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304部分

灭明-第304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纱布顿时冒出无数的泡沫,皂角叶快了不少,泡沫也更浓。

    围观的众人啧啧称,原先还不不太相信的那位大娘,更是将脑袋凑过来,想要看个究竟。

    “别急,一会好!”男子又搓揉片刻,方才将纱布放入清水,又是一番搓揉,清水立即呈现泥灰色,表面还有厚厚的一层水沫。

    他将纱布拧干,递给急不可耐的大娘,“看看,纱布还有泥土吗?”

    大娘接过纱布,将正反两面仔仔细细看了,不觉露出尴尬的笑,“咦,还真洗净了,”又向面盆看了一眼,“原来泥土果真落到木盆,这肥皂……还真的好使……”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有人故意玩笑道:“刚才那是浮土,如果是衣服领子的污垢,也能清洗吗?”

    “当然能清洗,哪会有肥皂专洗浮土的?”男子扫了眼左右,恰好看到一个年轻的妇人,拎着一篮白菜,也不知是刚刚买的,还是预备去集市出售,他故意移开目光,不看那妇人,“不要说普通衣物的污垢,是女人的亵衣亵裤,也能完全洗净,不信谁拿来试试……”

    众人明知他是调侃那妇人,顿时一阵大笑,那妇人羞红着脸面,白了男子一眼,急急离开人群,消失在众人的视线。

    围观的百姓实在太多,堵塞了整个东门大街,行人别说光顾店铺,连通行都是极为不便,对面店铺的小二,便挤过来抗议,“我说你们这些人真是,好意借给你们扫帚,没想到你们却是得寸进尺,竟然堵塞道路,还让不让人做生意?”

    “小二哥休要作恼,”领头的男子挤过去,冲着小二一拱手,“实在抱歉得很,”又从怀掏出半块肥皂,递了过去,“这半块肥皂,权当是赔罪,一会人散了,我们立即走!”

    小二看着面前的那半块又黄又腻的方块,道:“这是你们所说的肥皂?真能洗掉衣服的污垢吗?”

    “一定能,你不妨试试,若是有半分虚言,你砸了我的招牌,”领头的汉子嘿嘿一笑,“小二哥,你可是第一个拿到肥皂的人……”

    小二得了东西手软,也顺坡下驴子,“我去试试看!”竟一溜烟回去了。

    而围着方凳看热闹的人,却是越集越多,有些人本不打算早市,是听了邻居的话,特意过来看个究竟的。

    只可惜,方桌边的几名男子,有一个原则:只送不卖!

    任凭出多少钱,人家是不松口,若是排了队等候,倒是可以送一小块。

    一连三日,东门大街都是非常热闹,内有贪小便宜专门排队领取肥仔的大爷大娘,有的一家人齐阵,为了得到一块烟斗大小的肥皂。

    整个西宁城内,“肥皂”两字,传得沸沸扬扬,不仅大姑娘小媳妇,至六七十岁的老翁,下至七八岁的顽童,都知道西宁城内出了新的物事。

    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肥皂是如何来到西宁的,生产它的东家又是谁。

    十月十四日,也是肥皂在东门大街展出的最后一日,汤若望来到天命都督府。

    汤若望求见李自成,自然不是为了肥皂的事。

    李自成更是心知肚明,他听说汤若望来访,立即在衙的书房召见了他。

    汤若望先是行过礼,然后从身掏出一叠白砂纸,“大都督,这是我这几日,整理出来的技术,大都督且看看,能不能生产出产品。”

    李自成接过白砂纸,随意放到面前的方桌,“汤先生,这些技术,一时半会也看不完,你先口说,里面究竟有哪些技术!”

    “皮鞋、葡萄酒、羊毛衣、棉麻地毯、自鸣钟,”汤若望顿了一顿,又道:“可能还有一些技术,但我一时想不起,无法及时完善……”

    李自成点点头,心却在盘算,用这些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大明究竟有没有销路。

    皮鞋、羊毛衣倒是不错,西宁、陇右都属于北地,气候相对寒冷,正好能用得,葡萄酒、自鸣钟应该属于高档奢侈品,主要市场还在朝廷那一边,还有这棉麻地毯,也只有达官贵人才有闲钱购买。

    李自成原本还指望,将来工厂生产出商品,主要用于本地销售,现在看来,还是太急了,在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之前,西宁本地的商户,无法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降价,而本地的百姓,也没有足够的的购买力。

    商人与百姓,和自己一样,都是缺钱。

    李自成苦笑道:“这些技术,暂时留下吧,我抽空看看,能不能将产品生产出来。”

    他当然不会自己办厂子生产,这些技术,还是卖给西宁的商人为好。

    汤若望见李自成兴致不高,以为自己整理的这几项技术,李自成看不眼,遂迟疑着道:“大都督,我在西安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一个人,叫王徵,倒是掌握了不少技。”

    “王徵?”李自成思索片刻,却是没有影响,明末科技大才,他知道一个徐光启,“这个王徵,是什么人?汤先生怎会知道他?”

