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740部分

灭明-第740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淑济并不是阿巴噶部的人,但她一向与李娜交好,几乎将自己当作阿巴噶部的人了,阿巴噶部能在草原上繁荣昌盛,她也暗地欢喜,不过,皇上每至晚间,便和李雅在隔壁的大帐中翻来覆去……

    想到自己的身份、位置被李雅代替,她颇感失落。

    李淑济并不是城府很深的人,失落之情,经常挂在脸上,李自成与李雅正值蜜月期,或许看不到李淑济的情绪,但李娜却是看得清清楚楚。

    李娜一直将李淑济看作女儿和小妹妹,知道她的心思,便暗中与李自成说了,李自成也没什么好办法,现在毕竟是李雅的新婚期,将来回到宫中,恐怕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还是李娜出的的主意。

    她以遛马为由,将李雅强行拖出去,给了李自成与李淑济单独相处的机会。

    李娜的好意,李淑济欢喜不尽,李自成也是笑纳了,两人不顾晴天白日,在大帐中温存一个多时辰,然后开始收拾营帐,等到李雅回来,李自成便带着李娜和李雅,向李旭爷仨辞行,赶往东面上谷府,为虎骑兵和狼骑兵殿后。

    李自成心目中的上谷府,在锡林河上游北岸,是一处水草茂盛的草原,放眼望去,四面都是白色的蒙古包,显然有不少阿巴哈纳尔部、浩齐特部的牧民迁移过来了。

    别说大汉时代的上谷城,连一块青石墙都看不到!

    李自成在蒙古包的中心扎下大营,拿出随身携带的行军地图,又找了当地的牧民做向导,亲自确定了府城的大致位置。

    这样还不放心,又带着刘云水、候任上谷知府窦金忠,骑马将府城察看了一遍。

    新的上谷府,东面是东山,南面隔着敖包山,不到五里便是有“九曲”之称的锡林河,依山傍水,又是草原的中心,地理位置不错。

    唯一的不足,便是没有城墙,也没有办公的房子,一切从头开始!

    新城的周长大约十二里,如果修建城墙,绝非一日之功,还会很大的钱粮消耗,李自成决定,暂时不修城墙。

    他让亲兵在新城的四角立下圆木,做为整座城的基点,四点连接起来,便是新城的轮廓,城内除了东西、南北方向的两条大道,还预留了若干条次干道和街道,划分了政务区、商业区、居民区等。

    趁着第一营的三个团和自己的亲兵闲着无事,李自成让他们为窦金忠搭建了简易的官衙,黄土、青石混合结构,再盖上茅草,房屋算不得坚固,也没有防守能力,但遮风挡雨、保暖御寒应该没有问题。

    窦金忠走马上任,除了从北京带来的官员,还从刚刚归化为汉人牧民中招募了两名吏员,新的上谷府,正式组建办公。

    上谷府的第一件公务,便是登记牧民、重新划定牧场,或者将原先的牧场确认下来,明确到户。

    李自成将政务丢给窦金忠,回到自己的大帐,却是为上谷府的归属发愁!

    上谷府距离北京,已经超过千里,又是人口密度小的草原地形,与河西都督府、临河都督府倒是有几分相似。

    归属河北省管辖显然不行,距离河北的首府天津太远了,天津根本无法辐射过来。

    难道要设立省级机构?

    当日的“中路突破”,只是为了在关外立脚,没想到如此顺利,上谷府自然不可能再回到蒙古人的管辖之中。

    “皇上!”李雅在外面转了一圈,发现李自成回去了,赶紧骑着小白马跟过来。

    “雅儿来了?”李自成向小马扎上一指,“你可以在对面坐下,也可以去朕的行军床上躺会,朕先处理一些公务!”

    “那……皇上快些,奴婢一个人遛马,实在无趣……”李雅有些不满,却也不敢打扰,给李自成泡了一杯热茶,便独自趴到行军床上想着自己的心思。

    李自成将行军地图上的上谷府,用红笔圈起来,看了看西面的归化城(呼和#浩特),又看向东面,一直延续到东北方向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心中不禁一动!

    后世的内蒙古省,土地实在太大了,而且将蒙古人放在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就会增加他们的凝聚力,对华夏来说,则是离心倾向。

    如果将漠南蒙古拆分为两部分,西部以归化城为中心,东部再寻找出一个中心……

    这样的拆分,不仅是地理上的拆分,也会分散了蒙古人的反抗力量,让他们再难形成统一的力量。

    李自成对着行军地图,思索了好久,最终决定,将边墙外的蒙古各部,分做三个部分:

    最西面的河西总督府,将归顺甘肃省,用以护卫狭窄的河西走廊;西部以归化城为中心,包括华夏已经掌控的临河都督府;东部蒙古地区,从上谷府开始,向东、向北,一直延伸到呼伦#贝尔草原和黑龙江,包括满清现在掌控的科尔沁草原和大兴安岭。

    除了河西都督府将归顺甘肃省,西蒙古与东蒙古,将来都会成为省级的行政区。

    西面的归化城附近,现在无法顾及,东面的蒙古地区,暂时也不具备立省的条件,从科尔沁草原直到黑龙江,都掌握再满清的手中。

    华夏的“中路突破”战略,已经开始实行,上谷立府,是华夏的实力进入草原的开始,上谷府,从地理位置来看,应该归顺于东部。

    叫什么名称好呢?

