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842部分

灭明-第842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受教了!”

    李自成亲自出手,只用了两日时间,便整顿了北京府的官员,或许是从三院十部的官员们身看到希望,从汉阳部掌握的证据来看,北京府的官员们坦白得非常彻底,没有任何官员需要接受隔离审查。

    不过,这些官员也要接受三日的廉政教育。

    李自成希望,这样的廉政教育,将来要制度化、定期化,让官员们轮流接受教育。

    接下来整顿北京府各县的官员,李自成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用北京府的官员,组建了三个督察小组,每个小组,既有北京府的官员,又有法院、督察员的人员,汉阳部的人,以皇特使身份,参加了每一个督察小组。

    李自成抽出时间,再次召见了王安平。

    王安平以为皇是关心云南的战事,袖出一叠资料,“皇,这是兄弟们今日刚刚从西南传过来的,臣只是看过,尚未来得及整理……”

    李自成看着资料的内容太多,有些心烦,“安平,选择主要的内容口头汇报吧!”

    “是,皇!”王安平将资料收起,“皇,东吁境内,大英商馆的规模很小,但荷兰人人的商馆,规模很大,至少有五百人……”

    李自成在心揣摩,定都昆明后,华夏必会与西洋人有一个碰撞的过程,华夏不会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西洋。

    否则,西洋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只能团结起来对付华夏,如果拉拢一批,给予他们一定经济利益,有可能分化西洋诸国。

    究竟要拉拢谁、打击谁?

    他思索了好一会,知道时间太短,西南传回的有用讯息不会太多,便道“张献忠那边如何?”

    “张献忠,并没有什么动静,”王安平小心地道“据兄弟们汇报,张献忠那边,也是重用西夷人……”

    “西夷人?”

    “张献忠身边,有两名西夷,一个叫利类思,一个叫安思。”

    李自成思索片刻,对这两个人没什么印象,至少他们的名气不如汤若望,“他们在张献忠身边做什么?”

    “回皇,他们在张献忠的支持下,在当地传扬天主教……”

    “天主教?”

    “对,已经建了好几个教堂……”

    “建立学堂没有?”

    “这倒没听说,应该没有,要不,臣给当地的兄弟们传讯,让他们查查?”

    “查!”李自成思量,如果仅仅是在当地传教,对华夏并不是威胁,甚至有利于华夏将来掌控这些地区,万一张献忠利用这些西洋人搞出一些科技成果,特别是生产出一些先进的火器,那麻烦了,“安平,着人去教堂内详查,看看有没有科学方面的研究,另外,给第八营传讯关注这两名西洋的传教士,将来出征的时候,保住他们的性命。”

    “臣遵旨!”

    李自成又道“安平,对西南方面讯息的搜集,万万不能放松,此外,还有一块,也不能忽略。”

    “请皇明示!”

    “南洋,”李自成起身,招招手让王安平过来,指着御案非常简易的地图,“这里是华夏的台湾省,这是南洋岛屿的大致分布图,尽快向当地派出人手。”

    王安平扫了一眼,觉得海路相隔太远,但并没有说出来,“皇给臣的任务是……”

    “南洋诸岛,不少岛屿都有汉人,先联络了再说,”李自成顿了一顿,又道“南洋诸岛,大部分被西洋人侵占,如果有机会,看看西洋人的战舰,哪怕是外形图也好。”

    “臣遵旨!”

    “南洋肯定有汉人,但汉人有多少,居住在何地,你们可以去问问南海舰队的郑芝龙,”李自成笑道“如果无法去往南洋,也可以去问问郑芝龙,他一定有办法。”

    “多谢皇教诲,”王安平喜道“臣刚才还担心,如何将兄弟们送往南洋呢……”

    李自成点头,“安平,我们没有南洋的详细讯息,无法给你们后勤保障,你们不用急,慢慢来,让汉清部的人,不要太过冒险!”

    “臣明白。”

    品书 https:/html/book/45/45130/index。html

 第1241章 时事新闻

    北京府的辖县,官员人数并不多,除了知县,大部分县域只有税务局和教育局,吏员也不多,加法院、监察院的官员,常驻官员一般也十余人,超过二十人不足一小半,特别是监察院的官员,不少是由府城监督院的官员兼任的,已经在北京府接受整顿了。//全本小说网,HTTPS://。)//≦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品 ≧≦ 书 ≧≦ 網 ≧

    人数越少,整顿吏治越容易,不过数日,各辖县纷纷传来整顿结束的讯息。

    这是北京府,华夏的国都,否则县域根本不在这次整顿范围之内。

    分赴河北省各地的四个督察小组,也是不断传来讯息,天津府、顺德府、保定府最先传回讯息,隔了两日,张垣也传回讯息。

    不知道四个督察小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四府的官员,都能坦白罪行、交贪墨的银两。

    李自成并不想惩处地方官,华夏代替大明,扩张的速度太快,地方官至少有七成留用了原先大明的官员,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革除。

    法不责众。

    如果有太多的官员被惩处,地方官府如何运转?

