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582部分

大唐马王爷-第582部分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步,刘县令自然会将精力转移到修路上来。

    但恰在这天,从南边官道上来了一拉溜四辆大车,车上载着巨大的木笼,笼内再细分着三层、每层隔着一间间的独立木格,每只木格中拴着一条凶猛的恶犬,每车足有二三十条之多。

    这是一支由福州大都督、福王李元婴的一位王官——法曹参军陈蕃率领的车队,他于两月前受李元婴差遣,率着二十几名都督府的护卫,到岭南各地选购奇种斗犬。

    举世升平,战事久远,长安与洛阳两地首先兴起的民间娱乐,自是非斗犬莫数。

    长安东市、洛阳北市专辟有斗犬坊,上至富户达官、王子王孙,下至平头百姓、街痞无赖,都有人趋之若鹜。

    犬主们带着自己的斗犬入场,彼此相端着寻找斗家,现场约战,旁边则有猜胜者押甲、押乙,一场斗下来动辄便是几百钱、上千两银子的输赢。

    而一头好犬,说不定能为主人赢得万贯家财。

    眼下又实行一种新的玩法,叫作“咬猪”。庄家负责准备体型强壮的猪,而犬主们则三五家合伙,各出一百大钱摊给庄家买猪的钱。然后放出各自的猛犬一拥而上与猪嘶咬。

    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猪咬死了,那么摊钱的几位犬主杀猪分肉、庄家退钱。不但猪肉白送,还要按犬主及周围押胜的人所下赌注,按倍来偿付。

    反之,庄家与押猪胜的人就赢了。

    因而眼下的两京,谁都知道好狗贵过牛。

    一头细健牛不过四千二百文大钱,而一头好的斗犬,少则炒到了几十、几百两银子,多的就需要用金子来计价了。

    眼下两京斗狗正酣,好狗紧俏,福王这是看准了行市,急等着运这些狗到长安和洛阳去,好大赚一笔。

    他给福王府的法曹参军陈蕃下达了死令,最晚十月上旬,要给他将这些狗送到长安和洛阳去。

    因为十月,连河里的螃蟹都满黄了,何况那些打下收成、收了地租的人?他们的怀中,此时也一定揣了不少的黄白之物!

    陈蕃一路上紧赶慢赶,算着日子还能赶得上交差。

    只是车队一入泉州晋江县地界,道路便泥泞不堪,有的地方连条道都找不见,车轱辘转上两圈儿立刻就让乌泥塞死了,不得不随时让人清理才能前行。

    好容易蹭到了华洲村北的桥边,木桥却不能通行!

    憋了一肚子火气的法曹参军、正七品上阶的陈蕃陈大人,立刻叫手下唤来了晋江县的刘县令,不大痛快地对刘县令说:

    “这是怎么回事?!敢误了福王的这些狗赶路,兄弟舍出挨罚也没什么,但刘大人你还想不想干了?!”

    上县晋江的县令是从六品上阶,按理还大了陈法曹一阶,但刘县令就是不敢发作。

    他好言劝解道,“实在是腾不出手呀,修这桥没有两天根本完不了,那就要耽误陈大人赶路了。要不……下官建议陈大人取道晋江下游,从那里摆渡过河。”

    陈蕃没说话,但他那些抠了一路车轱辘的手下不干了,

    “刘大人你逗谁呢?且不说从这里走到渡口要再花多少气力,你看看这些狗、这些整只的笼子,是能搬到船上去的东西吗?”

    刘县令低声下气地道,“下官倒可以助些人力装船。”

    陈蕃道,“刘大人你莫讲了,反正这里是官道,官道都不通,你抗的是哪门子灾?一座桥居然把你难成了这样子!难怪一场小浪就让你现了原形!”

    他威胁说,福王有最后的期限,敢耽误了,他会朝泉州刺史府说话。

    刘县令拧不过,也不敢麻烦刺史大人,只想赶紧地将这些瘟神打发走,于是就近叫了些人,修桥。

    但匠人要现找、木要现伐、斧锯现拿,一操办起来时间就有些耽误,临近正午时,桥没修好,车上的狗骚动起来,该喂了。

 第1063章 僵持不下

    为了保证这些斗犬的野性,陈蕃一路上都是喂它们吃生肉。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生肉、拎过来丢给狗,而是拉来牲畜、当着这些狗们的面宰杀,让它们直面血腥的场面,然后再把肉喂给它们。

    或者是将它们放出来、直接让它们撕咬猎物。

    但晋江地面上人们吃饭都成问题,哪有狗吃的?

