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756部分

灭明-第756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画别哭,”李自成用舌尖舔去如画的泪痕,“哭花了脸,就不好看了,你坐在朕的怀中哭泣,被如诗看到,还以为朕在欺负你呢!”

    “奴婢倒希望皇上来欺负呢!”如画忽地抬起头,湿漉漉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视着李自成,“皇上……”

    李自成轻轻叹息一声,用手在她的鼻尖上一刮,“这些日子,朕忙于战争的事,倒是耽误了身边的小美人,明日让皇后将你们编排进来,你和如诗,单独领受君恩。”

    “皇上不要因为奴婢为难,”如画抽出双手,捧起李自成的脸庞,猛地在李自成的唇上亲了口,又慌忙闭上双目,伏在李自成的怀中,“只要皇上将奴婢看做家人,奴婢就知足了……”

    这时,室内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显然是如诗来了,如画像是受惊的小白兔,纵身一挺,想要从李自成的腿上下来,被李自成按住,“怕什么,都是朕的家人!”

    “皇上……”

    如诗已经推门进来,如画再要挣扎,已经来不及了,只得闭目伏在李自成的怀中,眼睑外还有一两滴细微的清泪。

    如诗“噗嗤”一笑,“如画,被皇上欺负的滋味如何?”

    穆思蓉跟在后面,假装什么也没看到,微微福了一福,“妾身见过皇上!”

    李自成看着穆思蓉红润的脸蛋,喃喃地道:“出浴的美人,不错,淑妃今晚看起来格外鲜嫩、娇艳,美丽极了,哈哈……”

    如诗白了李自成一眼,嗔道:“那皇上还搂着如画,口是心非……”

    “如诗不得无礼!”穆思蓉板着脸轻喝一声,随即就转为笑脸,“皇上,厅堂里冷,还是去妾身的卧房吧……”

    “也好!”李自成松开如画,如画轻轻一纵,从他的身上滑下去,不敢看穆思蓉,便藏在如诗的身后。

    穆思蓉亲自在前面引路,将李自成带进一个熟悉又温暖的卧房,如诗如画逡巡不定,既不忍离开,又不敢跟进来,穆思蓉抿嘴一笑,“你们两个,也进来吧,否则,怕是要在心中骂人了吧!”

    “奴婢不敢!”如诗如画掩口而笑,却是快步跟进来。

    李自成将三个炭火盆合在一起,搬把椅子坐下,将穆思蓉拉近怀中,按在腿上坐着,“蓉儿,朕今晚陪你守岁到子时!”回头向如诗如画道:“你们也过来吧,这边暖和!”

    如诗笑道:“奴婢们坐哪儿,难道也坐皇上的腿?”

    “自己不会搬椅子?”

    “奴婢遵旨!”如诗娇笑着,和如画各搬来一把椅子,围在李自成左右。

    穆思蓉思量,如诗如画与皇上并肩而坐,应该看不到身前,便将李自成的大手按在小腹上,“皇上,妾身恐怕不能陪皇上守岁了……”

    “奥,为何?”话刚出口,似乎就明白了,“蓉儿不会是有了吧?”

    穆思蓉的脸上,已是羞红一片,靠在李自成的怀中,闭上双目,轻轻“嗯”了一声,细若蚊子起卧。

    “真的?”李自成将大手伸进衣服内,但穆思蓉的小腹平坦而光洁,“什么时候的事?太医看过了吗?”

    “应该就在这段时间,”穆思蓉用极低的声音道:“因为是年底,尚未告诉太医……”

    “不行,朕明日让太医过来看看,”李自成将穆思蓉轻轻搂在怀中,贴着她的耳朵道:“蓉儿现在要多休息,今晚就别守岁了!”

    “可是皇上……”穆思蓉既幸喜又有些失望,“让如诗如画陪皇上守岁把……”

    “傻瓜,朕今日来到钟粹宫,就是来陪蓉儿的,既然蓉儿身子不便,朕就陪着蓉儿早些休息,”李自成回头向如诗如画道:“你们且回去吧,有什么事,朕自然唤你们。”

    “是!”如诗如画虽然答应着,却没有起身。

    穆思蓉咬着李自成的耳朵道:“皇上,妾身知道这两个小婢的心思,她们……”

    “奥?”

    “皇上,去吧……”

    “朕走了,你一个人咋办,”李自成也是小声地道:“你现在需要人照顾,要不,留下一人吧?”

    “这两个小婢,怕是早就流口水了,皇上明日铁定没时间过来……”穆思蓉吃吃笑道:“皇上还是去吧,妾身这边没事……”

    李自成抚摸着穆思蓉的脸蛋,“那你照顾好自己,朕就在隔壁,蓉儿有什么事就叫唤一声!”

    “妾身知道!”

