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645部分

灭明-第645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的心被被高高吊起,又猛地砸下来。

    如果心脏缓缓下落,回到胸腔,倒是他的期望,关键是下落的速度过猛,穿了腔肠,撞上巨石上了。

    朱由检心中那个痛呀!

    你陈演出任过吏部尚书,四年阁臣,又做了过近一年的内阁首辅,自己曾经最信任的人,府中岂会没有银子?

    枉自己当日那么信任你,白眼狼,真正的白眼狼!

    因为怒极,一时说不出话来,脸上憋得通红,王承恩觉得不对,忙递上茶水,朱由检饮了两小口,方才缓过气来,唯恐自己听错了,便目视倪元璐,倪元璐微微点头,脸上现出古怪的表情。

    朱由检知道刚才没有听错,怒道:“陈演,你这是打发叫花子?”

    陈演心道,别说没多少钱,就是有钱,我能捐饷吗?如果此时慷慨相助,保住京师,没准一转眼就会被皇帝抓住贪污的罪状,以自己的俸禄,怎会节余大量的钱财?

    以皇上多疑的性子,好心不会得到好报,吃力不会讨好,弄不好还会死于非命。

    想到这儿,他哭丧着脸道:“皇上,臣是清官,真的没钱,朝廷每个月的那点俸禄,臣都养家糊口了,只剩下这点买肉的钱……”

    朱由检摇头,你一个首辅的人,怎么可能就这点钱?见陈演没有改口的意思,怒道:“不行,你肯定藏钱了,必须拿出来救国!”

    陈演看到朱由检的可怜相,心中一激动,真想多捐助一些,转思一想,不对,不能冒这个险!

    皇上的天性各有不同,天启帝是真糊涂,整日只会鼓捣木匠活,完全不管朝政,在这样的皇帝身边,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顶多罢官而已;万历帝是装糊涂,无论大臣们做什么,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君臣之间,点到即止,安全也有保障。

    而崇祯的性子多疑,登基以来,杀了多少重臣……

    他拱拱手,道:“臣实在是没钱,不过皇上放心,臣就是变卖了家产,也要捐银助饷,今日回家,臣就买了宅子……”

    朱由检哭笑不得,国家再穷,总不能逼着大臣卖了房子,卖了房子,他们住哪?难道睡在屋檐下?

    见捐饷的事陷入僵局,便散了朝会。

    大臣们回府后,想到陈演在朝堂的话,不少人在自己的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的标牌,更有甚者,还将自家的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内阁、六部,群臣再也无心国事。

    朱由检回到乾清宫,心中窝着不少闷气,他心中明白,大臣们不是没钱,关键是不愿捐饷,或许不是不愿,而是没人带头捐出重饷。

    怎么办?

    勤王的军队很快便要到达京师,难道让他们喝着西北风与流贼打仗?

    思索片刻,终于有了主意: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人,大臣们不愿意捐饷,那就从皇亲国戚开始,他们与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得多出一点吧?

    朱由检第一个看上的人,乃是当朝国丈、嘉定伯周奎,他立即派出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

    徐高是个老手,得到周奎的召见后,并没有立刻提银子的事,而是一番马屁,又说以周奎对朝廷的功绩,应该可以封侯,等到周奎开心了,方道:“嘉定伯是当朝国丈,位极人臣,又是皇上的自己人,皇上希望老皇亲能捐十万两银子,起个带头作用!”

    周奎一听,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并开始了表演,“老臣虽然享尽人臣,但只是虚衔,并没有多少实权,仅仅依靠俸禄,哪里能剩多少银子?”又拉着徐高,来到刚刚准备的米缸前,道:“公公请看,老臣家中人口多,俸禄一向不够,只能买些发霉的米吃……”

    徐高实在看不过去了,原来说了这么多,都是对牛弹琴了,他愤然而起,道:“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必不可为,万一朝廷没了,老皇亲即便留下多田多产,又有何益?一旦流贼入城,难道老皇亲能保得住自己的家产?”

    周奎无奈,他也不想得罪朱由检,便向徐高道:“国事艰难,老臣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便是勒紧裤腰带,老臣也要捐饷一万两!”

    徐高不置可否,这距离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还差得远呢!他向周奎拱拱手,接过银票,也不说话,快步回了乾清宫向皇上复命。

    朱由检听了徐高的话,郁闷到了极点,你周奎有没有钱,朕岂能不知?你是皇亲,竟然像普通的大臣一般装穷!

    生气归生气,周奎毕竟是老丈人,他不能逼得太过,只好对徐高道:“你再跑一趟,无论如何,嘉定伯的捐饷,不能少于两万两!”

