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481部分

大唐马王爷-第481部分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从屋子里出来时,丽蓝已经把那件袍子晾到了外边的日头底下。

    高峻这次出去特意说不穿官袍,所以这件便袍就是柳玉如给他找出来的,此时看了就更加确认绝不会差。

    有心问一问丽蓝,就不知怎么开口,仿佛自己有多大紧、一刻不松地防备着丽蓝似的。

    但她在西村就坐不住了,李婉清正好要去织绫场,于是柳玉如就与樊莺一起告辞出来。

    到了新村的家,柳玉如才和樊莺说这件事。樊莺道,“柳姐姐,我也看着那件袍子眼熟,但见你未开口问,以为是自己看差了,怎么办,他来了个金蝉脱壳!我们去找他!”

    这话正合柳玉如之意,反正也无人管,这些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当时就与谢金莲、思晴二人说了。

    这两个人此时已不便走动,但也支持着她们去庭州找找看。

    等柳玉如和樊莺骑上马走后,婆子进来,看到一大院子的人、此时只剩下了谢金莲和思晴两个挺着大肚子的,禁不住“哼,哼”地笑,“八个夫人都留不下一个正经看家的,看来夫人还是有些少了!”

    柳玉如和樊莺马不停蹄过了交河、龙泉馆,一直赶到了田地城。

    一问驼马牧场的牧监王允达,王大人说高都督去庭州至谷东守捉一线巡视水渠了,于是,两人再沿着水渠走下来。

    半路上她们便看到有来自庭州、拉了工匠、木料、石料的不少马车也往谷东守捉的方向赶。上前一问,有人说,“两位夫人,这是西州都督和庭州长史,率两州大军占据了天山山顶湖,眼下正在山上筑城,我们是应征前去助力的。”

    柳玉如嘀咕,“两州大军?我怎么一点不知,记得他和二哥只带走了六个护牧队、连西州旗子都未打的……”

    樊莺问,“看样子是获得了大胜,那我们还去不去添乱?”

    柳玉如说,“怎么不去,我还想问一问那件袍子的事儿呢!”两人随着庭州车队一直到了谷东守捉时,天就黑透了。

    那些人似是接到上头的什么严令,点了火把、沿着溪道照常上山,她们就随着一起走。

    每到了山路陡峭之处,就有一拨儿人在那里灯火通明地开凿山石,原来是要在不好攀登之处打出阶梯来。

 第917章 大将本色

    到在那道只露了一线天的溪道上方,她们抬头看,在崖壁的半腰处也有人插起火把,似要开始构建凌空的栈道,以后人要从那上面走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从西州的家中出来时还十分炎热,但此时就清爽得多,想着能很快见到高峻,两人的心情也极为舒畅,各拉着马匹加快了行进速度。

    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她们才上到了山顶。

    这里根本看不出底下人所说的大战痕迹,空气中连一丝的血腥味儿都闻不到,有一片大湖,湖边有两座木寨,一座木寨里粮草堆积,留守的竟然是二哥高峪。

    高峪的任务是督促着伙头军们烧柴做饭,打打后勤。见到柳玉如和樊莺后,二哥问,“弟妹们,难道不放心了?”

    柳玉如问,二哥峻呢?

    高峪指了指南面,说高峻在山谷下指挥着砌城。樊莺见过前头树林中的寨子,总共看起来也过不去五百人,“二哥,‘两州大军’就只有这些么?”

    高峪道,“这还是后来增援上来的,一开始哪有这么多,连我算上才杂凑了有八十几人!但大白天的,这点人就让我兄弟耍的像二百来人似的!把乙吡咄陆部的小三百人兵不血刃地全都耍弄走了!”

    柳玉如和樊莺听二哥细说,这才大略地得知了事情经过:

    这些人在高峻带领下,先夜占了粮寨,再由高峪带十八个人占据粮寨紧闭寨门、先饿了胡人两顿,直到他们眼睛发了绿光,才挑起庭州的旗子。

    而此时高峻、王达、高让已趁机带了剩下的人,袭取了山谷下垒至一半的石城。那些困顿不堪的胡兵、胡匠们一见到盔明甲亮的庭州人,而且带队的是天山牧总牧监,几乎没有反抗便交城缴械了。

    等到胡人兵寨中那一百六十人回味过来时,早已腹中空空、连抬眼皮的精神都没有,前后的石城和粮草已都被庭州这边占了。

    他们看到粮寨的寨墙上,庭州唐兵人头攒动,比自已只多不少,不多久又从粮寨后边的林地中再飞驰出足足有百来骑兵。

    领头的胡将掐指一盘算,大概认为若是试图反击、夺寨的话,人数占劣势不说,粮草也都在对方的手里,而且退路也被庭州封住了。乙吡咄陆部的人一点胜算都没有。

    而此时,大唐丝路督监高大人率六名护牧队驰到胡寨前,声言如果这些人不作抵抗,他将会以丝路督监的名誉、保证所有人性命无虞,放他们西去。

    于是这些人也都识时务地放弃了抵抗。高大人还特意给乙吡咄陆部可汗——阿史那欲谷写了封信,交这些胡兵们带回去。高大人在信中说:

