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137部分

灭明-第137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含笑问道:“穆东主,次从西安购买的生铁,下一批何时能抵达西宁?”

    “回大人,最快的一批,是从西安出发,绕道汉,再西渡黄河,也许三五天可抵达,而当时为了迷惑秦王,走东线反方向的生铁,由于绕行更远,恐怕还要等些时日。”

    “奥!”李自成随口应了句,心却是盘算着,当日从秦王府购买生铁的时候,为防秦王府生疑,数千斤生铁是以不同商人的身份购买的,走的是不同的路线,甚至还有反向朝东先运输一段距离的,待避过秦王府的耳目,再折而向西,这样一来,路必定会耽搁许多时日。

    次在三角城,李自成亲眼见识了西宁步枪的威力,虽然因为数量不足,难以成为战场的主宰因素,但步枪那种逆天的射程和远程打击能力,还是让李自成非常信赖它,无论是后世还是现在,它已经经受过战场的检验。

    假如有足够的西宁步枪,完全有可能将巴雅尔的数十骑兵,阻挡在射程之外,让他们成为枪手的靶子。

    我能打到你,你却无法攻击我,让蒙古人也体味一把抓狂的滋味。

    李自成现在无力大规模扩军,士兵的战斗力提高到一定的阶段,再也难以有效提升,除非是拉到战场。

    但李自成一时半会不愿与朝廷作战,大明的体量,对西宁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士兵们既然无法得到战场的锤炼,便只能依靠步枪了。

    可惜到目前为止,步枪才二十九支,其还包括十一支试验性质的,要想成军,数量远远不够,而造枪必须依赖生铁。

    让李自成烦劳的是,西宁本地暂时没有找到铁矿,想要大量的生铁,只能通过购买。

 第207章 新兵

    看看天色还早,李自成便带着何小米等人,去西宁天主教堂转转,顺便看看汤若望在做些什么,不知道次和他说的望远镜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大……人,”汤若望虽然熟悉汉语,但远不如汉人说得那么熟溜,“今日怎么有空光临教堂?是不是准备做个弥撒?如果大人愿意,我单独为大人做!”

    李自成心道,老子要是加入天主教,那洁儿、蝶儿怎么办?难不成要让她们回娘家?面却是微微一笑,“汤先生,信徒有增加吗?平日来做弥撒的人多不多?”

    “大人,信徒又增加了几位,”汤若望面含喜色,虽然入教的百姓非常谨慎,但已经西安好过百倍,“你说,汉人这么多,为啥入教的人才达到千人?”

    “想要汉人入教,你得拿出天主的本事出来,”李自成含笑道:“怎么样,次让你制作的望远镜,有着落了吗?”

    “大人,我正要和你说起此事,”汤若望转身入了内室,稍顷,手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我已经按照大人的要求,制作完毕,大人看看,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奥,这么快?”李自成笑着将望远镜接过来,出了大门恰好不远处有一颗碗口粗细的大树,便闭左眼,将右眼对着目镜,将物镜向那大树移去。

    乖乖,大树像是跑到眼皮底下,连皲裂的老皮缝里,一只蚂蚁满怀希望地爬来爬去,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又试着移开镜头,投向更远处,但视线被房顶阻挡,遂将镜口抬向天空,正好一只叫不出名的鸟雀,口衔着一根树枝,轻快地向右前方飞去,看来是准备搭新窝,原本不甚清晰,李自成将后柄转动了两圈,方才看到枯枝的芽尖,原来是一株正在萌发的树枝,只是枝条的表皮尚是青灰色。

    “大人,这是五倍焦距的望远镜,如果大人觉得焦距不够,还可以增加……”

    “够了,够了,”李自成宝贝似的收起望远镜,这只是普通的军用望远镜,距离不用太远,又不是在海,“汤先生,这样的望远镜,要如何才能制造出来?匠人能独立完成吗?”

    “应该能,”汤若望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折叠的白纸,“大人,这是制作的工艺,匠人们应该看得懂。”

    看不懂没关系,可以来教堂求教,李自成忙将白纸收入怀内,“汤先生,次说的那个战船的事,不知道汤先生思考得怎么样了?”

