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84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984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租界的发展是会得到当地支持的,而且对眼下的罗马和阿拉伯人来说,也有不少的好处。

    可大华不需要如此,也不会放开租界。

    租界本质上来说,还是强权的一部份。

    现在没有谁可以强求大华开放租界,罗马不行,阿拉伯更不行。

    “这次与阿拉伯和罗马两国的贷款和军购一事,希望内阁能够抓紧一些。年后就通知大华的各银行、大商团举行一次借款会谈。”张超对马周指示。

    大华对外贷款,早已经贷出经验来了。

    并不直接动用国库的钱来借钱,而是召集大华的民间资本,让那些银行和大商团来出资,钱也不是银行和商团直接与罗马他们联系。

    是由朝廷牵头,最后组成一个贷款委员会,把各家的钱集中起来,然后放贷给两国。朝廷会派人全程参与监督,并要负责后续的事宜。比如说两国以租界和关税做为贷款抵押,但朝廷不可能让各银行他们直接跑到两国却划块地方或者接管关税。

    租界和关税,都将由朝廷接管。

    说白了,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各家银行、财团来出钱,这钱由朝廷主导和各家银行财团派人参与的一个委员会来掌握。

    朝廷信用担保这笔钱最后能收回本息。

    有朝廷在里面操作,对各家银行和财团来说,这仅仅是一次投资而已,他们借出钱款,然后分期收回本息,最终得到的是利息。

    毕竟两国的贷款数额大,而且利息也不低,这种大额借贷同时又有较大的偿还保证,是相当划算的买卖的。

    而朝廷不直接放贷,则是因为毕竟这贷款数额极大,朝廷又不比银行他们是做存贷这类业务的。

    当然,实际上朝廷虽不直接放贷,但皇家的工商银行,朝廷的民生银行,也都肯定会成为各家银行和财团放贷的领头羊的。

    “钱款募集朕知道是没有问题的,两家要的钱多,但对大华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各家凑一凑也就齐了。甚至我们还得做出一些限制,不能让某家银行或财团出钱太多,得雨露均沾。”

    张超看着天空升起的一朵又一朵美丽烟花,很悠闲的谈着国事,“先建立一个借款委员会,再建一个军售委员会,把两国的订单并在一起,然后进行一个订单招标。把这些军械、战船等的订单一个个的招标出去,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价格,得到最优质的军械,顺利完成订单。”

    现在朝廷采购物资,也经常公开招标,甚至要求地方衙门采购时,也按此等方法,以便更公开更透明,更节约成本。

    大华的军工体系,虽然以国有为主,但现在对各地诸侯也有些放开限制,甚至是一些民间商人,也一样可以参与到军工业的上下游附属产业中来。

    哪怕是大华朝廷军器监拥有的铠甲、火炮、战舰等的制造,可这些军械战船的许多原材料、零件等,也并不完全由自己生产了。现在都采用了分包策略,公开招标,谁成本更低,谁产能更快,谁质量更优,就用谁的。

    在这种制度下,大华的军械,保证了核心的装备生产技术在朝廷手里,但在放开了上游材料、一些零件生产后,又大大提升了产能和效率,甚至还节约了许多成本。

    尤其是现在大华开展了外贸军械销售后,大华的军工生产还是持续火爆之中,朝廷只保留最核心的那些部分,开放了许多不核心的部份外包给民间,让朝廷军工外贸利润火爆的同时,也让民间许多商人也享受着这红利。

    张超向来认为,如果朝廷全部控制着军工体系的上下游,那么太过于庞大,难以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倒不如只控制着最核心的部份,这样既利于管理,也利于控制成本。

    阿拉伯和罗马都争着想要买大华的军械,为何?

    一来大华的军械确实质量好,刀枪锋利,铠甲坚固,尤其是大华的大帆船,更是他们拍马都仿造不出来的。

    而在质量好的这个基础上,大华的军械还有许多优点,比如产量高,价格低。大华军工的产能和效率,那真是任何一国都无法追赶的,而在大华这种大军工体系下生产出来的军械,哪怕在大华自己眼里,贵的都不好意思了,但在罗马和阿拉伯人眼里,却太便宜了,尤其是那么大量的情况下。

    物美价廉啊!