    徐高前脚刚走,周奎就乘轿去了宫里,在坤宁门下了轿,小跑着入了坤宁宫,见到皇后周玉凤,双腿一跪,立刻哭成了泪人。

    周玉凤吃了一惊,忙将周奎扶起,“嘉定伯这是做什么?难道家里……”

    周奎一把鼻涕一把泪,就着周玉凤一扶之力,勉强站起来,“皇上……皇上这是……不给老臣活路呀……”

    周玉凤问明情况,给了一个鄙视的眼神,轻哼一声,道:“别哭了,我知道你有钱,你就不能做个表率?好歹还是国丈呢!没有皇上,你能有今日的富贵?还不是在苏州行医卜卦……”

    周奎怒极,可周玉凤是皇后,自己虽是嘉定伯,见着她还是要叩头的,再说,她说的没错,如果不是她入宫为皇后,自己岂能凭空得到嘉定伯?

    可是,让他拿出银子,实在是割了他的心头肉。

    周奎不敢还嘴,只是哭哭啼啼,如同家中死了老孺人……

    周玉凤看着心烦,便回房袖出五千两银票,道:“我这有五千两,你拿去凑个数吧!”周奎接了银票,方才抽泣着离开了坤宁宫。

    来到户部的大门外,府丁已经落轿,周奎手中捏着周玉凤给的五千两银票,迟迟不肯松手,思索半日,终是留下两千两袖入怀中,只将剩余的三千两上交了户部。

 第958章 泥菩萨首辅

    京师在上演着捐饷的闹剧时,李自成的大军却一刻没有停留,这是已经赶到宣府。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宣府巡抚朱之冯命令士兵抵抗,士兵们却都无动于衷,不由叹道:“不想人心如此!”他气得坐在地上抱头痛哭,等哭够了,才去找总兵王承允,没想到王承允已经打开城门,正要和监军太监杜勋出城接应天命军。

    朱之冯大骂道:“你是皇上所倚重的亲信,皇上才将宣府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你,如今你却通贼,有何面目去见皇上?”

    王承允已经安置好城内,唯恐朱之冯坏了他的好事,遂命人将朱之冯绑了,出城三十里迎接,将天命军的先锋独立营接入城内。

    李自成赶到宣府的时候,满城百姓结彩相庆,焚香跪迎,不少百姓在胸前贴上“华夏”二字,以示庆祝。

    城中被俘的督粮通判朱敏泰、副将宁龙及系狱总兵官董用文、副将刘九卿、诸生姚时中及里居知县申以孝等,皆是归降了天命军,唯有宣府巡抚朱之冯不肯归降,还玩起了绝食的把戏。

    李自成将朱之冯交给随军的牛金星、宋献策,并且告诉他们,朱之冯识时务最好,否则,就成全他的忠义之心吧。

    此时南路大军传来讯息,真定知府邱茂华、游击谢素福,杀了城内的直隶总督徐标一家老小,主动开门出降。

    李自成深知,现在的真定,是极为重要的所在,既能阻止京师的官员南逃,又能阻止北上的勤王军队。

    但邱茂华、谢素福杀了直隶总督徐标一家,内中恐怕有些隐情,如果让这两人继续镇守真定,他实在有些不放心。

    经过深思熟路,他让邱茂华留任真定知府,却调出一直随在身边的巡江都司、武进士硃士鼎,加封乐将军,让他火速赶往真定,组建城防军,镇守真定,谢素福为守城副将,加封果毅将军。

    李自成经过考察,加封王承允为乐将军,让他整顿城中的兵马,做为城防军,加封宁龙为果毅将军,协助王承允守城。

    在朱之冯归降之后,李自成任命他为宣府知府,同时任命督粮通判朱敏泰为法院院长,诸生姚时中为监察院院长、里居知县申以孝为副,共同监督朱之冯。

    李自成并不是担心朱之冯反叛,大势面前,小小的宣府根本掀不起风浪,况且朱之冯并不掌握兵权。

    但宣府是边墙之内的重镇,掌控宣府,可以收拾附近的残兵,暂时恢复宣府军镇的部分特色,在大军伐明的同时,不能任由关外的游牧民族来此劫掠,他在大同亦是留守了一个团的城防军,目标也是关外。

    大军在宣府至耽搁了一日,便沿着官道南下,直奔居庸关。

    宣府、真定失陷的讯息传至京师,朱由检立即召见兵部尚书張縉彥,询问无路勤王之事的情况。

    張縉彥行过大礼,忙道:“回皇上,密云总兵唐通,已经领兵抵达居庸关,居庸关一线,应该稳如磐石!”

    朱由检心中甚喜,道:“唐通毕竟肱股之臣,赏银四十两!”

    四十两?張縉彥以为自己听错了,看了眼朱由检的眼色,见他面色如水,方才想起近几日让文武勋贵捐饷的事,估计没捐到多少银子,但即便没有银子,也不能赏银四十两呀,还不如一纸嘉奖令呢!

