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697部分

灭明-第697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算不算是补给周清柔的聘礼?

    等周氏父子差不多明白了飞梭织布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李自成又告诫道:

    “这项织布技术,在整个杭州,暂时是独一无二的,不过出了杭州,南京、苏州、松江,甚至是湖州,都会有相同的技术,”李自成道:“周东主要想保住周家在棉布生产上的技术优势,就得送二公子去高学学习,最好是松江纺织学院,”顿了一顿,又道:“天下没有一劳永逸的技术优势,只有不断创新、研发,才有可能保住技术上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草民受教了!”周大中暗暗心惊,自己行商半辈子,却不如皇上看得透彻!幸好有清柔,否则这等浩荡皇恩,哪能轮到周家?

    他原先对周扬上高学的事,还是不甚上心,这时倒是觉得,为了周家,扬儿无论如何都要上高学,保住周家在织布行业的技术优势……

 第1032章 学以致用

    当晚李自成在周府宿了,但周清柔一直没有露面,直到次日早起,方才过来伺候李自成漱洗。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昨晚让李自成独宿孤眠,她显然十分内疚,“皇上,要不,咱们今日就回杭州吧?”

    “杭州?”李自成笑道:“自然要回杭州!”心中却在想着另外一个地方。

    早膳之后,李自成辞别周氏父子,带着周清柔离开余杭县,知县廖汉原要送行,被李自成阻止了,李自成只是告诫他:要做关心百姓的好官。

    大约在午时,李自成回到杭州。

    午膳之后,李自成召见了湖州来的两名富商,以五千两的价格,将八锭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的图纸出售给他们,叮嘱几句,然后离开杭州,从南城外上了官道,奔东南面的绍兴府而去。

    天擦黑的时候,李自成尚未赶到绍兴府,便在距离府城数十里的小镇口落了帐,亲兵们的营帐,将李自成的中军大帐团团护卫起来。

    周清柔有一个单独的小型帐篷,就靠在李自成的中军大帐旁边,中间只隔着一人走过的通道。

    用过晚膳之后,李自成镇子外面溜达了一圈,回到大帐后,用双手枕着后脑,斜躺在行军床上,正想着自己的心思。

    忽听得帐外传来悉悉的脚步声,李自成不禁一愣,这么晚了难道有什么紧急讯息?

    “皇上……”

    李自成一听,不禁乐了,哪是什么紧急讯息,原来是周清柔!

    他起身掀开隔帘,将周清柔迎进来,“清柔!”

    黑暗之中,周清柔美丽的眸子扑闪扑闪的,犹豫了片刻,终是道:“皇上,昨晚在奴婢家中,奴婢……”

    李自成轻轻将周清柔搂入怀中,他知道周清柔的心思,昨夜在周府,周清柔回家后一直没有露面,任由他孤宿独眠,心中恐怕不安。

    哪怕是皇上,也要遵守民风民俗!

    不过,李自成觉得此事无伤大雅,他在行军作战的时候,常常数月不见女人,对这样的事情,心中并无荆棘,“清柔来了就好!”

    周清柔小心翼翼地道:“皇上,奴婢是来赔罪的……”

    “赔罪?赔什么罪……奥,是要赔罪,看看朕用什么方式罚你……”

    “皇上坏……哎呦……轻些……外面还有不少士兵呢……”

    大帐之外,的确有不少亲兵,但他们的责任,是保护李自成不受伤害,至于李自成要伤害谁、喜欢谁,他们管不着,也无权去管。

    李自成怜惜周清柔要随着自己长途远行,并没有折腾多久,外面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也在大帐中睡熟了……

    天明之后,匆匆用了早膳,周清柔收拾行装,上了马车,李自成立即沿着官道向东行进,直到午后,方才看到余姚城西的灵绪山。

    灵绪山并不大,方圆不过三四里,高度不过十余丈,实际上就是一块稍稍大点的土坡,但整座山上清脆蓊郁,古柏森森,苍松入云。

    李自成向前一指,笑道:“灵绪山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气,难怪能孕育出朱之瑜这样的怪人。”

    何小米道:“皇上,这个朱之瑜,值得皇上亲自上门吗?”

    “也不算特意上门,朕要去福建、广东,算是路过吧,”李自成道:“此人要么徒有虚名,要么就是朕需要的大才,亲自上门看看也好。”

    不知不觉之间,李自成来到西城门,守城的士兵看到九州军旗,便着人前来询问,确认是自己人,这才打开城门。

    李自成让亲兵们在城外驻扎,只带着何小米和一个百户的亲兵,步行入了余姚城。

    余姚城隶属于绍兴府,与杭州地区的繁华,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李自成一面让亲兵去寻找朱之瑜,顺便在城内的酒馆用了午膳。

    李自成出了酒馆,沿着大街向东南方行去,沿途所见,商铺都是敞开了门,百姓们悠哉游哉,并没有受到战火的影响,心中十分宽慰。

    行至朱府正门,举目四望,朱府的院墙不高,门前的石狮子非常小,连大门上的朱漆也是脱落了不少。

    这个朱之瑜,应该是个清高的人吧?

