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667部分

灭明-第667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骑虎难下,放弃这些伤兵,他的威望必然受损,以后要统御蒙古八旗,可要费不少周章,如果要解救……怎么解救?难道要自己嫡系的正白旗勇士去白白送死?

    便是上前白白送死,也无法解救这些伤兵!

    宁完我知道多尔衮的难处,微微睁开双目,道:“摄政王,这些伤兵都是大清的勇士,但他们已经受伤,便是解救回来,也是很难救活……再说,他们都在明军火铳的射程之内,根本解救不了……”

    洪承畴看了一眼远处正在进行的屠杀,喃喃地道:“明军故意屠杀伤兵,就是要激怒我们……”

    “难道任由明军用弯刀割破勇士们的喉咙?”正蓝旗固山额真吴赖瞪了宁完我一眼,怒道:“摄政王若是不管他们,臣带着自己的士兵前去解救,便是战死,也是与勇士们死在一处,也算对得起他们了!”他气呼呼地挥动马鞭,向身后喝道:“勇士们,走,便是流尽最后一滴鲜血,我们也不能让勇士们寒心……”

    阿济格见多尔衮左右为难,忙甩出一个响鞭,喝道:“大胆吴赖,你敢违抗摄政王的旨意?”

    吴赖刚要催动战马,被阿济格一喝,便停下动作,用马鞭向前一指,气呼呼地道:“英亲王难道看不到,汉狗正在用弯刀割断勇士们的脖子……勇士们可是为了大清而受伤的……”

    “不用再争了,战争总会有伤亡!”多尔衮冷声道:“辽东的战场上,我们无数次打败过汉人,屠杀了大量的明军,才赢得如今的局面……今日战争不利,就不用为这些伤兵纠结了!”

    吴赖心中不服,小声嘟囔着:“汉人算什么?今日伤亡的可是蒙古人……”

    不远处汉军旗的固山额真们听了,虽然心中不舒服,却是敢怒不敢言。

    多尔衮把眼一瞪,吴赖才低着头退至一边,向壕沟的方向看了一眼,知道没有实力拯救伤兵,便躲入人丛去了。

    洪承畴见汉军旗中,镶黄旗固山额真刘之源、镶蓝旗固山额真李国翰脸上都有愤怒之色,遂悄悄向他们身边靠近。

    多尔衮见各位固山额真都不敢说话,遂道:“传令撤军,先回大营再说!”

    满洲正白旗的骑兵当先,蒙古旗残余的数百骑兵紧紧跟随,最后方才是汉军旗的人,洪承畴向刘之源、李国翰使个眼色,因为路途上人多,并没有语言上的交流。

    看到鞑子的骑兵撤退回去,何小米深感失望,“可惜鞑子认怂了,否则还可以多杀些鞑子……”

    李自成微微一笑,心中并没有多少失望,天命军当面屠杀鞑子的伤兵,多尔衮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他克制住对天命军的仇恨,灰溜溜地撤军回营,虽然是最理智的做法,将骑兵的伤亡降到最低,但也暴露了他的内心:恐惧,对天命军战斗力的恐惧!

    或许从此之后,鞑子的骑兵,再不敢在汉地上肆无忌惮了。

    但就这样放过多尔衮手中的数万骑兵,李自成心有不甘。

    他简单计算了一下,多尔衮这次南下,包括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在内,一共有七万五千骑兵,连着战斗三日,阵亡的人数接近四万,多尔衮手中应该还有三万五千骑兵。

    第一营的骑兵一指隐藏在首山,但第一营只有两万骑兵,即便不考虑战斗力上的差距,人数上只有一半,暂时还不具备正面决战的能力。

    看来还得消耗一些鞑子的骑兵,不知道多尔衮还会不会攻击宁远城!

    宁远城下,刚刚经历过大战的士兵,正在收割鞑子的伤兵,他们原本还担心鞑子的骑兵杀个回马枪,但多尔衮已经带着骑兵撤退了,士兵们自然喜笑颜开。

    收割伤兵、聚拢战马、清剿财物,士兵们有条不紊地打扫着战场,又将鞑子的尸体堆在一起,浇上火油后一把火烧了。

    大量的伤马被牵进城内,加上从死马身上割下的马肉,今日又会会是一顿马肉宴,多余的马肉,及时腌起来,储存备用。

    与宁远城内外的欢天喜地相比,撤军回营的多尔衮及其属下,则是各怀心思。

    多尔衮没有召开军事会议,他回到大帐后,独自喝着马奶酒,吃着牛肉干,心中却是思索着下一步的战略,以及大清的未来。

    阿济格的心中,说不上悲伤,但也没有多少欢喜,回到营长后,被多铎拉去喝酒买醉去了。

    蒙古旗的几位固山额真,则是聚集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叫骂,开始是咒骂明军,这些缩在壕沟里的杂种胆小鬼汉狗,却射杀了所有的蒙古勇士……

    几袋马奶酒下肚,他们胆子壮了些,便指桑骂槐影射多尔衮了,如果不是多尔衮兄弟坚决放弃,他们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明军收割着蒙古伤兵。

    士兵没了,未来怎么办?