    陈蕃和他的手下听着急不可耐的狗吠,目光落在了旁边的一架驴车上。

    这是一架往木桥边运送木料的驴车,与面黄肌瘦的灾民们相比,拉车的驴子倒是肥硕得很。

    要是放在往常,堂堂的一位晋江县刘县令,偷偷请途经本县的福州王官们吃一两头驴,也不算什么奢侈的事情。

    但眼下灾情紧迫民役乏力,大牲口在海溢中也有不少损失,驴是壮劳力。

    他懂陈蕃的意思,对他道,“陈大人,时至正午,县内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但熬些粥还是可以的,大人们略等等……”

    陈蕃说,“我们倒可忍忍,只是福王的这些狗忍不得……赈灾济民是我们所有人的本份,更不消说我们是公门中人了!兄弟们路过,在外日久兜儿里也没有多少,但十缗大钱还捐得起。”

    刘县令连连表示感谢,然后陈蕃商量道,“只是这些狗……是高价购来,饿坏了它们福王要怪罪……大人你看,把这驴卖给我们如何?”

    放在往常,十缗大钱可买两头好牛,陈蕃出的价钱倒不低。

    但此刻,刘县令却有些舍不得、也不好拒绝,只好说,“这事须叫驴主来问问。”

    驴主人是华洲村的一位中年人,名叫万顷,此时正在卸车往桥头搬运木料。

    县令对万顷一讲万顷不同意,“大人,眼下多少活还得靠驴,我不卖!”

    说着,万顷有些不放心车上汹汹的犬吠,上前由车辕上解了驴,将它拉到桥头去拴住。

    桥头生有青草,驴低着头在那里吃。

    万顷则蹲在桥面上干活,此时桥上正在破木,六七个人有人拉锯、有人执斧,重新制做桥上的活板。

    万顷不给面子,陈蕃及他的手下们悻悻的、却毫无办法。

    他们可以对着一位县令牛气哄哄,但却没法一位乡民。

    因为福王李元婴不止一次地告诫过他们:无论在什么衙门里横着走也没什么,在福州地面上所有的官差都能给他们些面子,但独独不能欺负普通百姓。

    不然闹到皇帝陛下那里,他也可能受到陛下的严厉苛责。

    但那些狗们的确饿极了,都在笼中冲撞、狂吠。陈蕃的手下再去桥上商量无果,又来压刘县令。

    刘县令摊摊手表示也没有办法,找个借口起身离开。

    但刘县令和手下转身走出不远,便听到桥头驴叫、犬吠、人喊的乱成了一团。

    ……

    泉州刺史赵大人赶到时,民役万顷和他的一位同村已经不在了,这两人从桥上跌入晋江滚滚的激流中,当时便已无从言救了。

    桥头溅洒着斑斑点点的血迹,不知是人的还是驴子的。

    那头驴还拴在桥栏之上,脖子上、腿上都是被烈犬撕咬的伤口。但狗已经被圈回去、关入木笼了。

    现场的村民已将福王府的差官们、和他们的狗车团团围住,不给个说法谁都不会离开。

    此时陈蕃他们就是再想去渡口绕路也不可能了。

    现场还有刘县令手下的捕役和快役、衙役,人命关天,没有谁可以从容走开。

    一见刺史到了,陈蕃挤得刘县令趔趄了一下,几步抢到他的前面去,他对赵刺史解释道,

    “是那些斗犬太饥饿了,有两头体型最为健硕的,不知怎么撞开木笼直奔桥头,扑到驴身上撕咬。”

    王官说,万顷和他的同村,不该起身拿木棒猛击两头烈犬、从而激怒它们。不然两人也不会被恼怒的烈犬扑到桥下去了。

    陈蕃说,今天的事情全属意外、谁都没想到,但肇事的只是两条狗,把它剐了又能如何呢?他们回到福州后一定如实与福王回禀此事,福王一定给死者一个满意的交待。

    但那些村民们不干,自古杀人偿命,人不能白死。人们嚷嚷着,“不能让他们走,他们一进了福王府不出来,我们到哪里要人去?”

    两名死者的妻子、家人也伏在桥头哭得死去活来。

    赵刺史意识到,今日之事有些棘手,他沉声问身边的刘县令,“是怎么回事?”

    刘县令道,“事发时下官恰恰不在当场,不过事情的经过下官已察问清楚了。只是有些关键细节未清,因而下官……也不敢轻下结论!”

    赵刺史问,“如何判断?”

    刘县令压低了声音,对刺史赵嘉道,“大人,烈犬出笼致人死命,此为定论。但律法中却无完全适用条款。”

    刘县令说,虽然是犬主看管不严,造成烈犬杀人,此案肯定不属“故意杀人”。但杀人者是犬,不是人,因而也不适用“过失杀人”条款。

    那么唐律中另一涉及人命的,只有在“人众惊动扰乱”条款中了,其中有“过失”之法,按律该收赎铜一百二十斤、补偿给被杀伤之家。

    刘县令语调很低,赵嘉知道他的用意。

    因为涉案人的特殊身份,而且这些人就在旁边。此事本来就有些棘手,再加上没有确切的适用条款,刘县令这是感到了为难。

    而且死者的家属明确提出,县令大人若只是判赎刑,他们是不服的。

    刚刚几天前,福州对泉州的灾情还持着冷陌的态度,想不到福王的人却跑到自己的地面上来惹事。

    赵嘉刺史沉声问道,“但那两头烈犬是怎么跑出来的?”

