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547部分

灭明-第547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余的士兵,便归为民籍,与家人团聚。

    新组建的这两个团,合而为承天营,直属临时都督府,罗汝才为主将,代天抚民威德将军;高立功为副将,领参将衔;两个团长都是原先罗汝才属下的将领,分别是卓光羽、夏庭佑,都是领千户衔。

    承天营与独立营一样,都是属于作战兵团。

    根据原先的约定,第四营各团向承天营派出部分从百户、从千户,分别担任百户官和千户官,同时担任教官。

    承天营在高立功的率领下,从下午开始,将按照天命军的操训方式开始操训,为期一个月,他们原先便是使用明军的制式武器,并不需要更新装备。

    士兵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也有着铠甲的,显得非常杂乱。

    李自成暂时也没什么办法,天命军的迷彩军服,并不适合他们,承天营并没有装备火器,战斗的时候,还是依靠近身肉搏,铠甲是最好的防护利器,但河南并没有铠甲储存,连洛阳城中的后备营,都没有足够的铠甲和制式武器。

    扩军的速度太快,装备便跟不上。

    李自成忽地想起,这么久时间了,兰州的火器局应该储存了不少火器吧?如果能运送至河南,可以增加主力兵团的人数,将他们身上的铠甲、兵器换下来。

    他当即给兰州的梁文成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然后交给何小米,让他借助汉清局的信鸽,尽快将书信送至兰州。

    安置十余万百姓的事,就交给民事司了,王胤昌、李琬两位副使一直在洛阳,随在李自成身边的,只有宋献策、罗汝才,安置百姓就交给他们了。

    百姓的数量太大,安置工作非常繁琐,宋献策、罗汝才两人根本忙不过来,李自成抽调部分亲兵,帮助他们登记人口。

    承天营将士的数万家眷,便就近安置在唐县、泌阳、新野、邓州、瓦店和南阳府城周围,民事司只是将他们交给当地的官府,由官府酌情安置。

    李自成特别给府县的主官传令,必须配合民事司,将这些百姓安置下去,所有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每丁的土地可以在五至八亩之间,只要百姓能生存下去,赋税可以酌情考虑。

    万一这些地方无法安置全部百姓,还可以扩大至北面的裕州、淅川、内乡等州县,粮食如果不够,临时都督府会向百姓们发放赈灾粮。

    李自成并不担心粮食。

    夏粮刚刚收割,本地的百姓并不缺粮,南阳城中,还储存着四十万石粮食,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这些储备粮!

    迁往甘肃兰州、四川建昌的百姓,也要尽快上路,民事司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干粮,一路上不会挨饿,到达目的地后,由当地官府再行发放粮食、种子和农田。

    最后一拨,还有上万百姓,要送往汝宁府安置,李自成给他们派了一个百户的亲兵引路,先行赶往汝宁。

    这些百姓上路后,李自成预备也要赶往汝宁府,杨文岳一直待在西华县,等安置好南阳,再去会会他。

    南阳现在应该没有大的战事,将宋文部放在南阳,实在太浪费了。

    李自成左思右想,决定将让高立功的承天营驻扎南阳,将宋文部解放出来。

    事不宜迟,李自成给高立功下令,让他带着承天营两个团的兵力,立即赶赴南阳城,驻扎在南阳城内,平日练兵,一旦明军重兵攻城,必须死守南阳,其余州县,则任其归降。

    第七营第三团马式乐,依然驻扎南阳,继续操训军队,如奉战事,必须接受高立功领到。

    第七营第一团、第二团,由宋文亲率,驻扎唐县,扼守通往湖广的官道,做好战备的准备,随时准备赶往河南任何一个战场。

    宋文此时就驻扎在瓦店,距离唐县不过百里,李自成留李绩部在唐县扎营,自己率领亲兵,一日之间,赶到瓦店,亲自向宋文交代清楚。

    回到唐县的时候,李绩部随着赶往汝宁府,牛金星、宋献策、罗汝才也是随行。

    有李信的独立营驻扎在汝宁城,李自成并不担心,行军速度并不快,大军沿着澧水行了两日,方才抵达桐柏山北麓。

    扎下大营后,火兵忙着生火造饭,李自成带着何小米,来到大复山脚,仰望着青青翠翠的山顶,心中不胜感慨。

    自从来到大明,已经十三年了,彼时连番都吃不上,何曾想到今日?

    河南如今的局势,自己竟是占据了主动,杨文岳虽然近在西华县,却是称病不前,如果天命军不主动进攻,他恐怕不会来汝宁替朝廷收复失地……

    明军貌似强大,如今能打的军队,亦不过陕西兵、湖广兵、保定兵,而保定总督杨文岳,两次被天命军打败后,似乎对天命军患上了“恐惧症”,不知道陕西兵、湖广兵怎么样?