    这一次整顿吏治,主要是警示,让官员们明白皇、朝廷,对贪墨行为是零容忍,现在是华夏了,如果再不收手,朝廷必定会严惩。

    《反贪律》在那儿摆着,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处,《反贪律》写得清清楚楚。

    不过,像这样只是交出贪墨的银两,一名官员都没有惩处,能起到警示作用吗?

    李自成在东暖阁踱了两圈,还是放弃了严惩典型官员的决定。

    这次整顿结束,才是真正的整顿吏治。

    将官员们的过去抹掉,不再追究过去的任何罪责,让他们彻底卸下心理的负担,他们才能与过去的大明彻底诀别。

    华夏赋予每一名官员新生的机会,如果他们自己不开眼,那怨不得朝廷了。

    监察部、汉阳部会更加严格地监督各地的官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养奸!

    《清水报》也将及时刊登查处贪墨官员的讯息,时时刻刻警示所有的官员……

    想到这儿,李自成心一动《清水报》是华夏的第一份报纸,主办者是宫的几位妃子,属于皇家的报纸。

    《清水报》刊登的内容很杂,但发行量并不大,主要在北京城内出售,偶尔流传至外地,最多也是北京府。

    对整个华夏来说,《清水报》的影响力太小。

    塘报和邸报影响力很大,可惜,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看到,华夏缺少一份针对全国普通百姓的时政报纸。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要想在华夏全国同步发行报纸,绝对不可能,但如果选择合适的地点,至少能让北五省的百姓能及时看到时政要闻。

    其余的省份,只能看到延迟的时政了,总不了解国家时政好,关心时政的人,才会关心国家。

    何况现在的华夏,积极的方面多,百姓报纸看得多了,可以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凝聚力,逐渐培养国民意识。

    至于延迟的讯息,李自成打算发行一种刊物,月刊,时事新闻的价值不大,但可以让关心国家的人,了解国内外的热点,把握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在思想与国家同步发展。

    李自成思索了好一会,让王廉传召宋献策。

    会谈的时间很短,李自成只是告诉宋献策,以北京为心,在北五省发行一种报纸——《华夏报》;在全国发行一种刊物《瞭望》。

    这两种报刊,都是以刊登时政要闻、评论为主,隶属于人事部,从现在开始筹备,开春之后便要发行。

    晚膳之后,李自成踏着薄薄的积雪来到永寿宫,小梅和小兰开门相迎,李自成道“静妃在做什么?”

    小兰垂首,“娘娘刚刚用过晚膳……娘娘不知道皇今晚要来……”

    小梅随口道“是呀,算着日子,皇今日应该去承乾宫……”

    “日子不对,朕不能来看看静妃?”

    “奴婢多嘴,求皇责罚!”

    “责罚?自然要责罚,”李自成笑道“今晚罚你给朕捶背一个时辰,不,一个时辰哪够,一个晚吧!”

    小兰“扑哧”一笑,赶紧掩了口,小梅却是眼波横生,“奴婢愿意给皇捶背,怕有人不愿意……”

    “谁不愿意……小梅,你敢在背后伤静妃?”

    “奴婢见过皇!”孙梦洁迎至捶花门,刚好听到李自成的话,不禁瞪了小梅一眼,“小梅,你乱爵舌根?”

    小梅吓了一跳,“奴婢不敢……”只把双目看着李自成,恳切希望皇为她证明。

    李自成假装没看到,哈哈一笑,“静妃,外面冷,咱们先进屋说话。”

    “皇这边请!”孙梦洁将李自成迎入正房,房内生了两个炭火盆,外面暖和多了。

    李自成在主位的椅落坐,小兰很见机地将炭火盆移到李自成的身后,孙梦洁白了小梅一眼,“还不给皇奉茶?”

    “是,娘娘!”

    小梅走后,孙梦洁方道“皇,小梅在奴婢身后说些什么……”

    “也没说什么,”李自成淡淡笑道“朕让她晚给朕捶背,她说,她倒是愿意,怕有人不愿意……”

    孙梦洁将白眼投给李自成,“皇没个正形……说吧,晚来永寿宫……”

    “没事不能来看看你?”李自成伸个懒腰,“最近这些日子,朕一直忙于整顿吏治的事,哎,实在是太累了……”

    “皇,需要奴婢做些什么吗?”

