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454部分

灭明-第454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兰川弯下腰身,躬着双手道:“不瞒大都督,在下能耐有限,实在难以胜任知府一职……”

    李自成觉得有些怪异,“学而优则仕”,能读好书的,从来没听说谁承认自己不会为官,哪怕不熟悉官场的潜规则,实在混不开,也可以谋一闲职……

    难道这遵义府,山民不服教化,特别难管理吗?

    他让何小米给孔兰川赐了座,方道:“孔大人的意思,遵义府的土司,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会阻碍官府执法吗?”

    “回大都督,原先的土司制度,还留着不少尾巴……各府县虽然都有由流官主政,但吏员多是土官担任,”孔兰川抹了把头上的汗珠,继续道:“遵义府周围,除了北方是重庆府的属地,汉人居多……”

    李自成点点头,让孔兰川继续说下去,他既然担任知府,必定对遵义府及周围的环境十分熟悉。

    “南面的平越军民府,就是以往叛乱的中心,东面是湖广诸土司,”孔兰川的脸上,现出一丝无奈,“西面是永宁宣抚司,西南是水西宣慰司,曾于天启年间作乱,直至崇祯年间,叛乱方才最终平息……”

    “永宁宣抚司、水西宣慰司叛乱,朝廷就这么算了?”李自成倒是希望,朝廷也能像播州宣慰司那样,就此废除土司。

    “朝廷打一个,拉一个,”孔兰川道:“奢崇明是叛乱的主犯,永宁宣抚司被撤销,设立永宁府;水西安邦彦是从犯,兼安邦彦并非宣慰使,年幼的宣慰使安位得以沿袭……”

    原来永宁宣抚司已经被撤销了!李自成大喜,倒是省却了自己不少事,不过,这行军地图应该要修改了……

    他看着孔兰川道:“既然土司制度逐渐瓦解,孔大人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残余的土司们还会暗中作乱不成?”

    “那倒没有,至少在下没有发现蛛丝马脚,”孔兰川道:“可是,残余的土司宗族,与周边的土司,常常通过婚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势力不容小觑,稍有风吹草动,极有可能死灰复燃……”

    “土司的事,孔大人不用担心,”李自成心道,天命都督府对于取消土司、实行汉化的事,已经积累了数年的经验,还有一部专门的的律法《推恩律》,“孔大人要做的,只是加速遵义府的汉化,当然,天命都督府会给予你最大的帮助,天命军也会在遵义府驻扎。”

    “汉化?”孔兰川吃了一惊,“大都督是说,从成都迁入大量的汉人?”

    “不用,”李自成道:“遵义本地,无论原先是什么人,我都会让他们变成汉人!”

    “归化?”孔兰川更为吃惊,“大都督,他们若是不肯……”

    “那可由不得他们,驻扎此地的天命军,并非只是摆设,”李自成冷冷地道:“我会用律法的形式,限制土司宗族之间的通婚,隔绝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有谁违反天命军的律法,那他们就等着抄家灭族吧!”

    孔兰川见李自成又要制造杀戮,心中不忍,忙道:“大都督,属下还有一个法子,可以帮助归化土司……”

 第678章 文斗

    “孔大人有什么法子?”李自成面色转换,似乎对面坐着的,已经是新任遵义知府。全本小说网,HTTPS://。m;

    孔兰川道:“大都督可知道,当地土司的族源?”

    “族源?”李自成摇摇头,他是第一次进入遵义,连遵义已经立府都不知道,哪知道土司的来源?

    “大都督,这些土司,原本就是汉人……”

    从孔兰川的叙说中,李自成方才知晓,原先的播州宣慰司,以杨姓土司的势力最大,以下还有七姓土司:田、张、袁、卢、谭、罗、吴,但他们的远祖,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内地的汉人!

    他们都是大唐年间移居播州的边军,后来在此地落地生根,遂成为当地的土司,据传说,大宋年间,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充广出使播州,与当时播州宣抚使杨昭叙议家谱时,方知同为播公杨端将军之后,便将其子杨贵迁过继给杨昭,后来杨贵迁承嗣杨昭,作了播州宣抚使,播州杨氏中,便有一部分属于杨家将的后人。

    其余各姓虽然不如杨家将来头大,但远祖都是大唐年间的各级军官,大唐末年,都已成为当地的土司,大明立国之初,太祖只是顺应局势,为了尽早掌控播州,在这些土司主动归附的时候,虽然做了一些调整,基本上演习了前元的做法,保留了他们的职务和土地。

    孔兰川的意思,李自成若是有法子让土司们率先归入汉人,然后在土司们榜样的力量下,带着百姓归化为汉人。

    李自成微微皱眉,这些土司既然是汉人,在当地又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为何忘了自己的祖宗,甘心做为异族?