    贞观二十年,西州天山牧各大草场萎缩,旱情严峻、情况紧急。幸好大汗筹划在先,在山顶湖边屯粮筑城,保护水源。有道是丝路一家,不分彼此。为不使乙吡咄陆部劳民伤财,本监决定:派庭州人马就近把守,接替大汗的人马做这件苦差事。但请大汗放心,只要有本监在,在水量的分配上一定能够做到称物平施,绝不厚此薄彼。但丝路督监恳请大汗,将委派来的六十名胡人筑城工匠暂留在山顶湖边,待筑城结束之后,本督监一定厚赏并遣他们回乙吡咄陆部……

    樊莺问二哥,不是说开始只有八十人,何时又变到了这么多,竟把二三百人都吓到?

    高峪得意地道,还是那八十人。但高峻在粮寨的背后掏出个暗洞,寨子后边就是一片林子。我们八十来人就这么里里外外、钻出钻进的唬人,从寨外看可不就跟真的似的!

    高峪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星子乱飞,他说通过这次的经历,才从兄弟那里搞明白——原来打仗也不全是打打杀杀,竟有这么多的门道。

    他估计着,不要说他只是一个草商了,就算是庭州长史王达、和谷东守捉使高让,也一定对高峻大都督佩服得五体投地!

    “别的不讲了,只说我兄弟的白袍子,又是爬山、又是夺寨、又是筑城,到现在还干干净净的,哪像个刚刚打过仗的样子!这就是做大战役的本色!”

    柳玉如说,“好大的战役呀二哥,你先老实交待,峻的白袍子哪里来的,他原来穿的袍子哪儿去了?”

    高峪把在交河县吃饭时被人隔墙扬土的事讲了一遍,说高峻的袍子污得最厉害,现在这件白袍大约是丽蓝给买的。

    两人就说,要马上去找高峻核实,看看二哥有没有说谎。

    高峪笑着,用手指给她们大概的方位,柳玉如和樊莺骑马往南面的山谷里来。

    这条山谷开始时只是山顶湖南面的一道溪沟,但越往南走,地势越陡,山谷也越深,到最后两边的绝壁像刀削斧裁的一般。

    而高峪二哥所说的那座正在砌筑之中的石城,离着山顶粮寨大约有一里多远,就横在两边的峭壁之间,两边再无可通之路。不得不说这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

    此城就跨在溪道之上,水从城下流过去、然后折而向西,城下的涵洞中插着密而粗壮的铁条。城内可容兵五百,里面早被乙吡咄陆部的人分划好了布局,藏兵、储粮、兵器、库房、寝营样样具备。只是上城的马道有些陡。

    柳玉如和樊莺一边往上走,一边四下里寻找高峻的影子,城上工匠们正叮叮当当的忙碌,已经快砌到了垛口位置。

    她们在人群中专门找穿白袍的人,最后彼此同时看到对方,高峻显得很是惊讶,跳过成堆的石料往这边跑过来。

    高峻到了近前,柳玉如打量他,看他这几天下来并无疲惫之态,反而精神很足,便问,“袍子谁给弄的,怎么不是我给找的那件?”

    又上下打量着道,“呦呦!好合身呀,是怎么量的这么合适。”

    高峻知她是故意这么说,但并不是生气,因为看得出她脸虽然板着,但眼角儿、嘴角儿却透着笑意。

    樊莺也道,“我和柳姐姐一到龙泉馆,就听说高大人统率着西州、庭州两城大军,在筹划一次大战役,还占了一座城,袍子竟然还能这样干净。”

    柳玉如说,“妹妹你说错了,这与战役无关的,只与人有关!不然的话,为何高大人吃顿饭便把我们找的袍子弄污了!”

    高峻从她们的话里,知道二哥已经把什么都说了。

 第918章 定白袍城

    以轻微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得了山顶湖,弥补了一件田地城牧草场水源上的大心病。全本小说网https://。只要牢牢地控制了这里,将来在庭州周边培育出更为广阔的草场也成为可能。

    山顶湖座落于天山东北部众山环抱之处,是峰顶之湖,四周山巅入云。

    往南边的峰顶上看,能看到山阴处成年不化的积雪,而往东、西、北三面的山峰上看,在盛夏的阳光所到之处、云层之下,一峰一峰无不溪流潺潺。

    竟然不下上百条大大小小的溪水流淌下来,大如落瀑,小如沥泉,一齐汇聚到山顶湖这处低洼之地来。

    此湖方圆并不算广阔,但因为夹山成势,不知有多深,蓄水量也就不得而知。

    但乙吡咄陆部的人只是加高了湖北面的泻出口,便造成庭州至田地城输水干渠一半水量的枯竭,这样重要的水源落入天山牧的手中,高峻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他心情大好,因而根本不在意柳玉如和樊莺一边往回走、一边围绕着丽蓝这件白袍对自己不温不火的探询和敲打。