    做学问的人,就该有些清高,过于追求身外之物,不但难以静心,还容易受到权力和金钱的影响。

    在会面之前,李自成对朱之瑜的印象还算不坏。

    何小米上去敲门,不一会儿,正门打开一条缝隙,一名府丁瓮声瓮气地道:“谁呀……”忽地看到门外全副武装的士兵,不觉吃了一惊,整个人僵在门内,口#唇都忘了合拢。

    何小米暗笑,道:“京师有贵客来访,烦请通报朱先生!”

    “京师贵客?”府丁这才清醒过来,忙拱起手道:“军爷稍等,小人这就去通报!”慌忙合上大门,一溜烟去了。

    李自成并没有等待多久,正门再次打开,一名身着青色长袍、头戴黑色四方学士帽的中年人从门内走出来,目光依次扫过何小米和李自成,微微皱眉,拱手道:“在下朱之瑜,几位是京师来的客人?”

    何小米拱手还了礼,道:“正是!”

    朱之瑜道:“在下与诸位并不相识,不知找在下何事?”

    何小米道:“朱先生,可否先入府说话?”

    朱之瑜面色肃然,正色道:“如果你们是来劝慰在下去京师为官,依在下看,还是不用进入寒舍了,免得诸位失望!”

    李自成淡淡一笑,朗声道:“朱先生是担心自己的立场不坚定,还是害怕被我们绑架去京师为官?”

    朱之瑜神色一顿,随即伸手向门内一指,道:“几位请随在下入室一叙!”

    李自成让亲兵们留在府外,只带着何小米和一个小旗的士兵入了府,随着朱之瑜入了会客厅。

    亲兵们照例留在厅外,只有何小米随在李自成的身边。

    朱之瑜向对面的木椅上一指,“军爷请!”自己也在主位上坐了。

    何小米用衣袖将座椅上抹了一遍,方才让李自成落座。

    朱之瑜皱了皱眉头,口#唇翕动了一下,却没有说出口,迟疑片刻,方道:“军爷究竟是什么人,找在下何事?”

    李自成向朱之瑜拱了拱手,笑道:“在下李自成,听说先生大名,特来拜访!”

    “李自成……”

    “大胆!”何小米怒道:“朱之瑜,你好大的胆子,敢直呼皇上的名讳……”

    李自成却是淡淡一笑,道:“小米,稍安勿躁!”看了眼朱之瑜,脸上依然保持着淡淡的笑意,似乎没有在乎这种纯粹的礼节。

    朱之瑜呆了一呆,遇上李自成的目光,方才清醒过来,忙起身离座,拜伏于地,“小人朱之瑜,叩见皇上!”

    李自成心道:弘光伪政权已经投降了,浙江已经是华夏的国土,朱之瑜给自己行礼,也算合适。

    既然朱之瑜行了叩拜之礼,说明他知道天下的大势。

    他微微点头,笑道:“朱先生不必多礼,起来说话!”

    “小人多谢皇上!”朱之瑜起身之后,再不敢落座,在李自成的一再要求下,方才勉强坐了。

    李自成笑道:“朱先生可知道,朕为何来到朱府?”

    “这个……”朱之瑜的脸上,没有丝毫笑意,如果仔细观看,还有一丝淡淡的阴霾。

    李自成细察之下,知道直接难以说服朱之瑜,遂淡淡笑道:“听说朱先生数次得到举荐,但无论是原先的大明,还是弘光小朝廷,朱先生都是辞官,为何?”

    “朝廷腐败……

    李自成笑道:“先生不愿为官,是无法施展抱负,还是不愿与大明的官员同流合污?”

    “为了百姓,小人如果为官,自己的报负倒是无所谓,关键是百姓,”朱之瑜摇摇头,轻轻叹息道:“天下黑暗,朝廷无道,小人早就绝了为官的念头,安心在家做学问!”

    为了百姓?

    李自成心中一动,在明末的乱世,心中记挂百姓的人,实在难得!朱之瑜是真心为了百姓,还是故弄玄虚?或者他已经看出明末的大势,知道大明行将灭亡,故意不出仕,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可惜,这个朱之瑜,或许并不是名人,后世的历史上,根本没听说过,没有任何参考的资料。

    无论是不是故弄玄虚,就算是因为看清天下大势而不肯出仕,也算有眼光的人,华夏如果不用,实在有些可惜。

    李自成淡淡地道:“既然朱先生一心为民,不知道是否愿意为华夏效命?”