    不对,既然有族谱,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只是为了利益,才会热衷于在当地做土司,一旦废除土司,也就废除了他们传承了上千年的特权……

    在大义面前,他们甘心失去特权和利益吗?

    李自成摇了摇头,让土司们率先回归汉人的行列,可以做为一直宣传的手段,绝对不会有什么直接的效果,还是要按照天命都督府的方式来处置……

    不过,既然孔兰川能主动提到这些问题,倒是让他十分欣慰。

    两人商谈甚久,不知不觉共进了晚餐,还是意犹未尽,孔兰川愉快地接受了遵义知府的职务,从明日开始任职,李自成告诉他,按照天命都督府的法子,最多十年,遵义府就会成为汉地。

    新的遵义府,知府、独立审判官、都指挥使三权分立,互不统属。

    知府主管一府之民政,下设农业、税务等官员,大小官员都由孔兰川任命,原先的土司,不能担任要职,除非他们入汉籍;

    独立审判官由四川省长任命(这一次暂时由大都督府任命),独立行使刑事、民事审判权,知府、都指挥使无权干涉;

    都指挥使主管一府之军务,并非战兵序列,主要是为军队提供预备役士兵。

    以前的大部分府县中,都没有“都指挥使”一职,因为天命都督府募兵的事,通常由兵事使负责,主要在于甘肃一带,但李自成想要尽早归化遵义府,便预备在适当的时候,从遵义府募兵,所以才设置了都指挥使一职。

    孔兰川为了组建新的遵义府,主动要求去劝说被俘的官员,此外,三千战俘,他也会尽力劝说,希望他们为天命都督府效力,至于如何效力,他就管不着了。

    李自成已经想好了,这些战俘,不会加入天命军,一年的劳役期,帮着遵义府修路,劳役期满,将归入民籍,在当地娶妻生子,传播汉人的种子。

    第二日下午,孔兰川拎着一个包裹,求见李自成。

    李自成估计,这半日的时间,一定发生了很多事,便在军营内召见了他,“兰川,官员们怎么样了?肯归顺吗?”

    “回大都督,官员们基本归顺了,”孔兰川却是皱着眉头,道:“大都督,被捕的官员中,也有不少是土司家族,他们不肯入汉籍……”

    “这些人你不用管,交给我,”李自成笑道:“你立即组建新的遵义府,尽快开始公务。”

    “是,大都督,”孔兰川道:“三千战俘,属下也是交代妥当,他们都是愿意为大都督效力……”

    “好,好,”李自成道:“只要他们不是顽固不化,本都督一定会给他们活路,此处的汉人,太过宝贵……”

    孔兰川这才放下心来,将包裹打开,道:“大都督,这是遵义府的土地、人口、赋税账册……”

    李自成把眼一看,足足十数本,不觉有些头大,道:“兰川,你先口中说说,详细的情形,晚些时候,我再着人详查!”

    “是,大都督,”孔兰川道:“整个遵义府,共有人口五十四里,合六千余户……耕地二十二万余亩,赋税一万八千余石……不过,这是足额征收的数字!”

    李自成先是点头,“五十四里”,与秦拱明所说的数字完全一致,户数略有增加,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所致,但听了后面的耕地与赋税,不觉皱了眉头,“孔大人,遵义府的税率是多少?”

    “回大都督,是十税一,比大明内地略高……”

    “这不对吧?”李自成道:“赋税是一万八千石,那土地上总的产出,便是十八万石,二十二万亩耕地,难道每亩的产出,还不到一石?”

    在他的认识之中,南方的土地,光照比较充分,即便是山地,产出也会远远大于北方,难道是本地缺少淡水?

    孔兰川迟疑了一会,终是道:“回大都督,遵义府土地,大约有一半掌握在土司的手中,这些土司曾经帮助朝廷平叛,乃是功臣……所以他们的土地是不用纳税的……”

    “不用纳税?他们还是土司?”李自成怒道:“这样的遵义府,与原先的播州宣慰司还什么区别?”

    “大都督……土司一向如此,所以属下说,土司制度虽然明面上废除了,实际上还留着不少尾巴……”

    “土司是大明的功臣,不是天命都督府的功臣——即便是天命都督府的功臣,该有的奖励一文不会少,但赋税面前,人人平等,”李自成沉声道:“孔大人,你先带着官员们熟悉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农业税为十五税一,任何人的土地,都要纳税,便是本都督的土地,也不能例外!”

