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21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821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前的那场炮战,只是轰塌了扬州城的一角。

    那场炮战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南军轰塌扬州外城一角后,程名振和杨弘礼最终选择了投降。

    既然城已破,再强行抵抗,也只不过徒增伤亡而已。

    张超入城,也确实履行了承诺,没杀扬州一人。

    官吏基本上照旧任职,只不过南军接管了城防兵营,府库物资等也交接给了南军。

    程名振和杨弘礼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愿意留下。

    拔乱反正,一切都迅速好转。

    就连被轰破的城墙也被迅速的修补好了。

    张超还派人加固大堤,又接纳安置灾民,调拔粮食,建立安置营地等等。

    一切有条不紊。

    太子承乾率领的右军,也横扫了大半个淮南,如今整个淮南都被南军攻下,承乾也回到扬州城里。

    还有一个极好的消息,张超的妻妾儿女们,也陆续的回到扬州。得益于南军的行动,她们得以提前就到了南占区,可以不必再辛苦辗转去广州。

    这段时间,隔三差五有妻妾孩子赶到扬州团聚。

    大家都很高兴,唯有崔莺莺和卢四娘憔悴许多。一个丧女,一个丧子。

    崔莺莺见到张超第一面,说的第一句话说是,“一定要替夏花报仇!”

    张超答应了她。

    扬州临时的内阁衙门。

    内阁会议正在举行。

    内阁会议由首相张超主持,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议会等不隶属于内阁的部门未参加,太子也一样未曾加。

    正常情况下,内阁会议太子并不参加。

    内阁统领的六部以及诸寺监还有枢密院各部门长官都参会。

    今天会议,主要还是讨论下一步的行动。

    到底是进攻还是暂停。

    如果攻,要往哪攻。

    “汉京朝廷已经派出了使者前来,提出想要暂时休兵罢战,说是如今洪灾肆虐,百姓受苦,朝廷希望与我们为天下苍生考虑,暂止刀兵,一起救援灾民。”

    张超坐在那,面带着微笑向大家说道。

    “这不过是朝廷的缓兵之计,我们一定不能上他们的当。若我们答应休兵,他们肯定要从各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甚至会从北方草原和东北调集各蕃部南下。”

    “对,我们不应当给汉京这个喘息之机,趁现在势头,应当直捣汉京。”

    张超和承乾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暂时不直接进攻汉京。越靠近汉京,那里的兵马越精锐,将士对皇帝的忠心越高。而且,京畿地区,不但有大量精锐禁军,而且还向来设立了许多军府,这些府兵可是最精锐的。

    不过他还得让监国朝廷的大臣们同意他的这个战略。

    首先,他得说服自己的内阁。

    “诸位想一举攻下汉京的想法我也能理解,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从起兵到如今,也不过半年时间,已经攻下近半壁江山。这一路顺风顺水,出人预料。可我们扩张太快,也有些根基不稳。眼下南方大水,百姓受灾,我们也不能这个时候对百姓不管不顾,不然,就算我们拿下汉京,这回头烂摊子收拾起来也会非常困难。”

    “据报,如今南方大水,被淹死百姓已经超过二十万人之众,这可是相当惊人的。若是再不及时救援,只怕这个死亡数字会更大,尤其是灾后的饥荒、瘟疫会相当严重。”

    好几位内阁辅相都有些皱眉。

    他们不明白张超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浇冷水。

    “当然,我们不立即进攻汉京,不表示我们就要停滞不前。江西湖南的百姓还在水灾中受苦,朝廷却无力救援,我们有这个责任去帮助他们。我们下一阶段,就是要组织船队和救援人员,赶去江西、湖南,救援那里受灾的百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汉京那边不是说要停战救援百姓嘛,我看可以谈的。我们就跟汉京方面提出一个救灾包干区嘛,各自划片包干。我们能者多劳,就把长江以南和淮南还有淮北两道诸地,都给包圆了。”

    “这些地方,朝廷可以撤走他们的人员,然后把地方交给我们来组织救灾。”

    “救灾划片包干!”

