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221部分

大唐马王爷-第221部分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的?”

    “晚上的时候,这两个人锁了牢门,以为很严谨,是她们说出来的。而且你不知道,柳伯余就是柳玉如的父亲……”

    妇人终于控制不住,在桌边有些摇晃,眼睛很快就有些湿润。李弥问,“怎么了夫人,看来这个消息很让你吃惊。”

    妇人说,“当然了,柳伯余这个伪君子他原来一直在骗我,我为着当初的一句轻飘飘的婚约,苦等他多年,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人,原来她有个这样大的女儿!”

    “那么你一定十分的恨他了,这一回对柳玉如,夫人你有什么打算?有没有什么要改变的呢?”

    妇人的话音已经出现了哽咽,“……这个……这个,我知道我恨的是谁,不过她仍是个不错的孩子!”她有些尽乎哀求地对李弥说道,“李大人,看在你我以前的情份上,你千万不要为难这个苦命的孩子!我求你了。”

    “我答应你,我,绝不会为难她们。不过……今天就是个不错的机会,要是夫人肯于与我再续前缘的话,我的这个想法会更加坚定。”

 第379章 由衷感激

    夫人摇着头,眼里含着泪道,“李大人,你该知道高审行身后站着谁。全本小说网,HTTPS://。m;而在这件事情上江夏王爷对你的帮助是有限的。再说纸里包不住火,我知道你为着我肯于放弃一切,但是……我不想你这样,你要为……女儿考虑!”

    “好吧,不过请你知道,为了你,我是什么事情都敢做的,但是这件事我真的很为难,以前我与柳伯余的关系知道的人虽然不多,但总能顺藤摸瓜找出我来的,现在她们知道了……两个好奇心极强的女子,你以为柳玉如对查一查她父亲的下落会没有兴趣?自然我们两个都会牵连出来。”

    “我知道,但是这两个孩子一定要平平安安的。高峻,你不知道他,我却清楚地知道,我们两个加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对手。”

    “好吧,我用我的人格向你保证……我,绝不会伤害她们,你放心吧。”他说,“你还不回西州去吗?高长史可不像个做事审慎的人,我怕你总不回去,后院要起火的!”

    妇人对他的此话没有什么反应,不过她真的是想回去了,“记着你对我说过的话,如果你口不对心,想要伤害这两个人,我保证你一定会后悔莫及!!”

    李弥道,“放心吧。”

    于是二人起身离开,妇人得到了准确而肯定的答复,她要回西州。而李弥,要去见另外一个人。

    随着日子一天天地往后拖延,柳玉如和樊莺有些不耐烦了。难道复查一件案子要等上这么久的时间?是谁报的案?他怎么赶得那样巧?他到老婆婆的院子里去做什么?为什么常年没有人光顾的一个老人,会有人送了刚刚上市的白鱼?那些白鱼为什么会有毒?难道这样多的线索还不够他们查出些什么来?

    不得不说,这两个女子到丹凤镇来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一来高峻不在家,二来正如高审行所说的,她们就是有那么一丝的想法,要想高大人之所想,想要看到她们说出曾经骑过乌蹄赤兔的那个神秘人物时,高大人的脸上浮现出来的那种吃惊和赞赏的表情。

    现在,她们不但知道了这个人是谁,而且还知道了这个人就是柳玉如的父亲。这个发现在短时间内已经把柳玉如的思路搅乱了,她从这一发现里发现了自己与崔氏、与崔嫣的新关系。这一发现让她原本十分清楚的计划一时间找不到方向。

    柳玉如和樊莺商量。她说,按着现在的时间,高大人应该已经回来了,那我们还呆在这里干什么?等着老婆婆的案子有新的进展,看到凶手被绳之以法?我们不在这里的话人家当阳县也会慢慢查出来的。那还滞留在这里干什么?

    她们要知道的事情已经知道了,而且还有意外的发现,这就足够了!她们该回家了。柳玉如对于父亲的感情只是基于人之常情,父亲从她记事起就征战在外,回来的次少的可怜。除了他是自己的父亲,其他的印象已经十分模糊了,感情上也是如此。

    她要急着回家除了想见高大人,把这个发现告诉他。再有一点就是要体会一下在这样一种新关系之下与崔氏、崔嫣之间相处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感觉。而父亲柳伯余在鄯州之后又到了哪里,她认为这是个更须耗时费力才能查访到的事情,是下一步必须要做的。

    她要立刻赶回去,取得高大人的支持,甚至高大人会与她们一同去查访这件事。父亲这么长的时间没有消息,柳玉如期待着他还健在,当然如果父亲有意外……她会坚强的。

    她不止一次地想过这样的结局。毕竟这么长时间都自己走过来了,从贞观九年到现在,如果他没有事也早该得到升迁了。侯君集一次没有说起过他,十四年侯在长安街头聚集部下饮酒时,那些人里也没有父亲。

