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636部分

灭明-第636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旋了就会一定会归来吗?李自成暗暗发笑,转过身沉声喝道:“出发!”

    “出发!”何小米大喝一声,随即传令兵的声音此起彼伏,一直传遍全军。

    独立

    营做为先锋,第四营将做为南路大军的主力,两部最先行动,率先上了官道,随后李自成亲率中军随行,后军一直到午后,才有机会登上官道。

    正月初九下午,朱由检接到李自成的亲笔信,隔日一大早便召开朝会。

    今日府朝会,原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迎战天命军,但朱由检存了心思,所以朝会上便出现了两个问题。

    朱由检先是向大臣们展示了李自成的那封极度嚣张的亲笔信,然后缓缓道:“众爱卿,天命军逆贼公然造反,还要出兵与朝廷决战,诸位有何良策退兵?”

    朝堂一片嘘声,却是谁也不敢说话,天命军二十余万精锐,谁敢戳其锐气?那么多督师都是兵败身死……

    朱由检没有失望,群臣束手无策,早在他的意料之中,每一次遴选督师,甚至是兵部尚书,都要延续好几日,现在天命军越发强大,谁会为了大明的江山而不顾生死?

    大臣们束手无策,或许不是坏事!

    朱由检用目光扫了大臣们一眼,随即落在李明睿的身上,微微颔首,随即收回目光,轻轻叹了口气。

    李明睿轻抖长袖,向外走了两步,跪倒在朝堂,五心向地,脊背朝天,奏道:“启禀皇上,臣……有本要奏!”

    “免礼平身!”朱由检的脸上漾着淡淡的笑意,“李爱卿有何本要奏?”

    李明睿一骨碌爬起,微微躬着身子,道:“皇上,天命军连下河南、湖广、陕西三省,斩杀大明督师、官员无数,眼下兵锋正盛,而我大明的精锐被牵制在辽东,一时不及回撤,不如……不如暂时迁都南京,待局势有变,朝廷再组织一支强兵,顺势收回京师,重创天命军……”

    他将一份早已写好的奏章呈上,司礼太监王承恩接过,转交给朱由检。

    朱由检接过奏章,仔细看了一遍,等到心绪平复,方才抬起头,扫了群臣一眼,“众卿有何看法?”

    众人对李明睿的奏章十分意外,一时盘算不及,都不敢说话,唯恐拂了朱由检的心意,被逼上战场作战。

    朱由检十分尴尬,没有退兵之法也就算了,现在李明睿提出南迁的计划,你们又是不表态,难道你们有退兵的法子?

    朝廷真是白养了这些猪头!

    朱由检越想越气,但他的对立面,是无数的大臣,总不能一个个砍了,便一掌拍在龙椅上,口中喝道:“眼看着天命军就要兵临城下,你们做为朝臣,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能为朕分忧……”

    “臣等死罪!”大臣们见朱由检怒了,在首辅陈演的带领下,一个个跪拜于地。

    朱由检顿时无语,朕不是要你们下跪,而是要你们同意李明睿的主张!

    他吞了口吐沫,勉强将怒气压下去,冷声道:“你们是否死罪,不是今日朝廷商讨的事,现在天命军要北伐京师,李爱卿主张南迁,你们有什么什么意见?”

    朝堂寂然无声,数百官员跪拜,只有李明睿是站立的,其余的全是屁股。

    而屁股是不会说话

    的!

    僵持了好一会,不知道是谁,实在憋不住了,突然放出一个响屁,终于打破了朝堂的沉寂。

    不知道是不是回应朱由检。

    朱由检更加恼怒,但他是一国之君,不能为了一个响屁的事,去责罚大臣,心中却焦急不已。

    李明睿更加着急,既然大臣们都没有反对意见,皇上正好乾纲独断!他以目示意,希望朱由检一锤定音,将南迁的事在朝堂确定下来。

    朱由检也明白李明睿的意思,但这种背上后世骂名的事,他绝对不会乾纲独断,除非群臣求着他,他勉为其难,到时候顺水推舟,大事方可定下。

    群臣似乎知道这是背上历史骂名的事,只会用屁股说话,难道放弃京师和皇陵的事,需要自己这个英明的皇帝去背黑锅?

    不行,这种有损英明的事,自己绝对不能做。

    “众卿平身!”朱由检避开李明睿的目光,暗中叹了口气,道:“既然众爱卿无意南迁,那此事暂且作罢!”他将“暂且”两个字说得很重,希望朝臣们能听出玄机。

    南迁的事,因为朝臣们不敢担当,暂时只能作罢,但天命军北伐京师的事,却不能装聋作哑,大明是朱家的,朝臣们可以装聋作哑,但君王必须早做打算。

    朱由检待众臣起身,再次扫了群臣一眼,目光中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精气神,“众爱卿,天命军已经离开西安,不日将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你们可有退兵之法?”他的目光,在首辅陈演和兵部尚书张缙彦的脸上特意停留了一小会。

    两人吓得一哆嗦,我的妈呀,我要是有办法,岂不早就灭了流贼?这个时候,将平贼的任务交给我,不是逼着我上战场送死吗?

