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266部分

灭明-第266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有一丝可能,他绝对不愿错过!

    “依世俊的看法,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商业社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制度?”

    “这个……我却是不知,我知道,这是一种趋势,最终一定会实现,但实现的时间和条件,我却没有探究过,”郭世俊忽地睁大双眼,目光定在李自成的脸庞,“大都督,你不是现在准备建立这样的一套制度吧?”

    “为什么不呢?”李自成原本预备践行了,听了郭世俊的一番话,更是让他理清了脉络,“一个先进、强大、统一的国度,自身的凝聚力强,完全可以在立国之初,创立出一种全新的制度。”

    “可是,大都督刚才说过,现在的百姓,识字率不到一成,”郭世俊似乎打了退堂鼓,果然是人的性子,“而且,现在的百姓,是真正意义的农民居多,他们并没有多少国家意识。”

    李自成却是信心满满,以他在天命军的威望,不下于后世的毛太祖,“开国之初,百姓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对前途充满希望,对国家充满热情,对君主心怀感恩,如果开国之君适当引导,百姓完全可能参与道这场变革来,建立他们心理想的国度。”

    郭世俊沉思良久,方道:“大都督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是选举制度吗?”

    “对,君主立宪!”李自成回答得铿锵有力。

    郭世俊用异样的目光盯着李自成,深邃得至少是他这个年龄的两倍,“大都督,为何?”

    李自成没有回避郭世俊的目光,却是泰然道:“纵观历史,央之国无论建立多么强大的王朝,存在不过数百年,然后进入土地、财富兼并高潮,随后在天灾人祸的诱导下,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不得已揭竿起义,最终王朝覆灭,皇族被诛!”

    “……”

    “营造以选举制度为代表的商业社会,不仅能让百姓的不满有一个宣泄口,更是将权力与经济利益分开,所有的人员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拥有权力,要么行商谋取经济利益。”

    郭世俊此时倒像是学生,他小心地道:“大都督,到时候……你能忍受失去权力的痛楚吗?”

    “这是一种趋势,谁也阻挡不了,违背历史规律的人,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他所建立的王朝,也会覆灭,像是袁大总统,”李自成淡淡一笑,道:“我可不想自己的子孙被新王朝所灭,在我百年之后,香火此断绝!”

    郭世俊也被说得心潮澎湃,有机会开创一个时代,谁又甘于置身度外?但他还有些不放心,“大都督,到了彼时,你还会记得今日的理想吗?”

    “所以我正在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一旦制度确立下来,在百姓生根发芽,谁也改变不了,包括开国君主,除非他要毁灭自己一手开创的新王朝。”

    “已经在建?大都督……”郭世俊一时不解,天命军的属地,不过在陇山以西,边陲之地,经济极为落后,难道还能成为这一套制度的试验床?

    李自成便将陇右省的现行体制,简单说了一遍。

    郭世俊顿时目瞪口呆,连口水滴入茶水杯都不知道,直到李自成看着他淡淡地笑,他才发现自己的失态,忙用宽大的衣袖擦去口水,尴尬地一笑,“大都督的作为,太骇人听闻了,失敬,失敬!”又是拱手行礼,掩饰过去。

    李自成见郭世俊神采奕奕,精神处于亢奋阶段,回去也睡不着,便道:“世俊对天命军的未来有何看法?”

    “我没什么看法,”郭世俊摇头,“大都督,我并不善于运筹帷幄,我只是一名教师而已,不是战略方面的专家,不过……”顿了一顿,方道:“若是大都督说出自己的打算,我倒是可以帮着参详参详……不知道大都督……”

    “这有什么不能说了?对世俊,我毫无保留,”李自成接过话题,道:“我的计划,主要有五点,其一,扩军,在粮饷、人员充足的情形下,逐渐扩充军备,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

    这是天命军存在的基础,也是李自成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可惜,对于军事的事,郭世俊一窍不通,遂不敢开言,只是默默点头。

    “其二,修内政,也是刚才所说的,在陇右省逐渐推行选举制度,现在才是开始,将来逐步完善,并形成一套制度,还会推广至西宁、甘肃,待陇右形成稳定的粮食产出,百姓安定,会取消甘肃镇和陇右省,合并为甘肃省。”

    李自成也不知道,陇右与甘州、肃州相距甚远,整个呈长条形,地形拉得太长,后世为什么同属甘肃省,但行政区划都有深意,绝对不是高官们的随心随欲。

    也许是化的一致性,也许是地形一脉相承,甚至为了防止某一区域出现独立的倾向,强行将它拆分,增加独立的难度。

    不管哪种原因,有后世现成的经验,李自成当然不会再白白损伤自己的脑细胞。

    但郭世俊刚才已经听过这方面的介绍,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惊讶期,而且他还有自己的打算,所以也没有说话,只是以目示意,他已经听懂了。

    李自成见郭世俊不说话,以为他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弯,这是军国大事,自己一人唱独角戏也不合适,遂道:“其三,谋发展,但天命军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东出关,还是南下巴蜀,尚未最后确定,不知道世俊有什么看法?”