    他们已经是大清的奴仆,管不了自己的未来,但马奶酒可以由着性子任喝……

    洪承畴更是心潮起伏,三日时间,大清折损了四万骑兵,特别是今日,他亲眼看到,两万蒙古旗的骑兵,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全部被明军歼灭,不,绝对不是明军,一定是他所熟悉的那个天命军!

    回到营帐后,洪承畴心绪不宁,坐卧不安,稍稍思索片刻,便悄悄摸进汉军旗镶黄旗固山额真刘之源的营帐……

 第990章 洪承畴主动出使

    多尔衮基本上可以确认,华夏国的天命军就在宁远城内,但迟起龙三次出使宁远,拜会了吴三桂,却没有得到关于天命军的任何讯息。(全本小说网,https://。)

    他心中恼怒,对吴三桂,对华夏国,对无能的蒙古旗,还有汉军旗,除了亲卫,看着谁都不顺眼。

    在宁远城下连着大败,虽然阵亡的士兵是以蒙古旗、汉军旗为主,但多尔衮还是十分心痛,最重要的是,此次南下,寸功未立,却是折损了四万骑兵,大清的历史上,从未有此败绩……

    因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多尔衮已经萌生了撤军回盛京的念头,只是心中不甘,喉管好似被马奶酒堵住一般。

    深思熟虑了一日的时间,多尔衮还是没有下达撤军的命令,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何不撤军,或许被吴三桂欺骗,心中不忿,想要当面责问吴三桂。

    其实,吴三桂诈降,已经可以确定了,大清在宁远折损了过半的兵力,便是吴三桂想要投靠,大清也会重重责罚,这个时候,吴三桂绝对不可能再谈归降的事。

    多尔衮正犹豫不决,洪承畴前来求见,“摄政王,连着大败,军心不稳……”

    “洪将军有何良策?”多尔衮估计,洪承畴既然求见,一定有了主意,哪怕是劝谏撤军也好。

    “胜败乃兵家常事,摄政王不必介怀,”洪承畴微微低下脑袋,似乎不敢面对多尔衮期待的目光,“可是,我们究竟是败在何人之手,似乎并不明白!”

    “洪将军有什么好的法子?”到了这个时候,多尔衮只能依靠所谓的汉人谋士了,“迟起龙这个笨蛋,三次出使,却是没有弄清城内的情形!”

    洪承畴拱拱手道:“臣与吴三桂有旧,如果摄政王同意,臣可以出使宁远城!”

    “你?”多尔衮沉思片刻,道:“难道是确认城内有华夏国的天命军?”

    “这个似乎不用确认了,”洪承畴道:“如果不是华夏国的天命军在城内,吴三桂绝对没有如此实力……”

    多尔衮微微颔首,道:“那洪将军出使宁远,还有什么意义?”

    “为了暂时的和平!”洪承畴的脸上,一片庄严肃穆,“臣说句不知进退的话,大清在宁远城下折损了这么多兵马,这次不可能再入关了,摄政王很快便会退往盛京,辽东应该维持暂时的和平,等到大清恢复了实力,那时再举兵南下……”

    多尔衮不住点头,洪承畴的话并非不中听,而是说到他的心坎上,甚至可以用这些话搪塞朝臣,思索片刻,道:“洪将军是打算与吴三桂达成临时协议?”

    “不是吴三桂,是吴三桂的主子,华夏国在城内的天命军将领!”

    多尔衮点头称是,吃了败仗,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实在是窝囊,他看了洪承畴一眼,道:“洪先生这次出使宁远,打算与天命军达成什么样的协议?”

    “臣正要请示摄政王,”洪承畴迎着多尔衮的目光,淡淡地道:“摄政王要不要与天命军再打一场?”

    “再打一场?”多尔衮心中滴血,像这般再打一场,说不定连正白旗都打光了……

    “天命军的优势,是据城、据地而守,大清骑兵的长处,乃是野外的运动战,”洪承畴缓缓道:“如果臣出使宁远,必要说服天命军在野外与我大清骑兵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相当于决战!”

    “决战?”多尔衮一愣,脸上随即露出久违的笑意,如果在野外决战,以大清骑兵无敌的战斗力,一定会击败天命军,甚至顺势拿下宁远,回到盛京的时候,总算有了一份军功,不过,他有些担忧,大明已经很多年不敢出城与大清的骑兵决战了,“天命军会出城决战吗?”

    “华夏与大明相同的地方,就是害怕大清骑兵的骚扰,”洪承畴道:“如果臣告诉他们,只要天命军在野外战场上再击败大清骑兵一次,大清骑兵立即退兵,此后再不会南下……”

    “这个主意好!”多尔衮大喜,“天命军连着获胜,难免得意忘形,或许愿意出城决战也说不定……”

    洪承畴点头,道:“臣这次出使宁远,再摸摸底,看看城内究竟有多少守军。”

    多尔衮罕见地向洪承畴拱手,道:“一切就拜托洪将军了!”