    朱由检也是心中有气,既然没办法,你们为何不同意迁都?眼看着流寇要打到京师,你们拿着朝廷的厚禄,是朕最为信任的大臣,难道不该为朕分忧?

    陈演和张缙彦都不敢说话,在兵事上谁敢说话?此时出头,弄不好被皇上看中,需要带兵出战,那就是找死了。

    大臣们都存了明哲保身的念头,又没有退兵之策,朝会也就开不下去。

    朱由检的神情非常落寞,但大臣们看在眼里,却是无动于衷,大明是朱家的大明,不是群臣的大明,便是改朝换代,新朝也是需要人手出仕。

    李自成、张献忠之类的流寇,一直屠杀大明宗室,对于地方上的士绅,却是一直拉拢,明眼人都知道,流寇痛恨的只是大明宗室,不是朝堂上的百官!

    他们没必要陪着大明一起灭亡。

    朱由检不知道大臣们的心思,或者说,他不知道朝堂中有多少大臣存在着这样的心思,但君臣不同心,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他向着大明的江山社稷,而大臣们只想着自保……

    一阵无力的疲劳感忽然向他袭来,他不由自主打了哈欠,无力地吐出两个字:“退朝!”

    “退朝!”王承恩尖利的嗓音,在大殿内激荡着,朱由检尚未起身,大臣们已经开始退出皇极殿……

    (本章完)

 第945章 多尔衮的愤怒

    正月十九,面对铺天盖地的天命军,朱由检痛下决心,要调动山海关的辽军入关勤王,内阁首辅陈演以“辽军守辽土”为由,全力反对,但朱由检似乎铁了心,难得地乾纲独断,命令陈演、张缙彦急调辽东的吴山桂入关勤王。全本小说网https://。

    同样在这一天,李自成的大军赶到潼关,面河扎营,此时李绩的第四营、李信的独立营,已经从潼关东北的风陵渡渡过黄河,深入山西境内,沿河布置了防线,接应大军渡河。

    如果从风陵渡渡河,需要绕过狭长中条山,才能深入平阳府,李自成思索片刻,让大军折而北上,从蒲津渡渡河。

    此时正是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时刻,黄河封冻已久,冰层厚度不下一尺,不仅士兵,连车马都可以直接在冰上行走。

    冰层虽然结实,但冰面非常湿滑,加上粮草、辎重甚多,李自成花了三日时间,大军方才全部渡过黄河。

    李绩的第四营撤军东进,与渡过黄河的第二营组成南路大军,拿下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后,将沿着官道,从真定北上,从南面逼近京师,牵制朝廷南路援军。

    北路大军沿着涑水河岸的官道北上,刚刚行至解州,李信已经传出讯息:独立营拿下平阳府,知府张璘归降。

    李自成大喜,立即让宋献策快马赶去平阳府,尽量留任张璘,安抚当地的百姓。

    大军随即兵分三路:第五营周宾部东进泽州,然后折而向北,大约在潞安府或者或者沁州与大军汇合;第三营秦大年部,沿着黄河北上,重点是吕梁山与黄河之间的州县,于太原府或是朔州与大军汇合,李自成亲领第一营、第六营、第七营、奉天营主力,沿着涑水河、汾河河谷北上。

    陕西巡抚蔡懋德大惊失色,一面向大同、宣府军镇求援,一面连章告急,向朝廷求救。

    朱由检召开临时朝会,商讨天命军进入山西一事。

    与上次不同,现在天命军已经进入山西,连平阳府都拿下了,京师的西大门已经洞开,除非迎接天命军进入京师,决不能坐以待毙!

    朱由检见众臣又是面面相嘘,不禁长叹一声,道:“朕不愿做亡国之君,但是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才打下的天下,到了现在将要失去了,朕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朕原意亲自督师与天命军决一死战,身死沙场没有什么遗憾的,只是是死不瞑目啊!”

    众臣再不能装聋作哑了,哪怕是安慰朱由检,也要做做样子。

    首辅陈演请战,但提出需要征收练饷做为军资,朱由检不许;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蒋德璟请战,也被朱由检驳斥。

    吏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李建泰出列奏道:“臣老家乃是山西曲沃,愿出私财饷军,不烦官帑,请提师以西。”

    朱由检方才欢喜,既能督师平贼,又不需朝廷的军饷,这才是为君分忧!欣喜道:“卿若行,朕仿古推毂礼!”