    反正他们自己既无法有这样的产能,更无法把成本压到那么低,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罗马人还是阿拉伯人,都开始不约而同的放弃自己去生产,转而干脆选择向大华买。

    毕竟从大华这里买,既便宜还量大,尤其是能够迅速交货装备,而且还可以先借钱买,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干嘛还要自己费力的去生产。

    自己生产的军械产能又低,质量又差,成本还高。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07章 留一手

    这一次罗马和阿拉伯两国的军购订单相当庞大,两国那是憋着火要大打一仗。刀枪弓弩铠甲,甚至是火枪火炮战舰运输船,连大华的各种食品罐头、奶粉肉松等,他们都要订很多。

    罗马奥古斯都赫拉克以及阿拉伯特使奥斯曼对此次军购都异常重视,其实大华又何尝不重视呢。

    其实卖丝绸卖瓷器卖香料卖茶叶,都不如卖军火赚钱啊。

    横刀长矛这些的利润固然不是很高,可如板甲火枪战船火炮这些可是异常的赚钱。

    对于大华来说,一件胸板甲,其实制造工序十分简单,成本更是低廉,可在罗马和阿拉伯人眼里,这一件胸板甲若给步兵们装备上了,那可就战斗力立即提升数倍。甚至他们订购胸板甲,都舍不得给步兵用的,这是准备用来装备一支重步兵,甚至是给精锐骑兵们装备的。

    毕竟大华的胸板甲,那可是用钢打造的,看似很薄,但却又异常坚固,比之他们寻常的索子甲不知道强过多少倍。

    他们根本不会相信,一件这样的胸板甲,其实比之索子甲的成本反而低的多,生产也更容易,这在他们想来不可思议的事情。钢板甲怎么可能比索子甲还更好制造,更便宜呢。

    技术。

    大华拥有的技术,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这种技术,不是某一项的技术,而是整个产业的技术。从采矿到冶铁,再到炼钢,然后到轧钢,再到水力锻打成型,每一项技术,都是划时代的新技术,每一项技术,都将罗马人甩的远远的。

    每一项新技术,都让成本大大降低,并大大节约时间。

    大唐时的灌钢包钢技术,都已经是炼钢和锻造武器里的顶级技术了,这种技术罗马人都还没掌握,更别提大华的平炉高炉冶铁炼钢技术,一炉直接出钢液几千斤,这种事情罗马人听说过,但一直是当神话在听的。

    一炉几千斤的钢液啊,钢液啊。

    要知道,他们还是在靠用手工锻打,把铁反复锻打成钢呢,一次能打出来的也就一小块钢了。可大华却能直接一炉就得钢液几千斤,然后可以直接把钢液轧制成钢板钢锭钢块等,得到粗坯,大大方便加工。

    水力锻锤,利用水力直接锻打成型,打造出华丽的板甲。

    一件胸板甲,起码十倍的暴利。

    这年头,做什么也不如这个赚钱。

    丝绸虽然也赚钱,可要种桑养蚕,缫丝纺织,织出一匹丝来,周期长。靠的是全民养蚕丝织,才能形成一个庞大的丝绸产量。

    丝绸其实是一项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附加值来说并不算高。

    但军械就不同了,大华的军械拥有无可匹敌的质量和价格还有数量优势,放眼全球,没有一家能够比的上。

    大华的军工业,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科技产业,还有着技术的垄断优势,有完全的自主定价权。

    产品的附加值相当的高。

    皇家的联合钢铁公司,现在拥有大华一半以上的钢铁产量。大华的军械监,从联合钢铁公司购进钢铁,加工生产军械,一进一出,从钢板变成了胸板甲、骑士甲、领主甲甚至是索子甲等,若按重量来算,每斤钢铁价值立即提升了十倍不止。

    尤其是骑士甲和领主甲这种全身板甲,提升的价值更高。领主甲更是因为制造精美,量身定做等因素,附加值提升百倍都不止。

    可就算如此,依然很抢手。

    大华的火枪火炮,现在也深受两国所喜欢。

    因为火炮不论攻城还是守城,又或者是野战,都是十分犀利猛烈,过去大华对两国是禁售这些火器的,顶多是拿出一些当成礼物赠送。但这次,大华开放火器出售。

    说白了,其实火器这个东西也要看谁来用。

    对大华来说,把火枪火炮卖给罗马和阿拉伯人也不用担心他们仿造,因为他们现在没这个技术。

    大华的炮用的是铸铁炮,铸铁炮身的技术,不论是铸铁还是钻膛,他们都没这水平。若是用青铜之类的来仿造,当然也有可能仿造成功,但若没大华的技术,那么产量和性能都无法保证。

    几千斤铜铸一门火炮,结果开不了几炮就会炸,还得花上很长时间才能铸出一门,无法形成批量生产的产能,那么这种东西除了摆设,根本无法列装军队,也就毫无作用了。

    而火器还有一顶最重要的东西,当然是火药了。

    他们一没有生产火药的技术,二也没有大量开采硝石硫磺等的能力。大华卖给他们火枪火炮,还能持续的给他们卖弹药。

    “这批军械,尤其是火器,我们还是要削减性能吗?”