    樊莺同意柳玉如的意思,这些天来她从天井里跳上跳下也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感,狱卒每天送水送饭时,基于对天山牧总牧监高大人的敬畏、而表现出的毕恭毕敬的姿态在樊莺看来也没什么意思。她说,“姐姐,我们去找释都头,让他和县令大人说句话,我们不等了。”

    两人为老婆婆的遇害感到难过,要最后叮嘱一下释都头,一定要认真地把这件案子查个清楚。这样她们离开时也就没有什么不安了。

    释都头来了,他笑容可掬地进到了甲等监来,询问两位夫人这些日子睡得可好、饮食可还顺口。当柳玉如和樊莺提出要走时,释珍说道,“这个……有些不好办,因为两位夫人是当事人,案子没有查清之前,按着法令条款你们是不该离开的。”

    “那么要多久才能查清这件案子?”看来她们回到家的日子要再一次往后拖延了,两个人再也掩饰不住失望,但是在礼节的要求下,她们的脸上还挂着将要消失的笑意。

    释珍看出来了,他说,“法令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高大人身为西州高层官员,我想信他的家眷一定是奉公守法的。既然谁都知道两位夫人没有问题,为什么要妨碍夫人们与高大人团聚呢?我可不想高大人回来后见不到两位……两位一定是他最在意的夫人。”

    “那么你就快些去和县令大人说说啊。”樊莺催促着说。

    “这是自然,不过在下有个想法,与其我自己去说,干嘛不我们三个一起去讲讲看呢?县令大老爷是个做事一板一眼的官员,也许两位夫人去了,会让他更想信我说的话。再说,他一定也不会让高总牧监不快的。”

    在县衙的后堂,柳玉如和樊莺见到了县令大人。释都头首先讲了他的意思,说,“这件案子并不简单,要查访的环节不少,但是天气马上就转凉了,总不能让高大人的两位夫人呆在这里。”

    县令说,“我知道你说的,可她们是当事者,案子没有定案……”

    释珍道,“两位夫人只是恰巧在有人报案、我们到达之前出现在那里罢了,而且谁都看得出她们与那老妪的关系不错。我的人去时,这位小夫人还提了新买的白鱼,要送给她。”

    “可是,院子里的那些白鱼是有毒的,”县令说。

    释珍笑道,“大人你可听说过一个人会如此下毒吗?”他见县令有些动摇,便进一步说,“卑职以为,可以让两位夫人详尽地写清楚她们与老妪见面后的经过以备后查,然后她们可以先回西州。一则我以为她们所写的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佐证,二则即使以后仍有需要两位夫人的地方,大人以为在西州高总牧监的家里面会找不到她们吗?”

    县令的眉头有些舒展,“那么,好吧,有关这个经过要尽量写得清楚一点,尽量把每一点都写上,尽量不要让我们在后边不得不再去西州麻烦两位夫人。这件事情就你去办吧。”

    释珍如释重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让柳玉如和樊莺这两个一直紧紧盯了二人的女子由衷地感激。

    释珍临出来时问,“大人,两位夫人走时,还要不要你亲自送一送?”

    县令道,“不必了,再说都头送与我送是一样的。”

 第380章 牢狱之灾

    事情就这样说定了,她们知道能有这样的结果是谁在中间使了力气。(全本小说网,https://。)回到甲等监后,柳玉如和樊莺仍不住地对释珍都头表示着谢意。

    释珍忙着叫手下取来了纸笔,让柳玉如把发现老妪遇害的情形从头写下来。

    柳玉如提笔回想,认为要从一见到老婆婆的那一刻开始写起,包括老婆婆怎么背着那捆柴、艰难地将柴捆拽到院子里面去,怎样吃力地晾晒那些囟过的白鱼,都要写一写。

    释珍就在一边上看着她写,中间还赞了她好看的字。但是他对柳玉如说,“前边这些都有些多余了,毕竟这些都与她的遇害没有什么牵扯,依我看就不写了。”

    柳玉如认为释珍都头说得对,因而将那张纸团成一团丢掉,再从头写起。柳玉如写了她们是怎么与老婆婆搭讪上的,又如何在夜里与她聊天。

    柳玉如把老婆婆在聊天时所讲的故事也大概地写了出来。她认为,既然县令和都头这样替她们姐妹着想,那么她就不能在这件事情上给人家留下什么不明之处,给他们以后的查案带来什么影响。