    朝会很快就结束了,李建泰回府后,立即向朱由检上疏:“御史卫

    桢固官复原职;授进士凌駉职方主事,并参与监军;升参将郭中杰为副总兵,领中军事;命进士石釭,联络延、宁、甘、固义士,讨贼立功。?”

    朱由检全部答应,好不容易有一个为君分忧的人,况且这些都是小事,与督师相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他另外拟旨,加李建泰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天子剑,军中便宜从事。

    二十六日,李建泰带着一千五百营兵,预备离开京师讨伐天命军,朱由检兑现朝会上的承诺,先是命驸马都尉万炜宰杀牲畜以告太庙。

    将午时分,朱由检出现在正阳门城楼上,卫士东西林列,旌旗甲仗鲜艳,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掌印官及京营文武大臣侍立身后。

    朱由检在将士们的注目下,缓缓出了城门,身后的甲士和文武官员,加起来比出征的士兵还多,鸿胪寺卿当众礼赞了李建泰。

    李建泰上前致谢,朱由检龙心大悦,当众赐宴,诸掌印大臣陪侍。

    酒水七巡过后,朱由检亲自掌壶,为李建泰斟酒三杯,李建泰一一饮过,单膝跪地,“臣定当不负皇上所望,克日平贼回师!”

    “真乃朕之肱股之臣!”朱由检将李建泰搀扶起来,向后一招手,卫士忙双手奉上一旗,朱由检接过,递给李建泰。

    李建泰再次单膝跪地,双手举过头顶,接过锦旗,展开一看,乃是皇上手书,敕曰:代朕亲征!

    李建泰大喜,有这样一份锦旗,有时候比尚方天子剑还要管用!他这次出征,只有京营的一千五百士兵,其余的士兵,需要沿途收拢,有了皇上的的手书,恰好将沿途的士兵聚集在这面大旗之下。

    叩头谢过朱由检,李建泰方才上马,向朱由检和众臣一拱手,再不停留,拨转马头,沿着正阳门大街向南而去,从永定门出了外城。

    ……………………………………………………………………………………

    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的讯息,通过蒙古人传到盛京的时候,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摄政王多尔衮不以为意,他最关注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逼迫另一位摄政王济尔哈朗让步,从而大权独揽;另外一件事,一直让他闷闷不乐,却是连亲兄弟多铎、阿济格都不能说。

    接近午时,阳光暖融融的,如果不用给牲畜挤奶,真是午晒的好时机。

    多尔衮从崇政殿出来,被阳光一照,心中忽地生出无数的蚂蚁,好似在拼命撕咬着他的心脏,他扭动着身躯,并没有效果,撕咬是发生在体内,双手、弯刀都够不着!

    “不行,我一定要去找她,臭娘们,儿子登基为帝,就想甩了我,没那么便宜的事!”

    寸步不离的护卫长伊罗根,不知道摄政王在嘟囔着什么,忙停下脚步,立在多尔衮的身侧,想要问话,却又不敢开口。

    多尔衮用雄鹰般犀利的目光扫了一眼,道:“伊罗根,你先回去,本王要去永福宫一趟!”

    “摄政王……”

    多

    尔衮挥挥手,让伊罗根别啰嗦,随后向右一拐,快步从崇政殿后的凤凰楼穿过,进入后宫,沿途虽有宫女太监,但他们除了用目光,谁也不敢拦阻。

    来到永福宫前,多尔衮的步伐方才缓下来。

    苏末儿刚好推门出来,看到多尔衮,心中顿时“咯噔”一下,但多尔衮是摄政王,身份尊贵,勉强行了大礼,“叩见摄政王!”

    多尔衮一挥手,让苏末儿起身,“你家主子在吗?”

    “庄妃娘娘……”

    “说!”多尔衮见苏末儿言辞闪烁,不觉冷哼道:“连你也敢轻视我这个摄政王?”

    苏末儿战战兢兢道:“奴婢不敢!”

    “本王问你家主子在不在,你为什么吞吞吐吐?”多尔衮怒道:“还不快说?”

    “娘娘在……”

    多尔衮打断了她的话,只要布木布泰在永福宫就够了,冷声道:“还不在前面带路?本王找庄妃娘娘有要事相商,事关皇上的大事,误了时辰,你担当得起?”

    有什么大事,还不是想着娘娘?苏末儿暗地哼了一声,却不敢表露出来,只得将多尔衮引入宫内。

    布木布泰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顿时吃了一惊,多尔衮真是越来越大胆了,大白日的就敢闯入永福宫,若是让别人知道了……她狠狠白了多尔衮一眼,也不让座,“摄政王来到永福宫,不知有何要事?”

    多尔衮努努嘴,让苏末儿离开,顺手闭了门,方才一屁股坐下,端起布木布泰的茶水杯猛灌了一口,“自然是要事!”

    “你……”布木布泰虽然愤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