    朱之瑜看了李自成一眼,若有所以,但终究还是微微摇头,“回皇上,小人……小人早就绝了为官的念头,求皇上谅解……”

    李自成无语,如果朱之瑜是要要吸引自己的眼球,自己大老远特意拜访,他实在没有绝仕的必要,自己是皇上,三顾茅庐是不可能的,自己来到小小的余姚县,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朱之瑜的确不想为官,或者说,他不太了解现在的华夏!

    华夏并不缺少官员,朱之瑜或许是一位出色的、为民请命的官员,但华夏现在最为紧缺的,倒是高学的教员。

    李自成微微颔首,道:“先生闭门就学,不知道为学上可有什么感悟?”

    朱之瑜微微躬身,道:“小人等感悟,便是‘实理实学,学以致用’!”

 第1033章 杭州大学

    李自成对这些文绉绉的说话,根本听不懂,或者说,根本不感兴趣,如果朱之瑜是研究程朱理学之人,那就不必请他出山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既然来了,总要具体看看,他抱着死马活马的想法,道:“先生请道其详!”

    朱之瑜不知道李自成的心思,道:“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

    李自成心中一动,虽然对这种文言并不擅长,但大意还是能理解的,似乎与传统的理学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实行”、“践履”,倒有脱离圣贤之说本身,从而投身社会实践之中,这不就是毛太祖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吗?

    他的心中,转了无数个念头,道:“朱先生所说的‘实行’、‘践履’,又是何意?”

    朱之瑜见皇帝能虚心听从自己的学说,心中有不胜惶恐之感,微微欠起身,道:“不瞒皇上,小人涉猎甚广,博采众家之长,然而,任何学问,都不是脱离社会本身而存在的,关键在于‘实行’、‘践履’,也就是小人所感悟的‘学以致用’!”

    李自成笑道:“不知先生所说的‘实行’,是要将学问用在何处,授徒吗?”

    “授徒倒在其次,”朱之瑜苦笑,知道皇上是误会了,忙道:“小人为学,虽然涉猎很广,但最终的目标,却是忠君、爱国、为民,小人推崇的是苏武、文天祥的伟大人格!”

    李自成心中暗惊,忠君、爱国、为民,不就是天命军一直推崇的主张吗?至于苏武、文天祥,都能称得上是当时的民族英雄,难道这个朱之瑜,还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这个朱之瑜,究竟是为了迎合自己,还是者本身就是他一贯的主张?

    早知如此,就该让汉清部的人,详细查探朱之瑜的过去!

    不过,朱之瑜已经拒绝了为官的建议,应该没必要迎合自己,如果做学问的人,为了迎合权力、金钱,也就失去了成为专家、大师的机会,实在是“砖家”、“叫兽”而已!

    李自成悄悄盯着朱之瑜的目光,道:“除了学问,在先生的心中,国家与百姓,谁重谁轻?”

    “君王、国家、百姓,都是小人所践行的,本身没有轻重之分,”朱之瑜道:“世俗之人,以加官进禄为悦,贤人君子以得行其言为悦。盖世俗之情,智周一身及其子孙,官高则身荣,禄厚则为子孙数世之利,其愿如是止矣。大人、君子包天下以为量。在天下则忧天下,在一邦则忧一邦,惟恐民生之不遂,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李自成点点头,赞道:“先生不好名利,心怀天下,热衷于关心国家的前途和百姓的命运,朕心甚悦,”顿了一顿,又道:“然先生不愿出仕,可是心怀大明?”

    “小人不敢……”朱之瑜慌忙离座,匍匐于地。

    “先生快快起身,不用紧张,”李自成摆摆手,让朱之瑜落座,“朕与先生,谈的是学理,先生之心,即便心怀故国,朕亦不以为意,至少大明有值得先生牵挂的东西,不过,朕知道,即便先生怀念故国,亦不过是心中所思,绝对不会做出有害于新朝与百姓之事。”

    “皇上圣明!”

    李自成笑道:“先生可知,天下没有永久的王朝,只有永久的民族和永久的百姓!”

    “朝代更替?”

    “对,先生做学问,不会不涉及经史,”李自成笑道:“先生自问,汉唐如何?今日可见汉武、唐宗?”

    “皇上是说……”

    “朝代更替,是历史的规律,谁也不能违背,没有李自成,自然还有张献忠、罗汝才,甚至是关外的满清鞑子夺取大明天下,”李自成道:“先生要忠君、爱国、为民,本身并没有错,但先生忠于的君、国,不一定是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