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224部分

大唐马王爷-第224部分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渌耍懔嘶鸬母刹堇ν督抢础

    城中房屋全部烧毁,人死于火烧者达一万有余,此时唐军再次蜂拥登城,已在四面突破。高丽人焦头烂额,左冲右突,咳嗽着打开城门夺路而逃,唐军四面掩杀,竟无一人逃脱。

    此役全歼高丽军两万,没有一人漏网。获大火后余生之民四万户、粮五十万石。皇帝以其地为辽州,并命州县聚众,三十里筑烽火台一座,辽州有事举烽火,一日便可传信入塞。

    而实战也证明,薛礼具有军中止乱之能,冲阵杀敌之勇,此时已经代替张乂君成为唐军中一位从八品上阶御侮校尉。

    于是,大军又进。

 第385章 王师不侥

    九月五日,唐军进攻白崖城。(全本小说网,https://。)此城背山横水,地势易守难攻、险要至极。高丽守将孙伐音见唐军势盛,知道凭借着地势,自己这几千人怎么也不会打得比辽东城再好,于是偷偷乞降。

    但是城中对于降与不降持两种意见,一时间,孙伐音并不能统一。大唐皇帝说,我赐你唐营旗帜一面,若降,便将旗子竖于城垛口取信于我。

    孙伐音依计,在唐军攻城时举起大唐旗帜,高丽军中皆以为唐军登城,纷纷扔掉兵器投降。部将李勣谏道,“陛下,军士奋勇争先,图的是俘虏与缴获立功,不可轻言许降削弱我军斗志。”

    此时皇帝正看着两封由长安转来的西域乙毗咄陆部的书信,阿史那欲谷傲慢的口所把皇帝气到了,“啪”地一下将信拍在书案上。把李勣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说错了话。

    皇帝道,“好大的口气!连我三百牧民都无法,倒像是我在求他一样。不予理会,让他叫去。”又想起什么,问道,“天山牧因何跑到人家地盘上去?以为那里是朕的花园吗?”

    李道宗瞥了一眼信封回答道,“陛下,臣以为一定是乙毗咄陆部惹到了高峻,他执掌着天山牧,可是一点亏都不许吃的。他能做出这样的举动,肯定是吃亏不小。”

    皇帝又看了郭孝恪一同递上的奏章,“白杨牧伤了两人、死一人、损马五匹……好大的亏呀!”又说,“西州不能动,牧民我们不管,除非他那里不长草。不过朕在出师之前,就听说这个乙毗咄陆部骚扰丝路,影响通商,他若不知收敛大唐是不允许的……”

    不过,皇帝是在辽东,不好对西州之事安排得过于详细,他略略思索一阵,提笔给太子李治写出指示。

    写完了,这才想起李勣的话,说道,“将军所言极是。但纵兵杀戮,掠人妻奴,朕常说不允,你们私底下做的还少吗?侯君集获罪,其中就有这一条……将军麾下有功者,朕要以库物赏赐他们,可否因此而饶过这一城?”

    于是,获该城男女一万、兵两千,以其地为岩州,拜伐音为刺史。行军途中,皇帝仍然在想西州的事,想不到自己前些天刚刚夸他只身平乱、巧取焉耆,现在又跑到葱岭西边去了。

    皇帝掂量着高峻此行的利敝,胜算几成。如果出现最坏的结果,以郭孝恪的本事能拒敌于外是不成问题的。

    皇帝似乎并不担心高峻和他那三百人,从阿史那欲谷诉苦来看,他被高峻三百牧民灭掉了一千七百人,这个数目也许是加了水分,但天山牧没吃亏是肯定的。

    他担心的是在西州背后的浮图城,那一万人虽然不济,平时也老实,但是在关键时候要背后来上一下也难受得很。不过皇帝又想,只要涉及到西州牧场的事情,哪一次不是吓人几跳、然后再报喜?

    也许这正是检验西州、甚至是太子能力的一次机会,西边的天塌不下来。这样一想,他便把西州的事情放下,专心考虑起辽东战事。

    拿下白崖城之后,唐军面临两个进攻方向,一个是在大军当面的安市,一个是它后边的建安,两处都地险而众悍,离得又近。还有个乌骨城虽然不大、人也不多,夹在两城中间呈犄角之势,三城在战时极有可能会互相支援,可以预料接下来的仗不大好打了。

    在与李靖、李道宗商量的时候,两人的意见也不统一。李道宗认为,安市和建安地势都很险要,但建安粮多而兵少,若出其不意攻之,则破了敌军鼎立之势。得了建安,那么安市在便在囊中了。

    而李靖认为,唐军粮草积于辽东,如果远击建安的话,安市的敌军极有可能从背后断我粮草和归路,真到了那时,恐怕就极为不利了。李靖主张先攻安市。

    皇帝一时不能决,长孙无忌说,“乌骨城的傉萨已经七十多岁了,人又少。陛下如果不决,不妨先攻乌骨城,朝夕可下,也削弱了敌军三足之势。”