    既然李自成发问,郭世俊不能只是聆听了,他稍稍思索,道:“关和巴蜀,同为重要的粮食产地,拿下关,可以拱卫陇右、西宁等原先的属地,但关距离京师太近,容易引起朝廷的警觉,而且关盗贼横行,灾情严重,距离边关又近,容易受到长城一线异族的影响。”

    “而巴蜀远离京师这样的核心区,蜀道艰难,与北方的交流有限,乃是大明在西南的边陲之地,做为主攻方向……”

    李自成起身,亲自给郭世俊重新换过茶水,方道:“那世俊的意思是……”

    “如果天命军足够强大,可以与朝廷的军队直接开战,当先拿下关,所有的属地连成一片,无论攻守,都很便利,”郭世俊顿了一顿,又道:“如果不想过分刺激朝廷,还是先拿下巴蜀,闷声发展,那里毕竟远离京师,朝廷的关注度小了许多!”

    “当然,在天命军强于朝廷时,也可派出一支军队远征,从西南方向威胁长江水道!”

 第400章 密谈(下)

    对天命军来说,东南两个方向各有优劣,李自成当时的考虑,如果东进关,现在整个陕北到处都是盗贼,剿灭盗贼不容易,而安置盗贼以及被他们裹挟的大量百姓,难度更大,自己的属地,百姓刚刚解决温饱,哪有余粮接济这些盗贼?

    南下巴蜀,如果采取偷袭,以有心算无心,军事并没有多少难度,还能阻止张献忠之流将祸水引进巴蜀,保持巴蜀的清净。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但蜀道艰难,以现在的状况,大军通行极为不便,一旦陇右和巴蜀某一处吃紧,援军很难及时通达。

    除非陇右与巴蜀两地,都能保持强大的军队。

    李自成已经将吴二毛的无影门派入成都,实际还是倾向于先拿下巴蜀。

    但郭世俊的话也有道理,李自成犹豫起来,一时无法做出决定,索性暂时仍在一边。

    “其四,兴办教育。”

    李自成在西宁开办了两所学校,一是西宁科技高等学校,乃是着力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等学校的教员,学子一旦毕业,拿过来能使用,另一是西宁女校,招收的都是女学子,采用的是后世的教材,传授的是最前沿的知识,连字都是后世的简体字,她们与原先的西宁卫签有合约,一旦毕业,将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员。

    人数虽然不多,但长期坚持下去,教员的人数会呈几何数量级的增长,为将来普及教育储备人才。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育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当李自成将西宁的教育现状告诉郭世俊时,郭世俊是持反对意见的,“大都督重视教育,属下甚慰,但现在的天命军,主要财物还是要花在军队的扩编,甘肃、西宁、陇右都是极为贫瘠,养活军队已经不易,”可能是觉得伤了李自成的积极性和长远计划,他又委婉道:“当然,为了将来能普及教育,现在可以兴办少量学校,但暂时不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李自成自然知道扩军的重要性,待陇右的粮食达到稳产后,他预备开始新一轮的扩军,但教育是长久之计,如果不做足够的准备,将来需要大规模兴办学校,绝对没有足够的教员,必须及早准备人手。

    按照他原先的设想,待西宁女校的学子毕业之后,先行在西宁兴办一所能容纳百人左右的初等学校,等到具备足够的教员,再将初等学校推广至各个县城,现在看来,的确是有些急了,最多能推广至各个府城。

    李自成冲着郭世俊点点头,“世俊说得是,在最终战胜明军之前,教育的步伐的确不能走得太快,银钱无法负担!”

    郭世俊的意见被采纳,心也会是高兴,他是教师出生,如果参与到教育去,应该是最合适的,不过,他的心,早有了不同的想法,

    “大都督从善如流,佩服佩服!”

    李自成哈哈一笑,继续道:“我的计划,还有最后一条,世俊应该能想出,是发展工商业,不过,天命军的属地,商业都不发达,工业完全是空白,百姓也是较贫瘠,连温饱都是刚刚解决,根本是缺少购买力,世俊有什么好的建议?”