    李自成松开穆思蓉,瞪了如诗如画一眼,“你们的主子如此关心你们……还不回去升起炭火盆?”

    如画忙道:“是,奴婢这就回去升起炭火盆!”

    如诗却是掩口笑道:“奴婢谢过淑妃娘娘,皇上稍歇,奴婢先回去暖床……”

    新元初一,李自成不敢恋床,在如诗如画的服侍下,穿戴得整整齐齐,按照惯例,今日要亲率文武百官祭祖。

    这仅仅是一道程序,然而他并没有什么兴趣。

    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融入了“李自成”这个角色,今日自然要祭拜李家先祖,但在这样的时刻,他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过得还好吗?

    一套程序下来,已是近午,李自成留下三院十部的主官赐了宴。

    宴席之后,他单独留下梁文成。

    东暖阁御书房内,梁文成终于忍不住了,“今日乃是新元初一,皇上留下为臣,不会又要与为臣说出征的事吧?”

    “朕倒是想着出征,辽东的鞑子,南海的西夷,还有云南的战事,哪一处都不能松懈,”李自成摇着头笑,“文成不急,朕也不急,饭总要一口一口地吃……”

    “那皇上召见为臣……”

    “朕今日要说说漕运的事,”李自成道:“华夏不再依赖漕运,也不会大规模修缮运河。”

    梁文成意识道什么,忙道:“皇上要发展海运?”

    李自成点点头,“走海路可以节约修缮运河的成本,又不需要养着十万漕运工人。”

    梁文成知道,大明曾经发生过漕运与海运的争论,皇上既然痛下决心走海运,一定有他的道理,或许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不会是全部,“皇上,那十万漕运工人怎么办,他们可是习惯了吃漕运这口饭……”

    “朕说的就是这件事,”李自成淡淡一笑,“依文成看,如何妥善安置这些漕运工人?”

    “很难,”梁文成道:“他们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又习惯了漕运,现在已经没有土地分发给他们了,稍有不慎,可能就是一场动乱……”

    “习惯?习惯有这么厉害吗?”李自成笑道:“蒙古人不是习惯了游牧吗,如今关外的青山都督府和兴安都督府,还有多少游牧的蒙古人?”

    梁文成思索片刻,道:“请皇上明示!”

    “整个天津府城,人口不过八万,现在河北省府搬迁至天津,当地又增加了不少厂子,人口显得过少,”李自成品了口香茗,道:“如果将这些漕运工人迁往天津安家落户,如何?”

    “天津?”梁文成心中一动,“皇上是说,将漕运工人迁往天津,给他们一口饭吃,又能增加天津府城的人口,让天津尽快繁荣起来?”顿了一顿,又道:“就怕天津府城太小,无法容纳十万壮丁,而且,天津的厂子,一时之间,怎么可能接纳十万壮丁?”

    “可以分批去,第一步将运河沿岸河北、山东段的漕运工人吸引至天津,城内安置不下,暂时安置在城外,天津做为府城,实在太小了,迟早是要扩建的;第二批是江南省的江北河段;至于长江至杭州河道部分的漕运工人,或许江南当地就可以吸收。”

    梁文成沉默很久,道:“臣实在想不出,以什么方式分化、吸引这些漕运工人,天津府周围,似乎没有足够的土地……”

    “文成还记得去年发生在青山都督府的战争吗?”李自成道:“我们手中还有两千余蒙古女人吧?”

    梁文成似乎抓住了一些脉络,“皇上,用这些女人吸引漕运工人中的鳏夫吗?”

    “仅仅吸引鳏夫还远远不够,朕只打算拿出一百至五百女人来吸引第一批漕运工人中的鳏夫,其余的女人,每人百两,尽可能卖给天津的青楼,”李自成道:“出售所得银两,将做为漕运工人的安家费,每户所得银两不会太多,但加上天津官府的协助和他们自己的劳动,应该可以在城外盖房子。”

    梁文成长叹一声,皇上真是……又是一举多得,既安置了漕运工人和蒙古女人,又不需要朝廷掏银子,还能促进天津的繁华,他顺着李自成的想法,一拱手道:“皇上,臣这就在北京放话,谁要是去天津办厂子,眼下就有一批廉价的工人……”

    “哈哈,知朕者,文成也!”李自成笑道:“这也是朕不给漕运工人留下大量土地的原因,土地只能让他们吃个半饱,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能去功臣做工!”

    梁文成也是大笑,“还有漕运那边……这个新元,臣恐怕没有假期了……”

    “为了华夏!”李自成道:“等忙完了这件事,朕给你补半个月假期,让你好好陪陪家人。”

    “放假?”梁文成摇头,“开春解冻过后,皇上不是要对满清用兵吗?第三营,还有虎狼骑兵,到时候都要出征,臣还有假期吗?”

