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158部分

灭明-第158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归顺朝廷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李自成朗声道:“大明的强军几乎都集于辽东,然从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以来,辽东死了多少总兵?不是死于鞑子的骑兵,是死于朝廷,难道这些总兵当,竟然无一人找到克制鞑子骑兵的法子?”

    李自成自顾地摇着头,“非也,会打仗的受到掣肘,掌权的又不会打仗,这样的朝廷,如何能打败鞑子?所以,大明在辽东节节败退,长期下去,恐怕连山海关都保不住……奥,去冬今春,鞑子入塞,掳掠大量财物,据说掳走的丁口不下三十万,可是,大明找到对付鞑子的办法了?除了袁崇焕作为替罪羊被杀……这样的朝廷……”

    “……”

    “假如我归降朝廷,必被派往辽东,那时,除了兵败身死,会有第二条出路吗?”李自成正色道:“作为军人,马革裹尸而还,并不是遗憾,遗憾的是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明明可以打败鞑子,结果却是死于朝廷的腐败,王化贞与熊廷弼的例子,梅大人不会不知道吧?”

    “这……”梅之焕想了想,对李自成来说,投靠朝廷,的确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李自成的士兵战斗力强,十成被派往辽东,但李自成乃是降军身份,朝廷又不可能充分相信……

    “孙承宗乃是帝师,挂兵部尚书衔,东阁大学士,地位高不高?”李自成知道,想要说服梅之焕加入西宁军,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但他同样禁不住所谓的言官的弹劾,撂了挑子,梅大人说说,大明还有何人能总督辽东?胜利的希望在哪里?朝廷的希望又在哪里?”

    “……”

    “其次,”李自成被自己说得激动起来,喝了口茶水,压下心的火气,“西宁虽小,焉知不能抗衡朝廷?梅大人已经看到了,甘州的士兵不谓不精良,以大车阵出战,便是遇蒙古骑兵,怕也不落下风,但在西宁军面前……不过半日的时间……”

    是呀,李自成说得有道理,梅之焕被说得心底发凉,以相同的人数计,甘州军不亚于蒙古骑兵,但在李自成的西宁军面前,简直是秋风扫落叶……以此观之,李自成杀了大量的蒙古人,夺取他们的战马,还真有可能不是谎言,而蒙古骑兵与鞑子骑兵,实力应该不相下,那朝廷的军队……

    若是人数相近,他自然相信,西宁军可以尽情肆虐朝廷的军队,可是,大明虽然日薄西山,但体量依然庞大,若是集十万、数十万士兵……

    “梅大人可能觉得,朝廷的军队胜在数量,试问,朝廷为何不集数十万大军于辽东?”李自成觉得火候差不多,终于露出一丝笑脸,“数量从来都赢不了质量,辽东的几次所谓大捷,都是依靠城墙,阻挡鞑子前进而已,难道真的杀得了几个鞑子?鞑子败退没关系,只要人还在,过几天再来便是,他们不仅重回宁锦,更是来到京师,在朝廷的眼皮底下耀武耀威……”

    “……”

    “我西宁军也是一样,只要守住黄河的几个主要渡口,朝廷大军再多,又能奈我何?然后我们将防线一步步东移,陇山,也许黄河更有利于防守吧?”

    “陇山?千户大人准备出陇右?”

    “这是迟早的事,”李自成发现梅之焕好像没有胃口,饭食基本没动,“梅大人,饭菜凉了,要不会换份热的?”

    “啊?本大人……本大人现在不饿,千户大人继续说!”

    “哈哈,”李自成大笑,道:“再说,数万、数十万大军,朝廷两线作战,开得出这么多粮饷吗?”

    “粮饷?”梅之焕发现,李自成打在朝廷的七寸了,不要说对付西宁军,是面对辽东的鞑子,朝廷的粮饷已是吃紧,又怎会调动数十万大军,除非……除非朝廷放弃辽东,但这是不可能的,难道任由鞑子再次兵临京师城下?

    “梅大人估计,以西宁军的实力,若是吞并整个陕西行都司,需要多长时间?”

    梅之焕摇头,西宁军的战斗力,他这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本大人实在估量不出!”

    “甘州五卫,又是行都司的治所所在,不过一日时间,”李自成笑道:“不瞒大人,不仅西宁卫,连碾伯所、庄浪卫、古浪所,都已经属于西宁,现在的行都司,究竟还剩下多少?”

    “什么?”梅之焕的眼珠子差点掉到脚背,“这些本大人为何一丝不知?”

    “哈哈,梅大人若是加入西宁军之后,再发生这样失职的事,可是要……军律处置的,不知道梅大人还敢不敢加入西宁军……当然,本大人不会逼迫你,一切,由你自己选择!”

    梅之焕冷了冷,终于鼓足勇气,道……“老夫……老夫……若是加入西宁军,能为西宁军做些什么?”