    马车上,众议长许敬宗问张超。

    在此前的几次对罗马和阿拉伯军售中,大华虽然没出售过火器,但也出售过军舰、运输船以及武器铠甲等。

    这些外贸军械,大华都削减了些性能。

    属于减弱版的军械,不论是铠甲还是刀枪,又或者是战舰、运输船都是如此。

    所谓外贸版军工,基本上就是可能同一个产品,但性能上降低了。

    同款式的胸板甲,大华自用的是足材足料,最好的工艺。可是外销的胸板甲,却没那么足了,仅重量上就要轻上一些,这是减少了材料,工艺方面也少了一些工艺,使得人工和材料成本都降低了不少。

    这样的胸板甲性能当然降低了,但拿出去,依然还是能让两国非常满意的。

    “外销军械,肯定得本就降低成本的考虑来的,而且质量太好,那这买卖怎么做的长久呢。”次相褚遂良笑呵呵的道。

    说起坑人来,这车上的君臣们就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反正大华的军械就算降低一两个档次,依然是远超各国自产的,依然拥有不可匹敌的竞争力。

    “就是,我们报的那个价格,能买到这样的军械他们都笑的合不拢嘴了。火器这个东西,越发得小心。咱们总得留一手,防着这些人到时拿我们卖给他们的火器,反过来对付我们。尤其是这个阿拉伯,咱们可是跟他们大量接壤,可以说,阿拉伯的东南北三个方向,都与我们接壤,我总以为,咱们早晚会跟他们开战,所以得提前防着一些。”房玄龄也是支持军售的,但他始终认为,阿拉伯人这几年的扩张态势,十分的凶猛。

    他认为阿拉伯人绝不是善类,眼下他们想与罗马全力争锋,所以才会向大华妥协。可大华与阿拉伯接壤的边境太多了。

    阿拉伯人吞并波斯萨珊之后,现在与东面和北面与大华的大夏领、河中领都接壤,而南面还有红海北岸,西北还有里海交壤。

    两个都算是超级大国,拥有如此漫长的边界线,冲突是早晚的事情。

    房玄龄甚至曾提出要实行早期的政策,联合罗马等先灭掉阿拉伯,与罗马瓜分掉阿拉伯和波斯故地。哪怕是灭掉阿拉伯人后,扶持一个傀儡的波斯也比现在这样强。

    只不过这个提议,最终张超没有同意。

    在张超看来,其实大华现在周边也还有许多地方未扫清,甚至是西域和信度等地也一样还没稳固。

    这个时候急着与阿拉伯这么一个新兴帝国全面开战,并不明智。

    一来太过遥远,大华就算有强大军队,可在这么远的距离投送军队做战,补给等都非常不容易。其二,战争会影响到大华的外贸。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张超觉得现在的阿拉伯确实非常强悍,这个新兴的帝国拥有着极强的战斗力,现在跟他硬拼,十分不明智。如果不能短期内击败阿拉伯,那大华帝国就可能陷入到中亚的这个泥潭里去。

    张超是认定无法短期内击败阿拉伯的,既然如此,那就换个策略。

    让阿拉伯人放心的去跟罗马拼命,大华在后面卖卖军火,同时继续贸易就非常好了。

    至于说阿拉伯人会不会因此坐大,灭掉罗马然后调头东进,这个张超暂时还不去考虑,因为罗马也不是那么好灭的。

    罗马相当于东方的大华,他并不是单打独斗的,那是欧洲唯一的帝国,罗马皇帝是欧洲各蛮国们的宗主,罗马在欧洲还是有些号召力的,阿拉伯人的扩张,也并不会得到蛮子们的支持。

    坐山观虎斗,顺便加油助威,卖点军火助助兴这才是大华应当做的事情。

    “火枪火炮,战舰运输船,他们想要,咱们就卖,但就如房公所言,咱们得有所保留,给他们外贸版就好,性能上,削减个两三成就行。至于价格,这可是独此一家的超级武器,所以咱们价格上一定得彰显出这些火器的地位。”

    “咱们大华的军械从来都是最好的,所以价格也一定得是最贵的。”

    张超这很无耻的话,深得一干宰执重臣们的认可。

    “租界的事情,也要抓紧。既然拿到这么多租界,就不能让它们空着。得把这些租界建立起来,并让他们成为我们在海外的基地,甚至是摇钱树。这样,朝廷安排一下,直接招募吧,把各个租界规划一下,然后招募商团过去建设开发。”

    “这些租界招募商团去开发,就按殖民公司的条例来,由他们全权开发,到时税收三分之一上缴朝廷。开发的公司,可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