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29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829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君侧?”张公谨慌乱了,这么多宰辅重臣,甚至连王承恩都参与其中,连本来应当已经要死了的李靖都在其中。

    这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对啊,李靖不是应当要死了吗,自己前些天才去他府上看过他,那时他确实是一副要死了的样子啊。

    他还在惊讶。

    可李靖已经驱马上前。

    “张将军,你是与我等一起去诛杀妖僧,还是要挡在这里?”

    张公谨下意识的道,“可罗那迩娑婆并不住在宫里啊。”

    李靖却已经策马过来,一手端着马槊。

    张公谨大叫一声,落荒而走。

    李靖等趁势接连夺关破门,一路打到了甘露殿。

    李世民昨晚正是睡在甘露殿,这是皇帝的寝殿,也是后三殿之首。

    殿上。

    李世民身披铠甲,手拄宝剑,身旁站在武才人。

    一群侍卫环卫在侧。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淹、李靖·······”

    李世民目光扫过闯入殿中的那些人,一个个的叫着名字。每叫一个名字,他的心就痛一分。

    张超造他的反,太子造他的反,秦琼、程咬金等人造他反,连平阳长公主都造他的反,可他还是想不到,有朝一日,居然连长孙无忌、房玄龄都会造他的反。

    “为何?”他愤怒的问出。“朕待你们不薄!”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为了天下社稷,请陛下手诏,立即将京畿兵马指挥调动大权交与中书门下。”

    六更减四,还欠22章。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83章 矫诏

    李世民惊怒交加,忍不住颤抖起来。

    房玄龄上前,“请陛下传位于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慢慢抬头。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房玄龄身上,“朕视你为左膀右臂,待你向来不薄,十几年的宰相,还让你儿尚朕之公主,你就如此报答朕的吗?”

    “臣这么做,正是为报答陛下知遇之恩,为保全大唐江山社稷。”

    事已至此,任李世民舌灿莲花也不行了。

    李世民起身,拔剑。

    “来吧,要想朕的皇位,那就亲自从朕剑下来夺。”

    皇帝拔剑四顾,没有一人拔剑。

    “来啊,乱臣贼子们,来与朕一战!”

    “你们有胆子造反,就没有胆子弑君吗,来啊,怕什么!”

    皇帝歇斯底里。

    他挥剑向前,房玄龄等退后。

    事到如今,可依然没有人愿意与皇帝交手。

    “来啊,房乔!”

    “来啊,长孙无忌!”

    ······

    站在皇帝身后的武媚娘突然拿起一个黄金烛台砸在了李世民头上。

    李世民扭头,怒瞪着武媚娘。

    “贱婢,竟敢伤朕!”

    他举剑。

    武媚娘闭上眼睛。

    剑迟迟没有落下。

    她睁开眼睛,看到皇帝头上流出几道血,皇帝眼睛依然瞪的巨大,然后砰的一声摔倒在地。

    房玄龄连忙上前,摸了摸皇帝脉。

    “陛下只是昏倒。”

    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皇帝要是被武才人一下子打死,那不管如何,他们都逃不脱干系,他们都将成为弑君之人,这可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长孙无忌惊讶的看了武氏一眼,然后取出手绢为皇帝擦去血,并包扎。

    李世民很快醒来。

    他挣扎着想坐起,可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却一人抱着他一条胳膊,根本动弹不了。

    “陛下,请速下手诏!”

    李世民怒瞪着两位大臣,本是心腹,眼下却成了乱臣。他们就跟宇文化及一样,隋炀帝曾经那么信任他们,结果最后却死在他们这些心腹的手里。

    “你们还等什么,杀了朕,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陛下,我们会保你安享晚年的。现在还请陛下,速下手诏。”

    李靖对还发愣着的武媚娘道,“把陛下的国玺起来。”

    武氏天天呆在皇帝身边,还为皇帝代批奏章,对玉玺放在哪非常清楚。

    玉玺拿来,黄绫纸也取来了,御笔朱砂都取过来。

    可李世民脖子一横,拒绝手诏。

    事情僵持不下。

    武媚娘道,“诸位相公,我能模仿陛下笔迹,能以假乱真。”

    房玄龄看着拒不配合的皇帝,对她点了下头。

    武氏连忙提笔蘸墨。

    一条手诏一气哈气,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仔细看过,发现还真的十足似皇帝的笔迹。就连那诏令的口气,都似皇帝的。

    长孙无忌直接取过一边的玉玺,在诏令上盖印。

    “事不宜迟,我立即去玄武门传诏。”

    李世民万念俱灰,怒骂武氏,“贱婢,朕早就知道你就是张超安插过来的间谍。”

    房玄龄等此时则松了口气。

    “速传御医!”

