄问。

    长孙无忌虽然不太看好这种逼宫式的进谏方式,可也知道眼下并没有什么其它的好办法挽救时局了。

    皇帝现在基本上不早朝,连御前会议也很少参加。中书门下代为理政,然后呈上的奏章多数又转到了枢密院,由枢密院的翰林学士们代为批阅,最后再转回来。

    长孙无忌听说现在皇帝白天哈欠连天,整天昏昏欲睡,可一到晚上却龙精虎猛,经常夜御几女。

    他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人造谣,可后来亲自入宫见到了皇帝,才发现,果然如传言一样。

    皇帝瘦了许多,面色发青。可皇帝自己却说身体很好,说服了那丹药之后,精神极佳。甚至那天,皇帝因为高兴,还御赐了一颗长生不老药给他,说这药珍贵无比。

    服一粒起码能延寿一年。

    那丹药带回家之后,长孙无忌就扔给自己家狗吃了。

    对于丹药占卜这些,他是不信的。但皇帝很信,当年张超跟皇帝说过那套神神鬼鬼天命的东西,结果皇帝还真信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真如张超所料的一样,让他一度也有些半信半疑。可再后来,长孙无忌又不信了。

    若张超真能看到那些,他当初为何要保扶一个将来要杀他儿女抄他家的人当皇帝?

    所以说,这些东西,终究是不可信的。

    连天命这些都是虚的,长生不老药岂不更假?

    可皇帝偏偏就信,还说什么当年秦始皇和汉武帝一样寻找长生不老药,只是他们两个没有找到,而自己找到了。

    “同去!”长孙无忌应道。

    尚书令宇文士及老了,他不太想参与这些事情之中。他以前和萧瑀、陈叔达他们是一批的,可惜这些老伙伴早就死了。

    他犹豫着。

    房玄龄目光扫来。

    “宇文令公,你退缩了,害怕了吗?”

    宇文士及无奈,“同去吧。”

    三位令公表了态,其它人自然也就没有退缩的道理,枢密院的同军机事大多在外领兵,屈突通老元帅代掌枢密院,毫不含糊,声若洪钟的说声同去。

    原本二十七位宰辅,现在京中只有十八位。

    另九位有的在外领兵,也有如魏征,还被关在牢中。

    十八位宰辅,头顶梁冠,身穿紫袍,手拿玉笏,昂首挺胸,往宫门而去。

    宫门前,身披着金色全身板甲的侍卫肃立,他们全身都被板甲摭住,只有面甲的孔洞后露出眼睛。

    “来者止步!”

    几把长矛架起,拦住去路。

    “我们要入宫面圣。”

    侍卫认识几位宰相,却并不让步。

    哪怕是宰相,也不是想进宫就能进宫的,得接到诏令有旨意才能奉诏入宫。要不然,就只能先通报,等准许。

    “立即去通报,说三院宰辅一起求见。”

    侍卫也不敢怠慢,拦下宰辅们只是他们的职责。

    王承恩闻讯赶到。

    十八名宰辅在宫外请求面圣,这可是在京的所有宰辅啊。这种事情,相当稀少,肯定是发生了大事了。

    “房相,长孙相国,还有诸位相国,这是发生了何事?”

    “请王公公代为禀报陛下,我们有要事面见。”

    “可以说下是什么要事吗?”

    “军国大事,事关国家社稷的大事!”

    王承恩碰了个钉子,也不敢有脾气,只好连忙入宫去禀报。

    宫里。

    李世民面对着御案上的奏折,却总觉得无法聚起精神来,打着哈欠,感觉眼泪都快要下来了。

    “陛下,需要进服丹药吗?”武才人问。

    最近武才人十分得宠,皇帝甚至已经有离不开她的趋势了。每天,都让她陪伴左右。

    武才人每天陪完皇帝陪太子,陪完太子还要照顾晋阳公主,也是非常辛苦。

    “嗯。”

    武才人取来丹药,又拿来酒。

    李世民接过服下。

    服过后,整个人飘飘荡荡的,却很爽。

    “陛下,奏章需要收起来吗?”武才人问。

    李世民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连眼都不想睁一下,随口道,“这些奏章你替朕收拾一下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69章 难不成让朕投降