    “蒙古”这个名字,显然不能用了,李自成一直在抹去蒙古人生活的痕迹,就是让蒙古族永远消失在历史尘埃中,就像匈奴那样,永远找不到痕迹!

    东面的半个蒙古,从包括上谷府、大兴安岭以及它的东南麓……

    兴安都督府!

    兴安都督府暂时只有一个上谷府,但东南方向至边墙之间,是满清的卓索图盟,天命军已经向此处扩张,迟早会出现一个完整的兴安省。

    李自成立即给北京的梁文成传命,让他与人事部长宋献策合计,尽快派出总督级别的官员,前来兴安总督府就任。

    盘算得差不多了,李自成的心中稍稍放松,注意力开始转移,这才听到身后传来微微的鼾声,不觉摇头苦笑,他转过身子,来到行军床前,李雅果然睡熟了。

    “雅儿?”

    李雅没有说话,但喊声却是中断了。

    李自成正要脱去她的外衣,让她美美帝睡一觉,李雅却是惊醒了,一骨碌爬起来,“皇上,奴婢刚才是睡过去了吗?要死……怎的忘了给皇上续茶……”

    “雅儿困了,多休息会吧,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李自成在她红扑扑的脸蛋上抚了抚,“刚好朕也忙完了,用膳还早,咱们一起休息会吧!”

    “嗯!”李雅明知道李自成的心思,却也没有拒绝,她的心里,正欢喜得紧呢……

 第1094章 村镇制度

    次日上午,高一功传回了虎骑兵的讯息。/全本小说网/https://。/

    正如李娜预料到那样,虎骑兵在魁苏陀罗海大肆杀戮后,乌珠穆沁左旗伤亡惨重,扎萨克贝勒色楞,战之不胜,又无法率部逃过骑兵的追逐,被迫向虎骑兵称臣。

    高一功在讯息中告诉李自成,他按照“乐福规章”中的要求,归化乌珠穆沁左旗,色楞居然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

    李自成心中甚喜,根据高一功估计的人口数量,将乌珠穆沁左旗更改为维居县,县城所在的魁苏陀罗海,也是更名维居。

    扎萨克贝勒色楞,被更名为韩雍,临时担任维居知县。

    李自成又向维居县派出三名随军的吏员,分别担任法院院长、税务官、民事官,协助韩雍登记人口,重新分发牧场。

    他给韩雍传命,维居县所有的壮丁,都将编入虎骑兵,平日正常放牧,战争期间,必须抽丁加入虎骑兵,接受高一功管辖。

    为了加强对维居的管辖,李自成按照镇、村制度,对维居县的三千壮丁重新进行编制:十户为一村,设村长一人;十村为一镇,设镇长、副镇长一人。

    在大肆屠杀之后,维居县牧场有剩余,村、镇基本上实行畜牧、定居,牧民分居于维居县西面可能的交通要道上。

    村长、镇长、副镇长并非维居县的吏员,有少量的俸禄,但不得向牧民们另外征收赋税。

    李自成估计,整个维居县,以县城为中心,大约二十余镇,牧民们平日分开了,相互之间缺乏联络,以后将很难组织起来对抗汉人,而且,定居之后,牧民将限制饲养战马。

    趁此机会,村镇制也将在上谷府、乐福县推行,只有最西面的维叶、高冈两县,暂时没有实行村镇制。

    李自成亲自坐镇上谷府,在第一营骑兵的协助下,强行推进村镇制,但乐福县并没有用强迫的手段,而是交给李旭自己去推行。

    上谷府的村镇制尚未完全结束,李俊卓就传来讯息:东北方向的乌珠穆沁右旗,已经归顺华夏了!