    一路走过来,就像是登山,如今已在大半山腰,距离山顶不过是咫尺之遥……

    身后忽地传来何小米的声音,“大都督,罗将军求见!”

    李自成回转身,果然看到罗汝才,他正躬着身立在十余步开外,看到李自成的目光,忙低下头给李自成行礼,“大都督!”

    “罗将军过来坐吧!”李自成找到一块长条形巨石,自己先是在一端坐下,又拍拍另外一端,示意罗汝才坐下说话。

    “属下谢过大都督!”罗汝才忙走过来,与李自成并肩坐了,“大都督……”

    李自成心有所思,便淡淡笑道:“此处没有外人,罗将军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罗汝才抬头看了何小米一眼,犹豫片刻,终是道:“大都督,属下有错……”

    “奥?”李自成淡淡一笑,道:“罗将军有什么错?”不等罗汝才回答,又道:“如果罗将军有什么错,那也是过去的事,只要知错能改,本都督绝对不会记住你的过去!”

    罗汝才支吾着道:“属下……属下有很多女人……”

 第815章 旱情是骗局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李自成道:“天命军的律法里,并没有限制娶妻妾的数量,罗将军女人多,似乎也没有违反天命军的律法!”

    “这……”罗汝才见李自成轻描淡写的样子,心中更加不安,李自成果然已经知道了。(全本小说网,https://。)

    “不过,罗将军娶了这么多妻妾,总有不好的地方,”李自成的脸上,虽然挂着笑意,但言语却是冷冰冰的,“本都督最初听说的时候,还以为罗将军私藏了不少财物……”

    罗汝才忙道:“大都督明鉴……”

    “那罗将军如何养活这些女人,以及她们将来生下的孩子?”李自成摆摆手,道:“别忘了,天命军的俸禄并不高!”

    “所以……所以属下才要求见大都督……”

    李自成看着罗汝才的双目,凝视片刻,方才叹了口气,道:“罗将军的心中,是否有怨气?”

    “没有没有,”罗汝才忙拱手道:“属下哪敢怨恨大都督?都是属下的错……”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李自成缓缓地道:“天下的百姓,还有很多连肚皮都吃不饱呀……”

    “大都督,属下……属下……”

    李自成摆摆手,道:“本都督亦有一妻数妾,不过,当日娶了高氏之后,失散多年,这才娶的孙氏,”幽幽叹口气道:“其余的妾室,都是……都是为了与当地的人物合作,甚至是为了归化异族……”

    罗汝才忙拱手道:“属下不敢自比大都督,也没有盘问大都督的意思……”

    “罢了,本都督的事,将来去了西宁,罗将军就会明白,”李自成的目光变得阴郁起来,沉思良久,方道:“罗将军是何时发现自己的错误?”

    “晚饭的时候,”罗汝才道:“天命军的饭食,官兵一样,士兵们都能吃饱,军官不会特殊化……”

    “是呀,天命军现在还是穷,如果不是官兵同食,没准有人就想着克扣士兵的粮饷!”李自成觉得,罗汝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一定是因为官兵的饭食一样,恐怕是无法养活他的这些小老婆。

    九十六个,即便女人的饭量小,每顿的饭菜也不是小数字,独立成营的时候,钱粮由着他使用,加入天命军后,微薄的俸禄根本养不活这些女人,除非私藏了钱粮……

    而私藏钱粮的行为,在天命军中是绝对不会允许的,罗汝才除非叛逃……

    罗汝才忽地起身,向李自成长身一揖,朗声道:“大都督,属下知错了,求大都督责罚,属下绝无怨言!”

    “算了,这都是过去的事了,”李自成摆摆手,让罗汝才坐下,道:“罗将军打算如何处置这些女人?”

    “属下打算……打算……”罗汝才一咬牙,道:“如果将士们愿娶,属下只留下一两个,其余的就赏给将士们……”

    李自成笑道:“罗将军真的舍得?”

    “如果在以前,属下实在舍不得,”罗汝才道:“属下以前穷怕了,所以,所以手头上有了浮财之后,便过上了奢侈的生活,当初‘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的口号,早就丢到脑后,在大都督身边,属下感悟颇多,也知道属下以前的日子,注定不会长久,不是被他人火并,就会被朝廷所灭……”

    “罗将军能看清局势的发展,实在是可喜可贺!”李自成起身,挽着罗汝才的手,笑道:“咱们回去吧,火兵应该备好晚饭了!”