    卫国公李靖这时看宫里大局以定,便道,“房相,某现在出宫去枢密院。”

    房玄龄现在也不找李世民要诏书了,直接扭头对武媚娘道,“请武才人立即再写道诏书,卫国公李靖立即接任枢密使,全权负责枢密院事,节制南北衙军队。”

    诏书写好,加盖国玺,房玄龄又把他带进宫来的中书门下之印给盖上,顿时,这就成了一道名正言顺的诏令。

    “杜大夫,你立即回中书门下坐镇,释放魏征、孔颖达、陆德明等。”

    玄武门外。

    北衙禁军正在内战。

    常何、吴黑闼率领的部份北衙兵,正跟其它北衙禁军交战,李君羡守着玄武门,并不出城。

    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这座玄武门。

    玄武门有失,这次兵变就失败了。

    长孙无忌在儿子长孙冲带领的一队亲兵护卫下,飞驰赶到玄武门。

    “魏国公,事成否?”

    “大事已成,陛下已经下达手诏。”

    “赶紧打开城门,我亲自去北营传诏。”

    “魏公,这太危险了,不如由某前往。”

    “你守好玄武门!”

    长孙无忌怕李君羡不能服众,坚持自己走一趟。

    玄武门打开,长孙无忌策马赶往北营。

    北苑大营一片混乱,吴黑闼、常何等已经快要支撑不住,越来越多的禁军正赶过来。

    长孙无忌适时赶到。

    他是中书令,朝廷百官之首,他高举着诏书到达,大声喊着皇帝诏令道。还是很有效果的,禁军停止了厮杀,一群将领看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策马先在两军阵前宣读诏令,然后又把诏书交给北衙诸将观看查验。

    “现在起,京畿兵马指挥调动之权,暂归中书门下节制。诸位将军,还请立即各自回营,未得中书门下之令,不得私自离营。”

    数名将领面面相觑。

    左羽林大将军张公谨不见人影,其它几位禁军大将军不是出征在外,就是和张公谨一样没看到人,要么就是跟吴黑闼一样跟自己人打起来了。

    “怎么,陛下的手诏,你们也敢违抗不尊?莫非,你们想要造反?”

    几名将领犹豫不决。

    小声商量了一会,都不知道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局势。

    若是别人过来传令,也许他们还会拒绝,可这位是国舅爷,又是中书令,手里拿的是皇帝亲笔写的手诏,还加盖有玉玺,他们不敢拒绝。

    最终,在长孙无忌的喝令下,诸将退回了北苑营地。

    那十几名将校,则被长孙无忌留下。擒贼先擒王,控制这些主将,现在很重要。

    长孙无忌让吴黑闼和常何负责北衙六军,又留下自己的儿子长孙冲以及自己叔父长孙顺德,自己的几个兄弟长孙恒安、长孙安业等一起留下来节制六军。

    吴黑闼检校左羽林大将军、常何检校右羽林大将军。

    长孙顺德检校左神策大将军,长孙冲检校右神策大将军。

    长孙安业检校左神机大将军,长孙恒安检校右神机大将军。

    关键时刻,长孙无忌非常不客气的直接把北衙六军的指挥大权夺了过来,甚至一下子把自家的叔父兄弟儿子给安插进军,控制北衙六军中的四军。

    长孙无忌直接坐镇在北苑,派出自己的亲卫,向京畿北衙诸军各营传达诏令,连北衙水师在京畿的水营,也没落下。

    李靖行动也很迅速。

    拿到诏令,立即出宫往南边赶。

    百余骑飞驰奔过汉京大街,此时汉京街上的雾才刚散尽,百姓商人们陆续上街,突遇李靖百余骑飞驰而过,都议论纷纷。

    枢密院。

    屈突通已经得到了禀报说有人带兵闯入皇宫,他迅速从家中赶到枢密院,准备调动南衙番上府兵,结果李靖身披铠甲大步进来。

    “卫公?”

    李靖向屈突通抱拳。

    “屈突老元帅。”

    说完,他掏出手诏。

    屈突通看过,仔细的看了三遍。

    “这是矫诏!某不敢奉诏!”

    李靖却不客气的挥手。

    “老元帅,此是陛下手诏,上面既为皇帝亲笔,又有国玺,还有中书门下之印,老元帅却要抗旨,既然如此,那某就不客气了。暂时委屈一下老元帅,来人,把老元帅送去一边厢房休息,侍候好了!”

    “李靖,你这是在造反!”