    皇帝闭着眼睛神游天外,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笑容。

    武才人心里对着这个曾经让他充满敬畏的皇帝,暗暗鄙夷。外人都以为贞观天子有多么的英明伟大,可这段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后,她才发现,这个皇帝有多么让人失望。

    骄狂自大,刚愎自负。

    目光收回。

    武才人低头看着御案上的奏章。

    奏章翻开,那上面的字写的非常好,一个个小楷那么端正。本来她应当把这奏章合上,收拾整齐,可看着那些极好的楷字,却不由的读了进去。

    这是一本枢密院代枢密使屈突通上的奏章。

    说的是如今各地的叛军形势,里面奏报的很详细。

    武氏看着看着,惊讶发现,原来义父他们的势力已经如此之大。甚至大到让朝廷枢密使都充满忧虑的地步。

    这绝不是京城里宣扬的什么叛军气数已尽,正在苦苦支撑什么的。

    李绩又吃了败仗,依然没能攻过五岭。

    而程处默带领南诏兵马,却已经向北攻下剑南道南部的滇池周边大部份地区,昆州、黎州等地,打到了剑南泸水南岸。

    如今程处默带领的云南兵马,已经往西打通了与西面苏毗的阻碍,云南与苏毗联成一片。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江联通两地。

    而程咬金也已经与吐谷浑党项羌联合,这让父子俩也终于会师。

    屈突通提醒皇帝,程处默下一步可能进犯剑南道南部各地,若是不能击败他,那他就能一路往北,打到成都去。

    而程咬金则正谋划着进军汉中,从陇右直接进入汉中地区,到时程家父子南北夹击,蜀地必失。

    最危险的还在于,程处默带领的云南兵马,不但攻入剑南道南部,向西打通了与苏毗和陇右程咬金的通道,联成了一片。

    而且也使得岭南地区的叛军,现在跟西南西北地区的叛军联结起来了。

    如今从河西到陇右再到苏毗,然后是剑南、云南,再广西、广南、广东,一直到福建、浙江、江南,叛军最大的两股势力已经汇合。

    虽然说他们的汇合,限于地理,交通交不方便。

    两军形成了一个狭长的长带。

    可不论怎么说,两股叛军现在都合在一起了。

    叛军现在对江西、湖南、黔中、剑南、汉中、陕西诸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包围圈。

    尤其是叛军还得了到岭南俚獠、云南南诏、苏毗、吐谷浑羌氐还有黔中的獠人等的支持。

    若加上北方的两股叛军。

    朝廷的形势十分危急,叛军已经成势,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短时间灭掉他们,而是可能面临的是南北分治了。

    屈突通说大唐可能要面临南北朝的困境,到时可能会有北唐和南唐。

    “北唐,南唐。”

    武才人喃喃的念着,感觉不可思议。

    屈突通在最后说,想三五年内打赢这场战争,结束叛乱,几乎不可能。除非一点,想办法刺杀了张超,若是能够刺杀张超成功,也许叛军就再无挑大梁的主心骨,朝廷还有机会。

    若不然,朝廷就只能想着如何维持住北方了。

    武才人无法想象,自己的义父,那个平时看起来很随意的男子,居然有如此本事。

    她忍不住翻开其它的奏章。

    一份份的看了起来。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一回头,发现皇帝正坐在那里盯着自己看。

    “奴婢该死!”武氏吓了一大跳,面色苍白。

    朝廷的奏章,不是她一个才人能够随便翻阅的。

    李世民早就醒了。

    刚服食过丹药的他,现在精神极好。他刚才看到武氏翻看奏章的时候,也很怒。但随后,他听到武氏一边翻阅着奏章还一边口里做着点评,而那些评语,却很有章程道理,并不是胡言乱语。

    这可就难得了。

    他有意听一听,便没吱声。

    武氏跪地磕头,吓的面色苍白。

    李世民低头冷冷的打量着,等武氏头都磕破出血了,他才冷冷的说了声起来吧。

    “你可知道,刚才你的行为,已经犯了死罪?”

    “陛下饶命,奴婢只是一时鬼迷心窍。”

    “跟朕说说,这些奏章要如何处置?”