    “梅大人一旦加入西宁军,首先得利用自己的在行都司的影响力,帮助劝说这些卫所早早归降,免生干戈——西宁军倒是不担心战斗有什么阻力,只是不想无辜制造杀戮,卫所的士兵,都是汉人,蒙古人、鞑子都欺负汉人,我不想再欺负他们,更不愿发生像甘州这样的屠杀。”

    屠杀?梅之焕心已经,回想起来,西宁军与城外的甘州军,的确是屠杀,是甘州城内,那些没来得及头像的士兵,也是被屠杀了,这个李自成……

    “这个自然,当是老夫分内之事,当是老夫加入西宁军的投名状,”梅之焕点点头,他已经没有选择,即便为国捐躯,这样的朝廷……又有什么意义?“然后呢?如果西宁军真的占据了整个行都司……”

    “梅大人乃是官,冲锋陷阵,自然不需要亲往,”李自成早盘算开了,“一旦整个行都司归属西宁军,我预备在此基础,设立甘肃省,梅大人作为甘肃省的民政官,为我大军筹集粮草、准备兵源,如何?”

    这是李自成能给出的最高职官了,并且不惜为此单独立下甘肃省,梁成是李自成最为信赖的人,早早与李自成一条心,现在亦不过是西宁知府。

    李自成并不是相信梅之焕的能力,实际他对梅之焕还是不太了解,更不是因为他的忠心,梅之焕归降,实际是他已经无路可走了,与梁成的志同道合显然不同。

    但李自成是要让新收复的地区,以及即将征服地区的人,明白一个道理,他不好杀戮,与陕西的盗贼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的名声传出去,将来扩张土地的时候,遇到的阻力会小得多。

    而且,现在的西宁军,的确需要一些仕林人物的加入,帮助管理府县,他们的加入,客观也在扩张着的西宁军的正面影响。

    西宁军暂时还是躲在朝廷的羽翼下,只要朝廷不介意,李自成暂时不会主动刺破这层蛋壳,但西宁军终究会从朝廷的羽翼下脱离出来,与朝廷分道扬镳,甚至会成为生死对头,有仕林人物的协助和参与,可得得到更多仕林的支持,在这个时代,话语权并非受控于帝王,而是由仕林直接掌握。

    “大人,”梅之焕沉思良久,拱手道:“依本大人……不,依属下的意见,西宁暂时不兴立省,还是实行军屯为好!”

    李自成拱手还了一礼,“梅大人何出此言?军屯之地,与立省有何矛盾?”

    “若是立省,自然按照普通耕地,征收农业税,朝廷的税率是十五税一,西宁自然不能高出许多,”梅之焕目视李自成,见李自成微微颔首,继续道:“然而行都司与内地的两京十三司不同,行都司的土地,并不是连续的绿洲,而是绿洲与荒漠交错存在,每一处的绿洲,面积其实并不大。”

    “梅大人的意思,如果按照正常的税率,难以征收到足够的粮食?”李自成心窃喜,梅之焕既然能将如此紧要处告诉自己,那他从心底已经认定自己属于西宁了,“以前的行都司是如何做的?”

    “正是这个意思,”傅欢点头,“以前的行都司,与大明的内地有很大的区别,实行军屯的目的,是让军户们养活自己,养活家族的抽出的士兵,所以,税率一般是十税二。”

    “这么高?”李自成皱起眉头,这是明显的剥削,万一这些军户承受不了繁重的农业税……“那军户能承受得了吗?除了纳税,能养活家人吗?”

    “若大人这般,实乃军户之福,”梅之焕拱手,笑道:“按照十税二的标准征收粮食,军户门自然没有多少剩余,不过,他们和普通的百姓不一样,他们是军户,永远不能脱籍,所以,只要能养活自己,他们亦无怨言,当然,依大人的意思,若是遇粮食歉收的年份,可以酌情减少农业税,军户们当不至于挨饿。”

    李自成想了想,梅之焕的法子,只是权宜之法,在西宁军还很弱小的时候,军户们可以多贡献一些,不过,与陕西的饥民相,他们至少不用挨饿。

    他次穿过大斗拔谷之后,也曾看到这种绿洲与荒漠相间的地形,其实,还有许多没有开发的小山丘,如果能种“美洲三农”,军户们的收成还会更好些,李自成亦是拱手笑道:“梅大人的主意不错,依梅大人所言,那行都司叫甘肃镇吧,梅大人依然巡抚甘肃,如何?”