    李靖不再理会他,而是召集枢密院里诸将校们过来,先宣读诏令,然后公示。

    “即刻起,某就是新的枢密使,奉陛下和中枢之令,由某临时节制南衙诸卫在京畿兵马。”

    南衙十二卫四府,四府不统军府,其余十二卫分统大唐八百个军府。其中京畿长期保持十万左右的番上府兵,由十二卫各军府轮流番上。

    南衙十二卫在京府兵,各有职责。

    李靖曾经担任过枢密使,也担任过兵部尚书,统兵征战时间也很长,军方将领里,倒是大多数人都是跟他相熟的。

    府兵制度比较独特,虽有十二卫四府,可实际上,兵归军府,将归卫。不打仗的时候,府兵最大的统兵级别是折冲府,往上就不能统兵了。将领们更是多呆在十二卫衙门里研究研究地图,偶尔去讲武堂客串上个课什么的,是接触不到下面兵的。

    现在李靖把京师十二卫里的中高级将校们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到京畿南衙番上驻军各营去,分统各部,加强控制。

    至于四卫,这是负责宫城城门等,和内三卫五府算是比较特别的,现在由房玄龄、杜淹等控制。

    南衙诸将也有些人暗里怀疑出了大事,可皇帝手诏加国玺加中书门下之令,再加上李靖的威望,最后大家还是领令而去。

    到了中午时分,整个京城已经被控制下来。

    连外围的京畿各地,也正陆续得到控制。

    汉京的百姓们,甚至好多人都根本不知道,在那平静的表面下,竟然已经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暗流交锋。

    南衙十二卫、北衙六军,还有内三卫五府,南衙四府、禁军水师水营。

    汉京府、枢密院、中书门下·····

    消息报到宫中甘露殿,长孙无忌长舒一口气,“大事已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84章 迎太子

    甘露殿。

    李世民靠在一张藤椅上,他已经不再怒吼不再咆哮。平静如水,只是坐看天边云卷云舒,任由着侍卫们进进出出,向房玄龄禀报着兵变的进展。

    房玄龄坐镇甘露殿,不时的发号施令。

    武媚娘现在成了‘皇帝’,握着朱笔就没有停过。各种各样的皇帝手诏由她写就,然后由房玄龄加盖国玺和中书门下之印。

    午后。

    长孙无忌和杜淹、李靖再次入宫,这次同入宫的还有其它宰相宇文士及、高士廉、杨恭仁、屈突通、张公谨、魏征、孔颍达、戴胄。

    除不在京的宰辅,在京的十二位,现在都到了宫里。

    其实屈突通不想来,但李靖说他肯定想见皇帝,屈突通还是来了。至于宇文士及等人,根本都不知道发生了这么一场惊天动地的兵变,进了宫才知道变天了。

    房玄龄主持了御前会议。

    皇帝依然坐在殿门前看着殿外天边的云。

    屈突通看着皇帝,也怔怔出神。

    魏征在牢里呆了半年,很憔悴,可看到如今这局面,一样张大着嘴不知道如何说。

    谁能想到,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居然会发动政变?

    可事实就是如此。

    “诸位,动荡应当结束了。”房玄龄道。

    “如今京畿局面已经得到控制,下一步,应当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建康迎接太子殿下入京。另外,立即派出使者往各方宣读陛下诏书,让各地停战撤兵。”

    魏征看着门口的皇帝,总觉得荒谬,可事情如果能以这样一个方式完结,也是非常好的。起码,不用再自杀残杀了。

    “某赞成!”魏征抚须第一个表态。

    孔颖达也赞成,他这个翰林学士也蹲了一段时间监狱。对皇帝李世民也看是看透了,让他体面退位,也不错了。

    屈突通不满的道,“当着陛下的面讨论这些,你们还是人臣吗?”

    “君有道,从心,忠之。君无道,伐之!”魏征很不客气的道。

    “民为重、社稷为次、君轻之。”

    这话说出来,屈突通也没话可说了。

    宇文士及、杨恭仁、高士廉都是垂垂老矣,此刻局面,他们也知道已成定局,这时再反对,又有何用。

    “魏相,由你亲自前往建康宣诏,迎接太子如何?”长孙无忌问。

    魏征倒不推脱,“不胜荣幸!”

    接下来,宰相们算是达成一致,同意迎接太子入京,让皇帝退位,传位太子。然后又决定即日起,汉京宣布戒严。

    宫中守卫调换,京畿南北衙也要调换将领,调整驻地。

    ······

    江南,建康。

    张超神色不安的在等待着。

    昨天他收到汉京来信,柯庆说二次玄武门之变马上开始。

    算下时间,今天早上就已经发动,如果成功,那么一天时间里肯定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