    汤若望顿时皱起眉头,“大人,我只是记得大概,详细的图纸,恐怕还要等些时日,我已经将自己记得的部分,交给匠人了。”

    “没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你的回忆,先行造船,万一不能做为战船,是当做运输船也好,”李自成拍拍汤若望的膀子,“汤先生不用纠结,我们迟早能造出战船。”

    李自成离开教堂,去往匠作坊,虽然没有战船的图纸,但大明的工匠,应该具备造船的技术,像他对汤若望所说的,先造出运输船也好。

    次周宾的第五百户从三角城撤军的时候,因为渔船太小,结果是坐着马车离开的,如果西海有了大型运输船,将来不仅可以运输人员,也可以向三角城运输物资,不算浪费,关键是先要训练一批水军,否则,即使有了战船,也只能在西海白白飘荡。

    如果有了战船,至少可以协助防守三角城,进可攻,撤退的时候,也可以将三角城内的士兵撤出来。

    西宁军有了水军的优势,将来战场再遇巴雅尔的蒙古骑兵,完全可以凭借水军的优势,和他周旋,打消耗战。

    如果有火炮更好了,从战船向岸发射,蒙古人只有干瞪眼的份,不过,火炮现在不用想了,李自成虽然不缺图纸和工艺,但缺少生铁,连西宁步枪都无法大规模打造,更不用说使用率极低的火炮了。

    离开教堂,李自成去了匠作坊,主管匠作坊的沈道,今日恰好在,见到李自成,忙叩头行礼,“属下叩见大人。”

    “沈大人不用多礼,”李自成待他起身,微微一笑,“沈大人乃是行伍出生,如今困在匠作坊,没少骂娘吧?”

    “属下不敢!”沈道赶忙低下头,他时下的确骂过娘,可是并没有骂李自成,不是不想,是不敢,但原先卫里的几名投靠李自成的军官,现在基本都得到重用,从武将转为官,唯独他沈道,管着半死不活的匠作坊,属下没有当差的不说,听命于他的也没有几人,大部分时候,李自成都是直接与工匠们打交道,完全将他撇开了。

    “这个且不说了,只要沈大人诚心诚意,将来会有机会的,”李自成从怀掏出望远镜,“这个,沈大人见过吗?”

    沈道双手捧过望远镜,左看右看,是不得要领,“大人,这是什么?属下愚钝……”

    “这叫望远镜,能远距离观察对方。”李自成示意沈道向门外看看。

    沈道向外一看,立即惊叫起来,“大人,这……外面的房屋怎么都到眼前了?还有,刚才那位老人,连嘴唇的胡须都看得清清楚楚……”

    李自成淡淡一笑,道:“如果对面是敌人,或是敌人隐藏在某个角落,用望远镜搜寻,结果会怎么样?”

    “大人,属下似乎明白了……”沈道老眼几乎放光,返老还童似的。

    “不仅白天,如果光线不是太暗的话,是在夜晚,也能看到隐藏的敌手,”李自成从怀掏出图纸,“沈大人,让空闲下来的匠人们,根据图纸,再造出七台同样的望远镜,回头让人去官衙取几块玻璃。”他要先给各部的主官配发一台望远镜,以观效果,如果望远镜不太适合战场,还需要改良,特别是更改倍率。

    “大人……”沈道支支吾吾,见李自成正看着他,为免误会,遂一咬牙道:“现在闲置的匠人,恐怕只有方志他们了……”

    “这是为何?其余的匠人呢?”李自成皱起眉头,他不信了,这么好的待遇,难道还会逃亡不成?难道匠人们是白眼狼,养不熟吗?

    “回大人,所有的木器匠,以及没有明确任务的匠人,都被曹建带去西海了,”沈道小声道:“曹建说,是大人让他们打造战船的,他已经从汤主教手得到造船的图纸,早备背材料去了西海……”

    李自成这才想起,无论是打造军用战船还是运输用的商船,只能在西海沿岸,总不能在西宁造船,然后从陆地抬去西海,遂道:“那让方志他们去做吧,几个望远镜,也用不了多长的时间。”

    西宁步枪乃是新的断代火器,除了少量的维修工作,暂时不需要改良,方志他们这些火器匠,暂时基本无事可做。

    “是,大人,属下这去知会方志他们。”

    李自成离开匠作坊的时候,心有些不乐,这个曹建,这么闷声不吭去了西海造船,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有造船用的船坞吗?需要人手协助吗?西海远离西宁,万一遇蒙古人偷袭,如何保护造船厂?

    刚刚出了匠作坊,李自成立即大声道:“小米派人去西海看看,这个曹建,究竟在搞什么鬼!”

    “是,大人,属下会立即派人去西海。”

    下午,李自成照例去女校授了半日课,不过,这一次他提前出了校园,来到操训场。

    周宾的募兵工作已经结束,已经亲自在训练这批新兵,但属下大部分伤兵,却是没有归队,不过,在取得三角城保卫战的胜利之后,他刚刚被提升为西宁唯一的从千户,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原先的士兵,据说训练起来都是玩命。

    操训场,李过与周宾分别占据了东西两端。

    一天的操练,已经进入尾声,李过却是沉着脸,一丝不苟地在指点着士兵不规范的动作,连一向游侠性子的高一功,也是规矩,可能是在高迎祥手下历练了一年多的缘故,性子已经磨得差不多了。

    而另一端的周宾,没有李过那么自在了,几乎是在手把手教着士兵,不得李过的士兵已经训练了一段时日,除了有限的几名伤兵归队,他的士兵几乎都是刚刚招募的新兵。

    见到李自成忽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周宾慌忙迎去,翻身便拜:“属下周宾,叩见大人!”