    两相视而笑,起身回到大营。

    大军在毛家集赶上百姓,李自成将他们沿途安置下去,主要是汝宁府南部的州县,又去看望了驻扎在信阳州的第七营第四团杨辰虎部,然后才沿着经过信阳州的官道缓缓北上。

    行至汝宁城的时候,已经过了中秋。

    李信将李自成迎入城内,还要为李自成设宴接风,被李自成拒绝了,“李将军,杨文岳怎么样了,还在西华驻军吗?”

    “还在,”李信双目发光,如同见到鱼腥的猫,“大都督,杨文岳部只是一支孤军,要不要将他赶走?”

    “杨文岳不是傻子,难道外围没有游骑警戒?”李自成缓步来到城头,遥遥地看向城下,“杨文岳不过是我们的看门狗,没有援军,杨文岳不敢来攻城,如果有其它的援军,杨文岳一定闻风而动,只要盯紧了杨文岳,就能看出明军的一些端倪!”

    李信和李自成身后府牛金星相视而笑,“看门狗?哈哈,大都督的比喻太恰当了!”

    李自成扫了李信一眼,道:“城中的粮食怎么样?”

    “大都督放心,城中粮草充足,”李信忽地皱了眉头,道:“大都督,今年的夏粮,接近丰收的水平,远远不是外界所说的‘饿殍遍地’,难道河南的干旱,都是官府的骗局?”

    “接近丰收的水平?”李自成一愣,随即道:“李将军是说,我们已经征得不少赋税?不用从南阳、洛阳向此处运送粮草了?”

    “是呀,属下见百姓获得丰收,才和知府大人商量着,按照十五税一征税,百姓没有反对,更也不会挨饿,”李信道:“所以属下估计,河南大旱,或许是地方官弄出来的骗局!”

    “河南有这么多地方官,岂能人人欺骗朝廷?”李自成淡淡笑道:“河南的干旱应该是有的,但并非像地方官所说的那般严重,”顿了一顿,又喃喃地道:“人祸大于天灾呀……”

    牛金星笑道:“大都督是说,河南征税太重,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明知赋税无法完成,不敢批评朝廷,所以将河南的旱情无限扩大?”

    “一定是这样,”李自成微微颔首,道:“朝廷为了辽东的战事和平贼,不断向百姓摊牌各种军饷,动辄百万两,正常年景,百姓也就图个温饱,朝廷这般加赋,岂不逼着百姓造反?地方官府明知道百姓不堪重负,却是不敢向朝廷进言,唯恐丢了自己的纱帽!”

    “……”

    “地方官为了推卸‘官逼#民反’的责任,便是将旱情无限夸大,”李自成道:“如此一来,百姓被迫造反的责任,既不是朝廷,也不是地方官,而是上天……只有如此,官员们的口径方能保持一致!”

    他实在说不清,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官员们谎报旱情,客观上并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只是将“人祸”的责任,转移为“天灾”,既保住了自己的官位,又维护了朝廷的体面。

    但对百姓来说,“天灾”与“人祸”的结果一样,都会让他们破产,让他们饿着肚皮,让他们失去了赖以传承的土地!

    如果没有这些天灾人祸,或许天命军来到河南后,发展不会如此顺利……

    朝廷和他任用的这些官员,欺天瞒地,结果却是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罗汝才阴阴一笑,道:“大都督,各位,朝廷大肆加赋,为的便是平贼,可是,朝廷能平灭他们口中的‘流贼’吗?”

    李自成面色凝重起来,朱由检的存在,本身就是历史悲剧,自小生活在皇宫的人,能知道百姓的疾苦?

    他想起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

    玉帝来人间视察,看到富人喝酒吃肉,喝酒的人咧着嘴,便以为那是人间最痛苦的事;又见用水车车水的百姓,却是哼着小调,不用说,那肯定是人间惬意的事了。

    凡是不服管教、杀人放火之徒,便罚他喝酒吃肉,而遵纪守法、有功之人,则是赏他用水车车水……

    朱由检这样的皇帝,能治理好这个乱局的国家吗?

    勤政是一回事,关键是能不能接受历史的检验。

    朱由检的悲剧,是封建王朝的悲剧,是士大夫当政的悲剧,也是愚民政策的必然结果。

    李自成抬起头,见众人都是看着自己,知道自己走神了,遂淡淡一笑,道:“朝廷平了十多年的流寇,可流寇却是越来越多,朝廷啥时才能平息流寇?”

    宋献策忙道:“属下游遍了中原,谶语说得不错,‘十八孩儿主神器’!”

    李自成笑而不答,有人为自己造势,宣扬“天命所归”,自己何乐而不为?况且,自己的心中,早就有了那个“华夏”……

    过了好一会儿,方道:“朝廷的麻烦,不仅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