    乌珠穆沁右旗的人口比维居县稍少,只有两千四百丁口,不知道是王俊卓的杀戮更重,还是本身人口就少。

    李自成立即按照维居县的方式,将乌珠穆沁右旗更改为维方县,它所依靠的巴克苏尔哈台山,也是更名为维方山。

    扎萨克和硕车臣亲王多尔济,更名为沈洪后,出任维方知县。

    村镇制度、畜牧和定居制度,也在维方县开始推行。

    李自成让虎骑兵驻扎上谷府、维居县、维方县,上谷府及所属各县的所有壮丁,在实行村镇制之后,都将编入虎骑兵。

    高一功笑得合不拢嘴,除了原先固定的三千骑兵,这才来到上谷府,虎骑兵急剧增加至万人,不过,新增的骑兵,并非是全职的骑兵,而是半民半兵,只有在战争时期,拿到兵部的调令,或者皇上的圣旨,才能调动所有的兵力,日常时间,还是三千骑兵,主要用于维持地方平稳。

    至此,整个上谷府,基本上完成了行政设置,除了维叶、高冈、乐福、维居、维方五县,还要一个靠近边墙的上都县。

    李自成从居庸关出塞的时候,就是经过了上都县,这是胡汉杂居的地方,华夏现在占据博弈的优势,但因为周围都是蒙古的部落,并没有建立官府,这次一并在上都立县,隶属于上谷府。

    他的心中已有计较,一旦腾出手来,将修筑一条从北京至宣府、经张垣(张家口)至上都县、上谷府的大道,希望这条大道,将来能成为贸易大道,为稳定上谷府,也为发展北京…天津地区的工业服务。

    上谷府的设立,不仅是华夏在边墙之外“中路突破”战略的巨大成功,在京师北方的千里之外建立府县,更重要的,以“乐福规章”为代表,包括村镇制度、畜牧和定居制度,开始在关外执行,蒙古各部落被大规模归化。

    当第一营传回讯息,征服克什克腾部,头人索诺木归顺的时候,李自成除了欢喜,已经没有烦劳。

    克什克腾部人口不过千人,并没有被满清编。

    李自成亲率第一营剩余的三个骑兵团和亲兵南下,而狼骑兵则是穿越维方县南下,直扑巴林部。

    天命军从居庸关出塞,北上上谷府,绕了一个大圈,这次是从北向南进军。

    李自成行至克什克腾部,雷万军已经在吉拉巴斯峰迎接,“皇上,微臣在此迎候皇上,第二团徐永胜部已经东进,将与狼骑兵合击巴林部。”

    “万军起身吧!”李自成扫了眼远处零零散散的牧民,道:“克什克腾部现在怎么样,还有多少壮丁?他们是诚信心归顺吗?”

    “回皇上,克什克腾部尚余五百余丁,”雷万军起身答道:“这五百余丁,现在都在第一团的控制之下,至于他们是否诚信归顺,微臣就不知道了……”

    “五百?”李自成心道,上次的讯息上不是说一千,为何只剩五百了?一定是雷万军他们屠杀了!

    他没有怪罪,并非因为雷万军是他的亲兵出身,而是因为,这些蒙古人曾经杀过不少汉人,崇祯年间,他们随着满清的骑兵破关,京师周围的不少杀戮、劫掠,也有他们的份,活着的蒙古人,手上都有可能沾染了汉人的血泪。

    他不是复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华夏的北疆,要想永保安宁,只有归化边墙外的蒙古人,杀戮一些,可以震慑活着的人,人口越少,实力就越分散,归化为汉人的可能性就越大。

    “皇上,微臣……”

    李自成摆摆手,“五百也好,人丁越少,需要的牧场就会越少,畜牧、定居,也会更加容易,不过,只有五百丁,这个知县,也就不能由索诺木来做了,”他回身看了眼身后的随军官员毛承功,“承功,这知县一职,就有你出任吧,别嫌人口少,能将这些蒙古人完全归化为汉人,也是大功一件,如果条件允许,朕预备向此处移居一批汉人,哪怕数十、数百也好。”

    “微臣谢皇上厚恩,”毛承功叩头谢恩,又道:“皇上,此处偏远、寒冷,恐怕不会有百姓愿意来此定居!”

    李自成想想也是,此处距离北京,约有六七百里,便是距离边墙,直线距离也有三百里,除非犯了死罪……

    他忽地心中一动,华夏境内,死刑犯不会太多,但还有不少重刑犯,如果将他们迁移过来……

    想到此处,李自成翻身下马,道:“小米,立即给北京传讯,让梁文成将北五省死刑犯、剩余刑期在五年以上的重刑犯,全部组织起来,只要不是谋逆之罪,一律改为发配关外,先集中在此处,奥,承功,你说说,此处既然立县,应该叫什么好呢?”

    “微臣求皇上赐名!”

    “也好,”李自成略一思索,道:“就叫‘采滨’吧!承功,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采滨知县了!”

    “微臣多谢皇上!”

    李自成让毛承功起身,却让何小米尽快给梁文成飞鸽传书,让梁文成将北五省死刑犯、剩余刑期在五年以上的重刑犯,全部迁往采滨县,只要他们来到采滨县,将立即释放,归为百姓,官府将发给牧场、牛羊。

    毛承功急道:“皇上,这些犯人发配采滨县,微臣哪有牛羊送给他们?”

    “毛爱卿,朕首先纠正一点,只要这些人在采滨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