    一群大臣们都非常佩服张超的那张嘴,明明就是划分势力范围,却说的这么好听,什么救灾包干区。

    不过如果朝廷真的能答应的话,那这事还真有搞头。

    长江以南加两淮地区,这样一来,首先朝廷就将彻底失去长江以南和沿海出海口了。

    “朝廷只怕不会答应啊。”

    真能答应才有鬼啊,这要一答应,岂不就成了北唐南唐两个朝廷了。

    “答不答应没关系,反正提出停战救灾的是他们,我们响应他们的提议,他们又拒绝,那也还是他们啊。百姓到时会看到,朝廷是多么的没诚意。而我们呢,会拿出实际行动来,立即组织船只人手和救灾物资赶往江西湖南灾区救援。”

    这是先斩后奏了。

    朝廷许不许,张超都已经决心要把江西湖南吞并了。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上来说,想在江南立足,那么有一个先决条件,守江必守淮。东南的防御格局,就是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南北对抗,南方主要依托长江和淮河。淮河与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经营淮河,还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的双重意义。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和长江的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都非常清楚,守江必守淮,更是南朝各代的共识。

    在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二是瓜洲渡,分处建康的上下游。在这两处渡口的南岸,分别有京口和采石,北岸分别有广陵和历阳。这都向来是置重兵把守的。

    而在淮河一线,同样有军事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

    在淮西,主要是钟离和寿春,在淮东则主要是山阳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挡颍河和淮河上游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

    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是泗水。

    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入淮河。而淮泗水路,又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这个方向,若采取积极态势,还可以经营徐州以图黄淮,实力强盛时可前出淮北进取中原。

    一般南朝如果丢淮河一线,则也就差不多要完蛋了。

    当然,要想保守南方,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得控制长江中上游的荆襄阳和巴蜀。尤其是荆襄,荆襄若有失,南方朝廷同样守不住。

    因为荆襄处于长江中上游,天生的战略优势。

    正因此,张超此前才会夺取江南道后,立即趁水灾全军出动,先夺淮南,然后又出兵攻江西。

    哪怕襄阳拿不了,起码也得把荆州给夺下来。

    这是大的战略要点,拿下淮南后,若再拿下江西湖南夺得荆州,则再不惧朝廷的反攻了。

    江淮、荆襄,这是南方朝廷必须得夺取的两大立命之根基之地。

    这就如同立都关中的朝廷,必须紧紧牢握巴蜀和山南这两大立命根基一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72章 山头

    冷雨凄凄。

    乌云压城城欲摧。

    崔十三娘紧握着张超的手,眼里含着泪水。“我一静下来就会想到夏花娘,眼里全是她。”

    “我也很怀念她,那是个精灵,一个天使。”张超搂过妻子,将她搂在怀里,轻轻拍打着她的背。已经三十多岁的妻子,眼角也有了皱纹,她为张超生了七个孩子,四子三女,夏花她们是三胞胎。

    “也不知道她在那边可还好,会不会有人欺负她?”崔莺莺原本并不太相信来生不太相信地府这些。

    “她那么聪明,不欺负别人就好了。而且她那么可能,走到哪都会受欢迎的。”

    “我想为我们女儿建一座女庵,让女尼为她祈求来生幸福。”

    张超却是反对这种形式的,朝廷近年也一直是抑佛抑道的。

    “其实这种表面形式没有什么必要,若是你思念她,我回头请几个匠人,在家里花园里为她雕塑一座石像,还可以请画师,为她画一些画像,都可以留念。”

    晚上吃饭的时候,卢氏没出来。

    十三郎是卢家五姐妹里的大卢生的,大卢也生了三个孩子,一儿二女。小十三的惨死,让她几乎崩溃。

    张超吃过饭,去陪了她许久,好声安慰。若不是还有两个女儿,估计卢氏真的不会再留恋这生命了。

    西征的舰队正在准备之中,另外还有一支偏师将北伐,去进攻徐州、登陆,以期夺取淮北。张超这个首相事务很多,有人提议在江南的建康请太子登基,遥尊皇帝为太上皇。

    张超知道很多人都期望着太子早点打进汉京,或者早点称帝。

    这样一来,他们就都成了从龙功臣。

    可张超不想那么急,承乾也不急。

    眼下,他们打出的旗号,还是护新法和清君侧,他们对外称反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帝身边的奸佞。因此现在,急不可待的称帝,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大义名份还是需要的。

    况且,张超认为没必要在建康称帝立都,建康不是什么吉祥的地方,数朝都城,都是短命王朝。

    要称帝,也应当进入汉京后,在则天门登基御极,那才是名正言顺。

    “文远,张仲坚已经按枢密院的命令,让崔琰率兵去进攻黔中,并让刘仁轨和高侃出兵江西。现在李绩还守在九嶷山,却是进退失据,骑虎难下。”

    “很好,给他们发信,注意安抚百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一定要记住我们出兵的旗号,是清君侧、护新法。”

    “老马,各路兵马整编授番一事,也筹备的差不多了吧?”