    帐下谋臣也有人说,唐军张亮部现在驻于沙城,召之昔至,与大军一前一后夹击拿下乌骨城容易得很。那时直接甩开建安、安市两块难啃的骨头,直接渡过鸭渌江,平壤可得。

    皇帝摇头,对道宗说,“去把使戟的叫来。”李道宗会意,出去唤薛礼入帐。

    这样的场合以薛礼是不该进来参与的,但皇帝有命也就无所谓了。薛礼听了众人意见后,皇帝对薛礼道,“你来说一说。”

    薛礼说,“几个方法都不错……不过我的恩师曾经说过,天子行师不存侥幸。一要出师有名众望所归,二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攻乌骨城、直逼平壤的计策,如果是我与义弟高峻尚可一试。但皇帝千金之躯是不大稳当的。那样的话,安市十万之敌在我军身后,我们心系陛下安危,怎么能安心进击呢?不如先破之。”

    李靖闻听,薛礼之言正与自已不谋而合,不禁问道,“将军老师不知是哪位高人?”薛礼未答,皇帝便说,“不要在这里讲,待我回师后再讲,朕要亲自去见他一见。”

    大军直逼安市城下,城中高丽人倚仗着粮多人多,全然不把唐军放在眼里。他们看见到唐军中皇帝的旌麾,动不动就伏在城垛口后边鼓噪,说些轻漫之语。

    安市城的守将叫做高惠真,是高丽灌奴部的傉萨。他只有三十来岁,生得豹头环眼……只有一只左眼,右眼用一只黑兜儿罩着,胡须寸寸似钢针,手里拿着一对大铁锤,自号“小元霸”。

    高惠真认为以自己的本事,比当初大唐的赵王李元霸也差不了多少。他当众夸下海口,说大唐所有的将官有一个算一个,谁都不在话下,不信走着瞧!

    唐军一到,高惠真便打开城门,引着两千马队出城迎战。对大唐皇帝来说,对方这种战法当然求之不得了。总比敌人缩在城中,自已去攻好的多。于是唐军也派出来两千骑兵,两军在安市城前对垒。

    江夏王李道宗脚伤刚刚好了一些,身为大唐宗室,他理当冲在前面。于是向皇帝请战,带了薛礼出来列阵。一见对方这只独眼龙的嚣张气焰,先把江夏王气火了。

    他当然知道凡是使锤的都有把子力气,但江夏王是一杆大槊,当然力气也不小。薛礼要出战,李道宗不允,说道,“本王要先会会他,不行了你再上去。”

    李道宗催马上去,二人马打盘旋开打。才两下子李道宗就退了回来,对薛礼道,“本王胳膊、手腕子都让这小子震麻了,你试试,别给我丢脸!”

 第386章 一杆神矛

    高惠真也不来追,骑在马上耀武扬威,“唐将也就如此,没什么出奇,前面那些高丽守将怎么都这么稀松,会让他们打到这里来!”

    在盖牟城,薛礼曾经见到过李道宗如何把那员高丽将官砸得在马上直歪身子,力气不算是小的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此时他就对这个独眼龙的力气有了个大致的估量。

    听了李道宗的话,薛礼道,“王爷放心,我有胜算!”于是拍马冲上去。

    双方一见面,高惠真就让薛礼一连三戟忙得有些照顾不过来。再加上他是一只眼,只感觉对方的戟尖阴森森的哪里都是。

    但他不但力气大,锤法也很精妙,居然毫无惧色,打起了精神与薛礼又大战了四十多个回合。但是再往后就越来越感到有劲使不出,一对大锤去砸别人是一个劲儿,慌忙之中左抵右挡是另一个劲儿。

    这样招架起来,大锤不但不如一杆轻些的兵器,而且更耗费体力。江夏王给薛礼掠阵,就听他高声叫着说,“薛将军,我看出来这小子的斤两了,三个也不及你,好好玩他,可不能让他跑了!”

    高惠真渐渐不支,一边打、一边对薛礼道,“你总使些机巧算什么本事?有能耐与我硬碰硬,你可敢么?”

    薛礼道,“你以为打仗就是打夯!就依你打打看。”于是二马再度相交,薛礼抡起大戟由上往下砸了下来。高惠真叫声“好”,双锤往上便迎。众人只听“当”的一声,把高惠真震得两臂发麻,大锤在手里显得越发沉重,便有了回城的打算。

    大唐皇帝在远处高坡上见了二人交手,赞道,“江夏王所有功劳中,慧眼识人算头一件!薛礼此人,文武兼备不可多得,也是朕此次讨伐高丽的最大收获!”

    皇帝话音刚落,只见战场上薛礼与高惠真戟、锤相交,众人耳中刚刚听到铮鸣的金属响,却见薛礼手中的大戟一分为二,右手握着半截戟杆,前半截断到了地下。

    薛礼和高惠真同时一愣,随后高惠真哈哈大笑,“我说你们唐军是怎么回事?拿个烧火棍来吓人,快快滚回去再拿个什么家伙再战!”