    刘县令道,“饿急眼了!”

    陈蕃早凑在了赵刺史的身后,闻言连忙道,“正是,刘大人所言正是,牲畜嘛,只认得吃。”

    赵刺史慢慢踱到了福州的车队前,在犬笼前站定。

    他一眼看到笼中有两条体形高大健壮的猛犬,呲着牙在冲自已闷声低吼,嘴角里、爪尖中仍带着血迹,看来致人死命的就是这两条了。

    刺史厌恶地皱了皱眉,无意中瞟向了关着这两条恶犬的木笼门,他猛然发现了异样。

    木笼的这两扇门都是完好的,门、门上的锁环以及门锁一概无损,而笼中拴这两条狗的链子,在与木笼的接连处也没有任何强行拽开的痕迹。

    他厉声喝道,“两头烈犬到底是怎么跑出来的???”

    人们纷纷意识到赵刺史所指,如果是烈犬自己拽开了链子、撞开木笼门跑出来的,那么木笼及固定链子的地方一定会留下痕迹。

    但那里完好无损。

    很明显这是有人故意打开笼门放它们出来的。

    刘县令意识到自己的勘察还是有不细之处,但律法森严、众目睽睽,任何人不敢玩忽。

    他对手下捕快们吩咐道,“给我看好这些人和狗,案情断判清楚之前,一个不许擅离本县!!”

    福王府法曹参军陈蕃也意识到事态已不可收拾,如果他因为这件案子滞留在晋江县,那么福王李元婴给这些人下达的、限期送犬入京的命令就不可能完成了。

    但要硬走的话,眼前群情激愤的民众断然不会同意。

    当下之计,他只有在眼前的两位泉州官员的身上想办法。

    陈蕃走近赵刺史,低声对刺史道,“赵大人,可否通融一二,让我们先回一趟福州?等我们王爷再派他人送狗入京,下官这些人一定回禀过王爷,再回泉州来听判……”

    “不许放走一个人走!死者连尸首都找不到,遗孤得不到抚恤,他们倒关心起福王的那些狗!”人群里响起一片呼喊之声。

    而笼中的众犬此时感到了威胁,不约而同的狂吠起来。

    赵嘉转头问刘县令,“刘大人,你来说说看,是什么主张?”

    县令道,大人你都看到了,下官还是原来的意思,案子不清,人、狗均不得离开。

    陈蕃急了,冲刘县令吼道,“伤人的狗也只有两条,怎么能将我们全都扣留?福王的威严你们也不是不晓得,耽误了福王的大事,谁来担责?”

    刘县令不语,有刺史大人在,他是无须多言的。

    赵嘉冷笑道,“陈大人,你是福王府法曹参军,主掌王府的巡按、问讯及决刑之事,难道刘县令的决定有误么?人命大过天,陈大人不必拿两条狗的事吓本官。”

    他吩咐,“来人,就按刘县令的意思办。”

    陈蕃咬着牙道,“赵大人,陈某食王之禄、忠王之事,其他的事是管不了的。王命如山要我们十月初到京,你可不要逼我硬走!!”

    赵嘉刺史对桥头的修桥民役们朗声说道,“你们先停一停,本官接报,晋江上游州县刚下了暴雨,河水即将暴涨。为了人员安全,本官决定桥暂且不修了,都给本官撤回来。”

    陈蕃知道刺史是铁了心要留下他们,赵嘉口中的“暴雨”之辞全然都是借口。

    但如此一来,福王李元婴不会轻饶了自己。

    他说,“去福州的大道也不止你泉州一处!我们大不了饶行别州,但你们若敢硬拦着,那么讲不了,兄弟们只好也动硬家伙了!”

    他大声对手下二十多人喝道,“弟兄们,福王殿下一向只问结果、不问经过,狗送不到京,我们死都不知怎么死的!即刻起谁要拦阻,谁都不要再客气了!”

    两方剑拔弩张,各不相让。

    一边是二十名身材健硕的王府护卫,一方是人数众多、但面有菜色的灾民和他们的父母官。双方真动起粗来,必会有人伤亡。

    晋江县刘县令看向刺史,心中也没有了主意。

    赵嘉胸中气愤难当,对百姓们道,“你们不要动,一切自有本官为你们做主!”

    说罢,挺身往陈蕃的车前一站,对陈蕃说道,“陈大人想走自可走,但你从本官的身上轧过去吧!”

    陈蕃一愣,当时语噎。赵嘉是一州刺史,给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如此。

    刘县令也并身站到刺史身边,“赵大人,还有下官在!”

    陈蕃手下有人叫道,“陈大人,误了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