    郭世俊却是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大都督,天命军与朝廷的军队,正处于战争状态,商道可还通畅?”

    “我与洪承畴达成秘密协议,双方暂不为敌,因此商道暂时未受影响,”李自成摇着头苦笑,仅有商道是远远不够的,“只是天命军的属地,产出极为有限,无法取得高额利润。”

    郭世俊先是皱眉,苦苦思索,随即双目一亮,瞳孔悠悠骤然放大,“大都督是如何弄出水泥、玻璃的?这等物事,不是你的学业专长,断不会存在你的记忆。”

    李自成情知无法隐瞒,遂嘿嘿一笑,将自己携带后世知识穿越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郭世俊。

    郭世俊也是唏嘘不已,原来人的预感竟是如此妙,“我当时不甚明白,真是错怪你了,不过,有了这些知识,你自然可以生产出各种奢侈品,卖入京师、江南等富庶地区,所获一定不菲,完成原始积累。”

    李自成也是郁闷,早知道预感这么准,当时应该从长计议,多搞一些物事,“可是我有的记录,绝大多数都是战略知识,除了香水,鲜有奢侈品!”

    郭世俊摇着头傻笑,难怪来到这个世界,只有受穷的份,自己的大脑,一点实用知识都未储备,“为今之计,只有挖掘原有的潜力,扩大香水、玻璃的生产规模,此外,可以成立商行,自行出售,赚取垄断利润。”

    李自成认为郭世俊说的只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市场这么大,如果肆意扩大生产,造成商品饱和,单件的价格和利润会下降,到头来可能是白忙活。

    组建商行,意义也不大,自行销售商品,利润可能更高,但长途远行,会增加成本,而且还有各种风险。

    商行可以组建,但不是这个时候。

    两人都想不出好办法,只得四目相对,各自摇头叹息,他们心里都明白,现在天命军的属地,都是大明的边陲之地,原本是最落后的地方,百姓都是以温饱为最高目标,强行带入商业社会,需要时间和资金,一时半会,根本不可能实现,还是李自成太急了。

    不过,李自成并非要一意孤行,他最主要的想法,还是让工商业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和生活,培养百姓的商业意识,也是给百姓洗脑,此外,是利用工商业拼命攒银子,保障天命军顺利扩军。

    李自成知道郭世俊的身子刚刚恢复,估计不宜久坐,正要端茶送客,但郭世俊却是急道:“大都督,我有一事不明!”

    “我以赤城相待,世俊有什么话,直说吧!”在郭世俊面前,李自成的确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后世是师生,今生是唯一的“知己”。

    “大都督为何要在天命军的属地,不遗余力推广天主教?难道只是为了笼络汤若望?”

    “笼络汤若望不假,但不是主要原因,”李自成心道,当日决定在西宁推广天主教,主要还是为了归化异族,遂道:“其一,归化异族。当日的西宁,异族甚多,又有自己的土司,百姓不服管教,不事赋税,像是国之国,推广天主教,乃是为了消除民族对立,建立一个统一的地方政权。”

    郭世俊在临洮府生活了三四年,对边陲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形,自然非常熟悉,土司制度是朝廷与当地异族妥协的一种临时策略,非下狠手不能解决,然当日的西宁军……他点点头,目视李自成,等着其余的理由。

    李自成道:“其二,增强民族凝聚力。边陲的异族,能繁衍下来,都有自己的宗教,如藏人的佛教,回人的恐怖教,蒙古人的萨满教等等,因为有宗教,民族向心力非常强,数百千年不灭,撒拉尔人远迁黄河时,不过数十人,不但没有湮灭在汉人的洪流,竟然还繁衍出数千人,这间除了自身的正常繁衍外,亦有利用宗教、婚姻引诱汉人归化的结果。”

    临洮府原先亦有撒拉尔人生活,但是如今……郭世俊用深邃的目光打量着李自成,“大都督,现在的撒拉尔人……”

    “已经没有撒拉尔人了,不是死了,是归化为汉籍了,”李自成想了一想,觉得不对,“奥,在西宁,还有数十撒拉尔人,已经沦为军奴,替天命军种植粮食,不过,军奴制度是暂时,他们一定会有新的归属。”

    郭世俊暗探一声,这种民族大融合的政策,如果成功了,的确能永久解决国内的民族#矛盾,建立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大都督,我在临洮的时候,听说过天命军的归化政策,藏人、蒙古人这些黄色人种还可算是汉人,但回人等都是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