    小梅恰好奉茶水过来,嘻嘻一笑,“娘娘,皇今晚来永寿宫,一定有什么事,娘娘这一问,皇心里喜欢着呢!”

    “你这小妮子,怎的静妃还聪明?看朕今晚怎么收拾你……”

    “皇不是已经收拾奴婢了吗?”小梅将茶水放在李自成面前的案桌,退了两步,立在李自成的侧面,“奴婢已经准备好了,晚给皇捶背……”

    “贫嘴!”孙梦洁用目光将小梅逼退,“皇,可是要奴婢在《清水报》发表一些章?”

    “静妃聪明!”李自成伸出拇指夸赞,“朕还真有件事。”

    “皇请明示!”

    “前几日整顿,有几名官员泯顽不化,不肯坦白,妄图蒙混过关,现在已被隔离审查,”李自成道“现在审查已经有了结果,果然不出所料,静妃将他们的事,在报纸刊登出来,可以警示他人。”

    “奴婢明白!”

    “朕这几日思索,《清水报》只是在北京城出版发行,读者有限,影响力也小,要提高销售量,必须向周边的府城发展。”

    “周边?”

    “对,朕的意思,《清水报》先扩展至北京府周边的天津、河间、保定、张垣、永平各府,即便不能同步出版,晚两日也行。”

    孙梦洁思索片刻,道“皇是说,《清水报》在北京周边各府出版发行?这样一来,不仅印刷量增加,人手也要增加不少,各府最好有各自的印刷厂。”

    “增加人手也无妨,”李自成道“可以在各府开办印刷厂,这边将稿件排版好了,立即着快马送达各府,加紧印刷。”

    “这样也好,可以保证每份报纸的内容都相同,”孙梦洁深思片刻,“皇,这样一来,增加的人手不会少,而且,还要着人去各府准备……”

    “静妃和怡妃她们商量商量。”

    “皇,要增加不少投资,这些日子赚的银子,恐怕不够。”

    “银子不是问题!”

    “要增加印刷厂,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盈利。”

    “朕不指望你们现在盈利,发行报纸,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事情,花点银子也无妨。”

    “奴婢现在准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年底之间,天津、河间、保定、张垣、永平各府,恐怕无法印刷发行……”

    “静妃是《清水报》的负责人,你看着办!”

    “奴婢明白!”

    李自成知道,《清水报》要扩大发行规模,要增加人手,事务也会增加不少,而孙梦洁她们因为身份的限制,无法出宫,只能在宫内坐镇指挥,实在有许多不便,如果有可能,将来要招募专人主管《清水报》的出版发行,让孙梦洁她们转为撰稿人,她们会轻松一些,对报纸的出版发行也会有利。

    当然,这是将来的事,至少从昆明迁都回来再说。

    报纸的事情交代过了,小梅方才活跃起来,“皇,要奴婢捶背吗?”

    李自成努努嘴,“问你家主子!”

    孙梦洁白了李自成一眼,“你是皇!”

    “朕是皇,朕的事情朕做主!”李自成贴近孙梦洁,耳语几句,孙梦洁羞红着脸,起身向内室的卧房跑去,“皇自便。”

    李自成向小梅使个眼色,小梅唯唯诺诺,心却是暗喜,她小心地推开门,回头看了李自成一眼,自己先溜进去……

    李自成独自喝了半壶茶水,再进去的时候,卧房一片寂静,连灯都灭了,只有床前炭火盆里发出极其微弱的暗淡的光。

    凤床之,锦被隆起,孙梦洁和小梅显然已经了床。

    李自成闭门,轻手轻脚挨近床沿,一手搭在隆起的锦被,脑袋凑过去,用力嗅了一口,双手按住,口喝道“知道是你,朕嗅出来了!”

    孙梦洁扑哧一笑,将半个脑袋探出来,“奴婢躲在被子里,皇如何能嗅出来?”说完之后,方才醒悟过来,哪里是嗅出来的,皇分明是引诱自己说话,皇分明是听出来的……

    品书 https:/html/book/45/45130/index。html

 第1242章 过河拆桥

    早晨起床后,孙梦洁和小梅送李自成出宫,宫门一开,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孙梦洁打了冷颤,“好冷!”

    小梅却道:“外面下着雪,为何昨夜没有寒冷的感觉?”

    李自成哈哈大笑,“昨夜冷吗?朕为何感觉到身边像是一团火?”

    小梅白了一眼,“皇……”

    李自成却是看着门外的积雪,若有所思,“下雪好呀,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庄稼,一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