    “奴婢不敢了。”

    李世民拿起一本奏章扔到武氏脚下,“朕让你说,你就说。”

    武氏小心翼翼的偷偷打量了下皇帝,才拿起奏章翻看,迅速看了一遍,然后小声的提出了几条处置意见。

    李世民不置可否,又扔过去几本。

    武氏都能很快的给出意见,并非常符合李世民的心意,有些处置方法,甚至是他都没有想到过的。

    “嗯还不错,想不到你居然有这份才智。说,这份本事哪里学来的?”

    “回陛下,奴婢过去伴随夏花娘身边,不仅学习词诗歌赋,也经常读书看报。”

    “看报就能有这份见识,难得。”

    “今日之事,若是被外臣得知,你必死无疑,知道吗?”

    武氏点头。

    连泄露禁中语,都是死罪,更别说偷看皇帝奏章了。

    “不过呢,朕看你也算是聪明伶俐,就恕你一死。以后,你帮朕整理奏章,替朕把把关,朕没空批阅时,你代为批阅一下,事后跟朕再汇报。”

    “陛下,奴婢再不敢了。”

    “朕让你做,你怕什么。只要你不对外说,朕不对外说,有谁知道?”

    武氏见皇帝不似开玩笑,小心翼翼的答应了下来。

    “陛下,王承恩求见。”一名内侍在外禀报。

    李世民让武氏退到一边,“宣。”

    王承恩进来禀报,十八名宰辅集体在宫外求见。

    “又是什么事情,如此兴师动众?”

    李世民不满的皱眉,“就说朕今天身子不适,不见。”

    王承恩退下。

    来到宫门前,无奈的对宰相们宣布了这一个消息。

    房玄龄听了,抬头望着宫廷方向,良久,却是直接坐了下来。

    他就那样坐在宫门前。

    “你再去禀报陛下,就是陛下若是今日不见老臣,臣就在这里坐着不走了。”

    “房相,你这是何必。”

    “有事起来慢慢说。”

    房玄龄一声不吭,就坐在那了。

    王承恩无奈,他也不敢让侍卫上去拖这位宰相啊。

    长孙无忌也坐下了。

    宇文士及也坐下了。

    其它宰相们都坐下了。

    见不到皇帝,他们就不起来。

    王承恩急忙回宫去禀报,这都是什么事啊。

    “哦?还有这等事?”李世民听完之后,冷哼两声。

    “那就宣他们觐见吧。”

    皇宫。

    御书房。

    李世民黑着脸看着十八位宰相。

    房玄龄、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们也都黑着脸。

    君臣对坐殿中,一齐无声。

    良久。

    李世民才开了口。

    “你们说,让朕放了魏征、孔颖达、陆德明,还有那些闹事的学生、商人?”

    “你们还要朕跟承乾、张超请和停战?”

    ·······

    李世民越说越怒。

    “自张超起兵叛乱起,朕的将士似乎都站到了叛军一边。跟随张超南下的三万兵马,全都倒戈。然后张超一路攻城掠地,还没有人抵抗过,更没有人殉城尽忠。朕的地方官们,也都跟叛军穿一条裤子。”

    “现在,朕的宰相们,也成了他们的一党吗?”

    “屈突通,你昨天上的那个奏章,说什么南唐北唐,你是不是要朕去跟承乾划江而治,把江南都送给承乾,还是说要把黄河以南都送给承乾?”

    宰相们等皇帝一通怒火发完。

    “陛下,南方百年一遇的洪灾,如今南方基本上都受灾了,初步统计,起码已经有不下二十万百姓被淹死。无数房屋良田被淹,损失不计其数。陛下,这个时候,救灾是当务之急。”

    李世民哈哈大笑。

    “救灾?难道平叛不是最重要的?”

    “陛下,这种时候了,还谈何平叛?南方一片泽国,如何打仗?各地的府兵都成了灾民逃难去了,道路被阻,城池被淹,如何打仗?这种时候不救灾抚民,却还征兵打仗,岂不得天怒人恕。”

    “人心啊,陛下!”

    “陛下,此时暂时停战,救灾抚民,能安抚民心,也可以争取些时间重新调整部署啊。”长孙无忌也劝说。

    王承恩快步进来。

    “陛下,江南急报!”

    “什么急报?”

    王承恩小心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