    朱由检似乎明白了張縉彥的心思,面现尴尬,淡淡一笑,“朕也想多赏些银子,可是……国库和内帑都是空虚呀……”咳嗽一声,支吾过去,“其它四路呢?”

    張縉彥微一沉思,硬着头皮道:“山东总兵刘泽清,因为坠马……暂时无法行军,恐怕还要迟延些时日!”

    朱由检默然无语,良久方道:“赏刘泽清四十两医药费,希望他快些好起来,尽快入京勤王!”

    張縉彥暗中叹息一声,天命军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快到居庸关了,刘泽清尚在山东,还能指望他勤王?再说,这四十两银子,让刘泽清窥得朝廷的虚实,就是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不会入京勤王!

    见朱由检正在看着他,忙道:“辽东总兵吴三桂,自从收到皇上诏书,立即弃了宁远,昼夜赶往山海关……”

    “山海关?”朱由检险些跳起来,“这些时日,尚未抵达山海关?吴三桂打算什么时间赶至京师?”

    張縉彥嘴唇翕动了几回,终于道:“回皇上,宁远城原本有数十万百姓,这次吴三桂撤回京师,百姓们随行,行军自然慢了些,”顿了一顿,道:“皇上不用担心,等到过了山海关,有高起潜镇守关隘,百姓也就不用随行,吴三桂的大军,便能恢复正常的行军速度!”

    朱由检的面色这才转换,沉思片刻,道:“那左良玉与黄得功呢?”

    “回皇上,左良玉因为缺少粮饷,原本无法启程,”張縉彥向朱由检拱拱手,道:“但在户科给事中左懋第的催促下,已经拟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精确至月日,计划昨日刚刚送达兵部……”

    “计划?都什么时候了,左良玉不起兵勤王,还搞什么计划?”朱由检气得将御案上的奏章都摔了,大怒道:“左良玉分明就是不想入京勤王!”

    “皇上……”

    朱由检摆摆手,左良玉的事情,他不想在听,他早就知道左良玉一向不听朝廷摆布,怪不得張縉彥,便道:“给左良玉传令,别搞什么计划了,只要他赶至京师,朕立即给他发放军饷!”

    “皇上,这……”

    朱由检知道張縉彥是担心银子的事,轻轻摇了摇头,嘴唇翕动了几下,终于没有说出来,过了一小会,方道:“黄得功呢,可以什么讯息传来?”

    “这个黄得功!”張縉彥咬了咬牙,道:“到目前为止,兵部没有收到他的任何讯息,也不知道有没有起兵……”担心朱由检发怒,忙补充道:“或许黄得功传来讯息,但讯息尚在途中,或者不慎丢失……”

    “白眼狼,都是白眼狼!”朱由检像是在咒骂,又像是喃喃自语,沉思了好一会,方道:“张爱卿,如此说来,除了唐通一路按时抵达居庸关,其余四路勤王大军,并没有一兵一卒赶至京师?”

    这是显而易见的,连孩童都懂得这个道理,朱由检只是要向張縉彥确认一下。

    張縉彥知道朱由检心中不好受,也不多言,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朱由检的眼中显出一丝绝望,沉默良久,忽地道:“京师的三大营有多少兵马?”

    張縉彥拱了拱手,道:“据臣所知,三大营有十万士兵,兵部一直是按照这个编制下发军饷的……”

    “别说这些没用的,说实话,”朱由检打断了張縉彥的话,怒道:“京师三大营现在还有多少可战的士兵?”

    “三万!”張縉彥明知道朱由检会生气,却不能不说实话,流贼眼看着便要来到京师,如果今日不趁着机会向朱由检交个底,到时候就是自己的责任,“真正的精锐,只有三万,还有两三万老弱,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

    “朕用十万人的军饷,只养了三万可战之兵?”朱由检出离愤怒,反而冷静下来,他扫了張縉彥一眼,冷冷地道:“从今日起,只按照实际人数下发军饷,另外,让王承恩提督京营!”

    “臣遵旨!”張縉彥口中虽然答应,但心里却是非常反感,军队吃空饷的事,已经延续了上百年,里面的水#很深,岂能说断就断?

    再说王承恩不过一太监,无论他对皇上如何忠心,总归不懂军事,让他提督京师三大营,搞不好又是一个“土木之变”!

    但这样的话语,他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眼下战事不利,如果皇上向自己问计……

    “张爱卿,流寇眼看着便要接近居庸关,为免不测,京师也要做好准备,”朱由检还真向張縉彥问策,“依张爱卿看,京师要做哪些住准备?此时整顿三大营,还来得及吗?”

    “皇上,这……”張縉彥支吾很久,愣是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说出来,心中却是暗骂: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办法?居庸关的唐通,绝对无法阻止流寇,你不是安排王承恩提督京营吗,这时候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