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331部分

灭明-第331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思蓉虽是富商穆青山之女,但在李家,并不是正妻,李自成不必亲迎,由何小米等亲兵充做侍从,将穆思蓉迎娶至大都督府后衙的新房。

    李自成这个新郎官,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婚礼的事,午还在与郭世俊商讨西宁小学的事,到了下午,更是实地去西宁小学的校园内察看了一番,直到满意了,方才回到后衙的家。

    黄昏时分,后衙的宴席已经开始,贺客主要是西宁府与军队的军官们,梁成帮着挡驾,李自成才从方才从宴席脱身出来。

    新房的门外,到处是贴了大红喜字的灯笼,将周围照得如同白昼,小兰在新房门前逡巡,见到李自成,忙迎了来,“大都督,现在入洞房吗?”声音虽还清脆,却有一种酸溜溜的味道。

    李自成举目一看,小兰已经长成出挑的大姑娘了,在烛光的照射下,亭亭玉立的身子,已经玲珑有致,与当初那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相,不知道养眼多少。

    算算年龄,她已经十六岁了,正好与穆思蓉同龄,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岁,要么让她嫁出去,要么自己将他娶过来。

    李自成想了想,小兰的性子与穆思蓉倒有几分相似,恬静、秀气、轻灵,虽然算不特别美丽,却是李自成较喜欢的那种淳朴、与世无争,让她嫁出去,还真有几分舍不得。

    小兰立在新房的方向,恰好挡住了去路,李自成将手搭在她的香肩,手指在脸蛋轻轻划了一下,“小兰,总有属于你的时刻,别急!”

    “大都督……”小兰的脸蛋,一下了红了大半,艳丽得赛过灯烛,螓首一低,羞怯着跑开了。

    “这小妮子……”李自成笑着摇摇头,见小兰去得远了,方才走向新房,房门半掩着,似乎早在等他了。

    李自成推开门,穆思蓉头盖着一块宝蓝色的盖头,因为不是正妻,所以不能用更喜庆的大红色。

    穆思蓉正坐在床沿,与陪嫁的女子说着什么,听到那沉重的脚步声,心脏立时“嘣嘣乱跳”,几乎要迸裂出来,香肩不觉轻微颤动,将盖头带得一阵晃动。

    “大都督……”陪嫁的女子原本也是坐在床沿,看到李自成,慌慌站起身。

    “你先下去吧,顺便把门带!”

    “是,大都督!”陪嫁女子轻移莲步,款款而行,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了眼床沿的穆思蓉,转身将房门带了。

    李自成听到“吱呀”一声,知道房门合了,方才移动脚步,停在穆思蓉的面前,“蓉儿!”

    穆思蓉双肩颤动,头顶的珠花将盖头顶出一个凸起,这一声叫唤,吓得她不轻,不自觉用小手拍着自己的胸口。

    李自成扭头一看,方桌放着一些物事,其有一根不足一尺的白铁杆,便移步过去,握在手,在走回穆思蓉的身边,轻轻一挑,宝蓝色的盖头便滑落在新床。

    穆思蓉低着头,双目几乎完全闭合,脸的红晕已经盖过粉底了。

    见李自成没有下一步的行动,她不安地抬起头,正遇李自成的目光,顿时像一个受惊的田螺,赶紧低下头,避开李自成的目光。

    “蓉儿!”李自成轻唤一声,贴着穆思蓉在床沿坐下。

    “嗯?”穆思蓉小声答应着,身子却没有动弹,只是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到李自成的双腿。

    李自成轻轻拉过穆思蓉的小手,轻轻抚摸着,“蓉儿是新娘子,今日最漂亮了。”

    “大都督,羞杀奴婢了……”穆思蓉的脑袋低到胸口了。

    “怕什么,蓉儿,今日是我们大喜的日子,洞房内只有我们两人!”李自成一边说,一边抽出左手,揽住穆思蓉的纤腰,脑袋靠过去,在她的额头轻啄一口。

    穆思蓉羞极,不过,娘昨晚告诉她了,今日大都督无论要做什么,她都不能反抗,又让她看了一些平日不曾见过的图画……她已经懵懵懂懂有些知晓了。

    接下来李自成要做什么,她既紧张害怕,又充满期待,不过,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穆思蓉待李自成的口角移开,方才睁开双目,“大都督,还有交杯酒呢……”

    “我知道,”李自成将穆思蓉挽起,在方桌那边斟酒了两杯红葡萄酒,端回穆思蓉的的身边,“喝了交杯酒,子孙满地走!”