    “多谢大人!”梅之焕离了座位,匍匐在李自成的面前。

 第239章 新的甘肃

    离开抚台衙门,李自成趁夜召见了杨肇基,与梅之焕相,说服杨肇基归降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口舌。全本小说网https://。

    杨肇基与梅之焕不同,他并非举人出身,而是出身于武举,也是说,他是纯粹的武将,并不像梅之焕那样,有仕林这块身份的遮羞布。

    士农工商兵,在大明的政治等级,仕林排在榜首,而武将与士兵一样,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虽然武将也有品级,但这些品级只是武将之间的较,与官的品级根本不是一回事,甚至一品武将,只要身没有公、伯、候等爵位,见了七品官,也要像普通百姓那样下跪行礼。

    大明的官,是耻于和武将为伍、为亲的,如果赶战事,功劳尽着官,最多从指甲缝里漏出一些留给指挥作战的武将,而所有的黑锅,自然是由武将来背,谁让他们出生不同呢?

    甘州被攻破,杨肇基已经没有了选择,朝廷要是追求起来,黑锅毫无意外将由他来背,战事不利,完全是武将的责任,何况他现在还是战俘的身份。

    即便将来朝廷收复甘州,甘州还是那个甘州,但易主的事实,却是无法更改,朝廷脸面丢尽,杨肇基还是免不了革职查办的命运。

    严厉的军律,从来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强军,也能让兵败的将领断却归路。

    大汉时代,为了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军律不可谓不严,这的确造一个个名垂青史的将军,李广、卫青、霍去病、李广利……

    但深受汉武大帝信任的国舅爷、海西候李广利,最终落得投降匈奴的悲情命运,远征大宛等半辈子的功绩,此付诸东流。

    何也?根源在于严厉的军律。

    在李广利最后一次远征漠北匈奴王庭时,恰好家发生变故,所有眷属被汉武大帝逮捕入狱,李广利为了立功赎罪,不顾士族疲劳,强行横扫漠北,致使兵败。

    世间本来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按照当时的汉律,李广利一旦回到长安,不但家人不能释放,等待他的,也将是身陷囹圄。

    无奈之下,李广利投降了匈奴,十万汉军精锐,全部化作异族的力量,汉武大帝时代从此丧失了进攻漠北匈奴的能力。

    大明的军律同样严厉,到了万历年间以后,更是严厉到了畸形的地步,仅仅一个辽东,因为战败而自杀、被朝廷诛杀的总兵官,超过十名,超过同时代大明总兵官的一半。

    当然,在这些事件,各路言官们也是功不可没。

    这些苍蝇似的的言官们,每每要在自己不熟悉的军国大事刷刷存在感,他们弹劾的对象,便是那些军功被官冒领、失误与过错被无限放大的武将们,朝廷为防武将坐大,亦是以此做为牵制,实际是推波助澜。

    被言官弹劾,几乎是所有武将的最终命运。

    到了万历年间,武将被弹劾,往往还加入因为党争的因素。如果武将隶属于某一利益集团,必会被另一集团的言官用放大镜过滤一番,即便你小心翼翼、矾水洗后再过一次清水,这也难不倒言官们,“大明不以言获罪”,“风闻言事”是言官们的特权,而且不用承担任何政治后果。

    即便你不属于任何利益集团,间派,对不起,所有的言官都会向你要政绩,你没有人脉、没有背#景,不弹劾你弹劾谁?难道要弹劾自己人?

    所以甘州城外兵败的当时,杨肇基急得抹脖子,也不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更有可能是他的第一反应。

    现在李自成给了他一丝机会,至少是苟延残喘的机会,杨肇基如何不感恩戴德?

    即使李自成开恩,释放了他,丢失甘州的责任,完全压在他的身,他还能回到京师吗?回去京师是什么后果,用下面的脑袋也可以想象得出。

    陕西盗贼的势力越来越大,卫所士兵、军官多有参与,实际与杨肇基的情形也差不多,一旦兵败,如果不加入盗贼一伙,等着被朝廷下狱,被言官攻击,军官们已经没法考虑这些盗贼的前途了,至少他们还能逍遥几日。

    如果说梅之焕投降西宁军,是被西宁军惊吓的,是被李自成说服的,那杨肇基投靠西宁军,则是由于朝廷严厉的军律和言官们疯狗似的奏折,拱手将他推向西宁军。

    李自成想起当日穿行于大斗拔谷时的一个问题,“杨大人,大斗拔谷如此险要,为何不筑城立关?如果早有准备,西宁军恐怕不会轻易破了甘州,至少不会在毫不知情地被西宁军攻至甘州城下。”

    “大人有所不知,”杨肇基的身份转变很快,对李自成行了官的礼仪,“大斗拔谷南北,分别是西宁卫与甘州卫,此两地均为大明的卫所,若是在谷修筑关城,迟早被言官弹劾,有拥兵自重之嫌。”

    “如果是永乐年间,西宁卫、甘州卫的确掌握在朝廷的手,大斗拔谷做为商贾行人通行的道路,亦无不可,但眼下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