    “王徵乃西安府泾阳人,天启年间的进士,为官不太得意,但于科学一道,颇有研究,”汤若望道:“他于天启七年编著《远西器图说》,据说不仅翻译了欧洲传教士们的实用技术,自身亦有不少创新,可惜,我却不曾见过……”

    “科学的成?”李自成不知不觉那他和徐光启对,“此人徐光启如何?”

    “在大明朝廷内,向有‘南徐北王’之称谓,应该与徐光启齐名。”

    “齐名?”李自成立时来了兴趣,能与徐光启齐名的人,科技水平定然不差,而且还有自己的科技著作,难怪在仕途无长进,不过,他隐隐有一种担忧,“王徵既然是朝廷的官员,应该不会来西宁的……”

    汤若望却是神采奕奕,道:“大都督,此人亦是神的儿女,早先为了学习科学技术,一向与传教士相交,早洗礼奉教。”

    “洗礼奉教?”李自成大喜,如果王徵洗礼奉教,可以看出他对科学的兴趣,而自己不但是天主教的教皇,又在西宁创造了许多新的物事,不知道这些能否吸引他,遂道:“王徵现在何处?”

    “这个……我实在不知,当日我在西安的时候,他在外地做官,他的事情,一直在朝廷和传教人员广为流传,”汤若望的蓝眼珠左右晃动,“可惜,我只是在天气年间见过他一次。”

    “既然是西安府泾阳县人,应该可以查到他的下落,”李自成道:“汤先生有什么办法,能让王徵来到西宁吗?”

    汤若望思索片刻,道:“王徵虽是翻译了不少著作,又有不少独创,但他的科学成,一直不能为世人说折服,”顿了一顿,又道:“大明的仕林,一向将科学斥之为‘技淫巧’,王徵在仕途并不得志……”

    “我明白了!”李自成略一思索,心已有了主意。

    汤若望这次带来的实用技术,乃是李自成意料之的事,但他向李自成推荐的王徵,则是意外的收获。

    如果能找到王徵,并让他心甘情愿来到西宁,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对王徵来说,他一辈子的心血,大部分可以在他的有生之年,得以见诸于世,也算没有白费,或许此奠定他在华夏科学史的地位;

    对李自成来说,王徵的到来,可以带来一批先进的技术,这些都是本时代的技术,很容易转化为工业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王徵还是进士身份,一旦加入天命都督府,象征意义更大。

    与梅之焕兵败被俘、身不由己加入天命都督府不同,李自成不会绑架王徵,来不来西宁,完全取决于西宁的吸引力。

    送走汤若望后,李自成立即飞鸽传书在陕西的王安平,让他寻找王徵的下落。

 第457章 明争暗斗

    晚餐的时候,李自成让何小米端了几样小菜,去请郭世俊一同来衙用餐。全本小说网,HTTPS://。.COm;

    郭世俊这段时间,一直代替李自成在女校授课,此时得到李自成相召,知道不仅仅是吃饭喝酒,他思索片刻,却是没有头绪,只得先去了李自成的书房。

    “属下叩见大都督!”

    “世俊不消多礼,快起身!”李自成离座,亲自将郭世俊搀扶至对面的木椅坐,自己方才回到主位。

    何小米皱着眉头,这个郭世俊,不过是大都督半道捡回来了,值得如此器重吗?

    李自成从烛影发现了何小米的变化,遂道:“小米,你先下去吧!”

    “是,大都督!”何小米知道大都督又要与这个郭世俊把酒长谈了,遂推开门出去,“属下在门外伺候着!”

    李自成亲自把壶,给二人的酒盏满,端起酒盏道:“世俊,这段时日,辛苦你了,来,先干了!”

    “能……能为大都督效劳,是属下的福分!”郭世俊知道何小米在门外,也不敢过于造次,只是捧起酒盏,与李自成干了,“大都督相请,不会只是为了喝酒吧?”

    “世俊真是快人快语,”李自成哈哈一笑,道:“不瞒世俊,我还真遇难题了。”遂将汤若望送来技术图纸的事,简要说了一遍。

    “大都督的意思是……”郭世俊一面把盏,一面观测李自成的脸色。

    李自成挟了颗白菜,吞咽下去,道:“这些技术,我打算出售给西宁的商户,让他们开设工厂,生产相应的产品。”

    郭世俊不明白李自成的意思,只是点点头。

    “问题在于,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该如何销售……”

    “大都督,商户自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若是仅仅为了销售问题,大都督似乎不必担心!”