    “从千户不用多礼,”李自成让周宾起身,含笑道:“怎么样,这些新兵,训练起来有难度吗?”

    “这些新兵,简直蒙古人的牛羊还笨,连左右都不分,”周宾下意识抹了把脸的汗渍,又回头看了眼正在训练的士兵,忽地指着一人道:“大人你看,那个周五,连盾牌都拿不稳,险险的要脱手,这要是了战场,还如何与蒙古人拼命……”

    “哈哈,从千户不要着急,”李自成大笑,“他们都是新兵,训练不及三日,怎么能用老兵的要求对待他们,放心,只要坚持下去,不过十日,他们会脱胎换骨,你看双喜属下的那些士兵,也十几天的时间吧?”

    周宾摇着头叹息,“哎,这些兔崽子,真不知道何日才能达到李百户士兵的那种水平……”

 第208章 河西走廊

    这几日闲来无事,李自成白天几乎都是窝在女校,他要抓紧一切时间,将以前请假的日子补回来,争取让这些学子早些毕业,以便传授更多的学子。(全本小说网,https://。)

    官亭渡口一直没有讯息传过来,李自成有些不放心,为了应对曹诏在陕西剿灭盗贼的事,官亭渡口不仅有马有水的重兵驻守,更是将宋部三百余士兵全部调派过去,以免盗贼和流民大量西渡黄河,涌入西宁。

    这日午后,李自成来书房转转,顺便查看来自各自的讯息,王安平的游骑终于送来了陕西的讯息。

    根据讯息,陕西的盗贼已经被曹诏驱散,盗贼的首领或死或擒,已经分崩离析,李自成这才长出一口气。

    这与后世的历史惊人的一致,无论是盗贼还是流民,都看不西宁这样的边陲,或者说,即便来到西宁,在多民族的熔炉,他们也没有安全感。

    流民逃亡的方向,主要有三条:西南方向,经蜀道入川;东南方向,跨越黄河,沿淆函古道进入河南洛阳;还有一处,是直接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其蜀道、淆函古道不仅艰涩难行,沿途又有关隘,只要朝廷驻扎一支军队,以盗贼的战斗力和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无法大规模通过,或者说,沿着这两条道路逃亡的盗贼和流民,基本都被朝廷的大军剿灭了。

    张献忠后来的入川了,而且在西川称王,那是他主动入川,而且是在投降朝廷之后,得到朝廷的庇护,有足够的时间穿越蜀道。

    现在陕西的盗贼和流民,正像王安平所说的,除了被剿灭的,大部分都是逃向一河之隔的山西。

    无论盗贼是逃向山西、河南,还是西川,只要远离西宁,便与西宁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便李自成想要解救他们,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的西宁,能够自保已是万幸。

    李自成拿起行军地图,现在是三川府,也是原先的碾伯所地区,已经集了马有水、宋两部,八百余名士兵,既然盗贼的事没有下,他们也不能闲着,不如趁机由南向北,先拿下古浪所。

    从行军图看,古浪所紧靠边墙,位置相对独立,介于庄浪卫和凉州卫之间。

    古浪所的面积不大,又与庄浪卫之间隔着分水岭,应该从属于凉州卫,但现在却是独立成所,不知是什么缘故,也许当年设计卫所时,庄浪卫与凉州卫之间,多了一块空地,总不能闲着,朝廷在此设立了古浪所,用于防护这一段边墙。

    这只是一种感觉,李自成并不知道古浪所的真实情况,次王安平送来古浪所的讯息,他的心思不在古浪所,只是随意浏览一遍,并没有刻意记在脑子里,他似乎记得,王安平并不是使用信鸽,而是特意命令游骑送回的讯息。

    他在书翻找起来,果然找到了那份讯息,原来是一份古浪所的军事布防图,标注得十分详细,因为容量太大,所以无法使用信鸽,王安平大概是因为古浪所与已经隶属于西宁的庄浪卫相邻,所以在古浪所下了不少功夫。

    与李自成设想的完全相反,古浪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卫所,因为境内有一条叫做“古浪”的河流而得名,令李自成稍感意外的是,这条滋养了古浪军民的河流,竟然冲出了边墙,最终流向东面的荒漠。

    虽然是荒漠,但边墙之外,便是蒙古人的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