    庭州长史王达和谷东守捉使高让得知高大人的两位最美丽夫人驾到,一起赶过来相见。此次轻取山顶湖,也让他们亲眼见识了西州大都督变戏法一样的指挥手段。钦服之意毫不掩饰。

    高峻对二人说,巩固了南面的石城,便控住了这处珍贵的水源不被他人染指,但阿史那欲谷失了这处要地,下一步的行动连他也预测不到,因而建城还要抓紧。

    王达道,“高大人你放心,庭州后续的工匠已源源不断地赶到,筑城指日可完,但不知取个什么名字为好。”

    高大人就问柳玉如,“夫人你说呢?”

    柳玉如不假思索地道,“就叫白袍城。”而王达当先鼓掌说妙,“高大人此战收入颇丰,但举如探囊,白袍如雪,城以此名记之,真是再妙不过。”

    但柳玉如很快联想到这个名字不能避免地夹掺了丽蓝,于是又反悔了。

    她连声说不要叫这个,但一时间却再想不出更好的,再想到王达之语,柳玉如心道,“管他谁的袍子,此名所记的是峻的功绩,就叫这个也罢。”

    高峻说,乙吡咄陆部从大老远的地方、寻到西州和庭州夹空的山顶湖来,说明他那里也是旱得要命,说不准就真会有些后续的动作,因而白袍城的固守就十分必要。

    王达已从庭州后调上来五百人,高峻道,“白袍城最多容五百人,那就暂定戍军五百。高让兄,你就不必再守捉里睡大觉了,就来镇守此城,任命的事情不必你操心,自有我与郭叔叔去说,但此城在才有高兄的命在!”

    高让自被高峻从赤亭守捉挖过来,时间这样久了在职位上也没个大起色,想不到高大人到庭州、田地城巡察一次牧草场,他的好事就来了,心中当然也十分高兴了。

    要知道谷东守捉只是一个三十人规模的戍点儿,规格刚刚够上个下戍,高让身为主将只算个正九品下阶。

    但依着高大人的意思,白袍城安排五百守军,那便是个上镇,镇将是正六品下阶。高让一时都算不出,都护府郭大人真的点头之后,自己到底升了多少阶了!

    由此,高让、王达也再一次见识了西州大都督超乎常人的用人手法,什么资历资格根本不是重点。只要人有用,擢拔起来连眉头都不皱一皱。

    随后,他们的这一认识就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王达提到,五百人的白袍城上镇,只有一个镇将不行,按制还要有正七品下阶的镇副两人、从八品的仓曹、兵曹各一人,录事、仓佐、兵佐、仓督均要安排。

    高大都督对高让说,我顶多替你想两个副将的人选,其他的人我没功夫管,总之你看谁好就用谁,但守不住白袍城,我只朝你一人说话。

    众人就问两位镇副由谁来出任合适。

    高峻想了想道,“白袍城地势险要,重在守,只要守得住,那么在城后的山顶湖边屯田、开荒、开办弓箭作坊都是可以的。五百人的生计和武备不必郭叔叔掏一文钱。因而必须要有擅射的人来,两个都要擅射。许多多的短弩算一绝,那就让他算一个。另一个必擅长弓,我看马步平合适。”

    高让可能不知道刘敦行初到西州后与大都督之间的那些不快,但王达远在庭州也知道一些,他还知道马步平是刘敦行从文水县带过来的。

    马步平眼下是天山牧护牧队的分队长,正九品上阶,如果擢拔他到白袍城镇副的位置上,那就一连升了七阶!

    王达暗自感慨高峻在用人问题上的与众不同,他似乎只考虑所用之人适于干什么,怎样发挥他的能力和本事,而其他一概想的很少。

    再想想自己以前把告高大人的黑信都写到长安去了,在山阳镇自己处心积虑要害的、他的两位夫人此刻就站在身边,高峻不也没有记恨起来不忘?

    他能做到这样,那么谁再捉住以前那些往事念念不忘,也就真是个鼠肚鸡肠的人了。

    ……

    白袍城已经入手,高大人的两位夫人都离家找到山顶湖来、他也没急着说走,可见此城此湖在他心幕中是极为看重的。

    在路上把白袍城的两位副镇将的名单确定之后,回到粮寨,高峻便找来纸墨,立刻给都护府郭大人写信。当然还是他说,柳玉如来写,写完后立刻叫人送到焉耆去。

    在等候郭大人回复的时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