    “噗嗤!”穆思蓉笑出声音,慌忙用手掩口,已是来不及了,只得白了李自成一眼,却还是乖乖地接过李自成递过来的半杯红酒。

    二人右臂缠绕,各自将红酒放至唇边,对视一眼,都扬起脖子,一口干了。

    穆思蓉原本很是惊慌,此时喝了红酒,心反而平静,她已经是大都督的人了,大都督要做什么,都是他的权利。

    她看着李自成将两个空杯送回方桌,心已是起了涟漪……

 第498章 增加人口

    七月初八,西宁小学正式开课,李自成带着梁成等人去学堂参观。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西宁小学占地五十亩,在西门大街和南门大街之间的贵人区,原本地价昂贵,但西宁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部分富裕户为了助学,都是捐出自己的土地,少量土地是由西宁府出资购买的。

    进了大门,右边是四大间青砖碧瓦的教室,看起来十分气派,教室的后方和大门的左侧,都是一片空地,预备将来再修建二、三、四年级。

    正对大门的,是一条宽阔的砂石大道,李自成原本是准备修筑水泥大道,方便孩子们在校园内走动,也为校园增加一些轰动效应,但时间来不及了,只好先开课。

    预定的教室后面,还有一大块空地,被一条小道从切分为两半,都是供学子们活动的操场,边沿用砖块围住,操场长满杂草,也没有任何运动器材,只能在杂草跑跑步了。

    校园的最后方,又是一大块平整的土地,右侧靠间的位置,有三间单独的瓦房,然后是一溜数间整体的瓦房,间是一大片菜园地,最左侧靠近院角的地方,有一个低矮的瓦房,那是厕所。

    菜园地刚刚翻耕过,尚未种菜肴,李自成是同意的,吃菜倒在其次,关键是让城内的学子们,认识各种蔬菜,真切地感受到耕作的不易。

    三间瓦房,那是校长孙林的新房,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们,他刚刚和李丹成婚,便带着她搬至校园内住了,左近的那些瓦房,都是其余教员的宿舍,除了孙梦洁、陈秋蝶、穆思蓉,至少有七八名教员住在这些集体宿舍。

    在校园的最右侧,还有一大块空地,那是为学校将来发展预留的空地,也许将来建造什么实验室、音乐室也说不定。

    李自成在梁成、孙林的陪同下,在校园内转悠了一圈,见学子们正在明亮的教室内安安静静地课,他露出会心的微笑,新式教育的航母,终于起航了。

    西宁小学,承载着李自成太多的期望,为了开办这所小学,他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亲自为她培养出十名合格的教员,还翻译、编撰了教材、字典。

    在各方的保障和支持下,西宁小学顺利开课,李自成总算松了一口气,只要天命军不灭,她将为天命军和天命都督府批量培养人才,并且为高级学校培养合格的人才和教员。

    李自成暂时闲下来,便去火器局转悠了一趟,火器局除了加紧生产步枪之外,还生产了十门榴弹炮和二十门山地炮,让它们留在火器局,完全是浪费。

    左思右想,二十门山地炮,李自成平均分给宋部和马有水部,十门榴弹炮,还是运输至靖远县的秦大年部,他们三部面对的压力更大,需要火炮和开花弹这样的远程打击利器。

    离开火器局,李自成去了军营,召见宋,现在的西宁,只有他的第七千户了。

    “大都督!”宋叩拜在。

    “宋将军不用多礼,快快起身,”李自成目视正在操训的士兵,“怎么样,他们还行吧?”

    “回大都督,大都督府提供的兵员,原先的兵员要好,操训起来也是轻便多了。”

    李自成若有所思,天命军强大的战斗力,主要是依靠优势火器,士兵的战斗力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如果战场对手是游牧部落的骑兵,一旦离开火器,究竟战斗力如何,他的心实在没底。

    这一段时间,应该没有大型战斗,恰好可以对军队整顿一番,宋部驻守西宁,那从他开始吧,“宋将军,天命军起家的老兵,都是西宁卫的士兵,当时兵源的选择有限,剔选的机会不多,从明日开始,你部除了正常的操训之外,还要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宋认为,本部的士兵,经受过二战的检验,士气升,军队的战斗力强,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教育,他更不知道,如何对士兵开展思想教育。

    李自成虽然知道大致的方向,但如何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也是不甚了了,除了严格军纪,还要做哪些工作。

    要是有后世的政委好了!

    暂时是不可能,没有专门的人才和机构,怎么可能培养出政委?