    江夏王见了忙吩咐,“弓箭手准备,一但敌军冲击便射回去!”薛礼丢了戟杆回来,高惠真并不追赶,李道宗道,“你用我金槊!”

    薛礼接过来在手上掂了掂,摇了摇头道,“有些轻了,我怕再把它砸坏,王爷就没有用的了。我那杆戟正是趁手,但在助义弟攻打焉耆时戳到城门上已经弯过一次,怕是那时落下的暗伤,这可如何是好!”

    高惠真仍在阵前叫骂,薛礼在自己阵前听得上火,脸都憋红了。江夏王吩咐鸣金收兵,唐军后队变前队慢慢收拢。

    高惠真纵兵欲追,被薛礼一箭射来,那支箭在乱丛丛的人群中直冲高惠真而来,他慌忙一低头,插了两支鸟羽的帽子被射飞了。他心生惧意,也退回到城里。

    回营后,皇帝连忙询问。薛礼将原因一讲,皇帝道,“无妨,我就命军中速起铁炉,再为薛将军另打一杆。”

    当时就在军中广求有冶铁技能之人,很快来了一老一少两人,是一对父子。他们说,要打制薛将军这样的大戟,没有半月四十天是完不了的,皇帝说,那也只能如此。

    有人向皇帝建议道,“陛下你还记不记得,辽州城中朱蒙祠,里面陈列着锁子金甲、锐利的金矛?我看那杆矛金光闪闪,粗细也与薛将军的大戟差不了多少,何不取来让薛将军一试?”

    众人对那杆金矛是有印象的,于是都问薛礼使不使得惯。因为矛与戟是不同的,在不少招势上使不出戟的效果。薛礼说,“矛、戟同宗,可用。”于是派人连夜去辽州取矛。同时,立刻在营中垒起铁炉,准备打戟。

    但是高惠真第二天就来讨战,不可一世。唐军中又上去接了两阵,一连几位唐将都敌他不过。

    好在薛礼一直在阵后密切注意着高惠真,只要高惠真想乘胜掩杀,薛礼便一箭射来。如此两次之后,高惠真学乖了,半步也不上前。他对部下说,“我只要挡住唐军在这里,莫离支援军一到,我们前后夹击,唐军必败!”

    两天后将金矛取到,薛礼接过来掂一掂,份量稍轻一些,但金光闪闪,矛头锋利,与他那杆戟长短相仿。不过他总感觉此矛与众不同,便对王爷李道宗道,“它若不是一件宝物,便是件糟货,只有上阵一试。”

    李道宗说,“不行就立刻回来,我们安心等着戟成就是。”于是,薛礼持矛上去,高惠真见了,就有些心虚。他是知道这杆金矛的,便道,“你打不过我,去请来神物算什么本事!”

    二人再战时,高惠真的大锤就不敢去碰薛礼的金矛,处处躲蔽着,仿佛怕被神人降怒。但是只打了三个照面,两件兵器还是撞到一起,只听“吭!”的声闷响,金矛又断了。

    薛礼拿着半截矛杆来看,原来这杆矛是生铁铸成的,断口黑漆漆的布满气眼,只在外头镏了一层金粉。他抬手把半截矛杆朝高惠真掷去,发狠道,“有种等我半个月!”说罢提马回来。

    李道宗见到薛礼回来就问,“你怎么知它是件糟货呢?”

    薛礼道,“好兵器不但要硬,更要有韧劲,我抖它连颤都不颤一下,因而要不是我义弟的乌刀那样的宝物,便是生铁的了!”

    高惠真哈哈大笑,见薛礼在驰回时便将弓箭抽在手中,就不追赶。但他见唐营里有火烟升起,料想正在打戟。他岂肯让唐军这样消停,于是天天到唐营前叫阵。

    但铁炉刚刚生火,大戟的一点影子都没见呢。皇帝与李道宗、李靖道,“没有薛礼挡住高惠真,我们攻城会被他干扰不说,这样硬攻损失是小不了的,眼下只有死死围此城,以待戟成。同时重在打击盖苏文的援军!”

    此时的形势就对唐军不利,安市不下,左侧乌骨城随时可能出击。虽然那座小城不足为虑,但是盖苏文第二批到达的四万人溃退之后,一定不会就此算完,也许此刻正在纠集人马卷土重来。

    为防止乌骨城从背后偷袭,唐军李勣一部正在乌骨城方向监视,而安市这边就重重围困起来。高惠真只要一冒头,唐军密集的箭支就漫天飞到,于是闭门不出以待援军。

    城中高丽军扶着垛口奚落唐军不止,皇帝大怒,下令说,“城上再鼓噪一次,唐军破城之日,城中男子尽诛!”高丽军得知后气焰顿失,不敢再挑逗,只是每日里加固垛口、串栅为楼。

    围了四十几天后,一天夜里,皇帝听到城内很多方向都有鸡嘶之声,便对李道宗说,“我们做势久围,敌军粮虽多也该做长久打算。今晚城内各处的鸡突然不是好叫,高惠真一定是在杀鸡慰劳军士,你要防敌夜袭。”李道宗听了赶紧下去准备。

 第387章 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