    再说,老婆婆到死也没有说出来那几个人的准确姓名,写出来也没什么,就只当是个故事。而她根据老婆婆临死时手中抓握的东西进行的猜测就不写了。她认为这只是个猜测而已,猜得对与不对,她都有不写出来的理由,这并不是欺骗官府。

    但是释珍看她写得差不多了,又建议道,“夫人,其实你们两位和老婆婆夜里是怎么聊的也大可不必写,这不是自己往身上揽事儿吗?恐怕这样一写,你们就走不了了。”

    柳玉如问,“都头,那要怎样写呢?”她抬起眼来看着释珍,美丽的眼睛里充满疑惑。回家见高大人的念头一旦涌现,那么就一时比一时地强烈起来。

    释珍道,“当然是越简单越好,无关的枝杈越少越好。你这样写,一般人都可能把老妪的死与你们夜里的聊天联系起来。再说,你们为什么聊到半夜又离开,然后天一亮再回来呢?这不是让人猜疑?”

    樊莺道,“是呀,都头你都想到了这么多,为什么不好好问问我们呢?还不让我柳姐姐写。”

    释珍道,“其实我这也是替我们考虑,不要被无关的东西干扰。在下知道两位夫人敢写出来,就一定与此案无关。但你写出来我们就得查,不查便是渎职……”

    “那么依着都头,我要怎么写呢?”柳玉如说着,再把那张纸团成一团丢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让都头见笑了!”

    “没什么,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也许在下以后还有用到高总牧监的地方,到时还请两位夫人在高大人面前多多美言呢!”

    在释珍都头的帮助下,柳玉如终于写好了,第三遍写完后才有短短的几句话。大意是:她们向老婆婆打听有关那匹马的事情,虽然老婆婆连个完整的人名都没说清,但是她们仍打算买些白鱼向老婆婆表示谢意,去时发现老婆婆遇害了。

    释珍让柳玉如签名、按了手印后满意地将那页纸收起来。看看天色已近中午,便建议道,“两位夫人到当阳县来,想不到多一半的时间却是在监房里度过的。在下十分的过意不去,今天就在这里表示下歉意……”说罢,“啪啪”鼓了两下掌。

    立刻有两名狱卒将酒、菜端了进来。樊莺说道,“为什么不到外面去吃?”

    释珍道,“两位有所不知,你们所经历的叫做牢狱之灾,不在牢中摆酒,会把晦气带到外边去,今天这顿酒是一定要在这里喝的。”

    “那意思意思就行了,我家高大人可能已经从阿拉山口那边回来了,看不到柳姐姐他肯定会问的。”樊莺和柳玉如商量,两人略略在这里喝两口就回山阳镇去,在那里住上一宿,然后起早回西州。

    释珍举杯,问高总牧监去阿拉山口那边做什么。柳玉如说了白杨牧被骚扰的经过,释珍道,“那可有些危险,不过,就让我以这杯酒祝高大人旗开得胜!”柳玉如和樊莺一同举杯。

    高峻在乙毗咄陆那里得胜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得知自己天山牧总牧监的官职被拿掉了。这个消息让他十分意外,但还没有意外到大惊失色、乱了分寸。

    官职没就没了,但总归得有个象样的理由。他知道郭都督不会是这件事情的发起者,最大的可能是出自皇帝那里。

    一个正五品的天山牧总牧监让人一抹到底,不是谁都有这个能力的。

    他当时就决定要到辽东去一趟,一为送信,二为问一问为什么。而送戟只不过是他随口说出来的一个理由。

    高峻对此行并不抱多大的期望,皇帝的那盘棋下得有多大,他一个小小的牧监是想不明白的。

    他只知道尽力将马匹养多、养肥、驯得它们能够为军前所用,这就是他的全部职责。谁妨害了他这样做,他就要谁好看。如果这样做也错了,那么这个牧监不做也可以。

    因为有柳玉如和樊莺在外边,高峻从辽东回来后还要去丹凤镇去找她们,因而在时间上并不充裕。他带着手下三百名护牧队不走官道,而是从北边的茫茫大漠里穿过去,就是少了沿途察验过所的繁琐过程,这样路上的速度就大大地加快了。

    一路上,这支小小的马队风餐露宿,昼夜兼程,七、八天里就跑出来近四千里路。高峻放弃关内、走关外的做法让他节省了大把的时间。这些人除了必要的时间里停下,来煮一把牦牛肉丝、稍稍休息两三个时辰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赶路。

    人们都晓得高峻心里的不服气,如果有机会和皇帝说句话,他们也一定会将高大人的委屈向皇帝讲出来。

    他们跟着高大人转战乙毗咄陆部,在巴尔喀什湖沿岸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获两千匹马、灭近五千人,换来了阿史那欲谷诚心诚意的悔悟,丝路重新变得通畅,这都是力量所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