    但这样的问题交给宋自己去做,显然是不现实的。

    李自成将毛太祖的军队与戚家军选材方法集合在一起,一方面,兵员的选择,尽量挑选那是老实巴交的、纯粹的农民,另外一方面,操训的间隙期,强化《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这种脍炙人口的军律,培养士兵的服从精神。

    此外,也是最重要的,是将全体将士培养成有理想的军队,这个理想,是解救全天下的百姓。

    士兵的心装着百姓,将来才不会扰民,也会得到属地百姓的支持,“军民一家”,天命军才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空间。

    李自成让宋逐渐这些经验系统化、字化,一旦成熟了,将来在全军推广。

    对于名利心、私心过重的将士,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一律清退出军队,清退多少,天命都督府会补充多少。

    对于在军队时间过长、又无法得到晋升的士兵,如果年满三十,或者从军满八年,一律强制退役,回归本籍。

    在军队整顿期间,必须不间断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最好在他们身,形成条件发射,由自律升为习惯。

    宋让自己的亲兵,将李自成所说的话,一一记录下来,待回营后再慢慢整理,然后在军队付诸实施。

    虽然他不太明白思想教育对士兵的作用,但大都督的决定一向超前,他只会依令而行。

    除了整顿,李自成还给宋部增加了编制,连同赵光瑞从靖远县带回的那个百户在内,总共增加了十个百户,使第七千户的士兵,增加到三个千户。

    其原先的那个辅兵千户,在整顿之后,立即操训步枪,一旦射击技术合格,将提升为战兵,同时保持一个千户的辅兵。

    在加强士兵思想教育这门功课,李自成并不擅长,便常常与郭世俊讨论,只要有了一点心得,便立即在第七千户施行。

    这日午后,陆荣大、俞晓和修桥筑路队队长刘太清联袂求见,告诉李自成,兰州至西宁的水泥大道,已经全部竣工,请示修桥筑路队下一步的行动,是地解散,还是继续修路,如果要修路,接下来要修筑哪一段。

    天命都督府虽然在西宁,但天命军新的心,已经更改为兰州,兰州不仅人口远胜西宁,又更靠近属地的地理心,如果与朝廷贸易,兰州也是更加便利,至少西宁省却了数百里的路程。

    兰州应该成为天命军新的心。

    李自成摊开行军地图,以兰州为心向四面延伸,总觉得哪一个方向都需要修筑水泥大道。

    兰州的东北方,沿着黄河相距二百余里便是靖远县,从经济来看,靖远县几乎微不足道,但靖远县是兰州东北方向的屏障,他在这里投放了整个第三千户,军事作用非常明显。

    再向北去,为了加强属地见的联系,兰州府——皋兰县——会州府——靖远县这四点之间,似乎缺少大道连接。

    沿着会州府向北,还有孤悬在外边墙的芦阳县,也缺乏与兰州之间的联系,李过部驻守在芦阳县,运输粮食极为不易。

    西北方向,一条大道将凉州、甘州、肃州连接成一线,接近成形,南面,还有洮州府、陇南府,尚需要宽阔的的大道。

    如果这些大道都修筑完毕,兰州才真正成为交通的心。

    依李自成的想法,最好先修筑发展经济的交通要道,加强物资流通,尽快培育本地市场,减少对朝廷商道的依赖,不过,生存才是王道,对天命军来说,现在最需要,还是军事的通道,有了大道,才能及时运输粮草物资。

    在暂时收复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之后,天命军最大的敌人,已经是朝廷,固关、靖远县方向,已经部署了刘云水的第一千户、秦大年的第三千户、马有水的第六千户,还有做为后备驻扎兰州的李绩的第四千户,超过天命军七大千户的一半。

    所以李自成决定,接下来修筑的大道,还是以东北部为主,先修筑兰州至靖远县的大道,再延伸至打拉池堡,然后折而向北,将兰州与最北方的芦阳县连接起来。

    …………………………………………………………………………

    今年西宁、兰州地区的粮食,都是丰产,“美洲三农”的总产量更是达到超出李自成的想象,天命军储存了大量的粗粮,李自成便从固关、靖远两地,不断招收流民,除了安置在会州的万余人,还向西宁、兰州两座府城大量移民。

    到年底的时候,西宁府人口达到十万,整整翻了一倍,而兰州的人口,也是增加了一半,达到十五万。

    新增加的人口,主要成为农业人口,分发了土地,也有少部分壮丁直接进入工厂,成为廉价的产业工人。

    人口的增加,需要大量的的粮食,好在这些都是饥民,只要有一口粗粮维持生命,他们肯留下来,等到明年,他们自己耕种的土地有了收成,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些饥民有了足够的粮食,天命都督府也会增加赋税。

 第499章 生命垂危

    一眨眼的时间,新元过去了,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二月,李自成接到王安平传回的讯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