    他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二十二万亩土地,以每亩产出两石计算,便是四十四万石,赋税接近三万石,足够养活七八千人口,六千余战俘,加上各府县的官员,粮食是足够了,一年后战俘归入民籍,不但不用负担,还有可能开垦耕地,增加赋税——养活当地五千驻军应该没有问题……至于没有足额征收的赋税,不是天灾人祸,便是赋税不公

    “大都督降低税率,百姓自然欢迎,但……”孔兰川道:“属下担心土司们会闹事……”

    “没关系,这段时间,你先带着府里的官员们学习天命都督府的律法,”李自成道“土司的事,交给本都督,本都督就从遵义府直属的耕地开始,让土司们乖乖纳税!”

    “是,大都督,属下遵命!”孔兰川听说支持去处置最大的难题,心中欢喜,便告辞回去,立即组织官员们学习天命都督府的律法。

    李自成带着亲兵们,先是去了关押战俘的军营,勉励几句,将他们按照千户、百户、小旗的编制,重新编队,然后让亲兵向他们宣扬天主……

    最难处置的,就是关押在知府衙门牢狱的八名土司,他们也是所有工作的突破口,李自成决定亲自动手,按照毛太祖的法子,文斗,在减少血腥的前提下,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将这些土司提过来,按照尺寸,给每人都带上了枷锁,然后让白杆兵押着他们在城内游行,另外两名士兵随行,一人执铜锣,一人用当地百姓能听懂的土语沿街叫喊,希望百姓出头,检举他们往日的罪行。

    又让白杆兵们在城内放出话语,这些土司,平日都是鱼肉百姓、豪取抢夺、欺行霸市等等,天命军秉承天主的旨意,来解救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只要百姓站出来,检举他们的罪行,天命军必将严惩土司,恢复百姓的合法利益。

    一日过去了,当街游行的土司们灰头土脸,疲劳加上羞愧,他们早已收起了往日的气焰,但百姓们并没有出头,似乎只是天命军在唱独角戏。

    李自成并不着急,当晚将这八名土司分别关押,逼迫他们交代自己的罪行,在完全交代罪行之前,只有剩饭剩菜,没有清水。

    第二日一早,这些土司尚在睡梦中,就被白杆兵踢醒,“快起来,你们这些罪恶滔天的人,还不去向天主谢罪?”

    “军爷,我们无罪呀……”

    “无罪?”一名白杆兵抬脚过去,几乎将他踢个跟头,“你们没罪,那倒是军爷我错了?”

    “军爷,军爷,给口水喝吧,我们已经两日没喝水了……”

    “不交代罪行,还敢要水喝?滚!”

    白杆兵们雄赳赳气昂昂,押着土司,又开始了新一日的游街……

 第679章 公审

    遵义城的西南角,是百姓最为集中的地方,他们平日给府衙帮闲,能得到一些微薄的酬劳,但这些收入,并不足以养家糊口,所以,他们家的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城外的耕地。(全本小说网,https://。)

    但住在城内,平日与府衙的人打交道,唯一的好处,就是能认识一些达官贵人,家中万一摊上什么事情,能找到熟人帮忙。

    就在土司们开始新一日的游行时,他们也急急早餐,预备出城之后,开始新一日的劳作,但府衙的小吏纷纷找上了他们。

    大家都是熟人,彼此寒暄几句,小吏们便道:“兄弟这是去哪?去城外干活吗?”

    “是呀,不去干活,咋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口……哎……”

    “长吁短叹做啥?难道土地不够吗?”

    “家中人口多,就守着这几亩薄地,若不是官爷平日照应着,孩子们恐怕连稀饭都没得吃……多谢官爷,我要紧着出城,地里的事……”

    “别急,兄弟,听说了吗?土司们被抓,听说只要有人检举,都可以退出被他们侵占的土地……”

    “啊……昨日城中闹得沸沸扬扬,难道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天命军秉承天神,不,他们叫天主,就是来解救百姓的……”

    “真的?我家土地……是祖上的事……”

    “能成,他们信奉的天主很厉害,据说祖上的事,也能查清,我看你平日比较勤快,赶着来告诉你,快去……”

    “多谢官爷,小人这就去……”

    半日之间,知府衙门前集中了数十百姓,无一例外,都是诉土司侵占他们的田产,但知府孔兰川告诉他们,这些事不归他管,在府衙偏南,天命都督府有审判官,专门处理这种事情。

    人群遂挤向审判官衙门,审判官杜如素对于检举土司的人,倒是十分热情,让他们不要急,排着队一个一个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