    “还是文成了解朕呀!”李自成长叹一声,“满清侵占了华夏的大片土地,满清不灭,朕心不安、朕心不能安!”

 第1117章 十三侯爵

    新元的前几日,李自成基本上都陪着自己的后妃和孩子们,只在初五的上午,召见了汉清部部长王安平,两人密谈了大半个时辰,谁也不知道谈话的内容。(全本小说网,https://。)

    正月十六,新元假期结束,李自成破天荒地召开了永昌四年的第一次朝会。

    朝会的规模很大,除了三院十部的主官,各部的中级官员也都出席了朝会,数百人行过大礼后,立在皇极殿的大厅内。

    李自成一抖黄袍的袖口,扫了众臣一眼,“新年的第一次朝会,爱卿们对新年有何打算和展望,有什么要奏报的?”

    众臣刚才还充满期望,看到李自成的目光,都是低下了头。

    李自成心中暗笑,开国皇帝好呀,众臣都不敢仰视,可以独断专行!他的目光落在国防部长牛金星的脸上,微微点头。

    牛金星忙出班奏道:“臣启禀皇上,永昌三年,天命军北征漠南,南定云南,东南保证沿海无恙,臣根据各营上报的军功,已经折算了银两,该升职的已经升职,但是朝廷的爵位……”

    “封爵?”李自成微微点头,“将士们为华夏开疆拓土,特别是征服漠南蒙古各部,解决数千年之边患,是该给将士们封爵,牛爱卿,你可有文书上奏?”

    “回皇上,臣没有!”

    “为何?”

    “将士们军功太多,臣不能决,”牛金星低头道:“而且,华夏虽有封爵的先例,但并无制定有关律法,所以,臣只能请皇上示下,臣也好前去安排,激励前方将士。”

    “司法部陈爱卿,”李自成大声道:“朝会结束之后,你立即着手,根据天命军的各项军律,尽快拟定《爵禄律》,从今而后,便可以依据《爵禄律》对将士们进行封赏!”

    陈明夏忙出班道:“臣遵旨!”

    李自成看向牛金星,道:“牛爱卿继续说!”

    牛金星道:“臣不敢自传,还有一样原因,乃是因为华夏的爵位,没有定数,一旦封爵,有何待遇俸禄,只有制定了律法,臣才能依据律法,拟定有功将士们的爵位……”

    “爱卿说得是,华夏依法治国,今日咱们就在朝堂议议这《爵禄律》,”李自成笑道:“陈爱卿可得听好了,回去整理出来,便是《爵禄律》。”

    “臣遵旨,臣必洗耳恭听!”

    李自成等了一会,见大臣都是默不作声,便高声道:“既然众卿都不说话,那朕就开个头吧,华夏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中公、侯、伯三等,可以世袭,但每代递减一等,至子爵便不再世袭!”

    “并非世袭罔替?”众人纷纷议论,连梁文成也是不解,如果不是世袭罔替,那将军们舍命挣下的爵位,最多四代就被消爵清零……

    李自成咳嗽一声,道:“你们知道,为什么华夏没有封爵吗?”

    众人顿时沉寂下来。

    “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爵位,世袭罔替的爵位,”李自成朗声道:“大明朝堂,除了异姓功臣爵位,还有更多的宗室子弟,二百余年下来,人数不下十万,这些人不仅俸禄优厚,还占据大量的良田不纳税,致使国家赋税不断减少,而封爵人数不断增加,长期下去,国家怎堪重负?”

    “啊……”

    朝堂之上,多是文官,这个账都能算得过来,而且封爵的多半是武将,文官很难有机会,不知道谁起的头,忽地叩拜于地,“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朝堂上顿时跪了一地的官员,有些人起初没有下跪的打算,但看到下跪了一大半,也都随着跪拜于地。

    “免礼平身!”李自成原本以为有不少人反对,见众臣都认同,心中甚喜,幸好朝堂上武将不多,“今日是讨论封爵的事,不需多礼!”

    “谢皇上!”

    李自成摆摆手,道:“关于封爵的律法,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牛金星是国防部长,是军队的名义上的最高主官,便道:“皇上,臣建议,每次征伐,只有主将和战功突出的辅将,才能封爵,而且,根据土地面积、土地上都人口等,确定爵位的等级!”

    他这一开言,提出建议的大臣就多了:

    “还要考虑土地给华夏的收益!”

    “爵位与职位分开,低等军官,甚至是士兵,如果立了大功,也应该有封爵的机会,而且爵位应该有对应的俸禄,但不能太高!”

    “如果在国内平叛等立下大功,也应该授予爵位!”

    ……

    宋献策出班奏道:“皇上,臣认为,爵位不能限于武将,文官在新征的土地上归化异族,巩固新的土地,如果有功,也应该封爵!”

    李自成面色不变,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