    “世俊果然目光犀利,”李自成心感叹的是,老狐狸即使老狐狸,哪怕披一层羊皮,目光依旧毒辣,一眼能看到问题所在,“我希望商户们生产的商品,在西宁、兰州本地销售!”

    郭世俊双目内敛,沉思良久方道:“大都督的意思,是要开拓本地市场?”

    “是呀,如果生产的工业产品不能在本地销售,则西宁、兰州之地,永远无法完成工业化,即便暂时不能工业化,至少也要让百姓接触到工业产品,像肥皂……”

    “欲速则不达!”郭世俊道:“大都督想想,即便商户们愿意在本地销售,百姓有余财购买吗?”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李自成讪讪一笑,“即便西宁能生产出这些稀的物事,也要完全依赖朝廷的市场吗?”

    “大都督记得后世的邓太宗吗?”郭世俊举杯,向李自成示意,也许是留给李自成思考的时间,“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甚至到了期,依然要依赖外部较成熟的市场。”

    “那本地的百姓……”李自成也曾考虑过邓太宗的经济改革方案,但放着大好的商品,产地的百姓却是不能享用,他实在有些不甘心。

    “像香水、玻璃一样,在本地有销售市场吗?”郭世俊淡淡地道:“在工业化初期,百姓最大的收益,是能从工厂得到酬劳,从而积攒余财,增加购买力。”

    李自成想想也对,还是自己太心急了,商品经济自有它自身的规律,谁也改变不了,“我原本预备,商户们生产出产品后,其的三成,必须在本地销售,看来……”

    “商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果强行限制销售,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李自成笑道:“我明白了,我会告诉商户们,尽量留出一部分产品,低价在本地销售,但不会做出明确的限制。”

    “与销售相,我更担心产业工人问题,”郭世俊喟然道:“现在西宁与陇右,每丁都有三十亩土地,他们被束缚在土地,如果大规模发展产业,有足够的工人吗?”

    “这点我倒是想过,”李自成想起了英国的“羊吃人”运动,是为了让农民破产,转为廉价的产业工人,“我会让马有水在固关招收流民,然后给每丁只分发十亩土地,大部分百姓,将进入工厂,成为第一代产业工人。”

    如果将陕西生活无着的流民接受至西宁、兰州,不但解决了工人问题,也可削弱陕西盗贼的力量。

    他自然不是在帮助洪承畴,而是解救汉人!

    “这道不失为一举两得的法子,”郭世俊明白李自成的心思,遂点头道:“关键是承受能力,如果工人的数量过多,粮食会成为问题,以天命军现在的境况,不可能大规模聪外界购买粮食。”

    “最近这段时间,陇右亦是安置了不少流民,现在的陇右,大片闲置的土地被重新开垦,待到明年冬小麦收割来,产量会增加一些,”李自成忽地目光一顿,目光如炬,“世俊,我准备必要的时候,拿下四川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地。”

    “在军事、战略,属下实在说不好,大都督斟酌行事!”郭世俊实际有些担忧,天命军一旦南下巴蜀,能不能拿下不说,一旦惊动朝廷,绝了商道,那现在西宁、兰州生产出的产品,很难找到销路了。

    这一顿晚饭,两人吃了一个多时辰,李自成对发展工业的事,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翌日,李自成刚吃过早饭,预备去火器局走走,何小米来报:“大都督,穆青山、金一心来访!”

    “不愧是西宁商界的翘楚,他们的嗅觉倒是灵敏!”李自成淡淡一笑,随即道:“我先去书房,一会让穆青山单独进来!”

    “是,大都督!”何小米对那个金一心,也有几分不满,次天命军征伐陇右,金一心无法预料结果,为逃脱干系,便以押货为名,亲自去了江南。

    何小米当初还是被他晃了,直到李自成看穿了他的心思,何小米才明白过来。

    这次金一心与穆青山同时来访,无论是协商一致,还是不约而同,何小米对穆青山的印象,还是好了许多。

    李自成刚刚在书房坐定,穆青山随着何小米进来了,“草民叩见大都督!”

    “穆东主不用多礼,坐,”李自成伸手向对面一指,又让何小米了茶水,明知故问道:“穆东主,今日怎的有空闲来大都督府坐坐?”

    “大都督,草民多日不见蓉儿,想来看看……”

    李自成心道,你别装了,还不是为了肥皂的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