    “嗯,已经差不多了,兵部这边初步商议的计划是设立十八个集团军。”

    集团军其实相当于现在汉京朝廷的南衙十二卫,类似,但又有些不太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今南军采用的是募兵制,军官和士官职业制,士兵则是义务兵制。所以现在的南军,其实是常备军性质。

    集团军下辖若干军、旅,旅以下是团营连排。

    最低正式编队为排,这也是适应火器作战,虽然眼下火器还不是主流,但这也是未来趋势。

    按编制的设立初衷,集团军是一个基本的战役军团,可以在方面内独立作战。

    不过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控制军队,南军军制也和朝廷的原来军制有些相似。

    平时不作战的时候,南军以营为单位分驻各地军营。团、旅、师、集团军,各部都只设立指挥部和参谋部,并不直接统领指挥下面各营。

    这和过去十二卫并不能直接统领各卫府一样。

    在战争时,通过兵部给兵符,枢密院发调令,组成作战部队,派遣指挥军官,这个时候才形成了战时军团。

    战后,也是士兵回营,军官返回各级。

    现在许多地方的兵,其实还是很混乱的。比如西北的程咬金、苏定方的兵,比如代北的单雄信、罗士信、牛进达他们的兵,还有如辽西秦琼他们的兵,还有南洋、信度等地的兵。

    张超要求是尽快的完成整编并授予各军番号,然后让他们按番号和编额补充或者裁撤精简部分军队。

    现在兵部和枢密院的商议是陆军十八个集团军的番号,海军三个舰队的番号。

    其实称为集团军而不称为军,实际上也是因为到了这个级别,就是一个多兵种合成部队了,步、骑、炮甚至是含有水师等,拥有的方面独立作战能力。

    “营州秦琼和老令公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代北罗牛单三位将军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陇右苏定方和程咬金所部授一个番号。而云南程处默将军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

    “岭南张枢密使所部整编为两个集团军,另外崔琰将军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高侃和刘仁轨将军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

    这已经去了八个集团军番号了。

    这其实也算是划分势力了,这个时候能划到一个番号的,以后在南军中自然是地位不一样的。

    剩下十个集团军番号,当然就是归现在集结于江淮一带的兵马。

    至于以后收编归附的唐军,肯定是整编裁汰。

    “我们的义务兵役法,也要尽快拿到议会咨询,然后通过。”

    张超主张的还是以法制国,以前李渊和李世民都说大唐以孝治国。但大唐不过二十年天下,却经历玄武门之变和汉京复辟之乱,如今又有太子的护法清君侧,可以说这以孝治国,其实非常的嘲讽。

    汉唐两朝,都说以孝治国,可天家皇族都是内斗的凶残。

    张超现在主张改成以法治国。

    他是希望以后议会得到立法权,朝廷和各级政府依法治国。不过这些如今有些太过于超前,所以这些法案,也还是由内阁来提出。

    “此事已经由兵部草拟了法案细则,也经过了仔细论证修改,回头我把草案先交给你过目。”

    “嗯。”

    张超对于这件事情很重视,就算如今议会暂时还得不到立法权,但这法也得立起来。国家不能人治,应当法治。

    “制订法案,不能闭门造车。兵部和枢密院只是在军事方面更加专业,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初稿后,也得广泛征求朝廷各部门,甚至采访民间意见。尤其是议会两院议员们的意见,尤为重要,他们代表的是朝廷各个阶层的声音。一旦法案最终通过,那么就是律法,以后要依法办事,不能随便朝令夕改,否则朝廷权威无存,所以立法之时尤其要慎重。”

    军制,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越发的需要重视。

    罢除府兵制和禁军制,改成全新的募兵制,尤其是这其中的义务兵制,更是需要十分谨慎的。而一旦成形,那么以后就将一直遵循此法。

    “我提一条意见,义务兵制,所有大唐子民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年满十八到二十一岁的男子,都必须参加征兵检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