    洪承畴向多尔衮告辞,单人独马,向宁远城驶去。

    宁完我得到洪承畴离开大营的讯息,立即求见多尔衮,行礼后急道:“摄政王,听说洪承畴独自出使宁远城了?”

    “嗯,”多尔衮点点头,让宁完我随便坐,“吴三桂原先是洪将军的属下,洪将军这番出使,定能打探到城内的确切讯息。”

    都这个时候了,还打探什么讯息?宁完我心中鄙视,却不敢表露出来,“洪承畴出使宁远,就是为了打探城内天命军的讯息?”

    “或许洪将军能带来惊喜,”多尔衮笑道:“洪将军的主要目的,是约战,在宁远城外,一战定胜负!”

    天命军会与大清的骑兵在野外决战?除非统兵将领的脑子进水了!宁完我明白,多尔衮此时就像是赌徒,连着大输,现在只剩下手中这些本钱,要想翻本,只能将剩余的本钱全部押出去,哪怕获胜的希望依然不大。

    天命军已经处于优势地位,如果没有万全的法子,绝对不会与大清的骑兵在野外决战!

    宁完我知道无法劝慰多尔衮,便淡淡地道:“洪承畴这次出使宁远,必定不会回来了!”

    “一去不回?”多尔衮一愣,但洪承畴已经去得远了,想要追回,也是不可能,便喃喃地道:“大清待他不薄,洪将军必不会有负本王!”

    洪承畴以使者的身份,进入宁远城,求见吴三桂。

    吴三桂以为又是迟起龙,便在营帐中召见,看到洪承畴,顿时吃了一惊,便起身拜见,“属下参见督师大人!”

    洪承畴哈哈一笑,道:“吴将军不必寒碜在下,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大明都不存在了……”

    吴三桂也是笑笑,“洪大人,请坐!”

    洪承畴却是摆摆手,笑道:“吴将军如果给在下一点薄面,就让在下拜会城内的守将!”

    “守将?”

    “吴将军不会说,你就是宁远城的守将吧?”洪承畴的脸上,是淡淡的笑意,“在下知道,射杀满清骑兵的步枪,绝对不会是大明制造的,你我都明白火器的来源,只是多尔衮不明白而已!”

    吴三桂打个哈哈,笑道:“大人真要见城内的守将?”

    洪承畴点点头,拱手道:“有劳吴将军,在下有大事要商谈!”

    吴三桂试探着道:“却不知是什么大事?”

    “并非在下不信任吴将军,”洪承畴道:“的确事关重大,必须面见守将才能说,万不可泄了密!”

    “如此洪大人稍等!”吴三桂向洪承畴一拱手,便起身离去,丢下洪承畴独自在营帐中喝茶。

    不消片刻,吴三桂就回来,笑道:“宁远城的主将愿意会见,大人请随我来!”

    “请!”洪承畴出了营帐,靠近吴三桂,小声道:“宁远城的守将究竟是谁,在下可曾认识?”

    吴三桂轻笑道:“一会见了面,洪大人便知道是谁!”

    洪承畴被吴三桂带进一座大帐,因为不知道是谁,心中忐忑不安,入了大帐,举目一看,原来是一名年近四十、身着铠甲的将军,却是面生得很。

    大帐中的人主动道:“洪将军可还记得故人?”

    “故人?”洪承畴的脑子转得飞快,却实在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李自成淡然笑道:“洪将军可否记得,天命军的李自成?”

    “李自成?”洪承畴大惊,原来是李自成,华夏的永昌帝!难怪大清的骑兵在宁远城栽了跟头!

    他在陕西出任三边总督的时候,与天命军打过交道,后来还口头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以陇山为界,互不进犯、互相帮助,但双方并没有直接会面,所以他并不认识李自成。

    李自成含笑看着洪承畴,却不言语。

    洪承畴双膝一弯,缓缓下跪,“罪人洪承畴,叩见皇上!”

    “平身吧!”李自成含笑道:“洪将军是大清的使者,可以不用跪拜的!”

    “罪人……”洪承畴起身后,却不知说什么好,他实在没想到,在小小的宁远城,竟然见到华夏国的永昌帝。

    “洪将军坐吧!”李自成并没有提到洪承畴投靠满清的事,而是淡淡地道:“洪将军来到宁远小城,不知有何见教?”

    洪承畴稳定心神,从怀中取出一份封了口的书信,双手呈上去,“罪人要说的话,都在这封信中!”

    何小米接过书信,递给李自成,李自成撕了封口,展开书信一看,不觉轻皱眉头,看着洪承畴,道:“洪将军认为,此计可行?”

    “只要天命军从旁边策应,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